• qxif-facebook-square
  • qxio-social-youtube
  • qxio-ios-telephone
  • qxio-search

人间菩萨 铭记一生

虔诚的助念,庄严的告别仪式,志工在遵守标准作业程序(SOP)的情况下,以不舍的心情瞻仰曾钿发师兄最后一面, 并在声声佛号中,由慈诚师兄手执'花开见佛'的挽联、委员师姊手捧灯、花、果缓缓在灵车前引领,陪伴曾师兄走最后一程。

2020年10月5日,当雪隆志工接到曾钿发(济建)师兄往生的信息时,大家都深感愕然和不舍。因三天前(2日),志工接到曾师兄(志工的尊称)家人信息,说曾师兄在1日于家中跌倒,已送往医院,医生检验说脊椎骨爆裂,可能需要动手术。

当大家发动关怀网,呼吁人人以虔诚一念心为曾师兄祝福之际,却接到其家人告知曾师兄已陷入昏迷状态,被送入加护病房。同社区的志工正在安排要到医院探视,却于5日凌晨接到噩耗。短短五天左右,现年七十八岁的曾师兄放下一切尘缘,离开了这个世界。

复原行动管制令期间,志工遵守SOP,限定二十人在灵堂前助念。 【摄影:黄宝发】

尽管新型冠状病毒(新冠肺炎)再次在我国爆发,吉隆坡尚处在复原行管令期间,志工遵守SOP作业,相约二十个志工于6日到曾师兄大体停柩处,八打灵再也的归源殡仪馆(Gui Yuan Crematorium)助念、7日办告别仪式,为曾师兄这一生划下圆满的句号。

◎ 雪隆第一批慈济志工

“曾师兄走得很洒脱,虽然我们很不舍,但看到他脸容安详,心里也感到安慰。”志工童心梅(慈欣)于6日参与助念时,看到灵堂前挂着曾师兄的遗照。遗照里的曾师兄微微笑着,就像平时和志工打招呼的模样,她不由感触万分。

这熟悉的笑意和脸容,就如二十多年前,心梅刚认识曾师兄时那样的亲切。她回想九十年代就和曾师兄相识,当时曾师兄和她都是半山芭众善居士林的佛友。由于曾有慈济人到众善居士林分享慈济和证严上人的故事,接触到慈济的曾师兄于1993年参与慈济活动,过后不久,在曾师兄的接引下,心梅和几位佛友也加进慈济,和曾师兄等人成为吉隆坡第一批慈济志工。

参与慈济二十多年的志工童心梅(前一)与曾师兄都是雪隆的第一批慈济志工。 【摄影:黄宝发】
早期,曾钿发(前排坐者左二)都会参与位于莎亚南的吉隆坡慈济联络处共修或进行活动。 【照片:慈济雪隆分会提供】

心梅记得,当时吉隆坡还没有成立慈济联络处,很多活动或会议都会借用师兄、师姐的住家或公司进行。而她和没有交通的志工只能靠曾师兄驾车接送。从那时起,曾师兄就自动担任司机菩萨的岗位,只要有需要,他就会驾私家车载大家。

1993年3月,吉隆坡开始了济贫的工作;1996年,曾担任马六甲暨新加坡执行长的刘济雨让出位于莎亚南的公寓做吉隆坡联络处的会所,所有共修及活动也都定期在莎亚南的会所进行。

曾师兄在1997年回台受证,成为雪隆第一批受证的慈诚。回来后,他更积极带动志工。心梅感恩当时曾师兄原本是驾驶私家车,但为了做生意需要和可以接送更多菩萨到会所共修,便买了一辆白色货车(Van),自此,那辆货车就成了大家念念感恩的菩萨车。

心梅回忆吉隆坡慈济草创时期,志工不多,志业却一个个开展。曾师兄身兼多职,样样都参与,从访视、环保、社区爱洒、街头募款、义诊、助念、新古毛残智障院送爱到慈少班的队辅,都少不了他的身影,每每在参与这些志业时,他都不忘载送志工一起前往,甚至外坡有活动或访视个案,他也会驾车来载大家同去。

在心梅心中,曾师兄是以身教带领大家往前走的菩萨。当年,吉隆坡志工要到马六甲的慈济静思堂上培训课、参加营队或聆听来自台湾静思精舍常住师父的课程时,曾师兄不但鼓励志工报名参加,他也不嫌路途遥远,总会摸黑起早的载送和陪伴志工去马六甲。

心梅也记得,每个月的共修在莎亚南的会所进行,曾师兄都会安排来载没交通的志工到会所。从吉隆坡到莎亚南,遇到堵车,往往要耗费一个小时。曾经无数次遇到强风急雨,一路上处处积水,志工们挤在车里,看着车子在风雨中缓缓前行。

“以为遇到这么大水,曾师兄会回头,可是,他一直朝会所的方向前行。去到会所,已经快十点,共修会也快结束了,但是,曾师兄还是带领我们进去,正好赶得及聆听上人开示。”

心梅不讳言,每月一次的共修会是大家最珍惜的时刻,因只有在共修会上,大家才能透过电视机聆听到上人的法语、看到上人的慈颜,那是志工们最期待也是最快乐的时刻。

“那时大马还没有大爱电视台,要听上人开示真的不容易,如果没有曾师兄这样的带领,我们也许就无法深入佛法,也没有机会做慈济了。”心梅回想和曾师兄一起走过的点点滴滴,尽管感触良多,但这二十多年来,在慈济道上所做的、所闻的佛法已经让她今生无憾了,她相信,曾师兄也是没有遗憾的挥别这一生了。

◎ 一路载送志工不言累

提及曾师兄的白色货车,志工詹月美(慈旨)哽咽地直说,那是运载众生修行的小白牛车,是早期志工最缅怀的交通工具。

比曾师兄迟两、三年才加进慈济的月美坦言,当年一进慈济,没有交通工具的她就是那辆货车的常客。至今,当年曾师兄一路顺着路线去载志工的情景还历历在目。

志工詹月美(右)感念曾师兄成就了她的慧命,在慈济路上时时给她极大的帮助和指导。 【摄影:黄宝发】
曾钿发的白色货车是志工们口中的菩萨车、小白牛车,成就了不少志工的慧命。 【摄影:何永康】

“为了载志工,曾师兄往往要提早两个小时出门,沿路去载。回来时,他又一个个的载回,有在何清园的,也有在旧巴生路,蒲种和在市中心的,当他送完大家,自己回到家已经是午夜十二点了。但他从来没有抱怨和拒绝,总是一趟趟的载送……”

除了载送志工,曾师兄也会载照顾户去巴生的中华中学参加每月一次的现场发放。当年,年老的阿嬷都很喜欢坐他的货车,因在车上,他会和阿嬷们闲话家常,有时会讲些开心事逗阿嬷们笑开颜。

在月美印象里,曾师兄是个能放下身段的菩萨,当年的发放现场,志工都会表演节目来让照顾户开心,而曾师兄不管被派到什么角色,甚至载歌载舞,他都十分配合。而他和志工们的演出也常令照顾户在哈哈大笑中,度过美好的一天。

月美忆述,曾师兄还有一辆摩托车。当年,她和曾师兄曾是正副组长,两人常常要上莎亚南的会所开会。有一次,曾师兄的货车坏了,为了要取得正确信息向志工们布达,曾师兄用摩托车载她上会所。

“那一次,我坐在摩托车后座,足足行驶了一个小时多才到会所,下车时,我的双脚和臀部都麻痹了,脸也被迎面来的冷风吹得隐隐作痛。我才知道骑摩托车走远路是这样辛苦,可是,曾师兄常常一个人骑摩托车到会所拿资料、开会等,他却从不说苦,反而认为这是应当做的本分事。”

月美形容曾师兄是“Never Say No(永不拒绝)”的师兄。因当年她承担副组长时,很多事情都在学习中,连报告要怎么写都有困难,她常找曾师兄协助,曾师兄总一口答应帮她写访视报告、活动报告、急难报告等,曾师兄的文笔很好,在写报告上帮了她很大的忙。

月美忆述,曾师兄也是她学佛行仪的老师。原来,早期,曾师兄也负责精进组的职务,凡是大组共修或培训课,承担维那〈注〉的他都会手持引磬,和手持木鱼、承担悦众的志工唱颂佛号,引领大家进班、出班、进斋堂等。除此,为往生者助念,曾师兄也承担维那,和承担悦众的志工一起引领志工唱诵佛号。

鉴于较少志工承担维那、悦众职责,曾师兄便常常鼓励大家来学,他也很乐意的承担精进培训课来教导大家。月美就是在他的鼓励和指导下,学习敲打木鱼法器,并在助念时承担悦众职务。

曾钿发于社区承担精进组,培训志工唱诵助念佛号。 【摄影:杨文辉】
曾钿发(左二)承担慈少队辅时,常放下身段,与其他志工载歌载舞,陪伴慈少度过快乐的学习。 【摄影:林妍君】

月美听曾师兄说助念是与往生者、家属结一份善缘,所以要很注重行仪。在练习时,曾师兄很注重大家合掌、放掌、站立的姿势,甚至大家唱诵佛号的音调也要求高低整齐一致。

在曾师兄身上,月美看到他的坚持。早期很多会员大德会邀请慈济人去助念,不管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只要有人需要助念,曾师兄就会带领大家前往,甚至在夜晚,还带领大家走弯曲幽暗小径,到半山芭木屋区为往生者助念。

后来,虽然有不少志工参与精进组,承担维那、悦众的职务,但曾师兄依然坚守在精进的岗位上,二十多年如一日地承担助念的维那职务。

“曾师兄曾经为那么多人助念,现在,他却躺在灵柩里、我们站在他的灵堂前为他助念……虽然生老病死是自然法则,可是,心中还是万分不舍。”月美想起以前种种,忍不住热泪盈眶,她深深感恩曾师兄的默默载送和教导,成就了她和其他志工的慧命。

◎ 做到最后一口气

曾经和曾师兄在何清园的慈济环保点、一起走过无数岁月的张文燕(慈靖),在为曾师兄助念时,也数度落泪。

“能在慈济路上,精进地走了二十多年,是很不容易的事。而能在环保志业里,默默做了二十多年,做到最后一口气,更是不简单。曾师兄,他做到了。”

文燕想起1997年,何清园的慈济环保点开始运作并于隔年(1998年)正式成立时,她就认识负责该环保点的曾师兄。她难忘早期做环保的克难,犹记得,每月的第三个星期天慈济环保日,曾师兄一早就会驾货车到来,招呼几位志工上车,随他到居民住家收资源。

当年,文燕动作利落、有几分气力,曾师兄都会叫她同去收资源。文燕记得,何清园一带的组屋有不少居民会把资源留给慈济,但有些老人家和有病痛的人士、或当天要去工作的居民就无法亲自送来环保点,就会请曾师兄用货车去载。

“印象很深刻,有位在报馆工作的居民,他每月都会从报馆拿回一叠叠的报纸。每月环保日就叫曾师兄去拿。由于他住在四楼,当年没有电梯,我们必须以传送方式,一楼一楼的将一叠叠报纸搬下楼、上货车,去到环保点,又一叠叠的搬下车,等待回收商来收。”

志工张文燕(右)敬佩曾师兄在推动环保志业的积极和坚持。 【摄影:黄宝发】
何清园慈济环保点在1997年开始运作时,曾钿发就负责该环保点。二十三年都不曾离开该环保点。 【摄影:何永康】

当年也有志工将捡拾来的资源囤积在家里,每月就请曾师兄过来载。文燕犹记得,每次随曾师兄载资源回到环保点,还没来得及透口气,就要随曾师兄去另一个地方载资源了。当年环保点资源堆积如山,有不少是曾师兄一趟趟去载来的成果。

曾师兄曾和文燕说,去载资源要搬要抬,虽然辛苦,但只要想起上人说得:“用鼓掌的双手做环保”、“垃圾变黄金、黄金变爱心、爱心化清流、清流绕全球”时,就会觉得所做的一切都很值得。

岁月悠悠,早期在何清园环保点的志工多数已回归社区,唯有曾师兄,不舍该环保点的志工缺乏交通,毅然坚守岗位,一直风雨不改的守住该环保点。不仅如此,曾师兄看到其他环保点或环保站需要交通载资源时,他也往往二话不说的就过去支援。

文燕深深感恩曾师兄的小白牛车历经岁月洗礼,从崭新变得残旧,依然发挥载人、载资源的功能,而曾师兄从早期到现在,也永远都是多做事、少说话;无怨无悔地做、做就对了是曾师兄留给文燕最深刻也是最受用的身教。

由于复原行动管制令限制了聚众人数,志工们无法一一前往灵堂为曾师兄助念,6日晚上,约有一百五十多位志工透过ZOOM的连线方式,在云端为曾师兄助念。云端上一句句的佛号是一声声的祝福,大家都虔诚祝福曾师兄一路走好、早日趁愿再来人间当菩萨。


注:维那与悦众是佛教进行法会仪式中,执掌法器的两位执事,维那立于主坛右方,执掌的法器名为“引磬”,唱诵梵呗时,起腔引领大众唱诵,悦众立于主坛左方,执掌的法器名为“木鱼”,与维那皆担负梵呗节拍调控的责任,乃佛门中颇为重要的职务。

 

Pin It
Tags: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