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xif-facebook-square
  • qxio-social-youtube
  • qxio-ios-telephone
  • qxio-search

医疗慈善携手行 专业爱心同路

当医疗遇上慈善,专业知识与满满爱心相融,志工们因此更有力量走进社会的角落。他们不仅传递关怀,更带来实际的照护技巧,让每一步都更稳健、更温暖。在这场结合医疗与慈善的工作坊中,志工们学习专业知识与实用技能,为社区注入坚实的照护力量。
志工们亲身体会卧床者的感受,以提供更温暖的照护。【摄影:倪文正】

2025年8月3日,慈济麻坡慈善组携手医疗团队,在麻坡静思堂举办一场充满温度的“慈善医疗工作坊”,凝聚慈善与专业的力量,为社区注入健康新知。

此次活动以“强化照护力,守护健康路”为主轴,邀请四位具备专业背景的医护人员,同时也是麻坡人医会成员,为长期深入社区访视的志工们,传递实用的医疗与照护常识。课程内容涵盖肾病须知、正确使用医疗辅具、伤口护理与生活照护等。当天,共有九十一位志工前来学习,另有三十五位志工陪伴协助,让会场洋溢着精进与关怀交织的氛围。

◎ 肾病知识增 守护更安心

肾病往往无声无息,却早已悄然潜伏在你我身边。

根据2024年马来西亚卫生部的统计,全国约有四百七十万人罹患慢性肾病,且患者人数逐年攀升,每年更有近九千五百名病患需要接受透析治疗,情况令人忧心。面对这项日益严峻的健康挑战,提升社会大众对肾病的认识,已是刻不容缓的课题。

此次活动中,特别邀请麻坡狮子会洗肾中心主任——杜淑甄护理师,带来“肾病须知”的专题讲解。她指出,社会对肾脏疾病的了解仍有限,而慈济志工长期深入社区、走入家庭,正扮演着一座有温度的桥梁,让专业知识走进病患的生活与心灵,并引领整个社区迈向更健康的生活方式。

“肾脏是我们身体的清道夫。”

杜淑甄(右)护理师为志工们讲解“肾病须知”专题。【摄影:罗宗进】

杜护理师殷切提醒,避免食用高油、高糖与加工食品,每日摄取一千五百至两千毫升水分,并保持规律运动,以减轻肾脏负担。同时,她呼吁慎用药物与保健品,尤其是来历不明的“补肾”、“减肥”产品,可能对肾脏造成不可逆伤害。

“肾病不是绝症,病患还是能过上正常的生活。”

她也强调,只要积极配合医疗、调整生活方式,即便需要透析治疗,病友仍能拥有良好的生活品质。杜护理师循序渐进地介绍肾脏的功能与肾功能衰退的早期征兆——水肿、疲倦、食欲下降、血压异常与尿毒等,帮助志工提升警觉、及早关怀。

其中,她特别提醒,“瘘管”是洗肾病友延续生命的重要通道。由于手术机会有限且造价不菲,一旦感染或阻塞,将为病患带来极大风险与痛苦。因此,她呼吁志工在访视时,以温柔关怀提醒病友做好清洁与观察,守护这条珍贵的生命线。

“将所学化为力量,不仅守护自己,也能走入家庭,深入关怀个案。”在活动尾声,杜护理师的话语如同一股暖流,激励着在场的志工。

◎ 志工医护伴 关怀暖人心

在慈济的照护路上,医护与志工并肩同行,让爱的足迹遍及每一个需要的角落。

东甲狮子会洗肾中心护士长颜丽清护理师,多年来默默守护在病患身旁。她不仅是专业的医护人员,更是陪伴访视志工走入案家、提供医疗咨询的温柔引导者。

每当志工在家访过程中遇到医疗相关需求,她便主动投入支援,无论是评估伤口、指导辅具使用,或协助处理呼吸器、鼻胃管、导尿管等专业照护,她都细心以对。除了实务操作,她也耐心解答病患与家属的疑问,让照护不再只是“做”,而是建立在理解与安心之上。

颜丽清护理师为志工解答疑问。【摄影:倪文正】

她深知,许多志工虽有热忱,但对医疗细节仍有盲点,例如导尿管更换时机、卧床者的压疮预防等。这些看似细微的知识,若能及时提醒与传达,往往能减少病患的不适与并发症。

“你们躺在病床上试试看,久了就会觉得不舒服了。”在讲课中,她躺在病床上示范,也邀请志工亲身体会卧床者的感受,提醒大家在陪伴中,要多一分同理心与细腻观察。

她叮咛:“要保护自己,也要保护病人。”因为清楚的资讯与稳定的态度,才能让照护真正发挥效用。

◎ 温情陪复原 守护每步行

退休于政府医院、拥有三十多年经验的张秀华护理师,曾是掌控感染风险的专业护士。退休后,她将专业延续在慈济志业中,长年投入家访与伤口照护,为无数病苦者守住健康。

这次课程,她聚焦在伤口观察与基础判断,特别提醒糖尿病患的伤口变化需要格外留意。“有了这些知识,志工就能看得懂,知道伤口有没有改善。”她语气温和却字字关键。

多年来,她常在案家亲自处理严重伤口,待情况好转、生出新肉后,便耐心教导家属接手照护,让关怀与照顾得以在生活中延续。

张秀华护理师(左一)示范伤口包扎的正确方法。【摄影:倪文正】

“我们不可能事事包办,要教会家人,才有持续的力量。我从来没有做到一半不理的,都是做到好才放手。”

这分信念,让她不轻易放弃任何一位病患,即使过程艰难,也始终以用心与耐心守护复原的每一步。

她鼓励志工们:“只要用心,什么事情都能做得到。不要怕难、怕脏,用心教、用心陪,每一个案子都会进步的。”

◎ 正确用辅具 安全更无忧

对年长或行动不便者而言,辅具不只是方便,更是生活安全的重要依靠。

物理治疗师(简称:理疗师)颜斐婷在课程中,带来贴近生活的辅具知识与操作技巧,提醒“选对辅具、用对方法”至关重要。错误的使用不仅无法帮助,还可能造成跌倒、姿势失衡,甚至二次伤害,因此轮椅、助行器、四脚杖、床边扶手等,都必须依个别状况量身选择。

“来,不要急,我会陪伴你。”物理治疗师颜斐婷(左一)示范照护技巧。【摄影:罗家萱】

她现场示范从床上起身、安全转位、上下楼梯等动作,并解答志工在社区关怀中常遇到的问题,例如如何协助体型较大的病人转移位置。这些实用技巧,让志工能即时纠正错误姿势、建议合适器材,减少受伤风险,让照护双方都更安心。

颜理疗师相信,正确的辅具使用,能让长者与行动不便者在安全的前提下,重新找回自理能力与生活尊严,也让照护的路更踏实、更有力量。

◎ 与病同行路 病痛转光明

多位专业人士的讲解与实作示范,让志工们在照护技巧上更有信心;而在这场医疗知识的交流里,不只有医护的教导,也有病友的生命故事,成为最真实、最触动人心的教材。

2002年,陈惠兰(虑圆)被诊断罹患肾病,她的人生从此转了弯。曾经,她也无助、迷惘;如今,她却以坚定的步伐走在慈济志工的行列中,温柔陪伴同样面对病痛的个案,活出另一种光亮。

“我自己要懂得照顾自己,别人帮不到的。”

陈惠兰(左一)坚定面对病痛,展现生命的另一道光亮。【摄影:倪文正】

她深知自己的身体限制,因此在饮食与作息上下功夫──一天两餐、晚上七点后不再进食;而对洗肾患者而言的生命线──瘘管,更是她细心守护的重点。“瘘管很重要,不然做一次要十多千马币呢!”病痛教会她自律,更让她学会珍惜。

2011年,她许下心愿:不再只是被帮助的人,而是那个愿意伸手帮助别人的人;从“手心向上”转为“手心向下”。即便身体有病,她仍努力安排时间参与志工培训与慈善行动,也希望能靠自己偿还医药费,减轻社会的负担。

“我每天都在跟我的身体说话,拜托它陪我继续走慈济这条路。”语句虽平淡,却令人动容。她深知,唯有自己愿意承担、面对,才有改变生命的可能。

她也鼓励更多病友与民众主动参与慈济,“你来参与,才会知道什么叫见苦知福。”

◎ 医护知识深 关怀更有力

“我们接触的照顾户,多数是因病而贫,很多人都需要洗肾……今天的课程对我们帮助真的很大。”

长期走入社区访视的施雅慧(虑芸)深知,当志工具备正确的医疗知识,才能真正陪伴病苦者走得更深、更远。她印象最深的,是“医疗辅具的正确使用”,课程彻底颠覆了她的认知——原来多数人,包括志工自己,都会先用没有受伤的那只脚踏出,却因此让健康的脚承受过多压力,反而可能造成双脚受伤。

在伤口照护方面,她也获得全新理解。过去以为“伤口干了就是好了”,其实并非如此;唯有保持适度湿润才能促进愈合,否则表面虽看似干净,内里却仍未痊愈。

施雅慧(中)明白,拥有正确医疗知识,才能陪伴病苦者走得更深更远。【摄影:罗宗进】

她同时学到许多居家照护的细节,尤其是长期卧床或行动不便的个案,往往需要家属日复一日地照料,而正确的方式不仅能减轻负担,也能避免病情恶化。

“照顾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是长期抗战。”

她语气坚定地说,志工不只是传递关怀的人,更是照顾户最信任的对象之一;唯有具备正确的知识,才能安心走进他们的生命,带去希望,而不是凭道听涂说来回应。她也期盼未来能有更多此类课程,让资深志工复习、新志工精进,“有了这份专业,我们就更有信心,陪伴他们走过病痛,活出希望。”

◎ 用心守护路 暖意传社区

“今天的课程让我们获益匪浅。”来自昔加末的覃薏桦(虑秀)与八位志工同行,远道而来参与学习,满心期待,也满载而归。

她印象最深的是伤口护理与病人移动技巧,例如安全协助上下床、转移到轮椅等。过去从未接受专业指导的她说:“许多独居长者甚至不知道如何照顾自己,若志工具备正确知识,就能更实际地帮助他们。”

她也特别提到医疗辅具的正确使用,像拐杖、助行器等,许多家属和志工都不清楚用法,这堂课让她建立正确观念,更有信心教导他人。“如果没来上课,根本不知道方法有误。”

覃薏桦语带坚定地说,访视不只是陪伴,更是传递正确讯息的桥梁。“慈善需要专业,医疗与慈济结合起来,力量更大。有了信心,我们就能走得更稳、更远,也邀请更多人一起来。”

疾病无情,关怀有爱。这场结合医疗与慈善的工作坊,不仅传递知识,也让志工的照护力更踏实、更有温度。大家珍惜这难得的因缘,专注学习,只为在陪伴病苦者的路上,给予更实际、温暖的力量。

这份收获,将随着志工的脚步,走进巷弄、走近床边,让爱与专业在社区间流转,为更多家庭送去希望。医疗与慈善的交会,点亮了社区的每个角落,也在医护与志工之间,孕育出良善的循环,涓滴不息。

在互动与温度中,专业与爱心相互滋养,凝聚成守护生命的力量,让照护之路不再孤单,而是共同走向更远、更稳、更温暖的未来。

Pin 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