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xif-facebook-square
  • qxio-social-youtube
  • qxio-ios-telephone
  • qxio-search

守护生命 人人可学的救命技能

2025年8月24日,《基本生命支持》(简称BLS)课程,不仅传递了救命的技能,更种下了守护生命的善因缘。【摄影:李秀君】

续2024年9月7日的急救工作坊及2025年4月19日的紧急应变讲座之后,2025年8月24日,慈济雪隆分会再度举办《基本生命支持(Basic Life Support,简称BLS)》培训课程。

根据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的资料,心脏病依然是美国主要的死亡原因之一,每年夺走超过六十万条生命。而在马来西亚,统计局发布的《2024年死因统计》显示,2023年全国共有196,965人死亡,其中缺血性心脏病(Ischaemic heart disease )仍是主要死因之一,占比高达15.1%。在性别差异方面,男性因缺血性心脏病死亡的人数达12,648宗(17.6%);而在年龄层分布中,41至59岁人群的首要死因正是缺血性心脏病,占所有死亡的19.8%(5,673宗)。

随着医学研究的不断进步,人类逐渐建立起更完善的急救应对方式,并将其系统化为一套称为“生存链”( Chain of Survival )的流程。而这条生存链的起点,正是此次课程所要学习的BLS。所谓生存链,是为患者争取到及时治疗与恢复健康生活的最佳契机。心脏的任务在于将血液泵送至肺部进行气体交换,再回流至心脏,并输送至脑部与全身。一旦心脏停止跳动,血液循环便会立刻中断,患者随即失去意识;若缺乏血液供应,心脏与大脑将迅速因缺氧而受损。因此,BLS 的关键价值就在于能在专业医护人员尚未抵达之前,及时展开急救行动,预防或减缓损伤,并争取更多的存活机会。

本次课程特别邀请护理专业集团( Nursing Professional Group (NPG) 的专业导师团队,亲自指导学员如何正确进行心肺复苏术(CPR),以及处理气道阻塞(哽噎)的方法,让大家在突发紧急情况中,能立即采取正确的救援措施,通过英文笔试则正式取得BLS 认证。此次课程的主要对象为大北地区的环保干事、站长、点长、慈善干事以及访视小组长。

课程内容带领学员逐步掌握BLS 的六大关键点:一、快速启动生存链;二、实施高品质胸外按压,维持脑部与重要器官的供氧;三、正确掌握自动体外除颤器(AED)的使用时机与方法;四、进行人工呼吸,以确保有效的气体交换;五、学习与其他救援人员协作,发挥团队力量;六、熟悉气道异物阻塞(噎塞)的急救处理方式。

导师用心指导,带领志工深入学习BLS 知识。【摄影:李秀君】
CPR 正确姿势与两寸按压深度,志工透过实作更深刻体验。【摄影:李秀君】

◎ 大家把急救知识带回家

1993年在马大医院开始护理生涯,曾在急诊室奔波于心脏科、肺科与普通科的柯丽萍,如今任职于马大护士学院,累积了三十二年丰富的临床与教学经验。她的教学风格幽默而轻松,坚持“让大家开心学习,并能把知识带回家”的原则,她相信布施欢乐也是一种功德。

当学员准确做完每个步骤,柯丽萍一句“救活了,救活了。”及时给大家一个欢呼的掌声,感染每一位学员的学习力,增加大家的信心。

谈及急救课程的重要性时,柯丽萍感慨地分享,这样的课程意义非凡,不仅能帮助无数人,更能维系无数生命。她说:“因为无常一旦发生,生命无法延续。我们看着至亲、至爱的人,甚至是陌生人,若不懂得急救方式,就在我们眼前消失,那份悲伤无可言喻。”同时,她也欣慰地看到每一位学员都怀着诚心学习,不断提出问题,展现出强烈的求知与责任心。她期盼未来能年年推动课程,让每一位志工都成为能在关键时刻守护生命的人。

柯丽萍强调急救课程能维系生命,期盼每位志工都能成为关键时刻守护生命的人。【摄影:李秀君】
幽默而轻松的教学风格,坚持“让大家开心学习,并能把知识带回家”的原则,让学员减少压力,欢喜学习。【摄影:李秀君】

◎成为救人生命的贵人

“这不是一个临时起意的活动,而是延续了上次的急救课程,让学员们能更进一步,学习救命的技能。”活动负责人蓝海瑄(懿梵)语气坚定地说道。这次Basic Life Support(BLS)课程原本预计招收四十人,却因临时导师人手不足,只能缩减至二十人。

面对挑战,蓝海瑄与团队并未退缩,反而更加积极调整规划,确保课程顺利展开。她坦言,最大的考验来自“收费的设计”。作为具认证效力的课程,对外高达四至五百令吉的收费,对许多非医疗背景的学员而言是一笔不小的负担。所幸在多方努力与社区资源支持下,团队成功协调,导师提供优惠价格,让志工们也能参与其中,让「救命技能」得以普及。  

蓝海瑄强调,课程的目标不仅是让学员学习,更希望在真正的急难时刻能派上用场。许多学员并非医疗人员,因此课程特别贴近生活实际,即便只掌握了一两个关键知识,也足以应对突发情况。在培训过程中,导师们不断提醒大家临危不乱、正确评估与处置,让学员在面对心肺复苏(CPR)、异物哽塞(choking)等情境时,能以冷静与正确的方法挽救生命。她特别补充:“拯救生命不需要医生资格,只要你愿意学习、愿意付出,就能成为下一位及时救人的贵人。 ”

展望未来,蓝海瑄与团队计划持续推广BLS 课程,并逐步扩展至照顾者训练,让更多家庭能掌握照护技巧,减轻负担。她欣喜地说:“我们的愿望很简单,就是让更多人知道这些技能的重要,让每个人都有机会在关键时刻成为别人的光。 ”

蓝海瑄(站者)盼人人掌握救命能,在无常中成为守护之光。【摄影:李秀君】

◎孩子溺水的生命教训

当天有六位大爱妈妈踊跃参与。来自增江区的大爱妈妈曾宝莉在上课之前,心里有些压力,因为课程需要做测前考试( pre-test )。但真正开始上课之后,发现老师讲解得很生活化,内容清楚易懂,很多重点不需要死记硬背。考试题目也都来自课堂上的学习,所以能够很自然地掌握。“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能亲手操作CPR。过去虽然在YouTube 或网路上看过示范,但总觉得不确定自己做得对不对。今天在护士团队的指导下,随时得到纠正与提醒,特别踏实。尤其是胸外按压必须达到5 公分(两寸)深度,太深或太浅都无法救人,这一点让我牢牢记住。 “

然而,这门课程对曾宝莉来说,还有更深层的意义。三年前,她的儿子在游泳池溺水。当时他才五、六岁,被救上岸时已经没有呼吸,嘴唇发紫。那时候曾宝莉完全没有学过CPR,虽然拼命尝试,但幸好有一位路过的人懂得急救,立刻为他施行CPR,把儿子救了回来。那一刻,她深刻体会到不会急救,真的决定了一条生命的延续。事后,她安排儿子去学游泳,而自己也一直想找机会学习CPR,只是因为生活忙碌而耽搁。今天终于亲自上课,感觉是满满的收获,不仅能保护家人,也能在他人危急时伸出援手。”

透过亲身参与急救演习,曾宝莉(灰衣)更加体悟到守护生命的重要。【摄影:李秀君】

◎善念驱动的学习初心

有相似心情的,还有柳慧晶(懿钟)。她分享道,其实很多年前就很想参加急救课程,因为心中一直有个念头就是希望在别人需要的时候,能伸出援手。过去她也曾找过外面的课程,但多数安排在工作日,费用也较高,让她一再错过。直到去年开始,她便一直关注慈济推动的课程,终于等到这次报名的机会。柳慧晶说,之所以那么渴望学习,是因为她相信人的本性都是善的。每次遇见需要帮助的人却无能为力,就更加坚定她一定要掌握这项技能。

这次BLS课程虽然需要Pre-test 与考试,让她有点压力,但透过老师的引导与实作,她体会到CPR 与AED 不只是医护专业人员的专属技能,而是作为“人”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就像学语言一样,是生活中应当学会的必备知识。

她更分享过往亲身遇到邻居癫痫发作晕倒时,临时与他人合力相助的经历,让她更加确信意外随时会发生,而唯有随时准备好,才能真正帮上忙。她期盼未来慈济能举办更多类似课程,让不只是志工,社会大众也能一同参与,因为这是人人都该具备、能利益大众的救命技能。

柳慧晶(左一)细心学习AED 的正确使用方法。【摄影:李秀君】

从专业导师的用心指导,到学员们带着善念而来的真诚学习,这场《基本生命支持》(BLS)课程,不仅传递了救命的技能,更种下了守护生命的善因缘。每一位参与者的心声,都是对“急救”价值最真切的诠释:这不只是知识与技术的累积,而是随时随地愿意伸出双手,守护最亲爱的人,甚至陌生人的一份勇气与慈悲。

学习急救,不只是为了面对未知的无常,更是实践慈悲的方式。“把握当下,莫待无常”。正因为这一念善心,社会才能多一分安全,多一分希望。

二十位志工投入七小时的BLS 课程,在专注学习中领悟到生命无价,守护生命更是责无旁贷。【摄影:李秀君】


备注:
BLS BASIC LIFE SUPPORT基本生命支持
CDC 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
Ischaemic heart disease 缺血性心脏病
Chain of Survival 生存链
NPG Nursing Professional Group护理专业集团
CPR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心肺复苏术
AED Automated external defibrillators自动体外除颤器
Choking 异物哽塞
 

 

 

Pin It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