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xif-facebook-square
  • qxio-social-youtube
  • qxio-ios-telephone
  • qxio-search

漫长复建路 爱让我们伫立在这里

“每天穿着尿片,需要家人帮忙洗澡、移动身体……生不如死。”失去日常生活能力,自尊心受创,复建之路导致无安全感、自我价值低落、忧郁、焦虑等心理问题。家中若有一个人生病,往往改变了整个家庭的生活形态,无论经济、生活、心理的种种压力排山倒海而来。
因应时代所需, 2023年2月开始,马六甲慈济义诊中心增设物理治疗服务,提供弱势者复建援助。【摄影:颜玉珠】

一般需要物理治疗的病患包括中风、创伤性脑损伤、脊椎损伤,还有一些术后复建者,必须掌握关键与时间赛跑,让病人能尽早恢复日常生活。然而失能的病患对于每个家庭的经济与人力照护是个沉重的负担,尤其是弱势家庭更是无法承担的痛。

慈济马六甲分会长期走访贫病家庭,因应时代所需,2023年马六甲慈济义诊中心增设物理治疗服务,聘请物理治疗师朱圣美每周二驻点,为马来西亚B40(注)家庭提供服务,以及教导居家护理知识,减轻弱势家庭医疗负担,缓解经济压力,给予病患与家属支持力量。从2023年2月开始提供物理治疗服务,至9月共服务两百多人次。

◎ 用心沟通与关怀

朱治疗师针对每一位病患的病史详加记录,确认个别病人复建的需求,依病人病况及日常生活功能训练目标,给予合适的复建疗程,帮助其恢复体耐力,回归日常生活。此外,在治疗过程中除了肢体上的训练,治疗师与志工们也注重病患的心灵“复建”,疏导他们的情绪,给予支持和鼓励,让他们在不断重复的复建过程中坚持下去,或是解开心结。

自觉拖累家人,身体疼痛也影响心情,病患林夫发在复建时曾哽咽地说:“我不会好了!”去年12月林夫发跌倒伤及颈椎神经,手术后身体几乎瘫痪,靠着物理治疗双脚稍微有力,可以撑起身体坐上轮椅行动,只是进展有限,再加上一星期三次,一次近两百令吉的物理治疗费用,一家无法再承担。

女儿林利文诉说:“在私人医院复建约三个月,因负担不起便转移至中央医院,然而政府医院病患太多,约一个月至一个半月才轮到一次的治疗,间隔太久,肌肉僵硬,每次去都是重新开始,成效不大。8月听朋友说慈济提供免费的物理治疗,便开始带着爸爸每星期来。”

每次林利文会与治疗师讲述父亲的情况,治疗师针对病患的进展与问题去做调整,并教导家属改善之道。从中,治疗师也会发现病患或家属错误的观念或行为,加以解释与指导。例如林利文描述父亲近期颈项疼痛难耐,甚至无法转动头部,睡觉时枕头愈垫愈高……朱治疗师一层层询问,教导病患要知道痛从哪里来,什么时候会痛,逐步引导,让病患和家属回想与讲述。

最终发现一家全靠在早市和夜市贩卖椰浆饭,为了生活,只能将父亲带到档口,家人一边做生意,一边照料坐在轮椅上的父亲,只是长时间坐姿,因颈椎无支撑点,病患不舒服很自然头往下垂,身体便往前倾斜弯曲,导致疼痛,家人与病患却浑然不知。

家属林利文(右一)感恩朱圣美物理治疗师用心沟通与关怀,针对父亲林夫发(中)的需求,调整复建动作的训练。【摄影:颜玉珠】

朱治疗师提醒,病患手已出现萎缩无法张开的状况,身体需要多加留意和调整,建议在家让病患坐在硬质地的椅子,轮椅需要有支撑颈项的功能,枕头不能垫太高,否则身体愈来愈弯曲,头往下垂会导致站不稳,连走路也不稳,肌肉萎缩等。过程中,林利文一直重复治疗师的话,并频频询问父亲是否听清楚,只因父亲在家不甚配合,做复建一下子便喊痛,有时又会依照自己的意思做,让子女很为难。

女儿反覆提醒,林夫发突然大声回应“我知道!”志工开导和安慰,并细数这些日子看见他复建的进步。林利文无奈地说:“只要来这里复建,治疗师说什么父亲都可以做到。我反覆强调只是要让父亲知道做这个动作是治疗师说的,回家引导父亲时才有依据,是对他好,要忍痛。不然我们之前花那么多精力和金钱都白费了。”

她感恩朱治疗师的细心与耐心,每次详细解释,并因应病患每次的情况做复建动作的调整。家属从中了解和学习许多,知道如何与治疗师配合,也逐一解开错误和迷思。而且固定一个星期安排复建一次,如此的频率才真正帮助到家属与病患。此外,过程中志工与她分享慈济有中医义诊服务,她也开始带父亲来做针灸,希望双管齐下,把握黄金时期,建立父亲的信心。

◎ 以同理心解病痛

拄着拐杖、八十岁的洪素珍走入诊间,看见朱治疗师正协助林艾燕做复建,开心地与大伙打招呼。

洪素珍与林艾燕和张金顺夫妻因为病痛去同一个地方针灸而结识,聊天中才知道两家住在同一社区,之后又在同一物理治疗中心相遇,两人为了病痛到处寻医。只是洪素珍很长一段时间不曾遇到两夫妻,直到前几天在社区遇见,看见照顾太太而消瘦的张金顺牵扶着林艾燕,赶紧推荐她到慈济义诊中心做物理治疗。前两天才推荐,便看见夫妻俩前来咨询治疗师,令她感到欣慰,同时感叹穷人没办法请得起人,家人生病只能家人来照顾,不舍看见张金顺消瘦操劳的模样。

洪素珍曾因病痛开过三次刀,2018年脊椎也动过手术,手术后曾经到处求医治疗脊椎疼痛问题都无果,今年因跌倒影响到脚的行动力,更带来大小便困难的问题,尝试针灸、物理治疗、按摩等,一直找管道治疗都无效。“只要人家讲哪里好就去治疗,有钱花到没钱,病痛依然缠身。只要一痛,我便什么事都无法做,也无法出门。”

有天做完物理治疗,正好在素食店遇见慈济志工,经志工推荐抱着来慈济义诊中心尝试看看的心态前来寻求物理治疗。洪素珍直言,自己不知道痛是哪里引起的?要医什么?

每次朱圣美治疗师会观察洪素珍复建动作,从中调整与纠正姿势。【摄影:颜玉珠】

然而在慈济初诊她便发现不一样,朱治疗师详细问病史,一些资讯自己并不清楚,治疗师亲自打电话询问我女儿并详细纪录。“问清楚,就知道要从哪里去做复建。之前我去外面做物理治疗,从没有问我病史,只问我哪里痛,他们就往那里去做复建,每次去都做一些沙包,不然就叫我从这里走去那里,看我可以走就好了,也没有追踪了解我的进展。病患可以感受到医师的用心,且我被人家医这么久,看过那么多的医师,我可以感受到不一样,几次复建下来,我感受到自己的进步。”

朱治疗师说:“来,膝盖弯曲,抱脚做十次,像上次教你的那样。”观察后,调整与纠正她的姿势,洪素珍开心地表示,自己学了回去每天都照做,但做错而不自知。每次治疗师会导正我动作的错误,加强我的印象,姿势能更准确。“现在我只来慈济做物理治疗,其他都不去了。这里很好,遇到贵人指引,所以我也推荐林艾燕来,希望能帮助到她。”

◎ 身心灵的复建力

朱治疗师详细询问林艾燕的病史,张金顺埋怨因太太患上乳癌做了电疗与化疗,医师没有交代需要休养,太太完成疗程便投入自家的煮炒生意,导致双脚日渐无力,眼睛日趋模糊则怪罪于做脑部扫描,医师没有提醒双眼因看见强光而引起病症。

朱治疗师则一一解答,破除夫妻俩的迷思,同时询问以上问题是否在做定期复诊时向医师提出。此时,夫妻回应复诊只是针对胸部是否有疼痛异样等做回应,完全不知道可以向医师提出,治疗师再度教导两人如何与医师沟通。

从夫妻俩的诉说,朱治疗师先针对林艾燕的双脚去做观察,当必须移动至病床时,只见张金顺马上搀扶太太起身、站立、行走等,朱治疗师发现林艾燕依赖先生,全部重心依靠在先生身上,导致身体会往前倾斜一边,脚也未完全伸直行走。

透过一连串动作来测试林艾燕的双脚时,朱治疗师发现其双脚并未如张金顺所言肌肉萎缩,反而脚力与肌力都有,平衡感也不差,没道理双脚无力行走。治疗师鼓励林艾燕,五年前患上癌症如今痊愈并定期追踪复诊,乳癌电疗与化疗也不会影响下半身,你要有信心,你不是病人。

同时朱治疗师也开导张金顺,照顾者如果生病了或是搀扶中伤到自身,你和太太怎么办?要试着让太太做事,不要凡事协助她,不要认为她是病人,会养成依赖心,你要放手,你太太的脚是可以行走的。

朱圣美(左一)治疗师教导家属张金顺(右一)协助太太林艾燕(中)行走,并给予鼓励。【摄影:颜玉珠】

2022年张金顺带着太太到处求医,出门都不放心太太一个人在家,二十四小时几乎绑在一起,自己也在当年做了心脏手术,有时照顾到有心无力,压力颇大。今日听闻治疗师一席话,夫妻俩如释重负,似乎找到生命一线生机。林艾燕开心地说:“心情豁然开朗,治疗师讲我的脚没问题,是我内心压力造成的,我要放心安心地踏地走,回家我会依照指导加强练习。”

朱治疗师邀请张金顺一起示范如何协助训练林艾燕行走,一人一边当林艾燕的辅助器,两人无须用力搀扶,由林艾燕试着自己走路,过程中一直提醒她脚伸直踏地,不要低头弯腰,身体勿往前倾,持续调整姿势。三人从诊间一路走至大厅,朱治疗师叮咛张金顺:“看着太太在家做复健,不用帮她太多,只是看和提醒她的动作准确度。”

朱治疗师问林艾燕“容易吗?”林艾燕回应,容易!张金顺欣喜表示,这一路在外面寻求治疗,看诊时完全没有聊那么多,也没问那么仔细,都是脚痛医脚方式,治疗师也没有看太太的动作,也没有教怎么起身,怎么坐下,这边教导很细心。“我真的没有本事付高昂的复建费,推拿,物理治疗都做了,病况依旧。今天听了治疗师的分享,我才知道原来我做错了!我以为是帮忙太太,但其实是让太太起了依赖心,我们没有常识。太太早点好,可以自理,我们也比较轻松。”


每个从复建中走过的,都是生命勇敢的斗士;在一次次的复建过程中,治疗师与志工不断地支持、鼓励陪伴下,看见他们进步,复建成功,这些历程甘之如饴。

在马六甲慈济义诊中心充满着许多爱与关怀的故事。您的支持,即是帮助他们重新站起来的力量,邀请您持续与慈济一起送暖,将爱分享到每个需要的角落!

【备注】B40:在马来西亚家庭收入中,家庭收入最低的40%族群。

Pin It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