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这里住了十八年,没想过会搬离。可是,不搬就没地方住,也没有家了。 ”照顾户陈钰兰婆婆对着志工,双手合十,语气微微哽咽:“谢谢您们,没有您们,这个家也搬不成,我也不知要睡哪里?”
七十七岁的陈钰兰婆婆环顾四周,看着经志工收拾后,显得空荡的客厅和房间,无奈地叹息。
为免陈婆婆触景生情,志工黄俪芸劝陈婆婆先过去新家等待。陈婆婆点点头,缓慢地走出屋子,手把着楼梯扶手,一步步走下梯级。对她而言,这三层高的梯级陪伴她上下,度过十多载岁月,如今却不得不告别……
◎曾是安心住着的家
在陈婆婆的记忆中,单亲的她是在十八年前,带着唯一的女儿找到安邦店屋楼上的单位,由于地点位于闹市,交通方便,附近有众多商店和餐馆,要找工也方便。她便将这里当成家,安心地住下来。
一住就住到现在,她已将这里当成永久的家。没料到,一个月前接到屋主通知欲收回屋子,她惊愕地和屋主沟通。然而,对方心意已决,无奈之余,念及多年来屋主一直让她安心住着,如今要收回屋子,许是另有用途。她不想让屋主为难,便发出要寻找新家的消息。
在楼下开美容院的朋友,热心地帮她在旧家后巷的店屋楼上找到一间房。虽然只是房间,但能有个遮风避雨、安稳睡觉的地方,对她而言,已感知足。
为了要尽快搬走,她打算将要用的物品打包一袋袋,每天拎几袋过去新家。至于冰箱和睡床,到时请几个人协助搬过去就可以了。
不料,当她拎着一袋物品下楼时,不小心踩空梯级,整个人跌坐在地上,伤及尾锥,剧痛难当。志工陪伴她去医院检查,所幸没骨裂,但需要休养,也不能走动太多和搬重物。
四年多来一直负责关怀陈婆婆的黄俪芸,接获消息,赶来探望时,得知对方心急要独自搬家,不由吓一跳,赶忙表示,她已准备动员志工来帮她搬家了。
陈婆婆听了,感触地说:“您自己也是腿脚不好,上下楼梯也辛苦。还有那几个师姊年纪也大,您们哪有能力帮我?”
黄俪芸表明会有其他年轻人来帮忙的。她笑着说: “我才五十九岁,比您年轻。让我们来帮您啦。”
最终,陈婆婆同意将搬家的任务,全程交由志工处理。得知她希望在9月中搬离,尽管时间仓促,志工们商量后,决定在9月14日进行搬迁。


◎不如意事接踵而来
2025年9月14日,黄俪芸动员十一位志工、会众来到陈婆婆的家。一进门就看到对方脸色忧愁。原来,她的女儿昨天突然晕倒,送进医院。虽检查后无大碍,但罹患子宫癌的女儿原定在19日要动手术。因此就在医院休养,等待动手术和做治疗。
女儿患病、屋子要搬、自己又跌倒,陈婆婆心烦不如意的事情接踵而至,加上这一二年来,她又有晕眩的毛病。尤其这几天,许是要收拾需要的物品,导致心情紧张,走几步路就觉得头晕,要赶紧坐下来休息。
黄俪芸安慰她,表示志工去探望她的女儿,对方已表明会安心在医院休养,等待动手术;至于搬家的大小事宜,志工们已经分工好了,不需担心。
“您负责告诉我们,哪些东西要搬去新家,哪些东西不要。您坐着看我们动手就可以了。”
黄俪芸表面故作轻松地说,心里其实很紧张,这是她第一次为照顾户搬家。原本,在她的规划里,除了睡床、冰箱和桌椅外,就剩衣服和厨房用具,要搬的东西不多。
然而,搬家前,她三番四次到陈婆婆家,才发现客厅摆放的玻璃桌子、陈旧的沙发和柜子都无法搬去新家,但需要搬走。
她和陈婆婆商量后,打电话联络回收旧家具的人。结果,对方来看过后,拒收过于陈旧和不需要的家具。她和志工们开紧急会议商讨,决定将不要的家具拆解,装进大垃圾袋丢弃。要拆解家具,需要男众。而且,陈婆婆旧家住三楼,新家住四楼,没有电梯,两边都需要找男众搬上搬下,她希望多一些师兄来帮忙。然而,搬家日恰逢连假,一时也找不到足够人手。
她思前想后,说服儿子和几位师兄来帮忙后,心才安定,遂安排岗位,让男众处理大家具,女众则帮忙打包陈婆婆的衣服和需要的物品。


◎不简单的搬迁过程
搬家前夕,一连几天都刮风下雨,黄俪芸彻夜难眠。所幸,14日搬家早上,风和日丽。
她在分配志工岗位时,叮咛大家抢时间在半天内处理好一切,要尽快将物品搬进新家,因她担心下午随时会有暴风雨。
男众志工准备电钻来锯断桌子、沙发的木板,但电钻声太吵,影响到住户,便用敲打方式进行拆解,虽然耗时,但总算将拆解的木板等装进大垃圾袋,准备载去垃圾场丢弃。
女众经过一个上午的努力,总算将厨房用具、衣服等整理的七七八八。当负责载送家具的志工陈春明驾罗里来时,得知有七、八袋的大垃圾袋要丢去垃圾槽,他赶紧告知黄俪芸,市议会有规定大件垃圾不能随意丢弃,必需向租赁公司,租大型垃圾桶来载走。
临时要去哪里租大垃圾桶?黄俪芸情急之下,打电话询问认识的一位市议员助理,对方也提醒不能乱丢大件垃圾,不然会被罚款。她和正在忙着的儿子及志工商议,儿子即刻联络租赁公司,终于租到一个大垃圾桶来处理废弃物和垃圾。
解决了垃圾问题,其他需要的家具和物品也上罗里载去新家。黄俪芸才松了口气,虽然此时,她感觉到以前曾经脱臼的手肘在作痛。她强忍痛楚,直到收拾好一切,也将旧家打扫干净,才招呼志工一起过去新家帮忙。

◎困难时向慈济求助
陈婆婆坐在新家客厅,看着志工将一袋袋的用具、一箱箱的衣服搬进来,不由满心感动。
她很清楚从三层高的旧家搬下来,又要搬上四层高的新家,殊不简单。志工们气喘吁吁,汗流浃背,却没有人喊累,彼此还互相打气。
志工争分夺秒,协力安装拆下来的床具,铺好床单与枕头,再依照陈婆婆的指示,把衣架、桌椅一一放进房间。最后,冰箱也合力搬进了厨房,搬家工程总算完成。
“幸好有慈济,幸好有您们,不然,我连搬家的能力都没有。”陈婆婆双手合十,对着志工们,连连道感恩。


她坦言,自从2017年找不到工作后,经济拮据,朋友叫她向慈济申请补助。当她打电话到雪隆分会寻求援助,心里怀疑单凴一个电话,有可能得到帮助吗?没想到,志工很快上门做家访。
她也毫不隐瞒地诉说自己婚姻不如意,独自带着女儿生活。为了糊口,她做过小贩助手,也做过照顾老人家及行动不便人士的护理工作。后来,年纪大了,体力不如前,加上腰椎时时作痛,也没法找其他工作。至于女儿也工作不定,所赚无几,也无法兼顾到她。
听闻陈婆婆遇到身体有病痛时,担心到医院看诊要钱,只是到诊所购买止痛药来吃,志工十分不舍,于是,便为她申请生活费,让她在温饱之余也能安心到医院看诊。
自此,整整八年,志工不离不弃,不仅每月上门关怀,也帮她申请福利金。近一二年,黄俪芸见她时常晕眩,陪伴她去医院检查,医生发现她血液浓稠,需吃药,但每月的药物需要两百多令吉。当下,除了向慈济申请买药的费用,也时时关心她有没有按时吃药?药物适合否?
回忆至此,想到今天搬家也是在志工帮助下完成,陈婆婆觉得难于用言语表达感激,她哽咽地说:“这些年来,没有慈济,我早就不想活了,一了百了算了。因为有慈济,我才活到现在……”
黄俪芸忙拍拍她的肩膀,安慰地说:“搬了新家,一切都会越来越好,我们也会继续去医院探望您的女儿,有需要的话也会伸出援手……”


●
黄俪芸的话让陈婆婆感到安心,她看着志工何永康一直拿相机拍她,突然笑的灿烂地说:“您要拍我,应该早点通知我,我要打扮美美,穿漂亮的衣服让您拍。”
陈婆婆的幽默言语让志工们笑开了,黄俪芸也感动不已,觉得所有志工的付出换来陈婆婆的笑容,一切辛劳都是值得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