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xif-facebook-square
  • qxio-social-youtube
  • qxio-ios-telephone
  • qxio-search

Food Care 到社区角落注入爱能量

慈济雪隆分会四十个环保站与共修处启动“Food Care社区关怀计画”, 从7月18日开始进行粮食物资发放,缓解弱势家庭的经济负担。 【摄影:陈国雄】

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马来西亚从2021年6月1日起,全国落实“全面行动管制令”, 对各行业造成很大的影响,许多家庭因此面临断炊窘境。慈济雪隆分会四十个环保站与共修处启动“Food Care社区关怀计划, 从7月18日开始进行粮食物资发放,缓解弱势家庭的经济负担。

马来西亚虽从2021年6月1日起,全国落实“全面行动管制令”(FMCO),然而,单日新增确诊病例却在7月13日突破万例,没有下降的迹象,解封之日遥遥无期。
 
原本低收入的家庭面临断炊窘境,民众的心理压力与日俱增,令人难过的是,今年首五个月就有逾四百起轻生的案子。
 
民间发起的“白旗运动”,透过食物银行帮助弱势族群;国民有难,慈济更是一直都在,立即启动“Food Care社区关怀计划”,发放生活物资,缓解弱势家庭的经济负担,将援手伸向社区更多的角落,也借此关怀与了解民众的困境,进而提供进一步的援助。民众只要上网登记,每户即可领取生活物资包,除了有一箱新鲜蔬果,还包括食油、大米、米粉、面包、饼干及茄汁豆等。
 
雪隆四十个环保站与共修处在7月18日展开第一场发放,超过四千三百户家庭前来领取粮食。因应民众需求,各社区持续进行这关怀计划。
 
在志工群策群力之下,从规划、采购到打包,只花了短短的一个星期。值得一提的是,不少供应商得知是一项善举,纷纷护持,或捐赠物资,或以优惠价出售。
 
每户家庭获得的粮食,除了有一箱新鲜蔬果,还包括食油、大米、米粉、面包、饼干及茄汁豆等。 【摄影:林振胜】
沙登社区的大洋超级市场老板伍荣才(左)十分护持这计划,每一场发放捐赠一百条面包,且以特别优惠价格售予慈济。 【摄影:张晓婷】
米商张维基鼎力支持,在沙登社区进行第一场和第二场的发放,分别赠送四十包白米及四十包米粉,他说:“有能力的人,应该要出一分力。”
 
护持这计划的还有位于沙登社区的大洋超级市场(Grand Union Supermarket)老板伍荣才,承诺每一场发放捐赠一百条面包,且以特别优惠价格售予慈济,该超级市场的慷慨让受惠者可以获得更多不同种类的物资。伍老板认为,在这艰难时刻,可以尽一己之力,帮助社区有需要的人,才能让社区维持稳定。
 
保持正气 严守SOP
 
疫情严峻,大家本应留守在家,但有一群“不忍众生受苦难”的慈济志工,依然愿意站在前线进行发放。为了确保志工的安全,只允许已接种第一剂疫苗的志工报名参与,再把承担发放的志工名单呈交到警察局申请准证,并邀请警察人员到发放现场关心。
 
发放当天,志工严谨遵守防疫措施,戴上口罩、面罩和手套;而会众抵达现场时,必须扫描“吾安”应用程序(My Sejahtera)、测量体温及消毒双手。
 
为了避免聚众,志工在发放的前一天一一联络受惠者,通知他们领取物资的时段,同时询问受惠者和室友的健康情况,若曾与确诊者接触过或目前在家自行隔离,志工将另外安排,把物资送上门。
 
志工黄建基承担社区协调,他坦言家人难免忧心;但他说:“只要保持正气以及带着平常心和爱心,同时严守标准防疫作业程序,对的事情做就对了!”
 
爱心声响 转愁为笑
 
非常时期造就新常态的发放模式。除了一般让会众亲自走入发放现场领取物资外,有些社区也以“得来速”的方式进行发放,以确保维持社交距离,防疫更到位。
 
现场除了发放物资,志工亦不忘劝善劝素。志工认真地恭读证严上人的慰问信,好让会众了解上人对疫情的忧心以及对苦难人的不舍。更重要是让大家明白凝聚爱心和素食才是消弭疫情的灵方妙药。
 
受惠者虽是手心向上的人,但恭听完上人的慰问信后,无不从钱包里掏出铜板,投入爱心箱里,一人一铜板,叮叮咚咚的声响,即爱心的声音。同时有人领养竹筒扑满回家,响应“竹筒岁月”的精神,每天投竹筒行善造福。
 
娜妮将去年领养的竹筒带回发放现场竹筒回娘家,让小钱行大善。【摄影:何维美】
接过志工递给的物资包,胡先生转愁容为笑容;拎着物资离去前,他向志工连声说道:“谢谢你们,感恩!谢谢你们,感恩!”【摄影:侯秀叶】
娜妮(Nani Isulastri)是去年“Kita1Keluarga 守望相助”纾困计划受惠者。当志工在发放现场介绍竹筒岁月时,她表示去年领养的竹筒不时都有在投钱,也鼓励两名儿子投竹筒,她说:“我告诉他们,我们不能只帮忙穆斯林朋友而已,马来西亚还有很多人需要帮助,我们要学习伸出援手,因为还有比我们更辛苦的。”有学习障碍的大儿子很听话,只要有零钱就投进竹筒。
 
领到物资的她,回家后带着竹筒折返,将竹筒里的马币五十一令吉,悉数投入爱心箱做捐献。
 
娜妮是一名家庭主妇,负责照顾三名孩子,丈夫独自扛起家计,还要侍奉年老的父母。疫情期间,丈夫的工作量减少,收入也受影响,但她还是乐于助人。
 
原来娜妮常浏览慈济脸书,知道慈济到处帮助人,需要善款,她说:“我知道你们也有帮助水灾灾民,我只是尽一点力而已……”
 
育有五个孩子的胡先生,在疫情期间面临公司倒闭、积蓄用尽、太太公司暂时关闭,没得领薪水的窘境;在两夫妻都没有收入的情况下,只能靠亲友接济。屋漏偏逢连夜雨,太太在月前因哮喘病发作入院治疗约一个月,他独自扛起照顾五个孩子的重担,倍感压力。他坦言已多次出门尝试找工,但都失败,因目前多数公司裁员多过聘请。
 
发放还未开始,胡先生便来报到,经志工查询,发现他的名字并不在名单里,胡先生失望而归。志工感受到他迫切需要这份物资,便请他留下手机号码,以做安排。因临时有几位申请者放弃申请名额,志工第一时间通知胡先生,请他再过来。接过志工递给的物资包,他转愁容为笑容,说:“真的很开心,至少孩子暂时可以得到温饱了。”
 
他也感慨地说:“过去有能力时,我每个月都到残障儿童中心和老人院捐款,没想到今天沦落到要被帮助……”
 
志工打开证严上人的慰问信,为他讲解及开导。胡先生满怀感恩地说:“当疫情过去,我的家庭情况好转后,我也要去帮助有需要的人。”
 
拎着物资离去前,胡先生向志工连声说道:“谢谢你们,感恩!谢谢你们,感恩!”
 
胡先生再度来领物资时,很开心地告诉志工,他的新工作将于9月1日开工,志工们皆为他喝彩。他还充满希望地说:“我现在可以帮助有需要的人了!”
 
送爱到家 小小举动
 
受惠者走不出来,志工便走进去,登门把物资送到有需要的人手上。其中包括视障、残障、无交通、居家隔离等家庭。
 
志工黄泓锫常与“Kita1Keluarga 守望相助”纾困计划前受惠者莎丽巴(Sharipah Bt. Zakaria)互动,了解她家境拮据,于是主动为她现场登记,并将物资送上门。当泓锫打电话给莎丽巴时,她表示正在外打包食物,刚买了一盒粥,身上仅剩马币一令吉,准备买点饼干回家,泓锫告诉她:“不用买了,我带了一些食物给妳!”
 
莎丽巴火速赶回家,难以置信泓锫送来的物资有干粮又有蔬果,她感动地说:“这些食物仿佛从天上掉下来,非常谢谢你们!”莎丽巴坦言,丈夫已经三个月没工作,经常靠邻居提供一些食物,三餐不继,刚买的一小盒粥是准备与孩子共享……
 
莎丽巴难以置信泓锫送来的物资有干粮又有蔬果,她感动地说:“这些食物仿佛从天上掉下来,非常谢谢你们!”【摄影:黄泓锫】
受惠者除了载着重重物资之余,亦带着慈济人满满的爱回家。【摄影:陆福祥】
一个星期后,泓锫再度把物资送到她家,她不禁哽咽地说:“我本身没有交通,若不是你们送过来,我就没办法得到那么丰富的食物了,我衷心感谢慈济。”
 
大卫(化名)是一名侏儒,也是视障人士。从事娱乐演绎行业的他自去年行管令至今几乎没收入,靠朋友的资助过活。因家传夜盲症,他的视力日渐退化。志工协助送物资上门并恭读上人的慰问信,大卫用心聆听,信中鼓励茹素,大卫点头认同。听完志工分享竹筒岁月后,他马上把点滴爱心投竹筒。
 
访视志工郑顺玉(明缇)得知这关怀计划时,马上通知慈济照顾户及“Kita1Keluarga 守望相助”纾困计划的受惠者并协助申请。顺玉透露,很多关怀户在疫情下失去工作;其中一位卖汉堡的小贩,有四位稚龄的孩子,疫情导致生意一落千丈,三个月缴不出房租而被房东驱逐,只好搬去社区外围的偏乡区,生意更是大不如前。顺玉说:“这些物资等于及时雨,让他家庭不至于断粮。”
 
顺玉也把物资一一送到不方便出门的受惠者家中。她开心地说:“小小的举动带给他们及时的援助,我觉得很感动和感恩。”过后收到关怀户的感谢讯息,让她倍觉感动且法喜满满。
 
真正需要 及时回馈
 
许多受惠者回家打开物资包一看,满心欢喜,纷纷传讯息或拨电给志工表达感激之意。
 
曾玉桦是前“Kita1Keluarga 守望相助”纾困计划受惠者,前来领物资时再次见到熟悉的慈济人,深深感受到志工对每一位受惠者的感恩尊重爱。回家后,打开物资包更是感动满满,于是由衷的写下这段感激之情:“慈济人在我最需要的时候,送上干粮和蔬菜,而且基本食材齐全,感佩慈济人的细心和周到。哪里有苦难,那里就有慈济菩萨;我深深佩服、欣赏和羡慕这刻苦耐劳的精神,亲力亲为,决不放弃有苦难的人……”
 
曾玉桦由衷的写下这段感激之情:“慈济人在我最需要的时候,送上干粮和蔬菜,而且基本食材齐全,感佩慈济人的细心和周到。”【摄影;张晓婷】
林顺意有感志工在大太阳下,指挥交通和派发物资,很辛苦!马上回家拿了雨伞和“不可进入”的告示牌给志工,回馈大家的爱心。 【照片提供:蔡素英】
帕拉蒂(Parrathi A/p Karuppan)领取物资回家后,马上打电话给志工道感恩。她说:“非常感恩,虽然坐电召车来回四十令吉很贵,但东西很丰富,刚好家里没菜了,你们帮了很大的忙!”帕拉蒂也因此愿意投竹筒帮助其他有需要的人。
 
不仅如此,亦有受惠者希望及时发挥棉力,回馈志工的无私付出。七十一岁的林顺意,从事水电承包商。因行管令的关系,已两年没收入,储蓄也用到七七八八。他领了物资后,有感志工在大太阳下,指挥交通和派发物资,很辛苦!马上回家拿了雨伞和“不可进入”的告示牌给志工。第二场发放日的中午,他又特地从家里载了两把雨伞,两张桌子和“不可进入”的告示牌到发放现场,回馈大家的爱心。
 
他谢谢慈济派发的物资有蔬菜、水果和干粮,正是大家需要的。有一技在身的他说:“有需要,我都可以过来帮忙,我可以把损坏的电器、家私修理好。”解封后,他会到环保站付出。
 
 
归途中,受惠者除了载着重重物资之余,亦带着慈济人满满的爱回家,温暖一家人的心和胃。与此同时,相信善的种子已撒播在大家心中。
 
(资料来源:黄泓锫、卢香绸、刘美贤、张晓婷、郭金桃、陈思妤)
 
 
Pin It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