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xif-facebook-square
  • qxio-social-youtube
  • qxio-ios-telephone
  • qxio-search

‘疫’起守望相助 爱善共振漾涟漪

“四年来,当我向竹筒扑满投下铜板时,我都会祈求上苍,希望这点滴的钱可以帮助需要的人; 我也会祈求,如果有一天我需要帮助时,也会有人对我伸出援手。没想到,我的祈求应验了……”——玛琳达

2021年6月中旬,吉隆坡的多个组屋因疫情严重而受到当局封锁,导致居民行动大受限制,有的居民也因无法开工或被裁员,面临断粮,不得已之下在窗户竖起白旗发出求救信号。

当越来越多人在疫情冲击下,陷入经济困境而需要竖白旗求助时,慈济雪隆分会也及时启动‘慈济慈善专线’服务,让有需要的人可以拨电寻求帮助。

住在蕉赖的陈先生见住家附近的组屋(Rajawali Flat)居民面对经济困难,他遂在自家门前挂起提供帮忙的布条,同时联合几位朋友的力量,帮助组屋约八十户人家物资,但个人力量毕竟有限,随着需要帮助的人增加时,他便拨打慈济慈善专线,希望慈济能协助这群包含印尼、越南、缅甸籍难民、外劳及当地居民。

住在蕉赖安宁镇组屋已十年的印尼外劳惹法(右)为生活陷入困境的居民寻求慈济协助,志工陈泛全(左)正在向他了解详情。 【摄影:何永康】

短短两天时间,志工就完成了家访、造册、采购和向警方申请发放准证等,并在9日进行发放。志工行动迅速,发放丰富物资之影片传开后,住在比邻的印尼外劳惹法(Jaafar)看到后,也拨打慈济慈善专线,表示他所住的安宁镇组屋(Taman Desa Aman Flat)共有A,B,C三座,约有三百户人家,其中除了本地华、巫及印裔外,也有印尼、缅甸人,不少人面临没工作、没饭吃的困境,希望慈济也能发放物资给组屋里需要的人。

本着助人要及时的心念,志工们在15日接到惹法提报,16日就过去了解详情。由于惹法在当地已住了十年,对所有住户的背景都相当熟捻,他自动先拟定一份名单给志工陈泛全(本暄),表示一百一十六户人家都需要物资。

◎ 有口饭吃已很幸运

7月18日中午,当泛全等志工载着整罗里的物资来到安宁镇组屋的羽毛球场时,居民们看到志工摆放在长椅上的物品,得知每户人家都可得到两包十公斤的米、大包装的米粉、两罐茄子豆、两包面粉、两罐炼奶、干面条、大瓶庄的食用油、面包、糖、饼干、盐、酱油、可可粉、茶粉、辣椒酱等,都频说这些物资,正是家里需要的东西。

七十四岁的王明珠阿嬷在组屋住了三十八年,患有脚疾,走路需拿助行器的她,也随同居民排队来领取物资。志工见她行动不便,也担心瘦弱的她无法久站,便安排她先领取。

“请问您们可以帮我将这些物资拎到我住的组屋楼下吗?”王阿嬷看见志工将她的物资从罗里搬到地上,便求助地询问志工。原来,王阿嬷与中风后瘫痪的丈夫同住,独自来领取物资的她根本没办法将物资搬回家,她希望志工能协助将物资拎到住家楼下,她会等认识的邻里经过才请对方帮忙抬回家。

由于当天只有九位志工在现场派发物资。负责拍照和录影的志工看到大家都忙不过来,便自告奋勇地帮王阿嬷将物资拎到她家。

王阿嬷住在五楼,组屋没有电梯,只能走楼梯。王阿嬷见志工背着器材还帮她抬米、拎装着物资的大纸袋,气喘吁吁地爬楼梯,不由感动地说:“没想到您们真的来派物资给我们,还帮我抬回家,我很庆幸能遇到您们。”

王阿嬷回想前两天志工来时,她在屋里听到隔壁有敲门声,开门一看,只见几个穿蓝衣白裤的人在逐家敲门,询问下才知是慈济志工。对慈济略有所闻的她,很坦言自己也希望能得到物资。

志工协助脚痛的王明珠阿嬷(前二)将物资拎到她家。 【摄影:何永康】
为了避免接触,志工以拍照留影方式来代替签收。当志工要求王明珠阿嬷(右)站在物资前时,阿嬷频说谢谢慈济给这么多物资呀! 【摄影:林振胜】

疫情前,王阿嬷还能拄着助行器出去买东西,但疫情期间,有些商店没开,往往要走比较远的路才能买到必需品,平时都是靠邻里帮忙买食物或日用品。

王阿嬷很感激左邻右舍,不管是华裔或外劳,都会发挥守望相助精神,彼此相扶一把。然而,疫情间,并非天天都可以买到青菜等食物,所以,她常常省省吃,有时就煮鸡蛋,有时就吃面包过日子。

“今天,我拿到您们这么多食物,足够我们吃两、三个月了。其实,现在只要有一口饭吃已经很幸运了。”戴着口罩的王阿嬷见志工将物资一一放进玄关,眼角露出知足的笑意。

◎ 温饱肚子温暖心

“您们的行动真快,前两天才来看看,今天就来派这么多食物给我们!非常非常谢谢!”印尼籍的莎菲安妮(Syafriani)将领到的物资拿进屋里,出来看见志工,连连道感恩。

莎菲安妮难忘16日当天,她忧心忡忡地坐在屋外的木椅上发呆。恰好志工经过,见她满面忧虑,不由停住脚步,和她寒暄起来。

蕉赖安宁镇组屋虽然只有五楼高,但没有电梯只有楼梯,领取物资的居民用头顶着白米,喜滋滋地回家。 【摄影:林振胜】
志工陈泛全(左)向居民宣导竹筒岁月,期待启发人人心中善念,让爱善共振漾涟漪。 【摄影:何永康】

“屋租要给,孩子们要吃饭。我们已经向朋友借钱还租金,但不知还可以去哪里找钱买食物?”面对随时会断粮的困境,莎菲安妮毫不掩饰心中的惶恐。

原来,莎菲安妮与丈夫从印尼来此已快二十年了,两人育有四个孩子。疫情前,丈夫从事木工,每月所赚除了给租金,还能养家糊口。但去年发生疫情后,丈夫的工作开始减少,近三个月更是零工作零收入。

“我们最近都在吃鸡蛋、快熟面,真的很辛苦。”莎菲安妮叹息疫情不知何时可以缓和,苦日子何时可以终结之际,志工告知将会来派发物资,她也可以申请时,她犹半信半疑,还在猜想可能要过几个星期才能拿到物资吧? !

结果,仅两天时间,志工就来发放物资。今天,她从志工手中领过白米、米粉等,也让她暂时放下心中的忧虑,因为这些物资足够一家人一个月以上的粮食,至少,孩子们和大人天天都有白米饭吃了。她诚恳地再次表达谢意,也坦承这份及时送达的米粮不但可以温饱肚子,也温暖了她的心。

志工临走时,向莎菲安妮比了个加油的手势,并声声鼓励她要放宽心,因那么多善心人士在关心他们、帮助他们,相信所有的难关都会过去,一切都会变好。莎菲安妮听了,也向志工挥挥手,紧皱的眉头终于松开了……

◎ 见证了助人的效率

印尼外劳玛琳达(Malinda)指着刚刚拎进屋的物资,笑开颜地向志工表示,她很意外慈济给的物资很多,她和同住的两位房客在一、两个月内都不愁没有粮食吃了。

对玛琳达而言,身穿蓝天白云的志工是熟悉的身影,16日那天,听到敲门声,打开一看,马上惊喜地叫出‘慈济’这个名字。原来,身为钟点女佣的她也曾到慈济人家里打扫,虽然只是一星期去一、两个钟头,但常听主人说起慈济的善心善行,很受感动,不但领养竹筒,还每月捐出十令吉善款,成为慈济会员,除此,她也响应素食,至今,依然是素食者。

“我交善款已经有四年了,竹筒满了也已经交回去几次了。我也庆幸已经茹素,煮的是青菜豆腐,不用担心买不到肉。只是今年因为疫情严重,加上行动管制令,而且我也还没有完成两次的疫苗接种,所以,已经停工几个月了。”

18日,玛琳达很感恩慈济发放足够一、两个月的物资给她。她可以不必忧愁会断粮了。 【摄影:林振胜】
有米、米粉、油等丰富物资正是疫情期间,零工作零收入的组屋居民最需要的米粮。 【摄影:林振胜】

玛琳达在疫情间,没法上门打扫,靠储蓄生活的她也担心疫情无法缓和,她没法做工,恐怕也会面临断粮的困境。没想到,志工却送物资来了,满满的物资让她深深感动,她更感动的是见证了慈济志工助人的效率。

今天,她亲眼见到志工人数虽少,但防疫措施做的很好,引领人人保持距离,而且发放速度很快,让大家都能在最短时间内将物资拎回家。而所有人领取的物资都一样,并没有或多或少或不足。这份视人人平等的精神让她敬佩不已。

她当下也发愿,如果能开工时,她一定要再捐善款、投竹筒。她笑言,之前每当她投竹筒时,都会向上苍祈求,希望投下去的钱可以帮助困苦和生病的人,同时,她也默默祈愿,若有一天,自己面临困难时,也希望会有人来帮她。

“今天,您们慈济人真的来帮我了。” 玛琳达体会到助人的时候,心充满喜悦,而此刻被助的心却是充满感恩,虽是两种不同的心情,但她感受到,此时此刻,每个人都应当守望相助共度难关。

18日的发放嘉惠了八十三户人家,然而,由于有些没申请的家庭要求也希望能得到物资,志工便一一给予登记,并在23日再度前往发放三十户,对于志工的一再援助,惹法既感动又感激。

原来,惹法来此已有十年时光,也在此组织小家庭并育有两名孩子。原本是建筑工人的他在今年6月也因没工开而处在失业状态。对于组屋里和他一样手停口停的居民也深表同情,虽然他很想帮助需要的居民,但却没有能力,他觉得力所能及的就是帮忙提报给慈济并提供需要者的名单。

“我很感谢慈济及时的帮助,包括我妻子也拿到一份物资,我相信这些物资足够每户家庭至少一个月以上的粮食,这是很开心的事。”守望相助、助人为乐,惹法欣慰自己总算也能为需要的人付出一点力量。

志工两次为居民们发放时,都向居民宣导竹筒岁月,期待启发人人心中的善念以化解疫情。 23日当天,居民们纷纷响应小钱行大善,都在竹筒扑满里投入点滴心意,希望这份爱与善的回馈如涟漪,能不断地扩散出去……

 

Pin It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