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xif-facebook-square
  • qxio-social-youtube
  • qxio-ios-telephone
  • qxio-search

圆满爱与陪伴 照顾户安详辞世

“结婚那一年,他二十五岁,我只二十岁,没想到就过了四十七年……”结缡相伴近半世纪,携手度过人生的风风雨雨,如今其中一方撒手而去,遗孀郑真金照料的任务也宣告圆满,但心里却是满满不舍。
慈济照顾户刘天赐(左)和妻子相伴近半世纪,将照护对方视为自己的责任而不是负担。【摄影:罗秀莲】

今年七十二岁、住在马六甲亚罗牙也(Alor Gajah)县的慈济照顾户刘天赐,2024年4月4日晚间,告别病痛的身子,也放下与另一半紧握的双手,在慈济志工下午时分甫安装好的医用病床上,呼出最后一口气。 

“你们来以后,他睡得非常安稳。直到晚上忽然间咳嗽,口中出现许多痰,我将痰擦干净,想要拿药给他吃,却发现他不对劲,赶快回到他身边,看着他直到闭上了眼睛,身体没有了动静……” 

6日早上一行五位志工及医护同仁到访,郑真金仿佛找到依靠,紧抱着志工肩膀,断断续续、重复讲述和先生最后的相处,嗓音一度变了调。身旁志工及医护同仁曾经在短时间频密造访,因此当下许多人不舍、黯然、诚心祝祷等,多种心情浮上心头。

曾经多次上门护理伤口的义诊中心护士珊蒂亚(Santhia A/P Rasamanikam)更是红了眼眶。她伤感说,uncle(刘天赐)是她接手的首个伤口护理个案,看见他的辛苦,她特别做了许多学习和规划,期待能减轻他的痛楚;却没料到无常瞬间发生,让她一时间无法接受。然而和志工一起瞻仰往生者遗容,看见对方安详离去的模样,她也放下心中不舍,转为祝福。 

◎ 屋漏偏逢连夜雨

而社区志工对刘天赐的印象,是年前在妻子半支撑扶持下,颤抖着手脚,坐上轮椅到客厅看电视,或到户外晒太阳,说上一会儿话的模样;后来却只能长期卧床,说出单字或简单词语,来表达心中感受。

原来早年从事菜贩生意的他,2016年被诊断患上巴金森症,同时再遭遇中风及陷入忧郁,身体功能逐步退化,肢体灵活逐年大不如前,生意也无法再经营下去。夫妻俩育有三位儿女,各自成家落脚他处,除了大儿子在附近,二儿子在新加坡工作,经常来回新山住处,女儿则嫁到吉隆坡,与丈夫为生活而奔波劳碌。

体恤孩子的不易,郑真金一肩扛起日夜照料丈夫起居生活的责任,孩子则分担生活开销及其他照护用品。奈何2020年疫情行管令,生活一切停摆,收入大受影响。大儿子主动联络慈济马六甲分会,申请补助父亲每月大量使用的成人尿片,因此展开慈济与这户人家的因缘。

自2020年起,慈济志工关怀刘天赐夫妻至今,逢年过节都不忘送上祝福,图为2024年春节,志工赠送新春礼包予太太郑真金(左二)。【摄影:黄琇璟】

社区志工不仅每月送来医疗补助费,让郑真金去请购所需的照护品,也曾经一度补助刘天赐的复建费用,期待透过简单运动,能够锻炼身体的力量,让功能延缓退化,不必将全身力量倚靠在娇小的妻子身上,照料工作也不会那么吃重。然而复建过程需要的耐心耐力,刘天赐无法全力给予配合而中止补助,然而社区志工并不放弃,偶有机会邀请人医会苏美娟(懿因)医师上门往诊,教导妻子为丈夫按摩手脚,或运动四肢。

这边情况还未趋稳,另一边厢,磨人心智的考验接踵而来。先是2022年5月,二儿子患上鼻咽癌,回马六甲治疗,慈济也增加补助其化疗费用。没想到痊愈后回到工作岗位,2023年却传来大儿子患上血癌的消息,治疗期间恢复情况良好,却在2024年农历新年两周前跌倒,除夕夜大伙儿高高兴兴一起回家,捞生、庆团圆,如此温馨美满的镜头,就只停留在那一刻;自此以后,饭桌上缺了一角,再缺一角。 

◎ 尽己力给予相助

农历初五,大儿子骤然往生,让慈母泪流不止;像个硬汉般的刘天赐更是悲伤,打从去年确诊新冠肺炎以来,他的健康滑落得厉害,卧床的时间愈来愈长,加上近期天气闷热,他的身体因减少移动、长期受压而出现褥疮。

丈夫臀部首次出现伤口,单靠郑真金一人之力,很难为丈夫翻身及清洗,且伤口愈来愈大,令她束手无策,赶快转告志工王美傑(明毅)。恰好今年慈济义诊中心增护士同仁,可以上门教导病人及家属如何料理疾病或伤口护理、讲解在家如何使用药物,或协助更换鼻胃管、抽痰等服务。她赶快提出申请,很快地,3月28日,印裔护士珊蒂亚(Santhia A/P Rasamanikam)随着志工上门,仔细为刘天赐清洗像手心般大的伤口,更教太太手呈杯状从背部扣击,帮助丈夫排出痰液。

人医会医师与护士探访刘天赐,察觉对方身体有状况,赶快为对方看诊。【摄影:罗秀莲】
护士珊蒂亚为刘天赐抽痰,让对方呼吸更顺畅,睡得更安稳。【摄影:罗秀莲】

4月1日再上门,珊蒂亚欣喜发现,伤口有干燥的迹象;不料4日早上伤口却恶化,刘天赐体温升高,咳嗽却不太清醒。随行往诊的苏美娟医师边检查边问诊,诊断出其肺部很弱,赶快开抗生素、化痰等药物,再和护士珊蒂亚清洗伤口、去除痂皮。期间志工看必须集二三人之力,才能让患者翻身及洗伤口的过程,在家只靠妻子一人之力处理一切时,志工暗暗感叹照护者的不易,当即代向慈济申请医用病床和气垫床等辅具,助减轻其负担。

中午时分,护士和志工很快地取而复返,除了带来医生叮嘱的药物,更带来抽痰器,抽出体内不少痰液。此时医用病床也送到了,男众志工将病床安装好,女众志工则教导郑真金病床的操作方式,再合力将患者搬到新床去。 

“Uncle,现在有好一点吗?”
“嗯!”

志工邓佩瑜(虑敬)发挥软实力,细心询问被安顿好的刘天赐,对方睁大双眼,良久给予单字回应,已是志工奔波整天最大的鼓舞;太太更开心地握起丈夫双手,开玩笑或唱歌给予鼓励。此时他不仅退烧,人也清醒多了,专心瞧着太太,脚趾还会轻松摆动,慢慢点头回应太太的询问。 

“你知道吗?这里有慈济的医生护士、师姐(志工)全部一起过来,你很好命,大家都很爱你,都很尽心尽力,你要加油。”太太告诉丈夫说。

志工送来医用病床,教导郑真金正确使用方法,以减轻自身负担。【摄影:罗秀莲】

“为了他,我必须坚强,幸好有慈济师兄师姐来帮忙我,不然我一个人怎么办?他们一直鼓励我坚强,还带护士过来,教我正确的洗伤口方式,还送来病床,让我方便很多。” 

“在新加坡工作的二儿子很担心,一直打电话来询问,中午听见有慈济的医生护士过来,他说他放心了,真的很感恩上人、感恩慈济师兄师姐,很感恩,很感恩……”

看着因为舒畅而沉沉睡去的丈夫,太太郑真金心里只有声声感恩。 

往者已矣,志工将持续陪伴,鼓励妻子郑真金放下心中的不舍,生活寻找新寄托。【摄影:余振森】

没想到舒畅的日子维持不久,当天晚上即传来刘天赐辞世的消息。志工6日到访时,太太看着每一位曾经相伴的贵人,一样感念却很不好意思,因为志工做了那么多事情,丈夫却很快就离开人间。

志工王美傑感叹说,长期照顾卧床病人,照护者的心理压力很大,有医护人员给予助力及身边有人支持很重要。因此,不定时往案家奔波,她们只希望能减轻患者的痛苦,及太太的负担。尤其听见人在他州工作的儿子,因父亲有人照料而安心时,志工由衷感觉:“帮助一个人,等于在帮助一家人。”

虽只有短暂照护机会,却建立起如家人般情感的护士珊蒂亚更深刻有感,相关照护有伤口病人、卧床者甚至巴金森病患的医疗知识,更需要广泛宣导出去,让更多人受惠,只要多一伤者康复,就是守护了多一家庭。

如今圆满了爱与陪伴,亲身参与见苦知福的历程,也体会生老病死、爱别离苦的佛理。 

“uncle(刘天赐)被病痛折磨了那么多年,如今从病体解脱,离苦得乐,我们希望独自一人的aunty不要再有挂碍,走出来做环保也好,寻找简单工作赚取外快及打发时间也好,重要是将生活重心回到自己身上,照顾好自己,过好生活,生活有寄托,我们会继续陪伴。”她说。

Pin It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