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xif-facebook-square
  • qxio-social-youtube
  • qxio-ios-telephone
  • qxio-search

慈济纾困金 陪你走过困境

疫情升温,经济几乎停摆,间接造成减薪、停薪、失业、倒闭等浪潮。 2021年7月以来,慈济推出疫情慈善纾困计划,求助热线不曾中断;一通通电话,背后隐藏着一个个家庭无助的心声。
慈济志工感受到黛比夫妻的负面情绪,一边安抚一边开导他们。 【摄影:周进光】

由于新冠疫情持续加剧,每日确诊病例高居不下,马来西亚从5月12日起落实第三轮行动管制令(MCO 3.0)。 6月28日政府更宣布全面行动管制令延长,并改称为“国家复苏计划”(National Recovery Plan,简称NRP),分为四阶段。

施行“国家复苏计划”的二个多月来,民众无法出门工作、非主要经济领域禁止开店做生意、顾客锐减等,百业萧条,一波波的减薪、失业潮接踵而来,人民生活陷入困境,心理压力与日俱增。

秉持证严上人之慈示,志工主动接触苦难人、了解其需要,应其所需给予帮助,安住他们的生活、身体与心灵,就有余力转变人生;因此慈济马六甲分会于2021年7月第三度展开疫情慈善纾困计划,志工前往商店、食物银行等地张贴海报。一时间,求助热线持续响起,一通通都是一个个无助的心声,抱着一丝丝的希望对外求援。

志工穿梭在大街小巷张贴纾困海报。【摄影:林惠珠】

◎  二度援助心意浓

“慈济帮我女儿很久,我不好意思再提出援助。”

莫哈末努尔(Mohamed Noor Bin Yahaya)向慈济志工黄秀萍(慈凯)坦承。当初志工了解他和太太依靠孩子收入维持家计,但是受疫情影响孩子或失业,或工作不稳定,生活陷入困境,因而主动提供慈济纾困求助的热线,请他联络慈济马六甲分会。只是莫哈末努尔内心牵挂着不是一家人的生活,而是感恩慈济之前对女儿的援助,知道慈济募款不易,不好意思再寻求援助。

2009年,女儿阿兹拉(Azila Binti Md Noor)怀孕因血压飙升,胎死腹中,中风瘫痪在床,丈夫弃而不顾,莫哈末努尔担起照顾责任。由于他曾因车祸受伤无法做粗活,由太太当清洁工,一位女儿当书记,加上自己的福利金,每个月约一千令吉撑起一家八口生计。原本就拮据的生活,无法负担阿兹拉每个月数百令吉灌食的营养辅助品奶粉,因而慈济开始补助奶粉,阿兹拉往生后接续关怀一家生活,直到2012年可以自立后结束援助。

7月推出疫情纾困专案,志工戴金龙(济泽)联络莫哈末努尔,希望能助他一臂之力。戴金龙与黄秀萍轮流电话关心,不放弃劝说莫哈末努尔放心申请援助,先渡过眼前难关,之后有余力再一起助人。

莫哈末努尔郑重穿着马来传统服装峇迪,领取纾困金。【摄影:黄秀萍】

7月15日志工送上纾困金,莫哈末努尔郑重穿上马来传统服装峇迪(Batik),隆重地迎接志工到来。戴金龙代念证严上人慰问信,送上马币八百令吉纾困金,莫哈末努尔感动地说:“以前女儿生病时,慈济帮助。没想到疫情生活艰难时刻,再度收到慈济的援助。”当下,他掏出马币十令吉捐款,并向志工表示,他要延续爱心,定期捐款。

当天晚上,莫哈末努尔更慎重地邀约全家人一起拍摄一段影片传给志工,以行动将感恩化作言语,希望上人、志工、慈济能感受一家人浓浓的心意。

◎  给你依靠的力量

拿着慈济求助的热线号码,五十岁的何来娣犹豫了三天,终究抵不过现实的残酷,鼓起勇气拨打。正巧何来娣的朋友将其处境透过脸书对外求助,志工黄桂强(惟泽)从脸书获悉,亲自上门关怀了解。何来娣表示,她已打电话到慈济求助,没想到志工看见讯息又主动来关心。当天下午,黄桂强收到社区发放纾困金的名单,其中一户就是何来娣。

两天后,7月17日,志工黄桂强、黄丽好(慈纮)与陈玉婷上门拜访,送上纾困金马币四百令吉。何来娣不好意思地说:“我每个月捐马币五令吉善款给慈济助人,当初要打电话到慈济求助,心里很挣扎,感觉我把每月的捐款拿回来似地。”志工安慰她,以前你捐钱帮助其他人度过困境,现在你有困难,换他人来帮助你,这个就是慈济提倡的互助祥和有爱的社会,请她安心。

以前何来娣捐钱给慈济,帮助其他人,现在自己有困难,慈济来帮助她。 【摄影:黄桂强】

何来娣原本在小贩中心卖经济饭,2019年12月因糖尿病截肢,以轮椅代步,行动不便,被迫在家里做一些糕点贩卖,母女俩生活还过得去。但自从5月疫情升温,行管令至今完全没有收入,靠着母亲每个月三百令吉的福利金应付生活与水电开销,房租依靠舅舅协助,但自己每天需要打胰岛素两次,又患有高血压,血管阻塞问题,实在没有多余的钱来买药物和针管,因而主动向慈济求援。

何来娣感恩地说:“幸而自己有做好事,感恩还有一只脚可以自食其力,我不要求别人的帮助,我只要有人上门来买糕点,有收入就可以过生活。”透过脸书,人们同情她的窘境,纷纷上门买糕点,志工到访时正好有顾客上门,志工也感染到她开心的心情。

◎ 跨越宗教种族爱

看见慈济志工送上纾困金,希蒂哈菠雅感动掉泪。【摄影:刘珌娟】

志工送上纾困金马币八百令吉,希蒂哈菠雅(Siti Haboyah Binti Mohd Kassim)流下感动的眼泪说:“近两个月来自己只收过食物援助约两个星期,从没有收过现金的帮助。这笔钱我终于可以帮八十多岁的母亲买药,帮孩子们买食物吃了!”

其中两位孩子已二十多岁,她与孩子在不同的食档工作,疫情严重冲击档口生意,5月开始希蒂哈菠失去工作,孩子被减薪。上有母亲,还有三位在就学的孩子,先生因为视力不好,十多年前从渔夫工作退休,一家八口,靠着两名孩子一个月约马币五百令吉贴补家用。然而屋租每个月就要五百多,目前已积欠三个月屋租与水电费,生活艰辛却求助无门。

希蒂哈菠雅感叹,没有人相信她一家陷入困境,曾经向其他单位申请却不获批,在最沮丧无助时刻,朋友给她慈济求助热线;由于不同种族,她抱着试试看心态拨打,没想到几天后,有志工拨电关怀,随后便上门送来援助金。

志工王绣贤(慈斐)代为念出证严上人的慰问信,希蒂哈菠雅边听频频弯腰道感恩,内心激动地表示,真的很感动与感激慈济快速提供帮助,感受到不分宗教与种族的真诚。 “我要让其他人知道,慈济是一个佛教团体,跨越宗教与种族的爱。”

近期她找到守卫的工作,一星期工作两至三天,每天有马币五十令吉收入,虽然还未领薪资,但至少她有份工作,意味着能为家庭带来收入。她相信只要努力与坚持,人生还是有希望,处处都有温情。

◎ 援助生活安身心

之前在旅店上班的印裔妇女黛比(Kuntula Debi),与在餐馆当厨师的先生双双失业。夫妻俩搬来马六甲两个多月,无奈却遇上行管令,为了温饱肚子,6月开始黛比到处伸手向人乞讨,若运气好一天可以收到十多令吉。夫妻俩过着有一餐没一餐的日子,但是家中还有一名二岁的孩子,且先生近期气喘严重,必须随时携药在身,再加上积欠房租与水电费,日夜担心流落街头。一些商家熟识黛比的情况,提供慈济热线号码给她。

张福倚(左)拿出慈济马六甲分会制作的“素通八达” 素食地图手册,深入地讲解,向黛比说明素食的重要性。【摄影:周进光】

志工经过电话了解她的情况,25日志工带着纾困金马币五百令吉上门,黛比感动地说:“慈济是第一个慈善团体提供我纾困金,我会将这些钱先付租金,至少有个安身之处。”

黛比的先生看见志工到来,开心地气喘吁吁下楼打招呼,志工关心他的身体状况,鼓励他在家做运动训练肺活量。或许没有人可以倾诉,志工的爱打开心房,夫妻俩缓缓道出他们的故事。

言谈中尽是不愉快的事,近期因先生与家人关系起了冲突,夫妻俩只好从森美兰州搬迁至马六甲定居。志工郑素娇(慈冉)感受到夫妻俩负面情绪,一边安抚一边开导黛比可以成为先生与家人的桥梁,试着先从打电话关怀家人做起。

志工并引导夫妻俩规划未来,凭借先生的烹煮手艺,可以透过网路制作素食餐外卖。张福倚以慈济马六甲分会制作的“素通八达”素食地图手册,深入地讲解素食的重要性。听完后,黛比说,原来素食对保护环境的贡献那么大。

郑素娇表示,慈济的纾困金或许没办法马上解决她眼前面对的所有考验,但志工愿意花时间、借耳朵倾听,适时地给予安慰,提供正面的引导,相信能发挥安住人心的力量。

疫情,打破了我们对贫穷的认知,也让我们更贴近贫穷,类似的故事每天持续在各地上演。慈济纾困计划援助对象不分宗教、种族与国籍,纾困金依据每户家庭成员多寡而定,从一户一口马币三百令吉,依此类推一户六口以上为马币八百令吉,不仅让全家得以温饱,期盼还有能力可以突破困境,看见人生的希望。

推行至今约一个月的纾困计划,志工爱的脚步持续穿梭在马六甲各角落,祈愿疫情早日平息,人人生活回到正轨。

Pin It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