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xif-facebook-square
  • qxio-social-youtube
  • qxio-ios-telephone
  • qxio-search

粽香传承与创新 让爱延续

2023年马六甲慈济娘惹素粽义卖迈入第十八年,今年却拥有许多的第一次,在传统中寻求标准化作业,让娘惹粽的风味持续传承与飘香,让爱延续。
志工于七天共制作一万一千个粽子,圆满今年慈济娘惹粽爱心义卖。【摄影:邓遂嵘】

从2005年开始,慈济马六甲分会推出素粽义卖,至今已迈入十八个年头。这批素粽制作团队,大部分志工年纪已衰迈,其中不乏一些身体病痛,为了避免素粽义卖中断,让慈济娘惹粽能持续飘香,让大众的爱心能汇聚,志工刘渼娇(慈茹)主动接下制作的重任。

2023年6月5日至11日,娘惹素粽制作正式开跑,过程挑战不断,但志工团队顶着高温,各司其职,汲取过往经验,一再讨论与调整,彼此配合并逐步改善与解决困境。过程中,许多的“第一次”,有欢笑、有泪水,更夹杂许多的汗水,七天共制作一万一千个,圆满今年爱心素粽义卖,感恩大众持续护持,让爱延续。

◎ 标准化作业 省时省力具传承

对刘渼娇来说,有别于家庭式的制作,不曾制作逾千素粽,也不曾参与之前的制作团队;大量制作从采买、备料、炒馅料、裹粽、烹煮等动线与流程,她完全没有概念,着实挑战!

时间迫在眉睫,身为实业家的她深知,唯有设立节省人力与时间的标准化作业,不随世代交替而变迁,如此才能保持娘惹粽风味的标准,也才能传承下去。根据自己经营工厂的理念,首先她与熟识的供应商洽谈,商借大型“搅拌锅”,避免往年志工顶着高温在火炉旁,双手不停地翻炒馅料的辛劳,而自动翻炒功能,与炉火稳定,也能维持娘惹馅料风味一致品质。

刘渼娇(右)设法改善烹煮区,让两位女子的力量便可以轻易取出煮熟的粽串。【摄影:周世清】

刘渼娇再套入工厂流水线的观念设计制作动线。她说:“洗粽叶、秤料,递给裹粽志工,品质控管志工转身就是裹粽的工作台,从工作台收集裹好的粽子,再送到烹煮区,烹煮区完成再送到晾干与领货区,全部岗位集中在一区,避免人员走动过多的辛劳,节省人力,才不会做到'投降'。”

其中,加入新的生力军“搅拌锅”,负责掌管炒馅料的志工李仁粦(惟仁)初次使用大又深的搅拌锅,机器一次炒馅可翻炒约莫三十公斤的量,比起往年人工炒馅的锅,足足多出一点五倍。

另一个优点,“搅拌锅”设有温度表,火候掌控得宜,故馅料可炒得均匀又省力。以往他需双手大力地不停翻炒,更不能随意走开,有时火候控制不当就烧焦。他也因锅子不大,一天得翻炒三轮的馅料,炒一锅得花两个多小时。如此不停地翻炒,加上热气腾腾,除了汗流浃背,更是疲惫不堪。今年采用机器翻炒,工作轻松许多。他开心地说:“翻炒过程,我还有时间去与志工聊天,还可以喝茶休息呢!”

负责掌管炒馅料的志工李仁粦,初次使用自动搅拌锅,机器一次炒馅量,比起人工炒馅,足足多出一点五倍。【摄影:黄玉花】

另一边,烹煮区热气逼人,大小不一的锅子排成两行,不时冒着热气。每一锅,约莫四个小时,一一出炉,空气中飘散着粽子香气,让人垂涎欲滴。从滚烫的水气中,志工吃力地将素粽捞出,然而粽绳烹煮过程交叉缠绕,即使两位志工要抬起数十到数百个粽子都非常吃力。刘渼娇再次动脑筋想方设法,最后请她的员工协助制作网子工具,放入锅内,将锅子隔成上下两层,一层六十个,不交叠,容易层层取出。

◎ 打造新流程 更贴近人心设计

志工曾敬媚(虑莲)加入素粽制作团队已有三年。一早,她来回穿梭在各个角落,查看哪个岗位需要人手就去补位,如洗粽叶、秤馅料、捏馅料、清洗工具等。她谓:“以往秤好的馅料,她需来回走动传送到裹粽区。今年秤馅安排在裹粽的一旁,加快传送速度,节省脚力和时间。”

她则善用腾出的时间,整理环境,把地上打扫得干净又不油腻。此外,她把班兰叶剪得大小一致的尺寸,工整的摆放在容器里,煞是好看又方便拿取!这是她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她说:“做事就要用心。”

另一位志工黄秀莲(懿祥)初次投入裹粽行列,几年前因功夫未到家,不敢加入裹粽。今年获得团队欢迎而前来学习,并与其他志工一起来做前置工作,如切冬瓜糖,裁剪棉绳,洗粽叶等。

往年,内馅一律用手切,尤以切冬瓜糖最为吃力,费时又耗力。今年,善用食物处理器将素料与香菇切碎,为繁琐的料理程序减少许多时间,但为了保持内馅冬瓜糖口感,仍以手切为主,改良创新同时兼顾口感。

黄秀莲(右二)初次投入裹粽行列,她感叹人生无常,故有机会她一定来付出,毕竟能付出也是一种福气。【摄影:黄玉花】

初次学习裹粽,黄秀莲虚心地向经验老道的志工讨教,经过屡次指导与反复学习,最终让她抓到窍门:“粽子的四个角拿捏得好,裹出来的粽子就会很漂亮。”她所绑的粽子一致通过“品质管理”的肯定,让她感到欣慰无比。

裹粽之余,黄秀莲看到身边的年长志工双手长时间在绑粽,久坐身体亦难免酸痛麻,便带动“312健康操”来让大家疏通血液和放松筋骨。虽说仅仅五分钟,大家皆感到神清气爽。年近花甲的她感叹人生无常,故有机会她一定来付出,毕竟能付出也是一种福气。

◎ 元老级成员 见证改变的成长

八十六岁志工黄亚家(虑亚)是制作团队里元老级裹粽高手,裹粽开始前,天天跟着大伙儿做“312健身操”,松松筋骨,她直呼:很好!之前在家无所事事,晚上睡不着,不到午夜十二点不上床睡,这几天投入裹粽子行列又做健身操,晚上八点便舒服的入梦乡。

随着年纪的增长,身体不如往年,但是黄亚家绝不错过每年裹粽义卖的机会,传承于母亲好手艺的她娓娓道来:“绑粽最困难的地方,在于菱角的对折要拿捏得好。而捆绑粽子的力度,太轻则会松开,太重则现'大肚子'。”

她眼前架子上一串串丰满的粽子成品,那就是经验老道最好的证明。黄亚家也因长时间坐着裹粽,动过刀的脚因此很不舒服。虽是如此,她依然坚持投入。

另一位同样元老级志工夏春桂(虑华),对于今年生产动线的改善给予赞叹。以往制作团队的人手老化,工作繁重且时间长。她诉说:“裹粽的草绳很容易断,每束的绳子数量不一。裹粽不易,而且煮好后,需要确认每串粽子数量,必须重新计算再将十个捆成一串,无形中添加很多工作量。”

裹粽元老级志工夏春桂(左一)表示,今年以棉绳取代草绳,让裹粽更轻松。【摄影:周世清】

如今草绳已换成质地良好的棉绳,志工又于事前裁剪,十条成串,六十条串成一大串,不仅减低绳子断裂问题,烹煮和出炉都能完美,无须再重新计算与捆绑,节省时间与人力。利用标准化作业程序,大大提升裹粽志工生产进度和士气。

往年,她天未亮五点多就来到裹粽现场,一直协助到最后一锅出炉约九点,初期甚至做到晚上十二点,出门和回家路同样是天黑黑。今年见证裹粽志工做到下午两点多就收工,大家坐下来聊天话家常,最后阶段由烹煮志工接力完成,与旧时她早出晚归大相径庭。

此外,她更欢喜地说:“为了提倡吃得健康,今年的馅料减油减糖,故裹粽时所滴下的油水,也没那么油腻,其他志工协助整理环境也较容易。”

对刘渼娇来说,今年制作团队许多第一次尝试,间中经历许多失败,但是这些都是经验的累积与学习的成长。她感恩静思语带给她力量:“我是分秒必争的人,换一个工作方式就是休息,虽然过程身心压力大,但是熬过了,回头看只有满满感恩。”

关关难过,关关过,她感恩贵人相助,也感恩团队的合心,大家各司其职,把工作做到最好的精神,不断改进和提升,让她为之动容,期许来年素粽制作能更超越,期盼建立制作标准化流程,让来年承担的人减少摸索,更希望人人都能轻易上手,如此代代传承,不遗漏。

马六甲慈济娘惹素粽义卖迈入第十八年,在传统中寻求标准化作业,让娘惹粽的风味持续传承与飘香,让爱延续。【摄影:邓遂嵘】
Pin It
Tags: ,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