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xif-facebook-square
  • qxio-social-youtube
  • qxio-ios-telephone
  • qxio-search

疫情下的补助 难民久旱逢甘露

“请问你的名字和你的国籍,你最近有工作吗?你有UNHCR 卡吗?” 志工于4月初透过电话与难民们联系,了解他们的近况,再与团队商讨如何补助难民们所欠下的房租。

因为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马来西亚的行动管制令从2020年3月至今,疫情起伏不定,政府重启行动管制令,让很多家庭陷入困境—— 有些家庭的收入减半,也时多时少,最不幸的是“失业”的一群。而首当其冲的是逃离家乡的难民,疫情前还可以做些散工维持生计,因为疫情影响了各行各业。对他们而言,要找到一份糊口的工作已经变得奢望了。

然而,幸运的或许可以找到工作,赚取微薄的薪资。除了应付日常生活上的开销,却无法缴付屋租。有鉴于此,长期以来即与慈济有合作关系的UNHCR(联合国难民署),和慈济推展了一项“现金补助计划”(CBI,Cash-based Interventions)专案,拨款援助因行动管制令面对困境,且符合资格的难民。

2021年4月的首个星期,一系列的电访即如火如荼的展开,除了向难民们了解近况,也向他们传达此次专案的用意。虽然志工面对语言和沟通上的障碍,但大家都很努力的克服,冀望为他们送上及时雨,一解燃眉之急。

◎ 见苦知福 反观自省

志工陈美琴(明槇)负责电访巴基斯坦籍的扎法尔侯赛因(Zafar Hussain),育有五名孩子,虽然有工作,但却是入不敷出,积欠了六个月的租金;另一位则是来自缅甸籍的穆罕默德奥斯曼(Mohammad Osman),有四个孩子,是一位铺路工人,虽然今年偶有工作,但因为去年一段时期没有工做,所以欠下了一个半月的屋租。

电访之后,美琴才知道这些千里迢迢来到马来西亚讨生活的难民,却遇到了新冠疫情的爆发,生活变得困苦。想起从前的自己,是一个喜欢把时间花在吃、喝、玩、乐上的人,加入慈济之后,才惊觉自己是在浪费时间和金钱。看到难民的困境,觉得自己很幸福,发愿要多付出,持续行善,做利益人群的事。

四月初,志工开始电访难民,了解他们的近况。发现贫困的难民,尽量协助他们。 【摄影:刘美贤】
志工陈美琴电访难民后,知道难民的生活非常辛苦,觉得自己很幸福;所以她要见苦知福,帮助苦难众生。 【摄影:刘美贤】

志工王康健(本浚)是第二次参与CBI电访及第一次发放。有感于去年第一次行动管制令的时候,突如其来的变化,难民们比较慌张,有些只剩下一、两天的食物。反观今年因部分难民有工作在身,奈何薪金仅限糊口,不足以用来缴付租金。其中一位经由他电访的三十九岁索马里籍难民阿系拉(Abshira),育有六个孩子的她,加上姐姐的一个孩子和他们同住,一家八口靠她做清洁散工维持生活,一个月仅赚取六、七百零吉的微薄薪金,但屋租却已经八百零吉了,可想而知,他们的日子过得非常艰难。

康健知道很多难民面对医药费、食物开支和生活费等开销,是一种无形的压力。且他们面对的问题也并非我们想像的一般。面对这些逃离家乡找生活的难民,他与志工都尽量给予协助,希望能在金钱上缓解他们的经济重担。

◎ 志工送暖 解燃眉急

2021年5月的首个星期,本土新冠疫情日趋严峻,志工秉持助人的一念心,在做好防疫工作的前提下,如常地走进难民住宅区附近进行发放。志工们准备了发放金、劝素卡和竹筒,边发放,边推广茹素,同时亦鼓励他们投竹筒,让他们在受助之余,还可以帮助人。

五月第一个星期,虽然疫情严峻,志工善的脚步不停歇,发放补助金给难民。 【摄影:莫泽文】
索马里籍艾哈迈(坐者),脊椎有问题,不能做粗重的工作。之前是靠载学生去学校上课,赚取一点收入,现在因疫情,学校时开时关,断了经济来源。 【摄影:莫泽文】

志工们到访一位索马里籍难民艾哈迈德谢里夫(Ahamed Sharif)家附近,发现艾哈迈德的脊椎有问题,不能做粗重的工作。他来马来西亚已经 七年多了,拥有国际驾照。育有五个孩子的他,去年是向亲戚借车载送学生去学校,赚取马币四百零吉。踏入2021年,因为疫情反复,学校时开时关,造成他的收入不稳定。现在拿到UNHCR的补助,他可以拿来解决家里的物资开销和缴付房租,还可以开心的过开斋节。
 
人医会志工叶淑婴(虑祯)则电访了几位难民后,发觉疫情爆发前,难民是有工作的,但是疫情延续的这一年多来,很多已经失业了。她电访的其中一位缅甸籍阿米尔侯赛因(Amir Hussin)来马来西亚已经十三年了。有做过面包师,糕点师傅、农民(农作物和蔬菜),疫情前是在家附近经营印度煎饼生意,因疫情无法营业。已经失业一年多,有四个孩子在求学中,一家十口只靠一个儿子在慈济义诊中心做诊所助理,赚取千多零吉的马币,难以维持一家大小的生活费。阿米尔侯赛因这次拿到援助金,总算松了一口气,可以让他减轻一些负担,尤其是屋租。

当志工向他们推动素食时,阿米尔说他的两个孩子有在慈济难民学校读书,一位儿子在慈济义诊中心工作,知道素食的好处,所以家庭成员都响应多吃蔬菜和水果,少有荤食的餐饮。

◎ 珍贵礼物 心存感恩

来自索马里,四十一岁的尼莫易卜拉欣哈桑(Nimo Ibrahim Hassan)过来马来西亚已经六年了,之前的工作是女管家。现在与丈夫及七岁的女儿住在一起。因她的丈夫没有联合国难民卡,没有工作且有病在身。去年疫情严重前,尼莫是在一家餐馆做收银员,生活还算过得去。因今年开始失业,自2月起她就无法缴付租金,屋主同情她的遭遇,即把房租减半,但她还是因为没有收入而积欠了二个月的租金。

虽然她尝试过找餐馆的工作,但不得要领,她坦言会在开斋节后再继续找工作,这一段疫情期间,她每三个月会从索马里社区获得一些食物的帮助。

尼莫非常高兴今天志工派发的补助金,因为这些钱可以让她缴付女儿的学费、买食物、给租金和丈夫看病的车资。尼莫感激的说:“你们像上天派遣来帮忙我们的好人,非常谢谢UNHCR和慈济志工送来的补助金……”

◎ 长情大爱 温暖人心

5月29日,志工们在6月1日第三度全国封锁之际,赶紧发放六月份的CBI补助金给难民。七十三岁缅甸籍的努尔巴努(Nur Banu)就是其中一位。她居住在马来西亚已经有十个年头了,患有糖尿病、高血压和高血脂,疫情前都到侨民华小的难民义诊看诊。尔后,医疗团队去她家关怀,叮咛她依时吃药,指导她健康饮食的方法。努尔与丈夫、女儿的四个孩子,一家七口和另一个家庭同住一个屋檐下,所以一家人的居住环境变得拥挤,以致丈夫和孙子睡在客厅。

人医会志工叶淑婴电访了几个难民后,发现疫情前的难民多数有工作的,疫情年多后,很多已经失业了。 【摄影:莫泽文】
经营印度煎饼的缅甸籍阿米尔,因疫情不能营业,一家十口靠一位儿子的马币一千多,维持生活。 【摄影:莫泽文】

努尔的丈夫之前有工作,但是自2021年2月起因病而暂歇,之后被诊断出罹患舌癌,在士来央医院接受治疗,开刀费用整九百马币。努尔知道接下来的治疗,是没钱付了。他们一家人只靠女儿在一家蔬菜摊兼职工作,赚取马币一千一百零吉,难以维持一家大小的生活及爸爸的医疗费,加上马币五百零吉的租金,苦不堪言。

当努尔看到志工到来派发补助金时,想到这些钱可以解决目前的难关,非常的高兴,不禁留下感动的眼泪。不仅如此,志工看到努尔的脚趾弯曲,站立时也要靠着,嘱咐她去慈济义诊中心看诊,让医生为她治疗。

若非国家动荡,没人会离开家园逃到国外成为难民,原以为在国外可以赚钱养活家人。然而,屋漏偏逢连夜雨,遇到新冠疫情的肆虐,打乱了他们的生活步调。所幸有联合国难民署和慈济合作的援助专案,协助难民度过短期的困境,让他们可以继续的生活下去!

Pin 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