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xif-facebook-square
  • qxio-social-youtube
  • qxio-ios-telephone
  • qxio-search

雪中​​送炭 疫情下有温情

慈济志工的足迹第三度踏上拿笃, 为当地四个村落的无国籍居民送上物资及提供蛔虫药给孩童们,安生及安心,减轻生活负担。

 

2020年6月6日上午,斗湖与亚庇志工分别驱车前往拿笃,联合当地志工为四个村落–甘榜哥丹(Kampung Ketam)、甘榜榜窟如岸垃圾山(Kampung Bangkuruan )、甘榜膀卡兰(Kampung Pangkalan)渔村以及甘榜布苏(Kampung Busul)一百一十八户进行家访造册。这也是慈济为拿笃无国籍居民进行第三次发放,每户获得一张发放单,隔天早上依据发放单领取物资。

垃圾山位于哥丹村的附近,拿笃市以及附近区域的垃圾都丢弃于此。 【摄影:沈萍萍】
村民严格遵守管控条例,依序领取物资。 【摄影:沈萍萍】

志工们作好防疫措施,设立体温测量区、净手液区,村民领取物资前皆拍照留档取代签收。发放物资包括三十公斤的白米、五公斤的食油、白糖、酱油、美禄和麦片,同时也为一百六十七位十二岁以下的孩童提供蛔虫药和面包。

◎ 垃圾堆中寻找生机

住在甘榜哥丹十多年,出生于仙本那的茹希米兰(Ruhill Minah Binti Taji)育有八个孩子,以拾荒维生,丈夫则去沼泽地捡贝壳卖,家庭平均每月收入二百至三百令吉。

每当垃圾车抵步倾倒垃圾时,村民不畏恶臭,蜂拥而上,寻找可食用或利用的物资,喂饱一家。 【摄影:沈萍萍】
育有八个孩子的茹希米兰,靠捡垃圾为生,屋子以帆布当墙壁,居住条件恶劣可见! 【摄影:温翠湘】

茹希米兰一家人的衣食住行都是从垃圾山得来的,屋子以帆布作为墙壁。她说: “我的生活来源靠捡垃圾,在这里我很开心,因为可以和孩子一起,好过出去在外讨钱。这里还可以找到好的、美的衣服给孩子穿,甚至还能找到珍贵的厨余,水果,蔬菜。只要拿回来清洗干净,一家人就可以享用了”。

她还说:“最近回收商没有来,我没有收入,就去菜市场捡别人丢弃的蔬菜、水果回来。有时看见别人吃剩的饭菜,或路边喂小鸟的米粮,我也会拿回来洗干净再吃。我感到很庆幸,孩子们都没有生病,谢谢上苍保佑。”

“我非常感谢慈济能帮助我们,减轻了不少负担。我们都有白米饭吃了,不用靠放多水煲咸粥了,非常谢谢你们帮忙像我们这样贫穷的人。” 茹希米兰感恩之情,表露无遗。

村民使用自制的手推车,领取超过四十公斤的物资,高兴回家去。 【摄影:沈萍萍】
在各发放村落的卫生条件欠佳借着发放的因缘,志工张润莲替孩童喂食蛔虫药。 【摄影:沈萍萍】

整天都待在垃圾山的姆比(Murpi Bin Mahadir),住在垃圾山有一年多了。他经常在那里捡塑料物品、铁罐及铝罐,过后把回收物变卖换取微薄收入。

姆比说道:“每一天的食物都是从垃圾山捡回来的,捡回来后需要清洗干净。如果没有捡到厨余,我就去沼泽地寻找食材。今天慈济发放米粮才有饭吃, 吃饭对身体比较好。”

父母已经离异的诺莉娜(Nurlinah)。平时也在垃圾场捡瓶子、汽水铝罐及牛奶罐。一天只吃一餐的诺莉娜表示,食物都是从垃圾山捡回来的厨余。诺莉娜说:“在垃圾山很多食物,其他地方就找不到食物了。今天收到慈济给的物资,心里感觉比较踏实。”把帐篷当成房子的她,住的环境恶劣,周围都布满垃圾,帐篷还是从附近捡回来的,下雨天还会被雨水淋湿,难于入眠。

今年十五岁,长得亭亭玉立的菈吉妲(Rajita)是诺莉娜的亲戚,两人有着相同的命运,从小父母离异,童年在垃圾山度过。菈吉妲目前和两位亲友住在垃圾山的帐篷里,照顾她们的是住在附近的阿姨。平时她们都会到垃圾山捡瓶子及板块变卖以维持生活。

伽迪(左)和表妹拉达塔(右)领取物资后,举起大拇指,非常感谢慈济的帮助,解决燃眉之急。 【摄影:沈萍萍】
菈吉妲期望能拥有一台手机,通过它收看很多资讯,让自己的心灵世界更为丰富及多彩。 【摄影:黄丽芬】

年少淳朴的菈吉妲说:“垃圾山很好,可以找到很多东西,包括每天的食物。” 菈吉妲不曾去过市区,也不晓得市区长的什么样子。
当问及最渴望收到什么礼物时,菈吉妲低头思索良久,才胆怯的表示,如有一台手机,那真好。她认为手机可以收看很多资讯,让心灵世界更为丰富及多彩。

◎ 生活贫俭,有的吃就好

住在甘榜榜窟如岸垃圾山的伽迪(Kamdi),是菲律宾苏禄族(Suluk)。今年六十岁的他,至今无任何合法证件,育有七个孩子,年龄在十二至二十五岁之间。几个月前,他们居住在垃圾山的房子被烧了,一家人现在投靠居住在甘榜膀卡兰(Kampung Pangkalan - 距离垃圾山约二到三公里,五分钟车程左右表妹拉达塔(Rad Data)的家里。

如果身体无病痛,伽迪每星期有两三天出海钓鱼,平时都在垃圾山捡回收物变卖。自行管令至今三个月,回收商停止运营,生活拮据。领取物资后,他们笑逐颜开说: ““非常感谢慈济,祝福大家长命百岁。 ”

阿曼(Arman)则感恩慈济协助甘榜的渔民。他表示,今年三月实行行管令至今,渔民们不得外出,很难购买日常用品。阿曼家里只剩下三公斤白米 ,慈济为家人带来丰富的物资,来的正是时候。

平日去店里靠赊账买日常用品的爱莎(左),感恩慈济志工来到偏僻的村子,发放物资及关怀。 【摄影:谢念祥】
在垃圾山长大的孩子,鲜少有新鲜面包吃,每位孩子吃了蛔虫药后,就拿着慈济给的杯子和面包,高兴地向志工道谢。 【摄影:梁菁华】

住在甘榜哥丹的奇尼丁(Kinidi Bin Sabtu Ramli),是一名园丘工人,平时靠采集油棕果维生。 “已经三个月没工作了,生活真的很辛苦。 ”奇尼丁领取物资喜不自胜地分享说:“没有办法之下,以二十令吉向朋友租舢板出海钓鱼。运气好的话可以卖十令吉一公斤鱼,再买点米回家煲粥。 ”此番看到慈济发放物资给村民,奇尼丁感动到向志工们连声道谢。

住在甘榜布苏的爱莎(Aisyah)说: “行管期间,和往日的生活大大不一样。没有收到慈济发放的物资时,我们去店里买东西靠赊账,要不然怎么维持日常生活呢? ”她感恩慈济志工来到偏僻的住处发放物资及关怀。

爱莎平时吃母亲种的蔬菜,如蕹菜、苋菜及冬瓜叶子。她认为多吃蔬菜好,血压不会偏高,还可以保持身体健康。

每一场次发放后,看着村民们满心欢喜地搬着物资回家,和擦肩而过的每一位慈济人道谢并献上祝福,是拿笃发放最最丰富的收获。村民们拿到丰富的物资,莫不感到意外,皆表示物资足够他们维持生活至少一至两个月,非常感激慈济的帮助。每一场次的发放,最美的风景该是村民们满脸欢喜领着物资回家的画面。村民面对生活的态度与智慧,把被人丢弃的废物视为为宝物,又能自力更生去拾荒,亦让志工们感动良多。

Pin It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