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xif-facebook-square
  • qxio-social-youtube
  • qxio-ios-telephone
  • qxio-search

两校交流 拓展国际视野

台南的学生与伙伴一同进入课堂,不仅体验了不同的教学方式,也有机会与其他同学互动交流,增进彼此了解,拓展学习视野。【摄影:王秋諰】

2024年台湾台南市私立慈济高级中学(国民小学部)与吉隆坡慈济国际学校正式缔结姐妹校。 2025年7月18日,该校特别组团来马参访吉隆坡慈济国际学校,落实两校教育合作的承诺。这次的交流由台南慈中国小部教务主任陈天和带领三位老师及二十位学生前来参访。

为了让台南慈小学生有更好的体验,校方安排年龄相近的学生代表,以一对一学伴的概念,陪伴来自台南的小朋友。台南慈小学生跟着吉隆坡慈济国际学校的学生参加课外活动,体验传统游戏,再到班上一起上课。

清晨六点左右,慈济国际学校的老师与学生陆续抵达学校底层大厅,其中有部门主任、大爱妈妈、学生列队等待。这次的欢迎仪式特别以马来西亚传统歌曲〈Rasa Sayang 〉和击马来鼓迎接贵宾的到来;现场也准备了马来西亚和台湾的小国旗,以及一块冩着“欢迎回家”的举牌,场面温馨而隆重。

早上七点整,台南慈小学生如约抵达。当他们步入大堂,慈济国际学校的学生边击鼓、边挥舞旗帜,高声唱起〈Rasa Sayang 〉 。最令人感动的是,即便是没有参与筹备的中学生,也纷纷加入,齐声合唱,让整个大堂充满了热情与感动。

欢迎队伍以两列整齐站开,从各部门主任、大爱妈妈到学生,队形有序,气氛温馨而隆重。【摄影:庄贵贺】

◎寻找伙伴 不一样的体验

“虽然只有短短半天的时间,我真心希望你们能在这里结交朋友,留下美好的回忆。我们期待与大家在课外活动中共度愉快时光,稍后一起参与传统游戏,也欢迎在午餐时轻松交流,请把这里当作自己的家。 ”慈济国际学校小学部主任傅嘉萍对来自台南慈小的师生们所表达的温暖心意。

紧接着,活动进入学生配对环节。由此次活动负责策划的小学部教务组长杨志祥老师,特别准备了二十张拼图卡。每张拼图事先被分成两半,二十位学生各自手持一半拼图,任务就是寻找拥有另一半的同学。当拼图成功拼合,他们就成为当天的伙伴。

这些拼图图案是马来西亚的传统游戏,也让慈济国际学校的学生有机会向来自台南的伙伴介绍本地传统文化。这些游戏包括:丢鞋子、五粒子、足球、陀螺、拾棒等等。

一开始,学生们显得有些害羞,但当老师宣布:“你们可以开始找自己的伙伴了。”大家便积极行动起来。找到匹配的拼图后,彼此介绍姓名,气氛也逐渐热络了起来。

配对环节采用拼图游戏的方式进行,学生需透过拼出图案来寻找自己的另一半;图案主题则以马来西亚传统游戏为主,趣味中融入文化元素,增添交流的乐趣。【摄影:庄贵贺】
“我希望你们能在这里结交朋友,留下美好的回忆,并把这里当作自己的家。 ”慈济国际学校小学部主任傅嘉萍在致词中温馨表示。 【摄影:庄贵贺】

◎陪伴中 提升自信结好缘

彼此认识后,台南慈小学的学生便与伙伴们一同参加联课活动。当天的联课内容包括足球、田径、羽毛球、二十四节令鼓、乒乓、舞蹈、武术、叠杯和跳绳等项目。

有些联课项目在开始前需要事先准备,例如二十四节令鼓,学生们需将鼓搬运至课室进行练习。慈济国际学校的学生也会邀请伙伴们一同协助,让他们亲身参与,感受其中的乐趣。

在联课过程中,有些学生对台南的生活方式充满好奇,便在联课的小休时间与伙伴交流、玩游戏,彼此分享与了解。每一位学生都乐在其中。

在文化交流和课堂体验中,两校学生都发现了有趣的差异和值得学习的地方。

羽毛球联课老师细心地指导台南慈小的学生学习正确的打球技巧,让他们在体验中收获乐趣与成长。【摄影:刘治美】

台南慈小学生陈传烨分享,他这次来的目的是想要交到朋友,也多多学习各地的文化。在课外活动和传统游戏中,他学到要对别人温柔,不要随便生气。 “比如说我跟他在足球场踢足球,我累了坐在那里,他就会问我要不要喝水,不然就是要不要去厕所。 ”这样的关怀让他很感动,也学会了如何与别人说话和沟通。

玩游戏是孩子与生俱来的本能。这次,杨志祥老师特别准备了三种马来西亚传统游戏,让台南慈小与慈济国际学校的学生一同体验,包括:五粒子(Batu Seremban)、跳格子(Teng Teng)和播棋(Congkak)。

杨老师分享道,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独特的传统游戏,虽然台湾与马来西亚的游戏形式不同,但其精神与乐趣却相似。过去,在电子产品尚未普及的年代,这些传统游戏是马来西亚孩子们最主要的娱乐方式。它们鼓励孩子们面对面互动,帮助彼此迅速建立连结;更重要的是,传统游戏能跨越语言与文化的藩篱,成为文化交流的桥梁,促进国际间的理解、尊重与欣赏多元。

在正式进行游戏前,杨老师邀请两位老师先为学生们解说游戏的玩法与规则,帮助大家更快进入状况。全体学生被分成三组,每组有七分钟的时间体验一项游戏,时间一到便轮换,确保每一位学生都有机会亲身体验三种游戏。

“哎呀,你丢太高了啦,会接不到,记得要丢低一点!” 
“你丢到格子外面了,不能继续了,换下一位跳!” 
“这个是我家啦,你不能放弹珠在我家,要放回你那边!”

一句句纯真的童言童语,为整个体验增添了满满的童趣与笑声,让这段文化交流活动更加生动难忘。

台南慈小的学生亲身体验了马来西亚传统游戏之一的( Congkak )播棋,感受在地文化的趣味与智慧。【摄影:王秋諰】
台南慈小的学生正在体验传统游戏“跳格子”,游戏规则是只要沙包丢出格子外,就无法继续跳,大家玩得既专注又开心。【摄影:刘治美】

◎出国交流 培育独立自主

台南慈小部教务主任陈天和表示,台南慈小每年都会安排学生出国交流,目的是拓展孩子们的国际视野。 “我们希望孩子不只停留在台湾,要走出去看看世界各国的教育政策、学校制度,还有各国的建筑特色。”陈主任强调,让孩子学习如何与国外同学互动,学习别人大方的生活模式,对他们的成长非常重要。 “以往参与国际交流的孩子,不管是国小还是高中,在后来对他们的事业都有很大影响;有些孩子甚至因此萌起出国留学的想法,这对他们来说是很好的启发。”

台南慈小的辅导室钟雅慧主任也分享道,参与姐妹校交流的学生都是经过校方甄选的志愿者,他们在出发前必须接受集训,学习生活自理、团队合作和手语表演等技能。 “很多小朋友在家里很多事情都是妈妈帮忙做的,但这次他们为了出国必须整理自己的行李,学会照顾自己,这是自我独立的训练。所以,妈妈会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尝试。 ”钟主任强调,孩子在这个过程中成长了很多。

钟主任表示, “孩子们在国外感受到慈济志工们贴心的照顾,包括搬行李、准备早餐……通过不同的角度让大家知道,原来我们所有的一切都是很多人默默付出而成就的,而通过实地的志工服务,特别是安排孩子到老人院关怀。钟主任感动地说: “孩子从这一点会知道他被帮助过,被爱过,他会付诸行动,愿意帮助有需要被帮助的人,这正是让他们从“小爱”走向“大爱”的教育意义,不仅关爱家人,更能将爱心延伸到全世界,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人才。

谈到这次交流的收获如何运用在生活中,学生陈传烨深有感触地说,这次体验让他希望长大以后也能跟慈济志工一样,可以做个好心人,乐于帮助别人,也感谢老师还有吉隆坡慈济国际学校的同学这么细心的照顾。

◎用心安排 双向学习

杨志祥老师分享了精心设计的交流活动。他表示,学校安排台南慈小和学伴进班体验,让台南慈小学生体验马来西亚多元化教学方式,开阔视野。杨志祥老师说: “台湾和马来西亚的老师都有各种各样的方法来教育学生,当台南慈小学生来到这里,希望他们学习如何用英语或中文沟通。 ”

虽然同样使用中文,但两地有不同的用词习惯,这正好让孩子们学会尊重不同文化的表达方式。午餐时间,他们也会留在班上,与伙伴们一起享用午餐,增进彼此的互动与情谊。

吉隆坡慈济国际学校学生叶治荣表示,透过陪伴台湾学伴,他学习到如何和别个国家的人做朋友,因而变得更有信心、更勇敢。他将平时在课堂上学到的关怀精神付诸实践,主动招呼台湾学伴。他主动教台湾学伴踢球,会问对方“要去洗手间吗?要喝水吗? ”在照顾别人的过程中让他比较有信心,也学会主动关怀他人。

中小学部教务组组长杨志祥老师是此次两校交流活动的主要策划与负责人。他精心安排每一个环节,让整个交流过程顺利且充满意义。【摄影:刘治美】
叶治荣(左)带着他的伙伴陈传烨(右)一同体验足球游戏,在奔跑与欢笑中建立深厚情谊。【摄影:王秋諰】

◎真情流露 共同成长

在闭幕仪式上,台南慈中国小部教务主任陈天和分享了对马来西亚的第一印象:整个校园的建筑非常通风,采光也很好,真的可以感受到它是个快乐学习的环境。他感恩校方的用心安排,认为虽然只有短短半天的交流,但孩子认识彼此的速度超乎想像。

“虽然我们来自不同国家,但我们有共同的语言,最重要是我们通过慈济连接在一起。当然,我们一踏进来就很有亲切感,大家穿一样的制服,看到就感觉好像是回到我们自己的学校一样。”

吉隆坡慈济国际学校代理校长杨美婷在闭幕仪式上,对台南慈小学生的表现表达了由衷的赞叹。她分享所观察到的感人画面: “虽然孩子们很累,从新加坡飞来马来西亚后也没有休息时间,可是他们的情绪管理非常稳定,依然保持着老师们教导的感恩、尊重、爱。 ”

她特别提到有台南慈小学生可能不太适应马来西亚食物。 “但他坐下来静静地尝试吃看看,慢慢地吃,最后还是把所有食物吃完;因为感恩心和知足心,愿意突破、愿意尝试、愿意坚持。”

杨美婷代校长感恩台南慈小师生的到访: “我们的小朋友虽然还没有机会到海外交流,但透过台湾学生的来访,我们也有机会学习如何与国际学生互动交流,这对我们的孩子来说是很宝贵的学习经验。”

由慈济国际学校小学部主任傅嘉萍(左一)和代校长杨美婷(左三)亲自赠送结缘品予台南慈小教务主任陈天和(左二),钟雅慧主任(右三),王昭堂老师(右二)以及蔡秀慧老师(右一)象征彼此情谊的交流与祝福。【摄影:王秋諰】

两校学生通过深度交流,不仅拓展了国际视野,更重要的是学会了关怀他人、感恩付出,充分体现了教育无国界的理念。

姐妹校的教育合作让两地学生在家门口就能体验国际交流,在文化碰撞中成长,在互助关怀中学习,为培育具有国际视野的慈济人才奠定了坚实基础。


 

Pin 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