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xif-facebook-square
  • qxio-social-youtube
  • qxio-ios-telephone
  • qxio-search

浴佛涤心垢 浴足报亲恩

莎亚南慈济志工于哥打哥文宁共修处举办一连三场浴佛及两场浴足活动,邀约左邻右舍前来礼佛足、接花香,领受佛陀的教诲。 【摄影:颜伟明】

 浴佛净化身心,佛法洗涤凡夫心中无明烦恼。一分虔诚、一分恭敬,领受佛陀教诲,实践于日常生活中,让佛法滋长众生的智慧。

五月,慈济人庆祝“佛诞节、母亲节及全球慈济日”三节合一。续慈济雪隆分会于2024年5月12日在吉隆坡慈济静思堂举办图形浴佛后,雪隆各社区同步举办浴佛,让无法亲临静思堂的会众亦能参与浴佛。

2024年5月18日,莎亚南慈济志工于哥打哥文宁共修处举办一连三场浴佛及两场浴足活动,邀约左邻右舍前来礼佛足、接花香,领受佛陀的教诲;冀望佛法能洗涤凡夫心中的无明垢秽,令众生增长智慧。

志工善用共修处小小的空间布置浴佛台;当八尊琉璃佛的灯光亮起,散发出摄心的庄严道场。 《炉香赞》佛音起,众人齐声唱诵;献供志工整齐的步伐,以灯烛、香汤、香花供佛,现场呈现一片庄严,道气满盈。

◎青年承担协调 做中学学中觉

第一次承担社区浴佛协调,谢咏澔(诚觉)表示需要抽出许多时间来处理事务的小细节,他感受到前人承担之难。 “师姑、师伯们在很多活动都需要花时间才圆满一场又一场活动,着实不易。”

筹备期间,他因工作忙碌需要出差外地,甚至得把手中工作放下,以处理浴佛事项,导致没充足的睡眠时间。然而,看到志工们为圆满活动的使命,他深受感动地说:“有经验者会主动前来协助与指导,我真的不敢偷懒,一心想把这个活动办得好好。”

原以为办慈济活动好比职场上或校园内一般,过程中了解到无论面对什么问题都不能提高声量,需注重慈济礼仪人文。 “在职场或校内办活动,可以以声量来影响他人和处理事情。反之,在慈济,即使组员没有达到预期中的成果,还是要'轻声细语'以礼貌的语气去解说;这方面真需要多多学习。”

2023年6月,谢咏澔回到台湾花莲,受证于证严法师座下。自幼参与慈济亲子班,十多年来,在父母以及慈济长辈们的耳濡目染,加上,身为皇家童军,他认为服务大众是本分事。他坦言:“在我的人生规画当中,自然会想要成为上人的弟子,跟随上人做好事。”

参与献供,随着佛音一步一步走向佛台,庄严的道场令他感到摄心。 “我全神贯注,大声唱诵《炉香赞》,当下内心感觉平静。”他祈愿年轻人多出来为社会付出,“看到这一代长辈逐渐老迈,年轻人需出来承担;将来,我们也会慢慢变老,到时,轮到我们的责任去陪伴未来的年轻人,如此代代相传,慈济才能流传千古。”

他由衷感恩大家齐来付出。 “这是一个很棒的星期六,从清晨六点起床,到活动结束,十多个小时的付出,大家真幸福,感恩大家!”

第一次承担协调,谢咏澔谨记慈济道场要注意礼仪人文,要轻声细语,以礼貌的语气去处理。【摄影:颜伟明】

◎资深提携后进 培育年轻种子

社区组长之一戴锦源(济凡)很高兴看到志工们“回家过节” 。他由衷表示:“期许藉由社区浴佛,大家互相学习,凝聚众人的力量,再把善与爱撒播出去。”
 
年轻志工承担协调岗位,让戴锦源深感欣慰。他期许善的圈子如涟漪般越扩越大,未来慈济还得仰赖年轻人接棒。 “上人不断呼吁要邀约年轻人参与慈济,冀望大家互相接替,这样慈济志业才能扩大,大爱继续延伸,以接引更多人走进慈济大家庭。”

陪伴谢咏澔的过程中,他谦卑地表示自己亦从中学习。 “岁月交替,慈济的运作亦在更新,不一定是年轻人向长辈学习,反之,年轻人有自己的良能,值得我们学习。”他补充,志工们要互相合作、彼此力挺,增强团队力量,以便更完善地圆满每一项事务。

虔诚献供礼佛,戴锦源感触良多,他感觉到疫情后,大家重新归队;献供者整齐划一的步伐迈向浴佛台,犹如志工们调整脚步,齐心迈步往付出之路前进。

礼佛、敬佛,浴佛洗涤垢秽,让人心情平静。戴锦源冀望更多有缘人能接触佛教、了解佛法。他感恩志工们一路走来,无私奉献,与团队携手阔步向前行。

虔诚献供礼佛,戴锦源(左一)冀望更多有缘人能接触佛教、了解佛法。【摄影:颜伟明】

◎照顾虚弱女儿 母亲含泪求佛

第二场浴佛仪式进行中,年轻印裔妇女抱着骨瘦如柴的八岁女儿,掩藏不住她脸上的沧桑。

姬塔(Geetha a/p Muninady)原本是两名女儿的单亲母亲;前夫在二女儿出世十天后,因无法接受她乃残疾儿而离家出走。走投无路的她唯有投靠娘家;虽然娘家生活也贫困,却愿意帮忙照顾孙女,让姬塔得以外出工作。

然而,悲伤的情节再次上演:姬塔遇到现任伴侣,她不顾家人的反对和他生了一名儿子。两人同居后,男人不肯认真工作,时常酗酒、恶口,甚至家暴。姬塔的哥哥们不舍她遭受欺负,把男人驱逐出门。可是,伤疤仍未抚平,前夫却强行把大女儿带走,承诺每个星期会带女儿回来相聚,至今不见踪影、联络不上。

生活不顺遂导致她内心一片混乱,加上小女儿渡卡( Dhurga a/p Mathuraiveeran )食不下咽、睡不安眠,身体虚弱,日渐消瘦,令她非常心疼。在人群中,特别在渡卡面前,姬塔必须表现得很坚强,其实,暗地里不知流了多少眼泪?

姬塔泪流满面,忍痛地解说渡卡的肺部遭细菌感染,有一半已经坏死。由于渡卡心跳不规律,医生束手无策,渡卡随时会面临生命终结的危机。她哭着、坚决地说: “如果渡卡离世,我会跟着她一起走;我很爱她,每一个人都要把她丢弃,我绝对不愿意,我舍不得她,我无时无刻不在想念她…… ”

在志工协助下,渡卡为母亲浴足;印裔同胞对于触碰双足,是给予尊敬的人最高崇敬。姬塔感动落泪,她期望渡卡能够帮她浴足很多遍、很多遍。

姬塔诚心礼佛,心情平复了些许,她双手合掌,含着泪对佛菩萨祈求:“希望孩子可以站立、步行,如同其他孩子一般拥有健康的身体,快乐成长。”

志工谢兰英(右一)协助渡卡为母亲姬塔(左一)浴足。姬塔期望渡卡能够帮她浴足很多遍、很多遍。【摄影:颜伟明】

◎母亲含辛茹苦 孩子感恩反哺

德薇(Devi a/p Ramasamy)满脸笑容地踏入共修处,欢喜地与相熟的志工拥抱,仿佛重逢多年不见的亲人;她眼眶泛泪,别来愁绪,告诉大家一切安好,孩子都出来社会工作,现今生活安稳了。

回溯2012年,丈夫突然离弃,留下六名尚在求学的儿女,让毫无工作经验的德薇顿时失去人生方向。两名年纪较长的女儿亦因无法承担半工半读,还需补贴家庭开销的责任,先后选择离家。

慈济的援助翻转了他们的生活。生活补助解决德薇生活负担、援助教育费让孩子们得以完成学业。对于两名离家的女儿,德薇之前一直深感痛恨;志工的陪伴与循循善诱,引导德薇找回本具的母爱,敞开胸怀拥抱两名爱女,让孩子找到归家之路。如今含饴弄孙,“我一直记得你们的提醒,她们永远是我的血肉。”

陪同前来浴佛的儿子罗根( Logenthiran M.Aravindan )陈述着家里状况:“我们拥有自己的家,每个人都很好,各自忙碌于事业,兄弟姊妹虽然见面少了,但相处融洽,最欣慰是看到妈妈开心的样子。”

认识慈济时,当年他大约十四岁,一转眼已过十三年。 “慈济不但给予经济上的援助,还陪伴我们心灵成长,是我们很强的后盾。”他视志工如师长、如家人,是他成长的一部分。

沉浸于浴佛仪式中,罗根解除心中不少压力;为母亲浴足时,他衷心表示:“这是我对于妈妈的感恩,她是我人生中最重要的人;当年,妈妈面对艰辛挑战,付出很多才拉拔我们长大成人,如今,我要好好生活,让妈妈过更好的生活。”


◎学习适时放手 稚儿谨记三好

参与浴佛仪式,亲子班家长袁嘉芬沉浸于清净、祥和的氛围,她向佛祈求: “愿人心净化、社会祥和、天下无灾难。”

浴足之后,袁嘉芬表示和孩子之间静心交流的时间甚少,平时忙于家务,督促孩子功课与学业进度。趁着参与浴佛,享受难得的清静,和孩子独处的片刻。 “这一段贴心的互动十分难得,是在日常生活中缺少的一块。 ”

当八岁的女儿吴珏玲轻轻拉下袁嘉芬的袜子、扭干湿布为她浴足时,袁嘉芬露出慈母的笑容,她十分感慨,坦言已经忘记了最后一次母女拥抱是什么时候:“孩子长大了,这一次的近距离相处,提醒我应该要给珏玲更多拥抱。”

对于孩子的期许,袁嘉芬坦率直言自己要求很高;观赏亲子影片《世上唯一的问卷》之后,她似乎有所体悟,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 “我对她要求蛮高,凡事要规规矩矩;我想我应该适时放手,其实她可以很快乐地活出自己。 ”

坐在妈妈身旁,吴珏玲非常乖巧、懂事地静静听着袁嘉芬分享。第一次帮妈妈浴足,她说: “其实帮妈妈浴足是一件很容易的事,看到妈妈的笑容很美丽,很可爱。”稚嫩的声音,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让人动容。

她告知很喜欢妈妈的笑容,让妈妈保持笑容的方法,她想了一想说:“照顾她,帮她做家务,然后做一个乖乖的孩子。”
 
吴珏玲感恩妈妈把她抚养长大,她祈愿妈妈平安、快乐,她亦祝福自己别再乱发脾气,并允诺会履行妈妈教导的“三好”──“做好事、说好话、存好心” 。

第一次帮妈妈浴足,吴珏玲(左一)感恩妈妈袁嘉芬把她抚养长大,并允诺会努力履行妈妈教导的“三好”。【摄影:颜伟明】

浴佛洗涤人人心中的无明烦恼,浴足感念父母养育之恩。社区浴佛与浴足,迎来三百四十人次志工与会众参与,期许人人领受佛陀的教育,时时心怀感恩,时时以虔敬之心报佛恩、亲恩与众生恩。

 

 

Pin It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