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清晨,原本静谧的校园被打破了往日的宁静;家长们牵着自家宝贝的小手,陆续步入校园,校园洋溢着期待与喜悦……
2025年9月27日吉隆坡慈济国际学校幼儿园主题教学成果展正式拉开序幕。孩子们精神饱满地登场,带着歌声、舞蹈、与创意作品,向家长们展示一个学期以来的学习成果。台下的父母眼神专注,笑声与掌声交织成一片温馨的氛围。

◎主题教学 从“我”到社会
代理校长杨美婷在致辞时,向家长们阐述了主题教学的方向。她说明,四岁班以“我”为主题,孩子们透过探索自我,学习基本的自我管理,建立信心与独立性;五岁班则以“马来西亚”为主题,孩子们从食物、文化习俗与传统游戏中学习,感受多元文化的魅力,逐步理解社会与国家。
“孩子的成长,需要家庭的支持。”杨校长感恩家长一路以来的配合,让教师们的教学更加顺利。“亲师生携手,才能为孩子们的成长护航。”
活动由蒂妮老师担任负责人兼司仪。她分享:“主题教学不仅让孩子获取知识,更提供探索的机会,而不是只依赖书本。它能培养孩子的创造力、批判性思维,以及与同伴、父母和他人互动的社交能力。”

◎登上讲堂舞台 介绍学习主题
四岁班与五岁班的学生代表登上讲堂舞台,向家长们介绍他们学习的主题。每一班都各有特色,带给家长们很多惊喜。
身穿传统马来服装的五岁善解班小朋友们,带来一首改编的马来童謡。他们热情地邀请家长一起体验传统游戏——丛卡(Congkak )。在丛卡的主题探索中,孩子们不仅学会遵守规则,也理解了马来文化与历史。在学习游戏中,文化的种子悄悄播下。
四岁感恩班的孩子们兴奋地介绍即将制作的冰淇淋口味:“草莓、巧克力、牛嬭,还有芒果!”在班上,他们给家长讲解食材,亲自示范制作。学生样样亲力亲为,展示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学习到的知识。父母今天不用辛苦操心,只需尽情享受孩子们亲手奉上的甜美滋味。
四岁知足班代表以香蕉造型亮相,天眞可爱的装扮配上动听的歌声,让现场笑声不断。他们热情邀请父母加入“香蕉派对”,气氛活泼欢乐。
五岁信心班的孩子们化身小小摊主,推出“煎蕊餐车”。他们准备了菜单、讲述煎蕊的历史,幷亲手制作煎蕊请大家品尝。孩子们在探索马来西亚美食的过程中,接触到历史、语言、动手与合作,全面学习的同时,信心满满。

◎航空之旅 想象与角色的扮演
四岁毅力班带来别开生面的“航空之旅”。林月娥老师表示,学生在探索我最喜欢的交通工具中,爱上飞机,因此决定深入探索飞机。除了与学生分享乘搭飞机的程序和礼仪,学生也在探索的过程中学习到很多中英生字:“特别是平日以英语交流的学生都能以中文分享了。”
孩子们化身机场人员、空服员与检察员,父母则是乘客。登机、安检、点餐……流程一应俱全,孩子们投入其中,父母则乐在其中。
小小空服员推着餐车礼貌地服务,车上摆放着孩子们亲手制作的洛神花果汁和小饼干。还有小检察员认眞握着感应器,嘴里发出“哔哔哔...”的声音,提醒乘客脱下手表,趣味十足。家长们配合演出,场面生动有趣。


负责指导的林月娥老师回忆:“这是三、四岁孩子的大挑战,他们必须动用大量手部肌肉和手眼协调,从布置课堂到制作饮料,每一步都是学习。”成果展圆满落幕时,她看见孩子们的成长,倍感欣慰。
许多家长都在这一天深受触动。陈欣佳说:“孩子懂得提醒我准备事项,今天更能独立完成任务,让我旣感动又欣慰。”这份感动,不仅来自成果的展示,更在于孩子们在过程中展现的自信、独立与责任感。

◎天上风筝高飞 地上峇迪色彩
五岁知足班聚焦马来西亚的风筝文化。学生不仅了解风筝的起源与故事,还尝试用不同材质制作风筝,幷介绍各州属的独特风筝。
当天,孩子带动父母一同制作风筝。翦翦贴贴之间,不仅锻炼了手眼协调,还让亲子相处更紧密。最后,孩子们迎风奔跑放飞风筝,父母也加入其中。天空中彩色风筝飞舞,地上是孩子与家长的笑声。快乐的童年不就是有游戏,有朋友,有家人,有欢笑,有成长吗?
家长黄得为分享,他常带孩子到布城、马六甲、适耕庄等地探索,让孩子亲近马来西亚的文化与环境。老师甚至带印度煎饼进课堂,让学生动手体验。“孩子在这样的学习中,不用死背硬记,就能自然吸收很多知识。”


另一位家长骆洁丽也说,主题学习让女儿兴趣盎然,常常在家当“小老师”,教她关于风筝的新知识。“这么多信息,她却能学得又快又开心。”
五岁勇气班则选择探索马来西亚的传统工艺——峇迪。孩子们将作品展示在课室外,与家长分享他们的创作。当天,孩子与父母还一起动手进行蜡染绘制。
小朋友自信地穿戴自己的作品,登台自我介绍,幷带来一段“ Rasa Sayang”舞蹈。稚嫩却坚定的神情背后,是孩子对自己作品的骄傲与肯定;父母掌声热烈,场面温馨动人。


◎认识自我 生日感恩
四岁勇气班围绕“我从哪里来”的主题,选择“生日”作为切入点。他们向父母介绍不同国家的生日风俗,例如阿根廷的“拉耳朵”。
孩子们亲手做蛋糕,双手奉上给父母,以此感恩母亲十月怀胎的辛苦与父母养育之恩。随后,一曲〈每年的今天〉响起,孩子们用手语表达对父母的爱与感恩。
家长胡殷恺分享:“孩子学会了感恩,常常给我们很多爱心。我很开心看到女儿懂得表达爱。”
从“生日”的学习中,孩子们体会到行孝不能等,也开始在生活中尝试独立完成任务,如刷牙、洗脸和帮忙做家务。主题教学让他们在日常中成长为懂事、独立的孩子。


◎爱的教育路 大手牵小手
无论是带领孩子们探索的蒂妮老师,还是陪伴孩子完成航空之旅的林月娥老师,教师们都一致认为:主题教学必须结合家长的配合。
四岁孩子需要家长放手,让他们学会独立;五岁孩子需要父母牵引,带他们走向更广阔的社会。
在孩子的成长路上,父母的陪伴是最大的幸福。成果展的最后,孩子们与父母手牵手走出礼堂。此刻,所有人都明白,亲师生三方的用心与合作,正是孩子们成长最坚实的后盾。
主题教学不仅是一种教学方式,更是一种生活化的教育。它让孩子认识自己,探索世界,学会感恩,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创造力、责任心与独立性。
在笑声与泪水交织的这一天,每一位孩子、家长与老师,心中都种下了一颗爱的种子。未来,这颗种子必将开花结果,滋养孩子的一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