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xif-facebook-square
  • qxio-social-youtube
  • qxio-ios-telephone
  • qxio-search

慈心念純行醫 鐫刻半生美善

笑容中帶著幾分憨厚的陳慧健,以慈心念純行醫多年,為自己鐫刻了半生的美善足跡。 【攝影:梁倩宜】

從懵懵懂懂,到尋尋覓覓,而後在慈濟大家庭堅定行善方向的陳慧健,以慈心念純行醫,為人拔除病苦,加上聞法內化,遭逢無常也坦然面對,鐫刻半生的美善足跡。

 

年逾七十的陳慧健(慈巧)快人快語,是慈濟志工熟知的Dr. Tan。由於學業成績優異,中學畢業後即如願考獲台灣台北醫學院醫學系。 1974年9月完成了實習,也就是學成回馬後,自認“初生之犢不畏虎”的她,稍後就從家鄉檳城南下吉隆坡,迳自走上馬來西亞衛生部,向官員表達欲覓職之意!

一周後,她接到通知,被分配到檳城中央醫院服務,回想當年求職的趣事,陳慧健笑了說:“過後,我也曾調派吉打州的亞羅士打、雙溪大年和華玲,最後,才被調到吉隆坡中央醫院,出任內科醫生。”

在家鄉任職時,陳慧健不時在周日休假時,自動自發到安老院幫長者看診,這個善行前後一晃,就是十多年。過後,她又在住家附近的一所佛學院增設了西醫義診部。這所佛學院提供場地予其他佛教團體開會,慈濟馬來西亞分會的第一顆種子葉慈靖當時正著手在檳城成立據點,也經常在那兒召開會議。

“記得是1993年,我在那裡認識了慈靖。她經常邀約我為有需要者上門往診、居家關懷,我跟慈濟的因緣也由此開始。”

一次又一次的付出,陳慧健看到志工的大愛精神,付出無所求。接著,葉慈靖安排她到慈濟的發祥地——台灣花蓮參與隨師行(注1),告訴她這樣會對慈濟有更深的認識,她依言過去了,那一年是1993年。

2004年震驚全球的南亞海嘯,陳慧健也跟隨慈濟人醫會前往災區斯里蘭卡的重災區漢班托塔投入義診。【攝影:斯里蘭卡賑災團提供】
陳慧健把握每一個可以付出的機會。在歲末祝福的會員場次,分享慈善志業的點滴。【攝影:黃勇雄】

◎殊勝因緣  牽師徒情

抵達台灣,因聯繫上的問題,等不到接機者,陳慧健自行登上慈濟台北聯絡處的大門!一襲簡樸便裝的她,跟著許多身穿志工服的海內外志工參與隨師行。

“那時志工還不是很多,能夠近距離親近證嚴上人,內心無比欣喜。”見到證嚴上人時,內心湧起的感覺是:這一位帶動全球志工投入濟貧工作的,絕對不是一般的出家人! “因為上人,我不會離開慈濟。”她默默地發了這個願。

回馬之後,陳慧健繼續發揮行醫的良能,繳善款,只要葉慈靖邀約往診,她都高度配合,把在台灣隨師行的感動,化為行動。儘管變得比以往更忙碌,心卻能夠安住下來。直到1995年,陳慧健被調派到吉隆坡中央醫院。

對慈濟念茲在茲的陳慧健,聯繫上雪隆社區志工,重新跟慈濟接軌。自此,陳慧健參與的義診不計其數,除了本地的戶外義診,也到東馬偏鄉、柬埔寨等國服務。驚世的災難如南亞海嘯、菲律賓風災,皆與多國慈濟志工赴災區效力。此外,也曾和馬來西亞醫療援助協會(Mercy Malaysia)的醫護團隊到阿富汗、伊朗和巴基斯坦展開義診。

“自費、自假去做這些看來對自己沒有好處的事,我曾被嘲諷是傻瓜,但我總是憑著哪裡有需要就往那裡去的心念,憨憨做就對了。”她集結社區志工的力量,發起設立巴生和富都的吉隆坡慈濟義診中心,帶動雪隆國際慈濟人醫會(注2)成員耕耘這片福田。陳慧健笑說,“說穿了,其實就是我的個性雞婆啦!”

罹患頑疾的感恩戶梁德鴻(坐輪椅者)到靜思堂分享,陳慧健跟隨在側,關注他的健康狀況。【攝影:黃勇雄】
慈濟雪隆分會為難民舉辦流動義診,陳慧健在志工協助翻譯下看診及提供衛教服務。【攝影:梁倩宜】

◎聞法內化  恆持初心

慈濟在全球推動的薰法香(注3)活動,是證嚴上人對志工修福又修慧的期許,陳慧健視為每日必做的功課,藉以沉澱身心。 “我接觸佛教頗有段時間,對佛經卻難以透徹,透過證嚴上人的開示,讓我領悟宇宙萬物的真理,包括人從何而來,往何處去,還有來到人間的目的和意義。”

“只要用心體悟經文,而且運用在日常生活中,可以讓我們改習氣,長慧命,更重要的是懂得契合上人的心,恆持初心。”

從醫療組轉而承擔社區培育幹事,考驗也接踵而來。 “加入慈濟,都需要經過志工、見習、培訓和受證的過程,培育幹事的職責,就是要好好引導,包括讓他們了解募心募款的重要,而且處事要誠正信實,紮穩精神理念,才能夠為慈濟培養出人才。”

自認心思單純,敢說別人所不敢說的陳慧健,每每在推薦志工的作業上,常與乾部產生磨擦。她感恩因為有薰法,體察必須適時撇開個人想法,切入對方的角度,再去做調整,圓滿推薦的作業。因為有法水浸潤,才得以跨過重重障礙。

陳慧健慷慨布施,共捐了4個榮董(注4)。追溯半生的行醫生涯,陳慧健以醫療專業療愈飽受病苦折磨的患者,也透過當志工,找到生命的價值,鐫刻美善的足跡。 “行醫多年,讓我懂得了謙卑,也培養了耐心。在看診時,我不只是在配藥方,且跟病人分享必須同步調整飲食與生活作息的重要,就是在醫'人',而僅非'醫病'而已。”

“我曾到偏郊醫治過一個癱瘓的少女,因為往診交通不便,團隊們很不捨,想方設法研發了一套復健方法,讓她平日可以自己做,提升痊癒的速度!”這讓她想起上人常說的“有苦的人走不出來,有福的人要走進去”,加強她發願來世再為人醫的心願。

承擔培育幹事時的陳慧健,常在社區讀書會導讀,包括吉祥月祈福會上導讀《佛門大孝地藏經》。【攝影:黃旻慧】
茹素多年的陳慧健,經常以健康的角度分享素食的好處,勸素不遺餘力。【攝影:黃文興】

◎無常來訪  如常面對
 
坦言從求學、就業都很順遂,可以說是幸運兒的陳慧健,卻在2022年11月下旬迎來了“無常”大考驗,被驗出罹患大腸癌。她神色自若地表示,在生、老、病、死的四個人生進程,因生理機能的衰敗,自然就會邁入第三階段,這是人人均鬚麵對的自然法則,何懼之有?

“面對病痛來磨時,要懂得運用平日吸收的佛法。把身體交給醫生,心交給菩薩,就是這個道理。”陳慧健淡然道來,從未自怨自艾。

從懵懵懂懂到尋尋覓覓,長達半生的日子,陳慧健不但堅定了行善的方向,在修行路上,也從中修習盡本分、付出無所求的兩門學分;在面對罹癌的考驗,懂得與病和平共存。

“學醫,讓我有很多服務人群的機會,來世若有因緣再為人醫,我希望做得比今世更好!”輕輕一句話,卻是鏗鏘有力!

無常現前,仰賴的不只是醫療上的輔助,保有安住的心,方可坦然挺過去,舒坦自在。坦然面對病情的陳慧健,接受化療後,雖身感不適,但卻心心念念想要把帶不去的身外物,有智慧地行布施、幫助有需要的人。

(注1)證嚴上人每月都會到全省各地,除了訪貧,就是對會眾和委員開示,讓大家多了解慈濟,以凝聚向心力,拉近彼此間的距離,也能親近上人,學習上人的言教與身教。

(注2)國際慈濟人醫會(Tzu Chi International Medical Association)為偏遠及醫療資源缺乏者義診,也為海外貧病民眾進行大型跨國義診。

(注3)全馬慈濟各地的社區道場每日清晨5點2 0分,與台灣花蓮靜思精舍同步連線,聆聽證嚴上人開示《法華經》,讓大眾有機會天天聞法,增長慧命。

(注4)榮董是證嚴上人為了感恩贊助建設醫院的善心人士,只要捐款滿台幣1 00萬元,就頒發“慈濟榮譽董事”聘書,很多捐款人也只是一般心念單純的老百姓,努力存錢,只為了要幫助更多的人。


 

Pin 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