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xif-facebook-square
  • qxio-social-youtube
  • qxio-ios-telephone
  • qxio-search

邻里相招做环保 社区会更好

经常听到“环保,有人做就好!”、“做回收很麻烦,我没时间。”……大家有共知、共识,但无法共行。马六甲慈济志工陈月珍十年来如一日,日日做环保,即便自身有工作又要照顾家庭,住家空间也有限,但这并不阻碍她做环保的心,不仅影响先生、也带动整个组屋的住户随手做环保的好习惯。
陈月珍和梁文强将回收物一层一层往楼下搬送。【摄影:李经志】

每个月第四个星期日是慈济马六甲的环保日,这天志工总动员到自家附近的慈济环保点做回收和分类。居住在帆加南马(Pengkalan Rama)组屋三楼,六十五岁的志工陈月珍(明浩)与七十岁的先生梁文强,早上七点多便开始合力将当月份回收的资源一层层往一楼搬,再搬上资源回收车载送到住家附近的环保点。每次资源约有三分之二卡车的量,而这些资源全是陈月珍每天点滴收集和整理而来。

每次处理完自家的资源,两人再前往环保点与志工们会合,一起分类从邻近地区载送来的回收物,之后梁文强更陪伴卡车司机载送资源前往慈济城市花园环保站下货,往往回到家已是中午时分,数年来皆如此,不曾因为年纪增长而卸下任务。

◎ 单纯心念 带动左邻右舍

回顾2006年透过志工陈玉宝(慈夆)的邀约,陈月珍以玩票性质的心态投入做环保,没想到越做越了解环保的重要性,不仅落实在生活中,并带动左邻右舍。对于当时环保观念尚未普及,居民只是单纯地看见她殷勤地收集资源做分类,又经常看见她拿着木棍在组屋的大型垃圾箱里捞宝物,进而开始随手将一些回收物交给她。

组屋空间原本就狭小,收集的资源却越来越多,回收物已无“容身之地”,她得到组屋居民协会成员的允许,除了四楼因为空间有限无法设置外,在每一层楼设一个回收处,除了方便自己可以放置资源,也呼吁住户把回收物送到方便之楼层做回收。

好的开始就是成功的一半。四层楼共三十二户的居民,因为善用公共空间方便大家随手做环保,越来越多的住户逐渐培养回收的习惯。甚至有住户在外开店做生意,也会将纸皮带回来放置在回收处,甚至连隔壁栋的住户看见陈月珍夫妻俩搬运资源的身影,也开始将资源送过来。

◎ 日日做环保 养成好习惯

陈月珍夫妻俩搬运完住宅区的资源,便前往住家附近的环保点与志工们一起做回收分类。【摄影:颜玉珠】

资源越来越多,她几乎天天吃完晚餐就去每一层楼整理资源,有时资源过多或是自己太忙,她就利用每天零碎的时间处理。虽然因为上班族闲暇时间有限,但她却游刃有余,总是将资源整理得很干净,分类得很整齐,她分享秘诀说:“天天收到多少就做多少,不囤积就不会感到负担。同时也能维持回收区的卫生与干净,不影响到住户们的居住品质。”

这一做就是十年,也养成陈月珍每天做环保和整理资源的习惯。她笑言,早年因为孩子很顽皮,养成爱唠叨的个性,时常为家事所烦,闲暇时喜欢到左邻右舍串门子,东家短西家长的习惯。没想到做环保越做越深入这些年来生活重心转而以环保为主,已没时间去聊是非了!

曾经多次因收集整理好的资源被人取走而耿耿于怀。先生开导她:“拿走的那个人可能比较需要,就给他吧!反正最后都是达到资源回收的目的。”她这才释然,做环保目的是为了保护大地,怎么自己忘记了还执着于这件小事。

◎ 保护大地 需你我一分力

居住在一楼的志工陈慧君(慈宁)平时会协助处理一楼的资源,无形中也带动母亲王秀芳一起投入。王秀芳坦言,以前组屋大型垃圾箱堆满整栋居民丢弃的垃圾,其中不乏许多可回收的资源,导致垃圾量经常溢出,弄脏周围的环境。但自从设有回收处后,她看见垃圾量逐步减少,尤其近几年来大家有了环保概念,环境卫生也改善许多。

陈慧君开心地附和表示,的确近几年来回收量明显增加,每回看见满满的回收物是她最开心的时刻。因此尽管这近一年多来因为工作关系,无法在环保日与志工们一起做分类,但是她把握上班前的机会,与母亲配合陈月珍夫妻俩将资源整理好,合力搬上回收车。

住在另一栋的住户卓凤玉与妹妹总会拿着平时家中所收集的资源过来。 “记不住环保日的日子,但只要早上晒衣服时看见他们一群人在组屋外整理资源,我就知道回收日到了。” 卓凤玉分享说。

另一栋住户卓凤玉(右一),看见陈月珍夫妻等在做回收,便开始收集自家资源,于每月环保日当天送过来。【摄影:李经志】

回忆当初,看见一群人在组屋外整理回收物,又曾经在下班时间看见陈月珍手上提着一大袋回收物回来,好奇询问才知道她将资源送到慈济,回收做环保之外,变卖所得也能做善事。她心想可以做好事又可以回收再使用,一举数得,开始将环保回收落实在生活中,至今好几年,她早已记不得多少年了!

这一切看在陈月珍的眼里,备感欣慰并开心地说:“环保是团队的力量,大家出一分力就能保护地球环境。”

◎ 弯腰捡宝 用心爱护地球

每天早上出门上班由先生载送,下班后,陈月珍则步行回家。投入做环保初期,这段三十五分钟的步程,让她看见满地的“宝物”,她开始观察和留意路边的环保物。碍于旁人眼光,她不敢弯腰捡拾,内心挣扎并想着“都去环保站做环保,在家也做环保,怎么在路上看见环保物却不捡呢?”想归想,她始终跨不过心理障碍,而未踏出第一步。

隔天路过,环保物依然躺在那里,她心想“这环保物注定要自己去捡”,于是乎勇敢迈开第一步,弯下身捡拾,不理会路人的眼光。之后逐渐习惯成自然,每天都能捡拾到两大袋的资源,邻居时常开玩笑地表示,今天你又搬什么好东西回来!她也能与旁人谈笑风生地谈论捡到的宝物,并分享环保观念。

现在她出门必定随身携带装物袋,只要看见资源便弯腰捡拾,有时还会巧遇住在邻近组屋居民同样在做环保回收、也经常遇到边走路边捡环保物的李月梅女士;偶尔两人不期而遇,看见彼此手中一袋袋的资源,不禁会心一笑,开心地分享与寒暄。

遇到同样边走边捡拾环保物的李月梅女士(右),两人相遇看到相互手上的资源,开心地分享和交流。【摄影:颜玉珠】

◎ 落实生活 环保不是口号

逐步地,她请先生梁文强帮忙载送,积极投入环保站的夜间分类。有时一到环保站,梁文强看见大家忙碌地做着分类,正好需要男众协助搬抬物资,他主动挽起袖子投入。

陈月珍笑着回忆说:“以前邀约先生很多次,但总是回应'​​你做就好';没想到因缘竟是如此不可思议,他竟主动投入。”现在每个月环保日和夜间环保分类皆可看见夫妻俩付出的身影。

看见太太做环保越做越开心,梁文强间接被感染也逐渐理解环保的重要性。尤其投入后看见许多塑胶制品的泛滥,才惊觉保护环境的急迫性,感觉人人做环保不是口号。他开始改变自己的行为,资源不再丢进垃圾桶,尽己之力保护地球环境。而对于太太长期以来边走边捡环保物,他也未曾担心过亲戚朋友投来异样的眼光,他说:“不偷不抢,没什么不好意思!”

陈月珍接下回收油桶的任务。【摄影:陈念清】

有一回,陈月珍看见工作地点隔壁卖炸食的商家,正苦恼大量的油桶该如何处置时,她马上将慈济环保理念和店家分享,并自告奋勇接下载送油桶的任务。接下后,她才担心油腻的桶子会弄脏车子引起先生反感。没想到梁文强却一口答应,每次油腻腻的桶堆满整辆车,也没有怨言。他说:“车子脏了清洗就好了,重要的是资源可以回收使用。”

现在每个月他至少两次前往载送油桶和回收物,每次他的小车总是塞得满满的资源,而这是他俩最开心的事。

十年的环保路,陈月珍未曾想过要放弃,虽然自己的力量微薄,但她相信只要能唤起众人的环保意识,每增加一个人就多一分力量,便能减缓地球崩坏的速度。

她坚定的信念,让组屋的住户深受感动,逐渐以行动来护持,多年来无形中也养成做回收的习惯。先生也从旁观者,进而从旁协助,再亲自动手做环保,这一路来的转变,陈月珍看在眼里甜在心里。现在夫妻俩于环保路上互相扶持、勉励,也让老年生活多了一分精神寄托。

Pin 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