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佛诞日、母亲节与全球慈济日三节合一的殊胜日子里,吉隆坡慈济静思堂洋溢着祥和与感恩的氛围。这一天不只是礼敬诸佛的日子,更是一场关于 “孝” 与 “爱” 的生命教育。
2025年5月12日,佛诞日这天,吉隆坡慈济静思堂洋溢着浓浓的法喜与温情。除了庄严的浴佛典礼外,静思堂同步举办了四场孝亲活动;原先规划三场,因回响热烈,节目组临时加开一场,共迎来两百一十四对亲子参与,让更多家庭有机会共聚一堂,静心缅怀、感念亲恩。


◎浴佛日 与孝亲同行
活动以“当你老了”为主题,透过音声与影像、手语与演绎,为现场父母与子女开启一段情感交融的心灵旅程。一开始,司仪引领会众静默闭眼,沉淀心灵,轻声提问:“在我们人生的路上,谁一路默默陪伴?是爸爸、是妈妈,还是那双牵着我们的小手?”在静思的片刻,观众彷佛回到了那个温暖的怀抱,重新体会熟悉的爱。
随着眼睛缓缓张开,现场播放起2023年春晚感人歌曲〈是妈妈是女儿〉,由黄绮珊与希林娜依高深情演唱。歌词诉说着母女之间的牵绊与成长,交织着误解与和解,其中“我的孩子啊,我不知道自己做得够好吗?我是第一次做妈妈,尽管岁月已吹白我的头髮……”一句句唱进母亲的心底,引来不少妈妈潸然泪下。
在分享环节中,廖惠珊感慨地说:“所有的妈妈都是第一次做妈妈。想到自己年轻时对妈妈不好,如今自己做了妈妈,也会不自觉对孩子有情绪,真的要时时自我反省、学习改变。”而她的妹妹廖惠香则哽咽地哭着说:“我真的不会做妈妈。”当影片中女孩说 “我也是第一次做女儿”时,她更加悲从中来,深刻自省:“我对女儿真的不好,我要学习当一个会倾听的妈妈。”


◎无声胜有声的孝道礼讚
活动中,十位慈少以手语演绎动人歌曲〈跪羊图〉。这首歌取材自“羊羔跪乳”的自然行为,象征对母恩的感恩,彰显中华文化中 “饮水思源”、“孝道为本”的精神。慈少以无声的肢体语言,将报父母恩的情感化为具体的行动,也展现静思弟子对孝道的实践。
手语表演搭配旁白与演绎,大爱妈妈团队演出父母抚育孩子的历程,从初生婴儿到牙牙学语、学步蹒跚到青春叛逆离家打拼,再到父母两鬓斑白、身体渐老,孩子终于意识到时光不待人,却往往悔不当初。此刻,菩萨怀抱重现人间亲情,提醒大家孝顺要及时,别等来不及才哭泣。
当“多少风霜的累积,双亲容颜已渐老,莫到忏悔时,未能报答父母恩……”这句歌词响起,在场许多失去父母的会众不禁红了眼眶。朱雪芳落泪分享:“我父母亲已不在了,还来不及报恩就走了……这份遗憾,深埋心底至今。”
同样心有所感的苏佩云提到,自己的家婆不久前往生。她带着丈夫和孩子一起来浴佛与奉茶,延续婆婆临终时的叮咛与期望。“妈妈说,要我们多参加慈济活动,做好人、行善事。我今天就来履行她的心愿,也希望她在天之灵能安心。”
在仪式的高潮,敬茶与跪拜环节,孩子们为父母奉上茶与鲜花,行叁叩首大礼,随着〈当你老了〉的旋律响起,场面温馨感人。廖惠珊的儿子谢景豪 坦言,自己长得快、穿着用度大,看到父母为生活奔波操劳,心里十分不舍。拥抱母亲的那一刻,他红着眼说:“以前小时候,总觉得父母不爱我,有时还对他们大小声,甚至出手,现在想起来好后悔。”他说:“父母以前总是主动抱我,现在长大了,反而很少这样抱抱了,我以后赚到钱,一定要带他们出去旅行,好好孝顺他们。”


◎未竟的承诺 母亲的遗憾与圆满
活动中也播放模拟影片,呈现父母老去的情景,让孩子从视觉与情境中感受时光无情。朱雪芳全神贯注看着影片,眼泪在眼眶中打转。她哽咽地说:“平常工作忙,父母帮我照顾孩子,却忽略了他们年老、体力衰退。答应带他们旅行,却还来不及就……” 话未说完,已声泪俱下。
活动尾声,看着儿子陈俊颖跪地叩首,朱雪芳深深的欣慰与感动。这场活动,让她在佛诞日这天,不仅完成对双亡的父母追思,也成就了身教的实践 “爱要即时、孝要趁早。”
周珊珊(明含)亦感触良多。她说:“父母没有课本可读,都是边做边学,慈少班与亲子班帮助我们互相调整,让家庭更和睦。”她强调善与德的传承非常重要,“父母的身教,孩子会一代传一代。善念要代代相传。”
活动尾声,叶芷晴小朋友在敬茶仪式中紧紧拥抱母亲,泪如雨下。她哽咽忏悔曾对母亲发脾气、说气话,对父母爱的付出毫无察觉。“妈总说自己不饿,把好吃的让给我,帮我洗脚,我还那么不懂事,真的对不起。”她还挂念着父亲的健康:“爸爸一直抽烟,我好怕他生病离开我们,我希望他能为我们戒烟,陪我们久一点。”


●
活动中所传递的,不只是亲情的感动,更是佛教慈悲精神的实践“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提醒我们要知恩、感恩、报恩,启发我们不仅要孝顺亲人,更要发心济世,帮助一切受苦的众生脱离苦海。
这场孝亲活动,让参与的孩子在感恩与忏悔中,点燃心中那颗愿行孝道、行善济世的种子,为未来铺下充满慈悲与智慧的道路。

(资料来源: 邝殷萤、丘理文、陈春早、李智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