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余位精进的慈济志工及会员大德,借着2023年5月1日的劳动节假期,虔诚来到亚庇慈济会所,圆满慈济57周年庆的朝山盛举。
晨光熹微,会所停车场灯火通明,朝山队伍整队。各功能组在前一天已做好准备,尤其是朝山动线图和地标,以及节目的彩排。
朝山的过程虽不算什么运动,但需要良好的身体状况和毅力。为了让大家在朝山过程保持良好的身体状态,当天协调刘志胜(本焱)带领大家来个十五分钟的暖身操。
清晨5时30分,副负责人翁敦学(济隆)简单讲解朝山的意义。他说:“朝山就是要虔诚礼拜、步步踏实,消除我慢、降伏嗔恨,锻练信心。朝山是三步一跪拜,口中念诵,供养诸佛,,意想自己身行一致,精进菩萨道。”
◎ 朝山之路 难行能行
朝山是佛教的一个修行过程,除了了愿外,更多的是忏诲、感恩。一步一步朝着一个正确的方向,修练心性、培养毅力、锻练勇气和耐心,以恭敬心对待天地万物。
参与朝山的人虽不多,但大家的心念都是最虔诚、清净的。一眼望去,队伍间许多是上了年纪的银髪族,身体状况无法三步一拜,依然可以朝山,只要带着虔诚一念心在队伍后弯腰鞠躬即可。朝山每一步虔诚、每一拜心清净,借着声声佛号,善念共聚,祈愿众生平安。
朝山一个小时的过程会很累,大家汗流浃背。年长的菩萨半小时已是吃不消,在旁的工作人员都会小声关怀地问: “您还可以吗?” 可回答的是: “让我再试试。” 踏上朝山之路,难行能行,过程会很累,但静下心来,回归自己的虔诚礼拜,是在缩小自我,期许自己修福修慧,收获更多。

◎ 朝山自省 一心清净
进到佛堂,透过影片,证严上人开示朝山的意义。希望慈济人步步踏实、念念虔诚、修福修慧、清净一念心。随后志工大德长跪唱诵〈立愿文〉及〈回向偈〉 ,在场精进的菩萨,个个都展露欢喜的容颜。

慈善和气干事蔡秋媛(慈澄)受访时称:2004年走入慈济大家庭至今,已有19个年头,期间多次参与朝山的盛举。以往都是左看右看,跟着队伍走罢了。新冠疫情肆虐三年,许多家庭一日三餐不继,蔡秋媛并没有因疫情而停止付出,反而参与更多的访视及急难发放。这使她成长很多。
她强调,今年参与朝山是在修自己的心,反观自己,遇事会转念,不像以前朝山只会跟着队伍走。她说:“今天朝山感觉自己是有责任的;是修行的责任、是上人弟子的责任,一步一念『阿弥陀佛』,心灵清净,感觉自己更亲近佛。” 她珍惜慈济这个因缘。
蔡秋媛除了脸上常带笑容外,最可贵的是那股打从内心散发出来的欢喜,这也是她的家人支持她做慈济的一大原因。她说:“在家的小爱做满一百分,在慈济才能行大爱,这也是师父最希望看到的。”
志工丘莲芳说:“口念佛号、双手合十、三步一拜、步步虔诚,让我忘却烦恼,回归清净的心灵。保持这样的心态,可以在慈济道上走得更更远、更精进,智慧满满。”
沙巴州教育局行政及策划处高级首席助理教育总监谭永福和任小学校长的太太一大清早也赶来朝山,这是他们夫妻第一次通过报章新闻获悉此活动并来参与。谭永福称:“之前有观看过朝山的视频,但不知今早的场地和过程,因此有些许的顾虑。心想三步一跪拜,可在家先练习,于是趁着劳动节有空来参与。”
之前因身体微恙而鲜少参与活动的志工韩玉珍(慈宥) 欣喜说道:“今年很法喜,三步一跪拜,感觉蛮有能量,是这个能量推动我,所以不觉得累!当下我什么都没有想,只是一念心朝着一个方向一直前进。” 现在身体已经恢复健康,韩玉珍愿天下所有的众生平安健康,同时也期待自己在慈济的道路上更精进、走得更长远。
今年七十三岁的志工张云清(慈晴)表示:“今天早上汗流浃背,虽然蛮累的,但是跪下去的时候,就一直对自己说,我在洗涤无明烦恼、清净身心。”
张云清直言,新冠疫情行管令期间发生了很多事情,比如很多亲友不幸往生。这些经历对她的人生观,起了很大的改变。两个礼拜前,张云清刚刚回台寻根,她希望重新出发,今早圆满了朝山,感觉非常法喜。
她说:“这一次回台看到上人真的很老了,上人一直提醒弟子们,要精进,要把自己的身体照顾好。回来之后,我希望可以承担多一点。” 这一次,在朝山的当儿,她发了师父所发的愿:“净化人心、社会祥和、天下无灾难。”


●
2023年慈济亚庇支会的朝山,在斋堂早斋的温馨气氛中圆满了。各功能组的用心付出、负责人张植青(惟远)和副负责人翁济隆的带领、轻敲法器的周文彬(济彦),无不成就了今天的朝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