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xif-facebook-square
  • qxio-social-youtube
  • qxio-ios-telephone
  • qxio-search

抢救生命 爱的力量靠团队

守护难民的健康不只是医生的职责,而是靠整个团队的爱才能让病苦的难民有重见曙光的希望。慈济人医会护理师潘心惠参与难民流动义诊后,体会到医疗人员、志工和难民翻译员紧密合作,才是一股守护健康、抢救生命的力量。

◎ 有限的空间里办义诊

2019年9月29日,由慈济人医会结合社区志工举办的难民流动义诊,选定在阿富汗籍难民、缅甸罗兴亚族群集中地,即位于雪兰莪甘榜打昔淡巴汉(Kampung Tasik Tambahan)的安邦再也市议会多功能礼堂(MPAJ Multipurpose Hall)进行。

礼堂虽然不大,但经过志工巧妙间隔,以印有慈济人医会字眼的白布间隔出十个小空间,这些小空间是西医、牙医及物理治疗师看诊之处;另外还设立量血压区、领药区及卫教区。在有限的空间里,志工也在靠近舞台的墙角摆放几张小圆桌和小白椅,那是专门为难民小孩而设立的学习区块,让小孩们得以借着填色打发时间,志工也教导爱看书的孩子读读绘本。

义诊现场也设立小孩学习区,让难民孩子能在志工的教导下,学习读绘本。志工梁莉芬(右)正在教难民孩子认字。 【摄影:刘志鹏】

当志工以超快速度布置好一切,设立在门口的登记处已有难民陆陆续续到来。志工也用汽车、货车去接送较远地区的难民。一时间,登记处坐满了人,而医生也开始忙碌地接见病患。

◎ 多年来饱受怪病缠身

来自阿富汗的妇女扎拉(Zahra Muradi)体型肥胖,她迈着蹒跚的脚步,和丈夫一起来到看诊等候区,她神情疲惫地坐在椅子上,志工见状,趋前来关怀。扎拉的丈夫透过阿富汗籍的翻译员,诉说妻子患有怪病,会突然昏睡过去,直到四十分钟后才会醒过来。当天夫妇俩是特地来看看有何治疗此病的方法。

从扎拉的丈夫口中,志工获悉扎拉有此病状已经五年了,在阿富汗曾看过医生,却检查不出问题。三年前,扎拉的丈夫带着她及四个子女逃离受战乱蹂躏的家乡来到大马,当时扎拉的病一度好转,可是,后来却又频频发作。扎拉也曾去安邦医院做检查,惟医生告知需要七千令吉做脑部扫描,丈夫一时拿不出这笔钱,所以扎拉至今还未做扫描检查。

“我妻子的情况越来越严重,我担心她走在街上,也会突然睡下去……”丈夫忧心地说,妻子体型超重,倒下去就很难扶起来。志工安慰他不必忧虑太多,先让医生看诊再做进一步的打算。

阿富汗难民扎拉(右)身患怪病,在丈夫(右二)陪伴下,前来看诊。扎拉透过翻译员索菲亚(左一)向医生陈述病情。 【摄影:林振胜】

当扎拉和丈夫正透过翻译员索菲亚(Sophia Hosseini)和医生说着病情时,扎拉突然全身一软,整个人倒在椅子上不动,丈夫急喊妻子的病又发了。医生连忙和几个护理人员将扎拉平放地上,为了防止她会咬舌头,也赶紧在她嘴里塞了一块干净的布。

“当时还以为妇女患癫痫症,因担心妇女会有危险,所以,医生建议叫救伤车送她入院。这里最靠近的医院就是安邦医院,很感激救伤车很快到来,及时将伤者送往医院。”人医会护理师潘心惠看见出现状况,也跑过来帮忙。

人医会护理师潘心惠(右)和阿富汗翻译员索菲亚在此次义诊的突发事件中,协助难民进院就医。 【摄影:林振胜】

当救伤车来到时,帮扎拉看诊的医生、索菲亚、心惠和志工王华成(惟予)都主动陪伴他们一起到医院去。

从扎拉进院到检查,心惠看见索菲亚扮演很重要的角色,通过她的翻译,随行医生才能向院方交待病情,因此,扎拉很快获得检查。因院方要她留院观察,如有需要,则要做脑部扫描和胸腔扫描及血液检测等。

心惠看见扎拉的丈夫焦虑不安,华成则陪伴左右,给予安慰,当华成得知对方是担心不够钱付医疗费,便表示慈济会尽量给予协助,同时志工也会持续关怀。扎拉的丈夫听了华成的话,顿时放下心头大石似的,脸露微笑地表示,妻子若能得到彻底检查,这种怪病可能有得医治了。

心惠目睹医生、翻译员和志工组成的团队,各自发挥功能,并陪伴至扎拉醒过来为止,当透过索菲亚的翻译,顺利为扎拉办了住院手续,大家才离开医院,回到义诊现场。

这件突发事件,让心惠感触良多,一直以来,她以为难民流动义诊最大的目的只是守护难民的健康,让流落异乡的难民也有机会看诊。当天,她体会到难民除了需要医护人员为健康把关外,也需要志工爱的关怀和援助,而充当难民与医生沟通桥梁的翻译员,更是义诊中不可或缺的角色。

这股用爱的力量组成的团队,能随时抢救生命。心惠很感恩自己也能在团队中发挥良能,及时给予难民一份关怀与爱。

由于来义诊的多是阿富汗及缅甸罗兴亚难民,义诊现场除了有医护人员外,更少不了充当难民与医生桥梁的翻译员。 【摄影:刘志鹏】

◎ 流动义诊提供医疗平台

披着头巾的莎娜(Sapna Timorian)也是阿富汗难民,她是在志工邀约下,来到现场充当翻译员。

第一次在异国看到那么多阿富汗难民等待看诊,她顿时百感交集,感叹原来有那么多难民渴望透过义诊祛除病痛。她在担任翻译员的过程中,更了解难民要到本地医院看诊所会遇到的障碍,包括医疗费、语言沟通等;因此,造成很多难民选择吃成药止痛而不去医院治疗。

莎娜目睹难民流动义诊为难民提供医疗平台,在这里,医生会透过翻译员,仔细为难民看诊,了解病情,而且若遇到危急病症,还可以直接被送到医院诊治,无需排期。

莎娜第一次当翻译员,却一点都不怯场,她用阿富汗语言和同胞沟通,又以流利的英语翻译给医生听,读电脑系的她很感激爸爸当年的坚持,让她如今也有能力来帮助同胞和回馈社会。

“在阿富汗,女孩子很少有读书的机会,当年,我爸爸坚持要让我和弟弟读书,甚至供我们读大学,受到亲友们的激烈反对,甚至威胁,可是,爸爸并没有妥协。今天,我能在难民学校教书,能在这里当翻译员,我真的很感恩爸爸。”

莎娜和父母及弟弟在三年前,因不堪长年累月生活在战火中,便逃离家园来到大马。虽然尚在申请难民卡,但联合国难民署(UNHCR)专员,见她拥有大学资历而推荐她到安邦的联合国难民署与慈济联办的合心难民学校(Unity School)教书。

能传授知识给难民孩子,莎娜很珍惜当老师的机会。她也因而认识慈济志工,获知慈济有义诊中心免费帮难民看诊,她更感到庆幸。原来,她的爸爸曾在战乱中,受到攻击,导致内脏受损,多年来饱受病痛折腾。

阿富汗籍的翻译员莎娜(左二)正在向来看诊的同胞询问病情,并将之翻译成英语,让医生能正确掌握病情。 【摄影:林振胜】

来到大马,莎娜曾带爸爸去医院检查,医生提议要动手术,可是有一定的风险,她害怕失去爸爸,和家人商量后,都决定暂时不动手术,希望能用药物控制病情。

莎娜的妈妈患关节炎和B型肝炎,身体一天天变差。眼看父母的健康都亮起红灯,她深感心痛却也无能为力。直到她带父母去慈济义诊中心定期看诊和拿药,她才松口气,不必担忧没钱给父母买药和看诊。

莎娜因父母的病痛,更同情前来看病的同胞们,她曾以为当翻译员的角色微不足道,但在现场,看见一个个同胞因自己的翻译而让医生明白病情,她就欣慰不已。而同胞们离开时,都脸露感激笑容向她致谢,她才恍然自己也能发挥良能,给予同胞们及时的帮助。

病人的笑容是最好的回报,莎娜体会到了。病人的感激之言也是一份动力,让莎娜从早上九点开始站岗直到下午四点,都不感到疲累,也不喊脚酸,她反而精神奕奕、笑容满面地做到最后,当所有病患都走了,她还帮忙收拾医生的桌面、协助善后才离开。

◎ 愿意捐眼角膜给儿子

同样来自阿富汗的难民哈吉玛(Hakima Jaffari)去年才和孩子及丈夫来到大马,同样是不堪家园频频开战,为了生命能得到保障,更为了孩子的前途,她和丈夫带着孩子逃来大马,正等待移民到第三国家。

哈吉玛育有二男一女,目前还怀孕五个多月。随同前来看诊的三个孩子都很乖巧,尤其小女儿,随志工到学习区块,兴致勃勃地为图画填色、读绘本。

阿富汗难民哈吉玛(右一)带着两个儿子来看诊。扎查理医生(右)细心地向哈吉玛解说她孩子的病情。 【摄影:林振胜】

依偎在哈吉玛身边的二个儿子,显得有些羞涩,不愿随同妹妹去学习区块。当轮到哈吉玛看诊时,她把所有孩子都带进去,让扎查理医生(Dr. Zazali Bin Mohd Yatim)先逐一帮孩子看诊。

扎查理医生看到孩子,露出和蔼笑脸。他细心地为哈吉玛的孩子们看诊后,发现没有什么大碍,只是小女儿缺乏营养,肚有蛔虫、牙齿有些蛀坏。至于大儿子,因为不爱吃蔬菜,不爱喝水,嘴唇发炎,只需多喝水多吃水果蔬菜就行了。

当扎查理医生为哈吉玛的二儿子做检查时,发现他的左眼球朦朦一团,早已失明。哈吉玛告知现年十岁的二儿子在三岁时,因为不小心把发夹插进左眼,当时送去医院治疗,医生说已失明,无法恢复视力,只是叫孩子要照顾好另一只眼睛。

哈吉玛抱着希望问道:“我儿子的眼睛还能治疗吗?”扎查理医生建议她带儿子去眼科专科检查,也许可以通过眼角膜移植,重获光明。哈吉玛一听,马上激动地说,她可以捐眼角膜给儿子。

扎查理医生连忙向哈吉玛解释,捐眼角膜的人通常是临终者,活人捐献眼角膜会造成失明,所以院方能不能接受也是要考量的因素。哈吉玛表示只要儿子能重获光明,哪怕只是一线机会,她都不放弃。

哈吉玛愿为孩子牺牲的母爱精神,让查哈理无比感动,他建议哈吉玛可以带儿子到慈济义诊中心去寻求协助,希望能透过专科医生给予正确的治疗。哈吉玛临走前,一再感恩医生,尽管她知道儿子治疗的路还很长远,但至少现在已经看到曙光。

◎ 人间依然有温情

三年前,同样因战乱而逃来大马的阿富汗难民法欣(Fahim Sekandari),在看诊等候区坐着时,双手双脚抖个不停。原来,他在家乡时,每每为逃生而感到心情极度紧张,加上爸爸的去世,让他伤心过度,一时无法接受事实,导致轻微中风。虽然靠吃药而有好转,但双手颤抖却无法抑制,只有靠吃药来缓和颤抖的程度。

因中风而导致手脚都会颤抖的法欣(坐轮椅者)期待能到慈济义诊中心、透过中、西医的治疗而重获健康。 【摄影:林振胜】
在难民流动义诊中,这群来自阿富汗及缅甸的翻译员扮演举足轻重的角色,是义诊团队中不可或缺的一份子。 【摄影:林振胜】

身为裁缝师的他很庆幸自己还有一技之长,他与妈妈、妻子及四个孩子来到此,凭手艺找到裁缝的工作,老板对他很好,当他手抖的很厉害、无法工作时,老板会让他休息。有时家里面临断粮困境,老板也会给以资助。

法欣乐观地表示,人间还是有温情的,就如当天来看医生,医生建议他到吉隆坡慈济义诊中心做进一步检查,若需要到医院治疗,慈济也可以给予协助。法欣听闻慈济义诊中心有中、西医,而且是长期免费为难民看诊,他马上决定明天就去慈济义诊中心就医。

此次义诊,嘉惠三百零四位难民。对难民而言,慈济的义诊很不一样,不仅治疗病症,也安抚他们紧张不安的心。义诊现场的医生、护理人员、志工、翻译员的笑容及温和语气,就像灿烂的阳光,带给他们无比温暖和希望。

Pin It
Tags: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