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自台湾花莲慈济大学附属高级中学与小学部(简称花莲慈中),以及泰国清迈慈济学校的师生,共四十人组成的新马国际修学团,在暑假期间跨海来到马来西亚与新加坡,展开为期数日的志工服务。2025年7月7日,他们来到慈济马六甲分会长者学堂,为银发长者带来两个半小时的温馨课程,让原本宁静的学堂顿时充满欢笑与童趣。
同行的花莲慈中李玲惠校长表示,慈济学校的教育核心理念是证严上人给的“慈悲喜舍”。这次海外志工服务主旨在让孩子们理解人生中的“老病死”等苦难,这些是课堂中难以学到的。将孩子们带到新加坡和马来西亚,亲身接触不同种族、民族、肤色的长者,扮演“一日孙子”的角色,学习“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智慧,这不仅是志工服务,更是一堂从实践中学习,培养孩子们内心的慈悲,以及爱一切众生的能力,从知识升华到觉悟的生命课程。“此趟是从学到觉的旅程!”
◎ 青银共融 暖进心坎里
活动一开始,学生们带动长者做健身操,帮助舒展筋骨。坐在轮椅上的傅利丽虽因中风只能举起左手,仍开心投入其中,全程笑容满面,比出一个个“赞”!
就读中一的郑兆芸同学与八十多岁的傅利丽互动。傅利丽除了身体行动不便,亦因是娘惹后裔,只听得懂福建话,加上曾中风,反应稍慢。尽管沟通有限,郑同学始终以微笑回应、拍手鼓励,彼此比赞互动,耐心陪伴阿嬷一起完成运动。
在剪纸课程中,学生们一步步引导长者进行“折纸、画线和剪裁”三个步骤,学生们不厌其烦地教学。这堂课的意义不只是一项手工艺术,更承载着双重祝福──第一张剪纸是“祝福自己”,让长者们创作美丽的窗花自留;第二份作品则会贴在卡纸上,写上静思语或祝福语。翌日,师生们将这分爱与祝福送往吉隆坡的老妇安养院,献给无依长者。


即使郑兆芸同学遇到语言障碍,也会尝试用肢体语言或其他方式进行引导。她说:“一次次的教,听不懂就用指的或是示范怎么做,自然能领会。我在台湾,学校就经常带我们去校外机构做志工服务,对于银发族长辈并不陌生。曾经遇过冷漠的长者,或是不愿意互动者,诀窍就是当作自己阿公阿嬷,让他们感受自然的互动。马六甲的阿公阿嬷都很热情亲切!”
第一年就读花莲慈济中学,有机会参与此次海外志工学习,也是她初次出国,旅程打开她的视野,观察到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长者生活,体验大马异国风情。“平常课本教导我们要帮助人,但学校是直接带我们来行动,从体验中学习慈悲与陪伴的意义。也为了带动阿公阿嬷们活动,自己才有机会接触和学习到剪纸艺术。”
一旁的黄金叶阿嬷一边完成剪纸一边欢喜地说:“我的孙也和兆芸一样大,今天就像孙子带我做童年时的手工一样。”多年未再接触剪纸的她,笑说重拾了童心,也留下了难忘的祖孙时光。


傅利丽的外孙女和儿子陪伴一起来上课,其外孙女高惠霖特别感受到中风二十多年的外婆满满的朝气与开心,甚为感动。“外婆是带我长大的,现在外婆需要的是亲人的陪伴,孙子都大了,其他孩子和孙子也都很少回来,家里没有幼童围绕,行动不便的外婆几乎是闷在家,死气沉沉,家中好像少了很多爱。这里像家,给了长者满满的爱。”
她更进一步表示,外婆参与长者学堂上课、运动、玩游戏、认识朋友,发现外婆开始重视外表,有动力下厨准备拿手的娘惹糕与大家分享,重新燃起生命的活力。外婆今天更是朝气十足,小朋友们的热忱,老师的用心带动,温暖了大家的心。“我更能感受亲子时光的意义。”
◎ 剪纸传情 温暖满盈心
另一边,中学生戴名泽和章铉颍认真地带动长者做剪纸,一遍又一遍轻声细语地讲解和示范,过程中也不忘叮咛:“如果太难剪,可以剪直线,不用弯来弯去。”、“看不清楚,我可以帮忙剪,要小心手喔!”、“可以任意画图案,但要保持距离,方便等下剪。”……
李兰娘、颜月瑛和陈瑞群边做边询问,遇到困难或不懂处,一声声“阿孙帮我!”或是“阿孙这样做对吗?”戴名泽和章铉颍马上协助解决。三位长者脸上满是笑容,连连称赞,孙子乖巧懂事,并一直拉着孙子们拍照留念,现场充满浓浓祖孙情。
颜月瑛说:“这些阿孙很乖,很有礼貌,讲话很温柔不急躁,从小让孩子接触佛法真的不一样。我自己和三个就读小学和幼儿园的孙同住,我也是从小让他们去假日佛学班上课学习。今天真开心,我的孙都没有教过我做手工,台湾的孙教我做剪纸,换我回去教我大马的孙做。”
陈瑞群则笑开怀地表示,一下子多了那么多个孙,感觉很有活力,很开心。李兰娘也笑着补充表示,自己有二十多个孙,孙都长大了,曾孙也才一岁,很久没有跟那么多小学与中学孩子聚在一起,注入青春气息。“自己都八十多岁了,这些孩子一步步带着我们做,很有耐心地教导,真的不简单!”


章铉颍同学分享:“初次在长者群中当志工,自然地互动,不觉得陌生。很开心,可以陪伴到一些行动不便,或是年纪大的长者。教导过程,看见阿公阿嬷们开心学习,自己也是很有成就感。”
戴名泽同学附和表示,这里的长者更热情,让我们能更深入地分享和互动。因自己在台湾跟爷爷奶奶同住会说台湾话,与这里说福建话的长者沟通毫无障碍,感觉特别亲切。“老人家需要耐心慢慢地讲,过程中要夸赞他们,我原以为他们会比较内向不太会讲话,但是相处下来他们很活泼热情!”
戴名泽同学看见阿嬷们的作品,赞美着:“很美,很美!”阿嬷们听闻笑得合不拢嘴说:“都是你的功劳,很感恩!”
◎ 手语传爱 献上大祝福
阿公阿嬷不久前在课堂中学会用回收的塑胶包装袋做手提袋,小学三年级的曾子尧初次看见塑胶包装袋折成小的长条形运用来编织,甚为好奇。这次转换角色,轮到阿嬷们教他手作。
曾子尧边看边做说:“是这样吗?然后穿过去吗?”阿嬷们开心夸赞:“好厉害,一看就会,学得快!”被称赞的曾子尧笑得灿烂地表示,去年因生病而错过修学团,今年总算如愿参加,获得不同的学习体验。
阿嬷们频频称赞与勉励,小小年纪就可以出国学习,很独立,让家长很放心,很棒!你要好好珍惜和学习。曾子尧分享:“出国前师生都很积极在筹备和练习,希望能把最好的带给阿公阿嬷。这一路从新加坡来到马六甲,体验不同文化与人文互动,获得丰富成长。”

除了学生之外,老师们也卖力地炒热现场气氛,逗得阿公阿嬷乐开怀。孩子们带来手语演出〈幸福的脸〉,向阿公阿嬷传达满满的祝福,并齐声喊出:“爱您喔,啾咪!”现场笑声不断。
李玲惠校长也祝福长者们“平安、健康,呷百二!”长者们则开心回应:“因为你、因为我,爱你们喔!”搭配动作,回应大家的爱。现场,充满温馨和爱意。
活动结束前,一位长者还偷偷将马币塞进孩子手里,当作对“孙子”的祝福,已经将同学当成自己的孙一样爱护。最后,祖孙合影留下温馨情。
●
这场互动,不只为长者学堂增添欢乐色彩,也为学生们打开服务与同理的视野。慈济的教育不只在教室,而是走进人群、走入世界,让孩子实际走进生命、理解人生。透过行动体验,从学到觉的过程,体现了慈济倡导的“口说好话、心想好意、手做好事”精神。
这群来自花莲的孩子不只是跨国服务者,更是用行动传递爱的实践者。他们用行动展现慈济人文教育的成果,也让这一堂“祖孙课”成为生命中难忘的温暖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