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xif-facebook-square
  • qxio-social-youtube
  • qxio-ios-telephone
  • qxio-search

做环保 累积助人善力量

沿着商店街,七十二岁的长者何家荣一个一个打开垃圾桶翻找物品,路人以为他是拾荒老人,然而阿公努力付出的背后却是一个动人的故事。
十年多前,何家荣开始骑着脚踏车日日出门做回收,一年只休息三天,他却乐此不疲。【摄影:颜玉珠】

骑着有着岁月痕迹的脚踏车,后面绑着一个变形的篮子,每天何家荣阿公穿梭在大街小巷捡拾回收物。不管路程遥远,即使需要骑上半小时,他都乐此不疲;不畏天气炎热,即便需要往返住家多趟,坚持日日外出收资源。

“慈济帮人,所以我要帮慈济。可以做就做,我要做到无法做为止!”

何阿公抱持单纯一念助人的心,摸黑出门伴着星空,顶着烈阳,踏着月光,日日从清晨做到天黑,从不言累,反而越做越欢喜,生活也越来越踏实。

十多年来何家荣日日摸黑出门,从清晨做环保到天黑,也找到自己的生命力。【摄影:颜玉珠】

◎ 为助人 积极做环保

五十岁何家荣从新加坡退休回到马六甲居住,成天在家看电视或是钓鱼为乐,姐姐也是慈济志工的何彩凤(虑绘)看见他的生活型态,多次苦口婆心地劝说:“你住家附近甘榜拉班(Kampung Lapan)环保点每个星期二傍晚,慈济志工在做资源回收,这些变卖所得是帮助贫穷人,你去帮忙!”

侄女也是志工的陈理宝(虑修)也经常鼓励,但是何家荣从不予理会。敌不过姐姐和侄女的规劝,直到约十年前某日,他才抱着观望心态走进环保点帮忙,跟着志工学习整理和分类回收物。由于经常需要等待居民拿回收物来,志工才有资源做分类,人手多又常常短时间内便完成分类,何家荣心想“要帮人这样速度太慢了!假如我主动出去外面捡拾,肯定比现在的资源多,慈济就有更多钱来帮助穷苦人。”

于是乎,他开始骑着脚踏车日日出门做回收,不只是住家附近,连玛琳(Malim)、武雅拉也(Bunga Raya)等三十分钟以上路程之各处的商店街,他都不错过。天天清晨五点多便出门,第一趟结束回家约七点多,吃完早餐再着手整理刚才回收的物品,约十一点出去第二趟。下午两点第三趟外出,​​傍晚五点再出去一趟,如果资源多晚上八点还要去回收。

志工林巧玉(著黑衣者)和陈美燕(著白衣坐者)曾与何家荣一起在环保点做分类,这一路来见证他的精神。【摄影:颜玉珠】

日日皆如此,一年只在农历新年休息三天,何阿公却乐此不疲,一点也不言累。他说:“早一点出门,能多捡一些资源,不然会被垃圾车载走或是其他人捡走。这些都是给慈济去救人的,不能慢,慢了就没有了!”

由于何阿公曾经捡拾许多资源,脚踏车无法一次载完,他先行运送一趟回家再折返,却发现资源全都不见了!自此他能多载一点就多载一些,能早一点出门就早一些。他直言,收回家才安心!

此外,做久了何阿公也掌握店家的行为模式,某一店家一年不定时会有两个星期淘汰旧物品,补进新货。为了不错过,他天天绕过去观察,只要是出清的那两个星期,他便天天晚上八点去等待,打烊时间一到物品全部丢出店外,他便赶紧去找宝物回收。他分享说:“同时约有四、五个人在等,所以自己要抢时间,手脚要快。”

◎ 一念心 恒持永不懈

然而刚开始投入的第一天和第二天,何阿公笑着回忆说:“回收的物品才一点点,因为我不敢去开垃圾桶找,店家会一直注视我,我只能趁老板不注意时,才赶快打开来找。”

之后,他不再理睬他人眼光,沿着商店街依序打开一个个的垃圾桶寻找回收物,他明白唯有不理会旁人眼光和言语,才能收集到更多回收物。有时看见很多虫在垃圾桶里钻,有时垃圾桶里又臭又脏,但是他从未放弃任何一个资源:“如果选择这个不要拿,那个不要拿,就没东西回收了!有资源就要把握,手碰到洗一洗就好,做的当下没有想太多,自然不会觉得肮脏。”

翻开垃圾桶,整个身子往垃圾桶里去翻找,有时虫在垃圾桶里钻,有时又臭又脏,何家荣不以为意,总是积极用心做回收。【摄影:颜玉珠】

也曾经凌晨出门,遇到手持铁条抢劫者,何阿公被打到头破血流,缝了五针,头上并留下一道疤痕。当时他休息三天又再度出去做环保,只是从凌晨四点多改成五点多,同样是天未亮就出门,他笑笑地说;“可以做就要把握,别的东西我不会做,但环保我可以。与慈济一起做,帮人我不怕!”

志工林巧玉和陈美燕住在何阿公家附近,之前曾一起在环保点做分类,这一路来见证何阿公的精神。林巧玉说:“他现在没来环保点做分类,但时常看见他骑着脚踏车载着环保物,也常常看见他在这边商店外的垃圾桶找回收物,很勤劳做了十多年,真有心! ”

陈美燕也附和地表示,何阿公是独居长者,之前边做环保边在卖吃的档口打杂工,其实是需要生活费,但是他把捡来的回收物都给慈济变卖。何阿公听闻笑言,以前自己会把一些纸皮变卖当作修理脚踏车和额外支出的费用,现在则是全部捐给慈济,生活够用就好,不想太多!

每个星期志工郑兴喜(左一)前往何家荣家载回收物,每每有一半以上的小货车量。【摄影:颜玉珠】

往年他将环保物载来环保点统一由志工运走,现在越捡越多,进而由志工郑兴喜(惟喜)每个星期前往他家载资源。郑兴喜称赞地说:“他将纸皮折叠得很整齐,整捆绑好,瓶子、塑胶等肮脏了也会洗干净才分类回收。佩服他的精神,比慈济人还要慈济。每个星期来载,资源也越来越多,每每都有一半以上的小货车量!”

◎ 单纯做 活出生命力

何阿公抱持“不去想,单纯做” ,一路投入环保回收至今十多年,他觉得做环保其实很简单!困难的反而是邀约朋友齐来付出,他曾请朋友们一起帮忙做回收捐慈济,分享慈济变卖所得为帮助贫穷人之意义,毕竟自己一个人做力量有限,希望多几个人来做形成一个团队,如此助人力量必能倍增。然而朋友们听闻却一个个拒绝,皆表示如此辛苦做回收,还要捐出去,宁愿不做!

何阿公感慨地表示,退休后前十年天天过着看电视、钓鱼看似惬意的人生,直到近年来日日投入环保,才看见人生的真实意义。现在如要求他待在家看电视,一天不出门做环保,他早已做不到!而自从投入做环保也不再去钓鱼,自然而然放弃美味的鲜味,他分享:“宁愿不吃饭都要赶快去做环保。”

何家荣不只积极捡拾环保物,回家后将环保物全都整理干净,纸皮一捆捆绑好整齐。【摄影:颜玉珠】

现在他姐姐身体虚弱卧病在床,侄女长时间陪伴照料,无法来探望他更没有时间做慈济事,让他体悟自己还有能力可以付出,就要把握机会。他时刻挂念着环保物,不管刮风下雨或是烈阳高照,一心只想争取时间让回收量增加,让助人力量变大。

他说:“初期我不太认识慈济,之后有机会阅读慈济的月刊,逐渐明白慈济帮人没有分宗教、种族、距离,东马沙巴和外国等都有去帮。”

点滴的善行触动何阿公的心,让他越做越投入。不只是回收分类,如收回的资源有电器,他也会不厌其烦一个一个拿出来测试,没有故障的会另外收一袋,再转交给郑兴喜带去环保站的惜福区让人结缘再利用,延续物命。而肮脏的塑胶袋或是瓶子,他也会先洗干净晒干才分类回收。他分享说:“要帮忙就要用心做,不可以用的才回收,不浪费!可以回收的就要整齐分类,自己多花一些时间整理,没什么!”

做环保过程,何家荣阅读慈济月刊,点滴的善行触动他的心,让他越做越投入。【摄影:颜玉珠】

近十多年来,何家荣辛勤积极地到处捡拾回收物,日复一日,身体累但内心却很充实,从未想过放弃不做,人生也别无所求。他说:“我的心愿就是一直想要收更多回收物,慈济就可以帮助更多人。”

Pin 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