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西亚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NICEF Malaysia )在2022年11月26日与沙巴州政府合作,在哥打马鲁都大草场(Astaka Padang Kota Marudu )举办福利月及国际儿童节庆典,推动儿童福祉计划。当日所举办的活动包括健康饮食讲座、健康与卫生、足球竞赛、儿童烹煮、废物利用、填色、种植等活动。慈济亚庇支会受邀协助推动种植活动。
活动当天,七位慈济志工从亚庇(Kota Kinabalu)驱车到哥打马鲁都(Kota Marudu),车程约两个小时半。抵达目的地后,志工以最短的时间完成筹备工作,参与的会众及受邀的嘉宾很好奇的询问慈济人有关环保种植,慈济人同时也向他们讲解塑料瓶可以制成衣服、毛毯等,让他们啧啧称奇。

◎ 郊区孩子 学习新知识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驻沙巴计划专家( Programme Specialist Sabah)江慧坤受访时说道:“我们没有在市区举办活动,因为那里有很多学习的机会;今天来参与庆典的孩童都是来自郊区,如必打士(Pitas ) 、哥打马鲁都(Kota Marudu) 、古达(Kudat)及古打毛律(Kota Belud)。我们邀约这四个地区的孩子,让他们有机会学习多一些知识。”
慈济志工示范以回收的宝特瓶制作成自动吸水花盆,过后再把植物置入花盆里,即简单又实惠。五年级学生珈娜图(Jannatul Alya Binti Ramly)开心的说:“这是我第一次制作自动吸水花盆。如果花盆里的水不够,可以在瓶底加水啊!”
学生亚伦(Aaron Noa)说:“我今天学到环保种植,宝特瓶随处都可以找到,因为被随意丢弃,以它来制作自动吸水花盆是非常好的。我今天才晓得原来可以用这样的方式种植,不难种,也不用经常浇水!”亚伦继续说道: “今天可以体验环保种植,让我感觉欣慰和自豪,因为不用破坏环境,植物还可以提供氧气。如果没有植物世界会很炎热,因此我们要爱护环境。”


◎ 绿化环境 注重环保
江慧坤女士直言:“注重绿化环境,以回收物资制作成花盆,让孩子们可以学习环保,把植物种植在小小的容器里,让他们理解小空间也可以种植。”慧坤期待学生们学以致用,回乡后继续进行此项有意义的活动。
来自哥打马鲁都(Kota M a rudu)的大德霍莲丝(Florance)女士在一旁默默观看志工讲解及示范环保种植,让首次接触到环保种植的她直嚷大开眼界,以往霍莲丝不知道宝特瓶可以回收及作为其他用途,因此很多瓶子被丢弃了,尤为可惜。 “原来那些瓶子可以拿来种菜,也可以制成装饰品。”霍莲丝如此表示。


志工林国光(本宗)讲解及示范环保种植,国光说道:“我们解释给学生听,并和他们一起动手做,这样比较容易明白。”环保种植对郊区学生来说是新奇的,当学生们提出疑问,国光耐心的为他们一一解答。当天也有几位聋哑学生一起参与。在志工们的用心指导下,大部分学生都可以自己动手制作,体验种植的乐趣,并高兴的和同伴们分享这一份喜悦。
除了教导环保种植,志工林国光也向学生们宣导环保的重要性。国光语重心长的向学生说:“宝特瓶需要四百多年才可以被分解,如果随意丢弃,未来我们的子孙后代还可以看到这些瓶子,所以我们不要随便丢弃这种东西…… ”志工借此宣扬环保,避免环境污染日趋严重。为了感恩慈济,有关当局亦颁发感恩状予慈济志工。


●
环保种植在市区已经普及化,然而在偏远的郊区,大部分居民还未吸收到新知识,透过参与活动,学生们亲手种植,拥有自己的盆栽,从而培养他们落实环保,爱护地球,把无用的东西化为有用,为后代留下一个干净的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