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xif-facebook-square
  • qxio-social-youtube
  • qxio-ios-telephone
  • qxio-search

多元化环保站 把救地球变成好玩事 

地球的危机,已经在倒数计时,理所当然应该是民众最关心的课题。然而环境议题却经常是原地踏步,甚至不断出现新问题,如快速时尚造成的衣服灾难,海洋生物被塑胶垃圾的迫害,生活富裕,厨余越来越多的趋向等。多年来我们习以为常的生活习惯,现在正统统在反扑中。环境持续恶化,如何让环保课题变有趣,不仅不沉闷还能融入生活中呢?
4月20日,三十五位来自革成小学的师生参观环保站,学习环保知识。【摄影:饶于莉】

2019年4月20日一早,慈济爱极乐环保教育站很热闹,除了平时在此做分类的志工和一些长者之外,三十五位来自革成小学的师生,与三十三位来自马六甲各中学的老师,以及二位前来马来西亚和大马固体废料管理机构(SWCorp)环保交流的日本国际协力机构(JICA)成员。大家共聚在此或是参观环保站,或是学习环保知识,或是学习环保手工包制作。

今日参访主要分成两大组,由于去年11月22日大马固体废料管理机构举办环保展,邀请马六甲约三百多间学校师生参与,当时慈济受邀摆设摊位宣导环保。其中志工于现场教导环保手工包制作,吸引许多老师们的兴趣,碍于时间有限无法完成作品。志工王美杰(明毅)留下众人的联络方式,促成今日的手工包教学,王美杰开心地说:“今日除了安排手工教学,也带领大家参观环保站,深入环保课题,也让老师们能进一步认识慈济。”另一组小学生则以互动体验活动为主,让孩子从玩乐中增进环保知识,针对不同年龄和需求设计安排活动。

来自马六甲各中学的老师共聚学习环保手工包制作。【摄影:周世清】

◎ 自己的环境自己救

当老师们在课室内学习手工包制作的同时,外面传来阵阵的音乐声,志工以活泼的团康〈天地好像大课堂〉暖场,借着歌词告诉小朋友们,要学习小树苗,立志做栋梁,不管狂风暴雨大太阳,要经历磨练,才会成长。

团康后分成若干小组,带领孩子透过影片、布展区和实际动手做分类等,深入了解环保议题。志工引导孩子们去思考,手机、游戏机和各种各样的物品,想要的东西很多,如果人人想要就会去购买,无形中造成地球资源巨大的浪费。同时带领孩子们前往二手惜福区参观,里面都是人们丢弃的衣物、服饰、器具、玩具等,有些标签还挂在上面,买了未曾使用就被淘汰丢弃。

当人人将垃圾往外丢的同时,是否想过这些垃圾都送往哪里呢?志工分享实际走访位于马六甲双溪乌浪(Sungai Udang)土埋场的经验,每一天有三百到三百五十辆的垃圾车运载垃圾到此,原本预计可以使用五年的土埋场,在短短的两年半就快要满了。志工请大家思考,“全球暖化,天地告急,身为地球人的我们可以做些什么?”

李欣凌(左)参访环保站之后,也投入体验环保回收。【摄影:饶于莉】

年仅十二岁的李欣凌参访环保站之后,内心有很大的感触说:“地球的污染问题日益严重,都是因为人类的贪欲造成的。”小小年纪的她,庆幸自己拥有良好的控制力,日常生活中不会购买不需要的东西,橡皮擦也用到不能再用才买新的。出外打包食物会携带餐盒,很少使用塑胶袋,购物也必定自备购物袋。

这些环保行为来自于祖母和父母亲的言传身教,不仅如此,他们在家设置了三个回收箱,回收塑胶类、纸类和铝类。她从家里落实环保,从小培养环保习惯,善尽保护地球的责任。

◎ 环境反扑即时行动

“大自然不需要人类,人类需要大自然。”一踏入环保教育站,一张大海报右下角写着。

黄维玉老师是带领革成小学参访的老师之一,此标语深深地打动她的心,再看见好多默默耕耘的环保志工,不嫌肮脏不嫌辛苦,有条不紊地分类回收物,各就其位为环境献出爱心和力量,令她感动不已。

黄维玉老师(左)欢喜投入互动活动中。【摄影:饶于莉】

她回想,在半世纪前的马来西亚,人们的生活朴素,塑料的使用还不普遍。当时的汽水和番茄酱等都是装在玻璃瓶里。对环境的危害还算微小。随着科技的发达,生活水准的提高,人们对商品的需求增加,过度消费,对环境造成无可避免的污染,大自然正默默地忍受着人类带来的伤害。

透过影片和志工的解说,看见一只只鲸鱼、海豚和信天翁,因吞食大量的塑料袋而死亡。当志工询问学生们,“父母会喂你们吃塑料垃圾吗?”,“当然不会啦!”孩子们齐声回答。可是无辜的海洋生物被塑料垃圾所危害,人类是间接的杀手。

黄维玉老师不由地感慨,有朝一日,人类将承受恶果。这一次的参观让她和学生们都获益良多,盼望人人能一起身体力行,实行减碳生活。

◎ 让环保变好玩有趣

教室内中学老师们则努力将三合一咖啡袋折成长条状,透过志工的教导再编织成手提袋。过程中有些老师做错必须拆除重做,有人则不时请教志工和与旁边的参与者讨论。其中一位苏丽雅(Suriat Bt Mohd)老师编织速度比其他同组的老师都快,她开心地分享说:“我很喜欢做手工,曾经用纸编织成篮子,所以用这塑胶袋编织还不算难。”

在学校负责环保事务的她,时常带动环保协会的学生废物利用制作实用小物品。今日她也邀约学校另一位对于手工深感兴趣的饶育茵老师一同参与。

平时两人时常上网找寻手工教学资料,安排入课程教导学生,今日都是第一次参与手工课学习。以前曾经教导学生利用杂志来做相框,用纸张做篮子,用衣服制成脚踏布等,却从不知道三合一咖啡的包装袋竟能制作手提包。苏丽雅老师开心地说:“回去要请学生开始收集材料,教导他们做了。”

饶育茵老师(右)与苏丽雅老师(左)边参观环保站,边体验及做记录。【摄影:周世清】

由于两人负责教导特殊儿班级,课程规划尽量安排手工课程来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让他们习得一技之长。为了不增加经济上的负担,采用家家户户户随手可得材料来进行教学,无形中发挥废物利用的概念,也让他们对于环保有多一层的认识与实践。

今日原以为来此学习环保手工包制作,没想到志工贴心地安排他们参观环保站,苏丽雅老师拿起手机不断地拍摄记录。她表示,透过一些创意和道具的设计与运用,更能引起大家对环保的兴趣,她将此观念带回学校运用,先设计一个简单具教育性的展览区,再逐步深入增加丰富的元素。

饶育茵也赞叹环保站不只是将资源回收再利用,更兼具教育之功能。她表示,每个月环保日她会将家中的环保物送到邻近的慈济环保点给志工,可是却不曾思考过环保物最终去了哪里?今天,她才知道慈济有环保站,资源全都聚集在此处再加以分类处理。她也向志工询问如何申请带领学生来此参访,她说:“学校有做资源分类,但带动环保还不够深入,希望带学生一起来环保站观摩,此处是户外教学具教育性的好地方。”

◎ 异国交流增广见闻

“去年曾拜访环保站的布展区,可是那时还未筹备完成,今天来是要学做手工包,没想到可以参观布展区。”来自北海道的鹭谷茜(Sagitani Akane)开心地表示。鹭谷茜来自日本的国际协力机构,主要在大马固体废料管理机构进行为期两年的环保经验及做法分享与交流。

对于利用塑胶包装袋做成手工包的概念并不陌生,但她却未曾尝试过。初次体验才知道深具挑战性,并不容易做。但她不气馁,边做边询问志工。虽未能及时完成作品,但至少动手做。

鹭谷茜(左二)初次体验制作手工包,虽然深具挑战性,但她不气馁,边做边询问志工。【摄影:周世清】

之后来到展区,她惊叹地说:“环保资讯很广,大家可以透过眼睛来观察,用手触碰的实体物品,又有互动性的设计,让参访者可以进一步深思。”她并补充表示,日本有很多环保站,却很少设有环保展区。虽然日本人从幼儿开始就已经灌输环保知识,大家也懂得垃圾分类的理论,也知道唯有环保能减缓全球暖化。可惜,却很少人在日常生活中落实环保,大都是纸上谈兵。因此,她将沿途所见用手机拍摄纪录,准备回去整理做成报告。

她来马来西亚已一年多,如今看见当地人开始尽心尽力呼吁和教育民众响应环保,就是一个改变的契机。而慈济的环保教育展区生动具趣味和教育性,民众能从中留下深刻印象,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无形中启发民众采取某种程度的行动。尤其过程中,透过影片描述一群生活在水平线下的人,日日去垃圾土埋场里寻觅全家人的食物,志工传达明确的讯息让大众清晰地知道要更加珍惜食物,爱惜资源。同时将马六甲的双溪乌浪土埋场爆满的议题带出,借此呼吁民众一定要落实环保,才能改变现在地球所面临的问题。

4月22日世界地球日,环保站也迎来一群三岁至六岁的幼儿,志工以简单的语言配合肢体动作带领大家认识环保,而布展区的解说也以浅白易懂的方式带动。

慈济环保站不只是发挥环保回收的功能,更期待能扮演环保推广和教育的角色。不管是幼儿、青少年、成年人或长者,也不管是什么国籍或语言者,志工用心规划和安排适宜的活动,让人人都能有所启发,有所收获,甚至有所行动。让环保议题不再枯燥乏味,让环保能贴切地进入生活中,不再遥不可及。原来,环保可以很有趣,把救地球变成更好玩的事。

4月22日世界地球日,环保站迎来一群三岁至六岁的幼儿,志工以简单的语言配合肢体动作带领大家认识环保。【摄影:董秀慧】
Pin It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