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xif-facebook-square
  • qxio-social-youtube
  • qxio-ios-telephone
  • qxio-search

趣味素食嘉年华 缘起与筹备

志工们齐心筹备素食义卖,彼此协调分工,从规划到行动都满怀热诚,让活动筹备过程充满温度与法喜。【摄影:颜锦源】

 在吉祥月期间,为了推动“推素”活动,峇都喼互爱团队萌生了举办一场素食义卖会的念头。最初的构想只停留在概念阶段,尚未有明确方向。直到后来决定在峇都喼侨民华小举办义卖会后,整个计划才逐渐成形。

自那时起,峇都喼互爱与协力团队多次召开小组会议,深入讨论义卖会的筹备细节与执行方式。经过多次协调与沟通,一个完整的执行团队终于成立,并于2025年9月20日正式确立功能组架构,由刘燕妮(虑恂)担任总协调,和协调组的黄照峰(本瀚)、陈福娣(㦤念)及冯推菊(明可)一起统筹整个活动的策划。为了让活动顺利,团队于10月5日在峇都喼侨民华小举办捐血活动,作为义卖会的前哨战。这场活动不仅测试了场地的动线与人流,也让团队对整体运作有了更具体的掌握。

接着,10月10日团队召开线上会议,进一步明确各组分工,小组组长开始号召志工加入岗位。协调组同时发出讯息,准备流程表与借物清单,确保所有物资妥善安排。 10月15日晚上,所有小组成员齐聚峇都喼共修处,召开活动前哨会议。会议气氛热烈,各组踊跃提出问题与建议,包括场地布置、摊位规划及人员调度等细节。

互爱组特别提议在入口处设置气球拱门,让大众一踏入会场便能感受到嘉年华的喜庆氛围。交通组则着重讨论如何安排车辆停放与人流动线,避免因地点位于商业区而造成居民不便或交通堵塞。

会议中最受关注的议题之一,是“到场时间”。原定早上七点开始准备,但考量到活动九点正式开幕,许多志工担心熟食无法及时完成。志工魏碧华建议将集合时间提前至六点,但仍有志工认为时间不够充裕。最终,众人一致决定,全体志工于清晨五点到场,展开准备工作。

会议在热烈与欢喜的气氛中圆满结束,每位志工都怀抱着承担与期盼,为义卖会的圆满成功做好准备。

各组志工齐聚讨论,细化流程与任务分配,为义卖活动积极备战。【摄影:李智杰】

◎扎营前夕 默契与努力

由于义卖会扎营的日子恰逢“环保日”,许多志工原本担心无法及时到场布置。然而,大家心有灵犀,提前在活动前两、三天便于各自家中开始准备食材。10月19日当天,许多志工一早便在各自的环保站或环保点投入付出,同时也大力宣传即将举行的素食嘉年华。

协调组与总务机动组于早上九点抵达侨民华小,开始为三十个摊位排列桌椅。不到两小时,所有摊位已整齐就绪。完成环保日活动的志工们陆续抵达义卖地点,开始进行摊位布置与摆设。贴心的协调组担心志工在环保活动后体力透支,特意准备了丰盛午餐,让大家能吃饱有力地继续工作。布置期间虽下起了毛毛细雨,却为炎热的天气带来阵阵凉意,仿佛上天为辛劳的志工送来祝福。

午餐过后,一辆辆卡车陆续抵达,将煮食用具载到各自的摊位。微风轻拂,吹散了志工们的疲惫,取而代之的是满心的喜悦与成就感。直到傍晚五点,大家才各自回家,继续准备义卖会所需的食材。

对于这群志工而言,“累”这个字,似乎从不曾存在于他们的字典里。

志工合力卸下物资,满怀喜悦准备摊位,为素食嘉年华布置现场付出一分心力。【摄影:颜锦源】
为确保义卖顺利进行,志工清晨集合展开摊位布置工作。【摄影:颜锦源】

◎全心筹备 共同付出

“这次嘉年华中,各功能组的食品与商品毫无重叠,真的太感动了!”

魏碧华(慈为)回想起筹备过程,眼神里充满欣慰。她带笑说:“大家都愿意配合,将心比心。如果我是消费者,我也希望看到丰富多样、充满惊喜的摊位。”

活动期间,听到民众说“你们太多东西可以买了!”、“固本不够用了,要用一触即通电子钱包(Touch n go)付款!”那一刻,她觉得一切努力都值得。

从最初的 “义卖会”,到她主张改名为 “趣味素食嘉年华”,这不仅是名称的变化,更是愿景的提升。她希望活动能让大众从中看见慈济的多元面貌。除了素食摊位,现场还有游戏区、乐器表演,以及由中医、西医、眼科医师与营养师组成的医疗团队,提供针灸与健康咨询。“我希望让大家感受到家的温暖与热闹,让嘉年华人山人海,充满爱与笑声。”

魏碧华以微笑温暖众人,用行动启发愿力,让嘉年华成为洒爱的道场。【摄影:颜锦源】

◎心念转变 愿力启动

筹备初期,魏碧华最担心的是固本销售。“原本三万的目标,后来变成五万、六万,我都在想,能吗?”没想到消息一出,各方热烈响应。商家、居民、志工、朋友,一个个主动认购。有人甚至一次捐出一万令吉,说:“我知道你们慈济人都是在做对的事。”

魏碧华眼中泛光:“原来外面有这么多人信任我们,把钱交给慈济,让我们去做该做的事。”她还笑着补充:“有些人假期不能来,就回捐固本;我再把固本转卖出去,让更多人有机会造福,爱心就变成双倍功德!”义卖所得,全数捐作巴生慈济静思堂建设基金。这场嘉年华,不仅是一场义卖,更是一场心灵的共修,让志工的信念更坚定,让社区的连结更深。

这是魏碧华在慈济二十年来,首次于所属互爱区举办如此大型的活动。她坦言:“真的很大胆,但我希望借此带动社区志工。”这次活动结合了培育、慈善、环保、福田、人文真善美、互爱团队与协力组等功能组,每组领养两个摊位,发挥团队力量。“我希望这次活动能让师兄师姊的情感更稳固、更扎实,让社区更团结。我也期许能见到更多人走入志工行列,一起踏上菩萨道。”

魏碧华带领的擂茶团队,用心准备,展现素食嘉年华的特色与温度。【摄影:颜锦源】

◎勇担善行 家人同行

三个月前的一通电话,成为陈雅玉(慈娴)修行路上的另一段缘起。“魏碧华师姊问我愿不愿意承担一个摊位,我没有多想,立刻答应。因为这是为静思堂尽一分心的机会。”


在多次会议中,魏碧华建议她贩售“酿豆腐”。陈雅玉起初犹豫,这道菜工序繁琐,要切、要炸、要酿料,但想到若没人做,这道充满家乡味的料理就会“缺席”了。她笑着说:“那就我来吧!”陈雅玉召集了家人与志工,妹妹、妹婿掌火炉,志工负责包馅。虽然许多人第一次尝试酿豆腐,但大家都愿意学。

10月20日义卖当天,天未亮,众人摸黑备料。茄子、苦瓜、豆腐一字排开,香气渐起。虽然手法不同,但每盒豆腐都包裹着满满爱心。原本预定一百盒,但她临时加码到一百五十盒,又准备三百盒家传的拿手菜“阿渣”(Acar)。民众争相购买,最终共筹得约七千四百令吉。

“每一分付出,都是为了巴生慈济静思堂早日完成。”她眼里闪着光。活动结束后,志工们自动留下清理校园。“我们借人家的场地,就要让人家看见慈济的整齐与感恩。”

陈雅玉回忆,当年吉隆坡慈济静思堂的筹建,也是一步步从无到有。如今,她希望把这份信念延续到巴生。她从口袋拿出一张名单,都是买固本却无法到场的人。她说:“我会帮他们把固本用完,买东西送给照顾户。”这份贴心,让爱的循环更完整。

陈雅玉承担酿豆腐摊位,用行动支持巴生慈济静思堂建设。【摄影:何维美】
义卖当天,陈雅玉带领的团队清晨开工,团队分工协作,现场热气腾腾、人情洋溢。【摄影:何维美】

◎菩萨不老 愿力常在

在众多热气腾腾的摊位中,炒粿条与爪哇面(Mee Jawa )香气扑鼻,吸引无数民众。忙着翻炒、满脸笑容的师姊,就是旺沙玛珠的颜荣来(慈恺)。她说:“魏碧华师姊邀请我,我就答应了。没问题啦!”她笑声洪亮,语气里满是豪爽与慈悲。

活动当天清晨六点,她带动二十位志工参与。亲手切料、掌锅、炒面。虽年事已高,却精神奕奕。“不会难啦!不是我一个人出力,是大家的力量!”志工们都赞叹她的活力,她爽朗地回道:“看我还行吗?没问题!”

对她而言,推动素食是修行的一部分。“最要紧的是你个人的修行,不要要求别人。从自己开始,做给人看。”她语重心长地说:“心不难,事就不难。一切都是观念而已。有健康、有手有脚,就要珍惜去付出,那就是赚到了。慈济给我们一个修福修慧的平台,感恩都来不及。”

颜荣来承担炒粿条与爪哇面摊位,清晨到场掌锅备餐。【摄影:颜锦源】
颜荣来带动志工推动素食,让爱的行动成为修行的力量,也为道场添上一份温暖的护持。【摄影:何维美】


◎欢喜补位 爱不缺席

嘉年华当天,有一位刚从佛国(印度)回来的志工身影,默默出现在后勤区。她就是李丽心(明竑)。

原本,她早已接下后勤任务,却在筹备期临时接到邀请前往佛国。行程紧凑、时间重叠,她一度犹豫。没想到,回程航班恰好在十八日清晨抵马。她笑着说:“刚好!不能缺席!”抵达当天,她只休息片刻,就直奔现场。“虽然很累,但能和大家一起完成有意义的事,觉得值得。”

团队体谅她劳累,她却坚持帮忙收拾、清洗器具。“没关系,能补位一点也好。”这份“愿意补位”的心,让整个团队更完整。她说:“每个人都很辛苦,但因为彼此配合,才有今天的圆满。”她特别感恩颜荣来师姊的带动,“没有她,就没有香积。”

本来团队只卖爪哇面,过了几天,颜荣来又说要加卖炒粿条。李丽心笑着分享这位年纪过百的老菩萨,比年轻人更有精力。义卖当天,因为场地设备有限、无法用水清洗,大家必须在不同地点分工合作。李丽心主动协调:“我让部分人留在会所等候,善后工具回到会所需要有人来清洗。大家都很配合,也愿意补位。”这种默契,让整个过程流畅又有爱。 “当我看到大家那么用心,即使忙一整天都不喊累,我真的觉得很温馨。”她笑着说,“团队就是力量,爱让人不缺席。”

她以行动诠释:“只要有愿,疲累也是欢喜;只要有爱,路再远也要回来补位。”

志工李丽心(右)不言累,归国即上岗,与团队同心完成嘉年华任务。【摄影:颜锦源】

这场活动,从构想到圆满,历经无数次会议、讨论与磨合。从菜色规划、场地动线、志工分工,到临时突发的种种挑战,大家总能在一次次商讨中,化繁为简、化难为易。每一次讨论,都是一次心的磨合、一次圆满的修行。因为有这一群志工,用愿力与行动,写下了最动人的慈济篇章。

 

 

Pin It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