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xif-facebook-square
  • qxio-social-youtube
  • qxio-ios-telephone
  • qxio-search

使命必达 缅甸赈灾先遣团做足准备

沿途可见农民们忙着农务,尤其是随处可见的绿豆收成,志工特地停下车关心。 【摄影:颜玉珠】
2019年2月10日凌晨时分,台湾、马来西亚一行三十四位先遣慈济志工团队出发至缅甸, 此行主要为16日至26日共六十六场的稻种发放做准备。

回顾2018年7至8月缅甸连续豪雨,导致中南部勃固省(Bago)、仰光省(Yangon)、克伦邦(Kayin)、孟邦(Mon)、马圭省(Magway)、实皆省(Sagaing)及德林达依省(Tanintharyi)淹水严重,稻米被毁达十六万二千公顷。长达两个月淹水、水退、再淹水的日子,缅甸农民除了忧心先前的农作已经泡汤,更担心即将到来的种豆季节仍无法耕作,来季的稻种也毫无着落。

证严上人不舍农民生活陷入困境,为了帮助农民度过难关,派遣台湾、马来西亚慈济志工组成勘灾团队,结合缅甸当地志工,于9月22日到26日期间在勃固省、仰光省、孟邦等地区勘灾。 11月再次结合三地志工进行绿豆种发放,让农民度过青黄不接时期。

眼见绿豆即将收成,5、6月稻种播种时节即将来临,2月10日台湾和马来西亚先遣志工团队再次会合于缅甸进行讨论。三地志工约五十多人聚于慈济仰光会所,从路线、功能组别、发放场地的状况与作业流程等逐一安排和计划,以迎接15日和20日两梯次从台湾和马来西亚前来参与发放的二百二十位志工团队,能以最快的速度进入状况,让16日至26日一连串稻种发放能顺利圆满。

◎ 借助科技力量

此次为慈济于缅甸最大型的发放活动,面积涵盖仰光省、勃固省、孟邦和克伦邦,共四万七千七百一十六户。依据每户农地的大小尺寸,以每一亩田发放一包二十一公斤的稻种为依据,共发放近二十万五千包稻种。

资料庞大且繁杂,台湾慈济基金会宗教处同仁柳宗言(济言)表示,为了让有限的人力发挥最大的效率,第一次采用云端资料库系统处理发放资料,以期能缩短前置作业时间,减少人力、资源等投入。再则,发放现场如果以缅语处理报到手续,只能由当地志工协助,但如透过扫描直接连结到云端资料库,则台湾和马来西亚的志工皆可处理,加速发放现场的作业和流畅度。

此套云端资料库系统,由台湾慈济基金会宗教处同仁柳宗言设计和规划,并向团队介绍其操作方式。 【图像:颜玉珠】

从豆种发放即投入协助处理发放名单的慈青温密密格(Wint Me Me Ko)感受特别深刻。 “之前豆种发放通知单一天手写约两、三百张,而且需要写二份,一份给农民,一份慈济核对存档使用。天天从早到晚,甚至熬夜通宵处理。一万八千多户,花了近一个月时间填写完成。”

连日来,慈青温密密格从早到晚将影印好的发放通知单依照村落进行分类。 【摄影:颜玉珠】

这次藉由电脑系统的辅助,五位慈青同学一天可以输入一千多笔资料,而输入错误直接在电脑做修改,核对和校正也能快速直接从云端资料库调出档案,相较之前手写通知单,涂改修正后必须再由负责人签名认证,有疑问还必须从纸箱里找出相关资料核对。温密密格笑言,此次步骤简化许多!

◎ 优化赈灾作业

桌上十多支手机一字排开,这可不是在卖手机,而是初次尝试运用科技化作业系统来处理发放作业。柳宗言用心讲解和指导,志工们人人埋着头拿着手机扫描祝福卡上的条码,反覆测试熟练操作系统,先遣团队肩负着指导后续投入发放的志工团队之重任。

志工只要利用手机扫描祝福卡上的条码,随即显示出该农民的资料。 【摄影:颜玉珠】

“哇,手机扫描只要几秒就完成!”、“一位农民从报到至完成核对手续,真的一分钟内可完成。”、“真的好快,很方便!”、“假如偏远地区没有网路怎么办?”、“一天需处理好几场的发放,充电问题呢?”、“测试扫瞄时,搜寻资料库似乎有点慢。”……

志工们边试验边讨论,也针对可能遇到的一些突发状况提出讨论和拟定应对之道。从水灾发生时便投入勘灾至今的马六甲志工吴仪荣(惟端),测试后开心地表示,当初看见当地志工一张张手写一万八千多份的发放通知单,心生不舍,尤其人手有限而外国志工又不懂缅文力不从心,让他思索如果能透过电脑化作业必能减轻本土志工的负担,增加效率。

“台湾团队付诸于行动,短时间内就设计出系统,真的优化了赈灾作业!”原本一天最多只能处理一千人的发放,借助科技的力量,直接扫描条码报到,不会再有翻阅名册造成大排长龙的情况发生了。现在一个人的报到时间少于一分钟,换算下来一天可以发放四千多人,吴仪荣信心十足地表示。

◎ 勘察喜见丰收

接连两天先遣团队把握时间于仰光的慈济会所进行细节讨论,达到共识。另外于1月份三地志工曾前往勘察发放场地,其中还有一些场地还未确认或是临时有变化,于12日志工分成三条动线前往探查。

早上六点多便出门,透过各省农业部经理引荐,先遣团队前往当地寺庙、活动中心、礼堂等地勘察,以便确切地掌握现场概况,让筹备工作能更完善。沿途可见农民们忙着农务,尤其是随处可见的绿豆收成,志工们无不为农民的丰收感到喜悦,特地停下车来关心。一颗颗饱满的绿豆,是农民辛苦的所获,也是水灾后赖以维生的经济来源。

其中A组团队历经约三小时的路程来到良礼彬镇(Nyaung Lay Pin)与农业部经理德德努女士(Thet Thet Nyunt)会合,随即引领志工前往Khin Tann Monastery寺庙接见住持说明来意。志工们也依照当地习俗,进入庙前先脱鞋以示尊敬,顶礼住持并介绍上人与慈济组织。住持听闻全力支持,请志工自行于寺庙内巡视和选择适合的场地,同时也关心整个发放的概况。志工则详加记录网路通讯情况、水电设备、场地容纳人数与空间规划等。

志工前往寺庙接见住持说明来意,并向住持介绍上人与慈济组织。 【摄影:颜玉珠】

 
紧接着马不停蹄赶往拜访其他省镇的农业部官员,巡查其他六个发放场地,其中有些村落地处偏远,颠簸崎岖小路,车子行驶间黄土飞扬,大型车辆更是无法进入,因此必须考量发放时间和志工人数的安排,车辆的选择,电力设备等。

“这与之前规划有出入,路程上无法赶得上连续两场次的发放。”来自新山的志工郑志明(济穆)坦言。团队也紧急重新规划与安排路线、人力。

◎ 团队齐心协力

当天回到仰光市已是晚上八点多,然而此时仰光会所仍灯火通明。身心疲累但为了让隔天(13日)的发放通知单和祝福卡能如期送到村长的手中,志工再度投入筹备工作。

有人喝咖啡提神,有人需要酸梅,有人则适时活动筋骨,大伙分工合作依照村落一份份的处理。夜深了,笑声、聊天声不断地提振大家的精神,凌晨四点多总算完成约二万份的发放通知单和祝福卡,人人心满意足地踏上回饭店的路上。
 
当天同样兵分好几路,三条动线外出拜访村长派送通知单和祝福卡,团队也陆续回传与村长沟通所遇到的状况,以期厘清双方的疑惑,村长能将讯息完整地传达至农民。例如,耕种者已往生,可由子女带证件并经由村长确认即可代领;稻种发给农民,给予租借农田者而不是地主等。

另一边会所内继续处理其他场次的发放通知单、祝福卡、缅语静思语等。当地实业家志工林铭庆获知志工熬夜处理,疼惜大家的辛劳,连续两天安排公司员工和莫比达密多达雅寺庙学校的比丘尼们协助。

志工分工合作,有人负责剪贴双面胶,有人负责张贴,有人补货,完成一份份的静思语卡。 【摄影:颜玉珠】

莫比达密多达雅寺庙学校总部位于仰光会所附近,寺庙内大部分孩子为孤儿,林铭庆和慈济持续关怀多年,提供物质和静思语教学等。林铭庆表示,院内孩子除学习佛经也接受一般的教育,此时正好考试结束有时间可以协助。其中十一岁的小沙弥玛美达蒂怡(Ma May Dar Thiri)认真地折叠静思语,开心地说:“我最喜欢这句静思语'好话多说,是非不谈'。”此句正也是修行者的戒律。

住持法师多叁达登基(Daw Sandar Thein Gi)和年长的比丘尼教导小沙弥,如何摆放静思语、慈济简介等一份份资料进入信封袋。住持全力支持地表示,上人的静思语很好,身体力行的修行法则令人敬佩,此时他们可以为灾民付出感到开心。

志工与住持法师多叁达登基分享,如何摆放一份份不同的资料进入将发给农民的信封袋里。 【摄影:颜玉珠】

 
另外,当地从一月开始陆续安排七十多辆的卡车载送近二十万五千包的稻种至一些乡镇的农业部仓库存放,正好也是农作收成的时节,交通运输繁忙,为了让稻种能如期就绪,林铭庆排除万难直到14日仍持续与租车公司协调。 “确定了,16日发放活动正式开始前可以顺利完成。”林铭庆挂上电话开心地说。

连日来志工们日以继夜地投入筹备工作,尤其初次借助科技力量,以及第一次处理如此庞大数量和范围的发放活动,面对一些问题和不确定性,大伙逐一克服也尽可能详加规划。上人获知志工连日来熬夜准备,关心与不舍志工的辛劳,特别叮咛人人注意自身安全,并指示未来再思如何省去发放通知单繁杂的手工作业,持续优化赈灾作业。

先遣团队一切准备就绪,等待15日来自台湾和马来西亚的志工发放团队抵达,共同来圆满十天的稻种发放。

Pin 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