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xif-facebook-square
  • qxio-social-youtube
  • qxio-ios-telephone
  • qxio-search

我为蔬食 坚持到底

退休教联会老师叶水兰,向往的生活是越简单越好,就像当年因为SARS疫情,她从繁杂的荤食处理转为简单素食料理,让她从此爱上素食。 十六年后,她笃定地说,这是对的选择……
2003年的SARS疫情,让叶水兰从荤食转为素食,并积极推广素食。图为叶水兰在慈济岁末发放,招待照顾户。【摄影:陈联喜】

惬意的下午茶时间,燥热中带点凉意,叶水兰(慈嫦)和丈夫王禄权在厨房,挥汗将芋头、萝卜等刨丝,再将甜椒切块、天贝切成颗粒状、杏鲍菇切丁,打算准备两道芋头素料理。

相较于平时以一碗野菜汤或一锅熟的杂锦菜为正餐,这两道是比较花心思的素料理。脚步轻快、忙进忙出,神情依然恬静的叶水兰说:“平时吃得简单,偶尔喜欢在菜肴上花心思,做一些比较好吃的让回家的孩子吃不出是素料理。”

的确,她不买一般店家常用的素料,当要做素排骨,她用条状芋头串进切段的油条;她要做素鳗鱼,采用一朵香菇慢慢剪成条状……这些都是她参考大爱台《现代心素派》、《蔬果生活志》节目、网络厨师教煮短片学来,更早时候,环保站捡来的食谱及特别到台湾请购的《400道素食料理》就是她的烹饪宝典。

◎ 对的事 很坚持

叶水兰予人感觉是委婉、沉静,说话轻声和气;但骨子里有一股“只要认为是对的事,就会想方设法、坚持到底”的精神。

像1995年,她和一群老师从一场讲座中认识静思语教学,认为静思语好话很接地气、生活化,可随机教育,适合传达给学生,于是,她在道德教育、音乐课等,多选择几句静思语,让孩子朗朗上口,虽不知效果如何,但静思语首先改变了她与婆婆的关系。

叶水兰在1995年,从讲座中认识静思语教学后,就逐步投入慈济各项活动中,积极付出。图为叶水兰在2001年10月的现场发放带动导览。 【照片:慈济马六甲分会文史组提供】

“学校教务忙,放学后一踏进家门,婆婆马上把三个小瓜交回我照顾;当时丈夫在国外工作,陪伴、煮食,我简直团团转,长久下来就感觉家人做什么都不对,虽然闷不出声,却也没有好脸色。后来,'看别人不顺眼,是自己修养不够'这句静思语,让我想办法调整自己,至今依然受用最深。”

2003年,SARS疫情爆发,证实病菌是从动物传播出去,人人戴口罩,心里很惶恐;证严上人呼吁“斋戒”止口欲、净身心护生命,慈济人进一步广推“心素食仪”运动,从餐桌上提倡素食斋戒疾病少、礼仪周到气质好。

当年,喜爱小动物的叶水兰从《生命的呐喊》影片中看见对饲养动物不人道的行为,及大量动物因疫情被屠杀画面,于心不忍,听见上人呼吁,就暗暗地下定决心,改变饮食习惯。

“当时斋戒卡有几项选择,我感觉‘一生一世’好像很久,签一辈子,我行吗?我好像只签了一个月,但从此茹素。”

叶水兰在慈济活动上,分享素食烹调。【摄影:陈联喜】

起初,负责掌厨的她在家全煮素食,简化许多工作程序,但婆婆边吃边念:不好吃,很淡、没味道……丈夫也说,不好吃。过了几天,家人说,很快饿,不能再接受素食了。于是一星期后婆婆开始把肉放进冰箱了,她只好继续煮两菜一汤荤食,外加一碟杂菜给自己。

不成功的开始无阻她的决心,反而常在丈夫孩子面前分享大爱台和慈济月刊的故事,及上人讲述道理,孩子后来调皮闪开她的耳提面命;已退休在家的丈夫王禄权则被她善巧接引进慈济,在大型活动中发挥烹饪专长,与众香积志工切磋厨艺,习得素食烹饪技巧。

◎ 献手艺 尽分力

自马六甲慈济喜舍环保教育站成立以来,王禄权已七八年固定在每月环保日轮值,烹煮餐食给多人吃。他擅长面食、中餐及本地料理,尤其马来卤面(Mee rebus)令众志工一再回味。

“我做烘焙出身,曾经营过小食店,厨艺是从那时候学起来的;学煮素食,是在慈济学到。”在家,大日子如新年初一、人多的场合,一定是王禄权掌厨;在慈济,大型活动如义卖会、数百人的教育日活动,也少不了他的参与。

“我喜欢下厨,喜欢做大活动的聚餐,菜式多样化、香积人多,很热闹。在厨房里可以发挥自己钻研出来的手艺,护持慈济工作;只要下点功夫,煮得开心、也希望大家吃得开心,更有兴趣吃素,为地球尽一分力。”

马六甲慈济喜舍环保教育站自成立以来,王禄权已多年固定在每月环保日轮值,烹煮餐食。【摄影:黄玉花】

他擅长马来叁巴酱料,从网站获知天贝是素食者的福音,但味道不太讨人喜欢。他想出办法,将天贝切成颗状、过油炒香,再拌入叁巴酱料,化成素虾米口感,就连炒酱面也可拌入炒香天贝,口味嚼劲甚佳。

“多听、多看、多下手,从中摸索变成自己的知识和经验,还要接受他人意见及不耻下问。”这是他掌厨多年的秘诀,也间接地影响了叶水兰,笑说:“我煮的食物没有重复第二次。”

◎ 费心思 引归家

自从下定决心茹素后,叶水兰身兼老师、妈妈、媳妇及人妻责任,她以照顾家人需求为主,直到2010年婆婆往生,她直接告诉丈夫,以后不会再将荤食料理摆上桌,已在慈济学煮素食的王禄权尚能理解她的决心而表支持,但孩子方面……

“其实我早在2007年退休后就买了许多食谱,向往简单的素食生活。”但只要提前跟孩子说:“今天我煮素”,孩子都会避开寻找外食,因此,她在餐食上花费心思,不断调整,煮出他们喜欢的口味,如中西合并、义式口味餐食等,并选择在餐后才说明是素食,孩子辨认不出、感觉好吃,不再反对,也愿意常回家吃饭了。

王禄权与叶水兰在家准备素食料理。【摄影:黄玉花】

“我很坚持,希望孩子在外工作难得回家一趟,一定要一天回家吃一餐素。”花心思煮出孩子喜欢的菜,后因食材经常变动,第一次可能跟着食谱做菜,后来依照自己口味去变通,她才会笑说,自己煮的菜没有重复。

慈母的心思,孩子放在心上,餐餐光盘,是最大的回报。孩子也提到,现在在外会寻找素食馆,或在餐饭上多选择蔬菜。眼看孩子逐渐能接受素食,她说:“这样就不必和众生结恶缘,而且我也能自我见证说,茹素后的自己也很健康,没什么病痛。很自在。”

初期茹素,叶水兰的家人曾担心原本已瘦弱的她营养更加不足,但她很坚持,以致影响母亲在往生前三年,选择和她一起茹素;每年春节回家和姐妹聚餐,也带动一桌子的人选择素食。

除此之外,她曾经担心会引起他人不便,而不敢说自己是素食者,以致与同学聚餐时,她只能选择肉边菜,或饿着肚子回家。后来发现只要勇敢说出来,身边朋友也会准备素食以示尊重,而且有不少人和自己一起吃素呢!

故事分享完毕,两道素食料理也上桌了,分别是糖醋芋排和香芋丸,前者酸甜开胃,后者份量扎实。孩子长年在外,家里只剩两老和叶水兰的小姑王钰媚。王钰媚说她知道蔬菜是非常健康的食材,但她是来到这里才学习吃素。

夹一块入口试味道,王钰媚方知道糖醋芋排是芋头和油条制成。她说,哥哥嫂嫂煮的菜很香、味道刚刚好,让她感觉吃素也不错。

王钰媚(左)到了哥哥家才学习吃素,而哥哥和嫂嫂煮的菜香、味道也恰恰好,让她对素食留下好印象。【摄影:黄玉花】

叶水兰感恩自己对素食的“坚持到底”有了些许成效;而且素食烹调很简单,让她有更多时间投入在自己喜欢的慈济事上。

2003年SARS疫情发生时,她怀着不确定的心情茹素;十六年后,新型冠状病毒疾病(COVID-19)爆发,一样是从动物传染,她很笃定自己的选择是对的,由衷希望家人能更长久改变饮食习惯:“毕竟我还是认为,吃素对我们的健康是比较好及安全的。”她说。

叶水兰烹调的糖醋芋排,采用条状芋头串进切块的油条中炸至金黄并淋上酱汁,令人食指大动。【摄影:黄玉花】
Pin It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