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xif-facebook-square
  • qxio-social-youtube
  • qxio-ios-telephone
  • qxio-search

防疫不停学 线上课程多元化

灯光、收音、录影人员各就各位,“Take 1!”;看似专业,仔细一瞧怎么水管当收音棒,梯子当固定器,手机当录音器材等,一群不擅科技和录影素人组成线上直播团队,历经许多挑战,完成一次次线上共修课程,让志工不受疫情影响,在家也能学习精进。
一群不擅科技和录影素人组成线上直播团队,历经许多挑战,完成一次次线上共修课程。【摄影:杨秀丽】

双机同步启动拍摄,一群志工聚精会神盯着画面,确认现场来宾位置和音效。这里不是专业摄影棚,而是马六甲爱极乐环保教育站;2020年6月13日,它摇身一变成录影棚,请来五位早期投入环保的志工,分享草创期的酸甜苦辣。

回顾3月18日,因应新型冠状病毒疫情(Covid-19)马来西亚执行行动管制令,慈济马六甲分会每个月举办的读书会、共修、培训课等活动被迫取消。即便政府限令开放,未来集会势必受限,疫情何时能有效控制尚是个未知数。志工培育共修的脚步却不能停,培育组团队志工郑素娇(慈冉)、叶卉珺(慈卉)、吴美容(虑微)、王筠倩(懿绍)、黄彩云(虑滢)、余瑞芳(慈锽)和同仁黄婉琦(懿琦)积极寻求解决方案,如何让志工在家也能一起共修上课。

◎ 直播 原来不简单

培育组原计透过线上会议功能共修,但有时间、人数之限制,志工李经志(惟劲)建议用Youtube直播,当时培训团队单纯认为“直播,用手机录一下,应该不难”。同仁黄婉琦笑称,一群不善科技之人,第一次透过线上会议与李经志讨论运作过程,才知道事情并非想像中简单,大伙似懂非懂地透过一次又一次的线上会议,才稍微理解。

初期面对许多技术上的问题,而线上沟通比面对面来得费时耗力,培育团队、李经志、分享者、司仪一再沟通,有时拍摄效果不佳,还得重复拍摄。培育组组长郑素娇勇于承担5月15日首次线上直播共修之司仪,她说:“邀请马六甲分会执行长罗绣甄(慈瑞)分享过往点滴,录制前她父亲却入院。她尽力配合,只是越急,效果更不彰。”郑素娇反覆聆听罗绣甄的录音内容,找出重点后与罗绣甄分析,赶在共修当天她去医院前抽空再录制,匆忙中完成任务。另一位分享志工刘木兰(慈霈),内容需要加入旧照辅助,不懂如何处理,也是赶在最后一刻由李经志协助完成。

由于郑素娇的器材阳春,自家桌面也狭小,没有主持台置放主持稿,第一次线上主持时,只好说完一页,就抽出往地上一丢。【摄影:姚铭远】

直播,是一大挑战。郑素娇不擅科技,以往主持面对的是人,而今面对冰冷器材,极不自然,幸好有团队在另一线上提醒,她才记得微笑,不要有太大的动作等。由于器材阳春,自家桌面也狭小,没有主持台置放主持稿。郑素娇笑称,只好说完一页,就抽出往地上一丢。表面上,风平浪静,实际上狼狈得很。由于太紧张,又不敢乱动,几乎全程头低低,冷汗直冒地完成直播处女秀。

黄婉琦坦言,过程到播出皆是在克难中完成。团队担心直播时,出现网路不稳断讯,担忧司仪、音控人员各自在家,双方如何沟通让节目能顺畅完成,以及一些分享者碍于技术、手机功能,画面不理想或是无法预录影像只能传来声音档等;另一方面,还得兼顾观众的反应。

◎ 突破 潜力不设限

第一场线上共修从筹备到检讨,团队开了七次线上会议,持续不断地沟通、调整、尝试和改变。由于团队皆无线上课程筹备之经验,尝试各种方案,用尽所有方法,当收到课后的回馈,如课程单调、太长太沉闷、只有声音没有画面等,培育团队难免心一沉,然而不气馁,一再听取意见,持续调整方向。

“我们有一百个理由不做,但是不能让团队没事做,得带动和突破!”郑素娇笃定说道。

培育组成员透过一次又一次的线上会议,共识及讨论。【照片:吴美容提供】

5月29日第二堂共修课,为了让共修能更顺畅,司仪以预录取代直播,然而预录让作业更为繁杂和挑战。团队中最擅长视频会议软件的余瑞芳说:“我们可以被限制行动,但慧命养成不能暂停。”培育团队努力突破障碍,克服困难,尤其黄婉琦是线上培训的推手,也是团队的靠山。手机阳春的黄婉琦,除了鼓励团队尝试外,也为了录影效果,采购新款手机,录制分享者,组员黄彩云自己也拿起手机来录影,学习拍摄和剪辑。最让郑素娇感动的是,有些身为老师的组员,忙于线上教学,但团队里没有人拒绝承担。

黄婉琦分享:“团队都想要做得更好,理念贴近,经常培育组有了规划,与经志讨论,相互激荡,激出更多的想法,深刻感受到大家用心要制作更好的课程。 ”遇到困难、挑战,人人乐观以对,没有埋怨,心念一致,好还要更好!

郑素娇表示,透过承担,自我提升,也发现团队的潜力,一起成长。叶卉珺认同说:“以前只要给分享者一个讲师台,当天上台分享就行了!但线上课程为了让画面更多元化,拍摄还要特制一些音效、画面和文字,对于团队都是新的尝试和学习。大家做得很开心,每堂课既兴奋又期待。”

◎ 齐心 坚持做到好

行管令期间,技术、人力、资源有限下皆由分享者和司仪各自在家录制。当行管令有条件放宽后,6月开始,团队将场景拉到静思堂、环保站、静思书轩,甚至志工的家拍摄,以增加课程的活泼、互动和多元性。

一则则的影片,三分钟、十分钟、二十分钟,背后却需要投入许多人力和心血。尤其走出家门拍摄,场景、灯光、音效等更复杂,需要一个拍摄团队共同来执行,李经志便邀约有兴趣录影的志工一同投入。缺乏器材,找来水管加上借来的麦克风,自制收音器;借来灯光,反覆依场地调整测试;场景布置,团队集思广益现场动手一再调整。一群录影素人团队学做边学,完成一场场的拍摄,甚至学习剪接,上字幕等。

司仪黄文福从初次在家克难自录,到第二次主持共修有团队协助拍摄,感受团队力求突破和成长。【摄影:颜玉珠】

承接第二堂和第四堂课司仪的志工黄文福(惟相)感受深刻地说:“初次没有适合的器材就利用车上使用的手机夹,再加上奶粉罐垫高,成了我的录影道具,自言自语录了三个小时才独立完成。”6月26日第四堂课的共修,由团队协助录制。相较之下,自录时他的眼睛会因看手稿而失焦,观众不时看见他低头看稿,背景则是单调的一面墙。透过团队的拍摄,显示出景深,灯光和眼神都很自然,画面协调性佳,呈现不同的风貌。

他感恩李经志替他解决司仪最重要的讲稿问题,利用电视萤幕和电脑连结当作读稿机,设置在镜头旁,让他眼神自然对着镜头,又可以看见讲稿内容,仿佛专业摄影棚。黄婉琦也赞叹地说:“看见团队做事态度,解决问题的用心。马六甲分会第一次尝试线上直播共修,从只有声音到有画面,有画面到有特效和吸睛的构思。”

每两个星期一次共修课,从第二堂课后几乎全部影片由李经志拍摄和剪辑,工作量沉重却不敷衍,团队看见他制作的用心和做事态度,以及培养新人的心。团队紧密合作无形中内容、技术增进,也看见每个人的成长。

李经志表示,团队是他的支持力,感恩黄婉琦场场拍摄都来陪伴,并提供意见,培育组也协助打灯、收音、跑腿样样来。再加上新血的加入,一群志同道合的人共事,自己投入得很欢喜。他强调“拍摄技术非重点,曾经因为画面不理想而重录,司仪和团队都愿意再拍一次,主要是投入过程的学习和坚守活动目的。”

每两个星期一次共修课,从拍摄、剪辑到当日线上共修课程的直播操做,李经志皆用心投入。【摄影:颜玉珠】

◎ 克难 非理所当然

其中一位新血加入是慈青张晋立,今年才刚投入职场,才复工还在适应职场环境,当初抱持需要人手而协助。初次投入便是环保站的环保座谈,负责收音的他,动手利用水管、电线、胶带制作收音棒,拍摄时现场有环保志工在周围做环保,收音时需要留意环境的杂音并即时判断和处理,才能让后制更顺畅。全程精神紧张,两个小时手持收音棒已发麻,他却不曾喊“卡”休息。

过程他仔细聆听分享内容,了解马六甲草创时期环保的历史,感动之余也思考着将把当天的现场座谈,作为慈青线上共修的课题。 “环保原来是如此克难地开始,很难想像也让我更珍惜现在所拥有的环保站。此外,看人家拍摄电影有轨道可以轻易移动摄影机,收音看似轻松,一切理所当然。自己参与拍摄,我们线上共修也是从克难起步!”

张晋立一支影片剪辑八个版本,从晚上剪辑到天亮,力求完美呈现。【摄影:廖志勇】

张晋立加入后制剪辑,却遇到电脑配备不足需要升级,隔天马上跑去电脑店询问,跑了三家才问到零件,又面对一些软件问题,一波三折。他开玩笑地说:“做到都想要摔电脑!”他抱持着“作品能够被人看见,传递正能量之意义”因而未曾想过放弃。再者,他有信心只要遇到问题李经志总会耐心协助,犹记第一次将剪辑影片传给他看,认真地给予回馈和教导。他开心说:“看见自己的作品被重视,自己有所学习和进步。”黄婉琦称赞他学习的心,一支影片剪辑八个版本,力求完美呈现。

另一位摄影志工周世清,在李经志的邀约下,欣然前来学习。他表示,既然买了相机,就要善用它,以往皆以拍照为主,自认未完全掌握器材的功能。他分享说:“自己摸索,总是错误百出,这次有学习平台,透过实际操作深入了解如何调录影的光线、角度、声音等。”

◎ 找回 遗忘的感动

志工陈加萍(懿侞)远在吉隆坡工作,此次透过网路让她有机会参与其中,让久未参与马六甲共修课程的她,第一堂课看着熟悉的画面,点滴回忆涌上心头,她坦言“哭惨了!”

平时黄婉琦会在毕业慈青平台上分享慈济最新的资讯及上人开示的重点,但忙碌的工作让她通常只是点进去稍微滑过,并未太仔细读。初期雪隆分会学长姊也经常邀约她参与活动,但陈加萍总是有充足的理由来回拒。久而久之,与慈济渐行渐远。

虽然公干无法赶得及回家好好上课,陈加萍仍然把握机会,在车上共修。【照片:陈加萍提供】

这次行管令,确实改变也调整了所谓以往的“正常”生活习惯。这段时间在家上班,空间和时间上比较自由,生活节奏放慢。因而每当黄婉琦在平台上通知大家有线上分享或是线上课程,她都会点进去看。

原本期待6月26日线上共修,却在中午临时接到上司通知,需要出差到芙蓉跟客户开会。开完会已经接近晚上七点,晚餐和回程约一个小时,赶不上八点的共修。她便直接在车上边开车边听共修,也让同事一起聆听。她分享说:“未曾想过放弃,善用网路的便利。虽然是‘一边一边’,但每一堂课都在里面找回了被遗忘的感动。”

画面从志工一个人自言自语,背景从自家的墙,一路演变至今,有对谈,有座谈分享,有戏剧情节等活泼互动设计,背景也更多元化。为了吸引更多志工上线共修,团队用心规划并持续调整,一再突破现况与限制。

“马六甲分会初次尝试线上共修,从零到有再到进步,远已超乎当初单纯的计划。7月10日环保主题共修,更有创新吸睛的突破。”黄婉琦欢喜地分享。

团队一起用心来成就先线上共修的预录。图为大家一起制造特别效果。【摄影:罗秀莲】
Pin It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