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xif-facebook-square
  • qxio-social-youtube
  • qxio-ios-telephone
  • qxio-search

疫情无所不在 爱心温情永续

新冠肺炎病毒仍未消退,马来西亚行动管制令一延再延。慈济芙蓉联络处在志工和善心大德合和互协、爱心灌注下,二十七天内完成了一万件防护头套和一万件鞋套的制作,做前线医护人员抗疫的后盾。
志工大德在各自岗位,缝制防护配备,默默付出。【摄影:黄秀珍】

新冠肺炎病毒持续蔓延扩散,马六甲实业家福发塑胶工业负责人黄群瑛得知卫生部欠缺防护配备,她号召南马企业界人士大力支持,共同出力,成就善行。大批布料送往马六甲San Miguel塑料厂负责覆膜防水加工,交由两间制衣厂裁剪布料;除了五万件防护衣,黄群瑛也捐献四十二批防水布料给慈济,让志工缝制三万套防护头套及鞋套。

马六甲善心企业家们赞助五万件防护衣物,慈济芙蓉联络处志工大德配合马六甲的运作,于2020年5月3日至29日协助完成了其中各一万件防护头套和鞋套。

当慈济芙蓉联络处负责人黄秋玉(慈楹)接到此重任时,难免担心。 “头套和鞋套共两万件,毕竟数量太大了;而在有条件管制令阶段,懂得车工的志工和大德有些都已复工,恐怕人手不足,难以完成。”但有幸获得志工热烈反应,大家合和互协,分别在家或会所缝制。为了成就这桩美事,每天包括星期六、星期日和公共假期,从上午九时至下午五时开放给有心的志工大德来付出。 ”

◎ 标准作业 遵守程序

十三岁的慈少李嘉静是同仁郑美苹的女儿。学校停课,早上她随母亲到会所,犹如小护士,先将门把、桌椅、柜台消毒;检查到来者是否有戴口罩、为他们喷免洗净手液、测量体温,然后将资料填冩在记录簿上。

当问起:“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现在新冠肺炎还没消除,为了遵守标准作业程序(SOP),必须确保到来者没有发烧、净手,以防止疫情传播。记录到来者的详细资料,是万一有发现受感染者,就可以很快追踪到所接触过的人。”李嘉静说得头头是道。

志工庄玉玲(明泠)毅然接下这次的副协调重任,虽然这是一段漫长时间的任务,但她衷心感谢家人的大力支持,让她能够安心为前线医护人员付出。 “由于这次的数量多,除了必须详细记录每一位协助在家缝纫头套和鞋套的数量,也要记录装箱及发送给医院和诊疗所的数量,以免数据有出错或遗漏。”

庄玉玲详细记录志工协助在家缝纫头套和鞋套的数量,也要记录装箱及发送给医院和诊疗所的数量,以免数据的出错或遗漏。【摄影:黄秀珍】

碍于慈济芙蓉会所场地的限制,仍然以标准社交距离做安全设施,而每一班的人数是以十五至二十人为限。庄玉玲说:“初期我们安排志工替大家准备午餐和茶点,后来为了加速完成工作,只好外包午餐,偶尔会有善心的素食餐馆老板结缘,茶点则有志工或热心的民众带来共享。”

至于缝纫方面,一直以来都相当顺畅,不过也曾因为沟通的问题,有小量拿回家缝纫的成品必需拆线再缝。庄玉玲觉得,“这无损成品的要求,可从中学习到包容和善解!”

◎ 众志成城 成就善行

志工徐婉琳(明婧)从事缝纫多年,缝纫对她来说是驾轻就熟。因受到疫情的影响,原本的工作被迫暂停,她由4月10日开始加入缝纫团队。虽然住在离慈济会所有个距离,一趟车程大约要二十分钟,但是能为前线的医疗人员付出也算是对他们的一种回报。

从3月份开始制作防护面罩到防护衣、鞋套、头套至今,志工钱秀华就不曾缺席,甚至率先把母亲的缝纫机搬到会所,方便大家到来缝制。为了照顾中风的父亲, 她提前在五十二岁退休;后来父亲往生多年, 她依旧负起为人子女的责任,继续照顾八十六岁的母亲。

每一次到慈济会所缝制医疗防护品,她都会事先好好安顿母亲。在这波疫情,从剪面罩的海绵到投入缝制,发挥了她的良能。

从3月份开始制作防护面罩到防护衣、鞋套、头套至今,钱秀华(右)就不曾缺席,身体力行做好事。【摄影:黄秀珍】
许金菊从四月份开始就在家协助慈济芙蓉联络处,为前线医护人员缝纫防护衣、头套和鞋套。【摄影:简秀芳】

十三岁当裁缝学徒、二十四岁开设裁缝店的许金菊,于四年前结束营业而退休。常缝制百家被供义卖筹募静思堂建设基金。从4月份开始,许金菊就在家协助缝纫防护衣、头套和鞋套,还邀约朋友们来共襄盛举。

大德李美楠就是经过许金菊介绍在5月15日来会所协助缝纫。 “之前都常和朋友去逛街、唱粤剧、跳健身舞和串门子。行动管制令期间,在家发闷日子难过;有机会做有意义的事,觉得很开心。”

承担总务的志工岑明(济憬)除了负责采购工作人员午餐点心、协助折叠衣物和装箱,负责发送和收集防护头套和鞋套予大德,也学习使用车边机和缝纫机,是唯一的男车工。

他和另一志工李文龙(本劝)搭档合作,配合来自马六甲福发塑胶工业的代表,将防护衣、头套和鞋套分别赠送予芙蓉中央医院(Hospital Tuanku Jafa'ar Seremban)、林茂医院( Hospital Rembau)、波德申医院(Hospital Port Dickson),以及芙蓉区的政府诊疗所(Klinik Kesihatan)。

慈济志工岑明(右)与马六甲福发塑胶工业代表(左)捐赠防护衣、头套和鞋套予林茂医院医护人员。【摄影:李文龙】

◎ 累积经验 熟能生巧

自承接缝纫防护头套和鞋套各一万件,慈济芙蓉联络处大厅就犹如车工厂,置放了两台车边机、九台电动缝纫机、一台脚踏缝纫机、一台车花机以及一台工业缝纫机。其中有志工的陪嫁物、志工妈妈的陪嫁物,也有的是在环保站维修后被志工请购回来的。由于机身也已“高龄”,难免有时会出状况,例如串珠、跳针、吃线等;幸有协调林秀榕(明发)和志工翁玉华,累积多年操作缝纫机的经验,她俩就像“修复缝纫机的医生”,为缝纫机看诊。

翁玉华小学毕业后就在男装裁缝店当学徒,从挑裤脚、钉钮扣和熨烫裤脚开始学起,进而学习缝制小孩子的裤。婚后为了照顾四个孩子,就在家当裁缝。她每周六到环保站,周日要照顾孙子,由于兴趣,她在环保站学习维修回收的风扇和缝纫机,修理后的物品会拿到惜福区义卖。这次她搬来小姑和媳妇的电动缝纫机到会所,让更多的志工大德可以参与,而她本身就等周六、日和公共假期才能到来会所付出。

林秀榕(左)和翁玉华(右)互相研究缝纫机出现状况的原因。【摄影:黄秀珍】

协调林秀榕称:“这次在会所缝制,安排每位志工大德负责不同岗位,如有的车边、有的车塑胶线、有的车塑胶带、有的负责车整合部分;不会车工的,就负责折叠完成的头套和鞋套,然后装箱。大家从一开始的生疏,时间长了,所谓熟能生巧,最后都得心应手,缝纫的速度也一天比一天快。很开心大家都能合和互协,互补岗位。”

除了小问题,缝纫机有时还会出现大状况,例如引擎不能操作、有烧焦味等,林秀榕就必须请“修复缝纫机的专科医生”志工管有添到来,为缝纫机“剖腹检查、对症下药” 。

管有添年轻时曾在胜家(Singer)公司当销售员,对各种缝纫机的机件了如指掌。离开公司后,从事维修缝纫机的职务也有四十年。目前很多脚踏缝纫机也请他提升为电动缝纫机,不但节省时间也省脚力。管有添也是慈济环保志工,回收的环保物,经他修理后,多数都可再使用。

大德周茶之曾是裁缝师,现在自设美发院。当获知慈济有为医护人员缝制防护头套和鞋套,即联络负责人黄秋玉,领取一百件头套回家缝纫。由于自家缝纫机不是很好,花很长时间才完成一百件。

周茶之(右)以工代赈方式,协助朋友帮补家用,又可行善,一举两得。【照片:周茶之提供】

身边几位朋友因管制令不能工作,没有收入,生活拮据,周茶之灵机一动,就和另一位吉隆坡朋友想到以工代赈方式,由她俩付工资,请无法出外工作的朋友,协助完成此善举。 “我们希望以此方式,协助慈济尽快完成大数量的防护头套和鞋套,也可以帮助会车衣服的朋友,在管制令期间有少许收入,帮补家用,一举两得。”

所谓有愿就有力,一万零五百一十件头套及一万一千三百件鞋套,经过了二十七天的努力,除了志工,还有四十一位大德一起来付出,终于圆满完成了!负责人黄秋玉感恩所有参与的菩萨,无论是缝制、运送、包装,香积……每个岗位,每个人都很重要。志工特利用环保回收物制作感恩卡,致赠予无私付出的大德。

Pin It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