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xif-facebook-square
  • qxio-social-youtube
  • qxio-ios-telephone
  • qxio-search

毕业了 路还是要自己走

二十一位来自安邦合心难民学校和士拉央和气难民学校的毕业生头戴四方帽,欢喜地符之良医师(白衣)、教联会志工陈云姬校长(中)及林泰伸校长合照留影。 【摄影:杨家超】

2018年11月10日,联合国最高难民专员署暨慈济教育中心于吉隆坡慈济静思堂,举办年度颁奖及难民学生毕业典礼。 典礼上,难民孩子的各项表现,让大家见证教育不能等,也看见老师、慈济志工和教育志工的辛劳付出,换来了丰硕的成果!

“耶,我们毕业咯!”

二十一位来自安邦合心难民学校(Unity School)和士拉央和气难民学校(Harmony School)的难民毕业生头戴四方帽,欢喜地在联合国最高难民专员署(简称UNHCR)副代表玛雅(Maja Lazic)的见证下,接过小学毕业证书。

2018年11月10日,UNHCR暨慈济教育中心于吉隆坡慈济静思堂举办年度颁奖及难民学生毕业典礼。当国歌响起,洪亮的歌声从聚集五百八十九名师生和家长们的国议厅传出,为颁奖及毕业典礼拉开序幕。

UNHCR副代表玛雅致开幕辞时说:“教育是人生之根本。对联合国最高难民专员署而言,难民学生的教育至关重要。我们非常庆幸能与慈济结为合作伙伴,我们对慈济过去几年的付出深表感恩。恭喜今天的毕业生能顺利毕业,这将会是你们人生中最重要的里程碑。教育会给予你们无限可能的未来,也给予你们帮助别人的能力,祝福所有毕业生一切顺利。”

UNHCR副代表玛雅(右)鼓励毕业生:“教育会给予你们无限可能的未来,也给予你们帮助别人的能力,祝福所有毕业生一切顺利。”【摄影:杨家超】

◎ 节目演出 不输正规学校

“让我们以最热烈的掌声,欢迎同学们呈献精彩表演。”司仪一句简单说辞,顿时让全场沸腾起来。

青青草地为背景,首先登场的是合心难民学校同学所呈献的轻快儿歌《沙里洪巴》,紧接着由和气难民学校的同学呈献开心舞蹈。

除了欢乐的歌曲和舞蹈之外,两所学校的同学们也各自呈献默剧和合唱。合心难民学校的同学以肢体语言,精彩地表达全球暖化对地球所带来的灾难;和气难民学校同学则合唱《爱我们的老师》曲子,感恩老师们循循善诱和教导。

和气难民学校的同学呈献以环保为主题的默剧《你不能一个人拯救地球》,唤醒人人对大地的怜惜与爱护。 【摄影:杨家超】

不论是歌唱、舞蹈、手语或默剧表演,难民孩子的表现皆不亚于正规学校的孩子,令人激赏。间中穿插的颁奖仪式有《静思语》绘画奖、数学奖、英语讲故事奖……让台下的家长们与有荣焉,也让一路陪伴的志工们露出欣慰微笑。

难民学校专案负责人符之良医生代表慈济,感恩一班教育志工三年来在每周六为难民孩子补习,功不可没。

诺丁汉大学马来西亚分校(The University of Nottingham in Malaysia)副教授张晓晖从2016年开始就给予难民学生们课外补习。当她看到其他老师热衷于为难民提供义务课外补习,而学生们也从中获得了知识,对张晓晖副教授而言,她的付出得到了最大的回报。

◎ 众生平等 人人都有书读

六年前原本想当兼职老师的格拉丁老师(Geraldine A/P Palany),踏入和气难民学校时,看到难民孩子艰辛的学习环境,不禁一念悲心起,促使她一直为孩子服务至今,也是学校的主要师资。

她很感恩慈济的加入,不仅提升了学术水准,也让孩子得以继续升学,前途更美好。她认为难民孩子在复杂的环境生活,很需要静思语教学的熏陶,让孩子能够更懂得尊师重道,提升道德观念。

她坦言难民孩子跟一般孩子不同,需要更多的耐心、爱和关怀,但富有爱心的她甘之如饴,她说:“我对他们的爱是难以用言语来形容,我当他们是我的孩子,看到他们慢慢长大是我最开心的事。”

毕业后的孩子,甚至已经到第三国家生活的孩子一直和她保持联络,让她深感欣慰,一切的付出都值得。“只要一声谢谢,我已觉得是最大的回报了。”

最后她笃定的说:“我会为这群难民孩子继续服务和付出。”

格拉丁老师(右)坦言难民孩子跟一般孩子不同,需要更多的耐心、爱和关怀。 【摄影:周振华】

在合心难民学校任教六年的胡达老师(Shamsul Huda binti Sultan)看着宛如自己孩子一般的毕业生能顺利地完成小学六年的基础教育,心中充满着感动。 “我就好像他们的母亲一样,有时会对犯错的他们很严厉,有时又会特别疼惜他们。他们虽然是无国籍的难民孩子,但是他们理应和普通人一样有机会接受基础教育。 ”

深受胡达老师恩惠的十五岁难民毕业生莫哈默阿菲特(Mohd Rafik bin Abdul Rashid)表示,能顺利小学毕业,胡达老师和慈济志工们居功不小。他很感恩志工和老师们为他所作出的一切努力,感恩慈济为他们举办如此温馨的毕业典礼。他笑眯眯地说:“我长大后要成为一位慈济志工,帮助其他有需要的贫穷家庭。”

在合心难民学校任教六年的胡达老师(右)以母亲心对待难民孩子:“虽然他们是难民,但是他们一样与别人有机会接受基础教育。”【摄影:黄旻慧】

同样来自合心难民学校的十四岁难民毕业生赫达(Henar Begum binti Abdul Wahab)开心地表示:“今天是我一生中最开心的一天,我今天顺利毕业了。”她很感谢她父母,也感恩难民学校及慈济不会因为她是一名女生而剥夺她学习的机会。她相信女生依然可以为社会作出贡献,她希望长大以后可以成为一位医生,更重要的是要成为一位慈济志工。

身穿毕业袍的莫哈默阿菲特、赫达和奥萨马(Osama bin Ismail),脸上一直挂着灿烂的笑容,他们很感恩慈济志工,特别是林泰伸校长如父亲般地照顾他们,教导他们如何搭公共交通来回学校,带他们去博物馆以便能更了解历史这个科目,甚至当他们需要长时间待在学校时,林校长还会自掏腰包请他们吃饭。林校长的身教,在他们心中树立一个榜样,让他们发愿长大后要像他一样成为慈济志工。

身穿毕业袍的莫哈默阿菲特(左起)、赫达和奥萨马和合心难民学校华文老师林秀莲欢喜合影。 【摄影:李文杰】

由于难民学校无法提供中学教育,所以难民毕业生们在完成小学六年教育后,一般上被迫停学。慈济志工们不放弃,逐一进行家访,努力寻求升学管道,确保难民毕业生们能够继续中学教育。皇天不负苦心人,这些难民毕业生们终于有机会在收容难民及无国籍儿童的教育中心──IDEAS Academy继续升学。慈济为有需要的学生提供学费及交通费的津贴,对难民毕业生而言,这简直就是一个奇迹。

◎ 三年心血 看见累累果实

从职场退下,退休副校长陈云姬(明莳)寻寻觅觅来到慈济,碰巧遇上符之良医生的号召,于是和几位志同道合的退休校长、教育工作者组成约十五人的教育团队,为难民学生求学生涯规划出更好的蓝图。

回顾三年前,年龄的落差导致学生学习程度参差不齐,部分学生在学习路上脱了轨,所幸有慈济教联会老师的陪伴,以及教育志工用心给孩子补习,让孩子们感觉有人在关心而发奋图强,好不容易才把他们拉回正轨。这一路上的跌跌撞撞,有辛酸、有欣慰。

最让团队欣慰的莫过于第一批毕业生中有人直上中学后,在剑桥O水准考试中考获优异成绩,正准备入读大学基础班,这是团队们始料不及的喜事。陈云姬难掩兴奋地分享:“这个成功的例子给我们很大的推动力,也为学弟妹们立下一个最好的典范,让他们有了努力的方向。”

对于无法升中学的超龄生,陈云姬和团队一直耿耿于怀,对他们还是不离不弃,积极为他们另谋出路。有愿就有力,团队终于联络上位于冼都一带的儿童尊严基金会(Dignity for Children Foundation),愿意愿意给予他们培训,让他们有一技之长;三位入选学生名单中,莫哈默阿敏(Mohd Amin)就是其中一例。

莫哈默阿敏今年十六岁,在慈济难民学校就读四年的那段时光,让他深刻体会到教育的重要性。被拒于中学校门外的他,在慈济志工协助下,成功入读儿童尊严基金会,选修他最爱的机械课程,一年半后,他将会是一名专业的技术人员。

这样的结局让陈云姬安慰地说:“我们已为他们开道铺路,这条路还要靠他们自己走。”

节目的尾声,全体难民学生向证严上人发愿:“敬爱的师公上人,感恩您给我们读书的机会,我们会好好用功,努力向上,做个有用的人!”期许这些善的种子,将来长大后可以在异国作出贡献。

Pin 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