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xif-facebook-square
  • qxio-social-youtube
  • qxio-ios-telephone
  • qxio-search

引领环保风潮 从我开始

在廿一世纪,环保课题不应该只是口号,而是一个刻不容缓的警惕。环保,从自己开始,让各阶层人士感受它的迫切性。然而,要如何有效传递正确讯息给社区民众,尤其是在籍大专生?参访、讲座、亲身投入,一场为时三个小时的活动,就让来自安顺社区学院的学生们,从分享中感受到环保的急迫性,也亲身体会资源分类的这一门学问。

2019年3月13日,巴生中路环保教育站迎来一辆远从霹雳安顺前来的“安顺社区学院(Teluk Intan Community College)”巴士,三十四位在籍大专生在负责事务的刘芷欣老师带领下,风尘仆仆从安顺到教育站进行参访。

◎ 不忘初心 善念延续

这是一场有别以往的参访团,因为参访者除了带领老师以外,皆是友族学生。带队老师刘芷欣是一位毕业慈青,因为有感于环保的重要性,因此在去年底将环保参访列入工作事项,继而在开学时于学院发起参访活动。此前,她曾为了找寻适合参访的地点而陷入胶着的窘境。

刘芷欣老师有感环保的重要性,因此希望借着参访让学院的师生了解保护地球,人人有责。 【摄影:陈培玲】

“因为以前是慈青,到台湾参访环保站时受到启发,就很想在学校里推动环保,让他们了解环保,让大家知道保护地球是大家的责任。然后我也发现到我在跟部分友族同事接触时,他们并不关心环保课题。我觉得不能再拖下去,就趁着四月份地球日的活动,提早在今天来到这里了……”芷欣说道。

为了让参访取得事半功倍之效,她上网搜寻安顺附近以及慈济环保站相关的讯息,尤其重要的是可以带出环保教育理念的。无奈学院附近并没有符合的环保站,正当她感到苦恼之际,竟搜索到安顺三民独立中学在去年(2018年)参访巴生中路环保教育站的资讯,因此也决定效仿,通过电邮提出申请,终促成这次有意义的参访。

“参访后,我希望能改变他们的思维,让他们知道极端气候是人为的,而不是自然现象,碰巧学院有一个义工团体,希望借着这样的机会,让他们接触环保和资源回收。始终地球是大家的,怎样都要出一份力来保护,就从我们小小的习惯开始。”芷欣道出心里对参访团的期许。

与会的大专生在志工的导览下,从分类区到惜福区初步了解环保站的软、硬体设施,尔后再移步到多功能的宽敞空间,聆听志工们进一步的讲解及说明。

“Selamat datang,selamat pagi ……”站长陈丽珠(慈仑)以半咸不淡的马来语,在大专生们一阵欢笑声中掀开参访的序幕。

纵使自喻马来语不流利,但为了分享环保站的日常作业,丽珠使出混身解数,硬着头皮上阵。她分享了环保站从无到有的因缘,也分享环保站老菩萨们的温馨故事,最后更语重心长地说道:“Murid-murid,hari ini lu orang balik tidur punya masa,bantal kasi tinggi tinggi fikir,itu recyle penting tak?Boleh tak?”(同学们,今天您们回家睡觉时,把枕头垫高想想,环保重要吗?可不可以?)诙谐的形容词使得大专生们爆笑之际,也接收了环保的讯息。

紧接着,志工黎玉梅(虑瑜)上场为与会者分享《与地球共生息》。透过影片,不论是宣导减塑、或是劝导少肉多蔬的公益短片,都让与会者看得津津有味,也有所体悟。

志工黎玉梅与众分享《与地球共生息》的课题,希望在场的大专生们能把环保与素食的正确观念落实在生活中。 【摄影:陈培玲】

“您们都知道我们都有两个母亲吗?一个就是生我们的妈妈,另一个就是大地之母。现在,大地之母生病了,我们要如何减缓她的病痛呢?答案就是环保和蔬食……”玉梅把握机会,借着影片传递环保与素食正确的观念及理念,希望与会的大专生们能吸收,进而落实在生活中。

◎ 分类资源 实作体验

分享环节结束后,大专生们来到分类区参与环保资源分类的实作。

“哎呦,这很难呢……”
“看看,这是几号的塑料……”
“面纸可以回收吗?”此起彼落的询问声,让环保站充满了朝气。

透过环保分类实作,大专生方了然原来环保不是想像中的那么简单。 【摄影:陈培玲】

陪伴在侧的环保志工借着实作,告知大专生们物品的回收性质,也把握机会教导与会者如何正确分类塑料制品。看似简单的资源分类,在大专生眼中倒是变成了“不简单的任务”。

在参访前,印裔学生莫汉(Mohan Raj A/L Selvarasan)所了解的环保就是把可以用的物品重复使用,殊不知亲手分类后,才知道环保并不容易。

“真的很难。但是环保是应该要做的,刚才我也看到影片,气候真的变了很多,我觉得我们应该要多做环保。”说得一口流利华语的莫汉有感而发。他不讳言无法一下子就改变,但期许自己慢慢做起。

“可能周末就减少使用塑胶袋,还有鸡肉就吃少一点,少喝罐装饮料吧!”莫汉腼腆地说着。

莫汉不讳言无法一下子就改变生活习惯,但期许自己减少吃肉、少吃鸡肉和少喝罐装饮料,以减轻地球的负担。 【摄影:陈培玲】

无论是影片观赏或实际分类,丹尼尔(Mohd Danial Fathi B. Mohammad)都专注其中,偶尔还把值得记录的资料用手机翻拍以作参考。

“据我所知,环保就是将回收而来的环保物重复使用,例如做出很有创意的艺术品。就好像宝特瓶,我们就可以依据创意做出不同的作品,如此而已。没想到来到这里学了很多,也加深了我的环保知识。现在,我知道如何正确地区分塑料、纸张,还有玻璃。”丹尼尔满心欢喜地说道。

他还尴尬地补充道:“之前喝了罐装饮料都直接把它丢进垃圾桶,因为都不知道可以回收,现在不会了,我会将可以回收的资源收起来,再拿去环保。 ”

踏出第一步,为地球尽力,与会的大专生们都开始“Say Yes”,而且更愿意尝试日后从自身做起,诺亚菲达(Noor Afirda Hafiza Binti Azhab)就是其一。

“想不到单是塑料瓶就有五种不同的分类方法,从一号到五号,而纸张就分为杂纸和黑白纸,在这之前,我觉得它们都一样的。因为气候跟生活息息相关,环保可说是非常重要的。有时我们会看到满地资源,但并没有人愿意去清理,有了环保站,就可以发挥它的功能,让环境与住处都能时常保持整洁了。”诺亚菲达笑着说道。

诺亚菲达认为环保不能独靠一人的力量,不只要自己动手做,也要带动身边的人一起投入。 【摄影:陈培玲】

“环保不能只靠一个人,只要我们做,或许就会影响到别人的加入,这就能影响整个社区的生态了……”诺亚菲达真诚地说着。

环保不是一个人、一个族群的活动,而是全人类都该投入的运动。从环保零知识到满载的环保知识,来自安顺社区学院的学生们,在动手分类后找到应该做环保,以及保护大地之母的理由。只要一人一点力量,大地之母也就少了一分伤害!

Pin 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