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xif-facebook-square
  • qxio-social-youtube
  • qxio-ios-telephone
  • qxio-search

弯腰的当下 捡起了良知

“Go Green Go Plogging”声声口号响起,一场遍布全马的弯腰捡资源行动正式展开。是慈济三十年以来最大型环保行动。 【摄影:黄宝发】

清晨的阳光尚未完全洒落,大地仍微微泛着露湿;五十二个地点、八千四百双脚步,正缓缓踏上同一条心路,走出一场全民的环保觉醒之路——雪隆慈济环保30 Plogging 捡跑活动。

2025年6月29日,慈济雪隆分会志工与各界善心人士齐心响应“雪隆慈济环保30 Plogging捡跑活动”,走入街巷、社区、乡村、公园与海岸,把一双双手化作清净世界的起点,把每一片捡起的垃圾,化为爱地球的承诺。这一日,是一场环保活动,也是一场“全民觉醒”的生命教育课。

雪隆分会的环保志业自1995年推动至今已届满三十年。从最初几位志工的草根行动,逐步扩展成深入社区、跨族群的全民运动。三十年来,志工不仅推广资源回收,更带动环保教育、生活减塑与心灵环保,让环保的理念深植人心,成为推动绿色未来不可忽视的力量。

呼应6月是世界环保月主题“塑战速决”,旨在呼吁全球共同终结塑料污染,并促政府和企业采取措施解决塑料污染。 “我们的地球,我们的责任。” 因此,慈济志工串联各地社会资源,邀请政府官员、企业机构、银行高层、学校师生、社团会馆、非政府组织、各族群民众、亲子家庭与媒体代表共同参与,是三十年以来最大型环保行动。

慈济雪隆分会联合全国各地据点,包括雪隆、彭亨、沙巴及砂拉越,短短两小时内捡起了三千九百三十七公斤垃圾,回收了三千六百四十六公斤资源。

全马五十二个点,逾八千人齐出动的“雪隆慈济环保30 Plogging捡跑活动”也是一场“全民觉醒”的生命教育课。【摄影:颜彦绅】
慈济雪隆分会联合全国各地据点,包括雪隆、彭亨、沙巴及砂拉越,短短两小时内捡起了三千九百三十七公斤垃圾,回收了三千六百四十六公斤资源。【摄影:文伟光】

◎由点串线成面 各界人士动起来

 YB 潘佩玲指出,这次的活动完全契合政府的环保愿景,也充分展现出政府与社会携手推动环保的决心。【摄影:黄宝发】

“Go Green Go Plogging”声声口号响起,从都市心脏到乡间小镇,共五十二个地点、八千四百人同步出发,戴上手套、提起垃圾袋,一场遍布全马的弯腰行动正式展开。

为了让行动落地生根,各地慈济志工因地制宜,有的选择在社区广场集合,结合健康走路与净街捡拾;有的则特别选海岸、公园或早市、夜市周边,针对垃圾热点设点启动。策划团队深入场勘,评估动线与交通便利性,更考量如何让亲子、长者与企业团队都能安心参与,打造出老少咸宜的环保路线。

跨界合作成为此次行动的亮点。多个地方政府、市政厅不仅核准场地,还派出代表参与并提供清洁设备与后勤支援,显示对慈济的高度肯定。

雪州武吉兰樟州议员 YB 潘佩玲表示,政府长期以来一直积极倡导社区环保活动。而这次由慈济发起的Plogging活动,更是集结政府、企业与民间的合力参与,完全契合政府的环保愿景,也充分展现出政府与社会携手推动环保的坚定决心。

根据报章给予的数据,马来西亚人每年丢弃百亿塑料袋,回收再循环使用的不到二十巴仙。是全球塑料垃圾污染排行是世界第三名。潘佩玲议员进一步指出,一次性塑料袋与饮料罐仍是环境污染的主要元凶。但值得欣慰的是,越来越多知名饮料连锁业者,开始响应减塑政策,提供保温瓶购买优惠、消费回扣等,鼓励大家自备容器,减少一次性塑料的使用。

她强调:“环保不应只是有活动时才做,而应成为习惯。”并呼吁市民应养成每日分类垃圾、积极回收的良好习惯。当我们自发捡拾垃圾、进行分类,并将可回收物送往回收站时,就是在为社区注入爱与温暖。这,才是环保意义——让每个人都能从内在自发、自觉地守护家园。

◎各界企业参与 落实社会责任

企业界同样积极响应环保行动——大众银行( Public Bank )区域经理萧增川便率领约五百名主管与职员,共同参与这场捡跑行动。他本人与近百位同事在吉隆坡慈济静思堂一同弯腰行动,身体力行;同时间,其他地区的员工也分别在万挠、安邦、蕉赖等地同步展开环保任务,展现企业推动永续发展的行动力。

萧增川表示,这项行动正是大众银行长年致力推行ESG (环境、社会与公司治理)理念的一环,也是CSR (企业社会责任)的具体落实。他强调: “地球是大家的,我们从企业内部开始做起,带动更多员工与社会大众一同参与,让每一份微小的力量,汇聚成改变的契机。 ”

此次行动突显了企业领导层的带动作用。街道另一隅,亦有董事到部门主管,全员弯腰身体力行,传递企业自上而下落实ESG承诺的决心。

成功集团创办人兼慈济志工丹斯里陈志远,特邀百名集团主管、职员与多家企业机构一同共襄盛举。他呼吁宗教团体、非政府组织及企业界积极响应类似的捡跑行动,不仅能提升城市整洁度,更能唤起全民对环境保护的重视。他指出,这类活动可弥补市政厅难以全面涵盖的清洁盲点,同时培养民众主动守护环境的责任感。

大众银行区域经理萧增川率领五百名主管与职员,共同参与这场捡跑行动。【摄影:黄宝发】
顶级手套集团职员普特丽·纳迪拉(青衣右)与同事们一边行走、一边弯腰捡拾垃圾与可回收资源,展现企业团队的行动力与环境责任。【摄影:邓亦绚】

集团( Top Glove , TG )的丹斯里林伟才也响应号召,带领员工投入行动。他的员工普特丽·纳迪拉( Puteri Nadhirah )与同事们一边行走、一边弯腰捡拾垃圾与可回收资源,展现企业团队的行动力与环境责任。她分享,顶级手套集团长期推动企业社会责任计划( CSR ),几乎每周皆有环保相关行动,甚至曾独立举办捡跑活动。此次与慈济携手合作,让她倍感鼓舞,也为企业的CSR注入更多人文关怀与温度。

生活中早已实践5R理念( Refuse, Reduce, Reuse, Repair, Recycle )的她,对资源分类驾轻就熟。面对社会上对分类的误解与抗拒,她认为应从小教育入手,透过讲座与活动灌输正确观念。她也建议政府可设立如“回收换现金”或“金牌奖励”等激励机制,提升全民参与意愿,让环保成为自发的日常行动。

除了企业力量,公众媒体亦是行动推进的关键推手。活动前, 988电台主持人积极透过节目与社群媒体平台宣传,号召全民加入捡跑行列,扩大社会参与的影响力。

活动结束后,各大报章纷纷报导此次行动,让环保意识不仅停留在当下,更透过媒体与社群的转发扩散开来,激起更广泛的关注,逐渐汇聚成一股潜移默化的社会力量。

志工丹斯里陈志远(左)和丹斯里林伟才(右)特邀百名集团主管、职员与多家企业机构一同共襄盛举。【摄影:黄宝发】

◎捡垃圾净街 亦是在防灾

马来西亚许多地区因垃圾堵塞造成的水灾是一个严重的问题。特别是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会堵塞排水系统。近年以来的气候变化,导致极端降雨事件增多,使得原本的排水系统难以应对,雨水无法及时排出,从而引发水灾。面对此现况,提升全民的环保意识与行动力,已刻不容缓。

刘永萍带着儿子一起参加,他说:“这是他们未来的家园。”谈起风雨成灾的真实感受时,她语带沉重地分享了身边的故事。虽然她的居住环境并未受到太大影响,但她有位同事只要一下大雨,家中就会进水。甚至曾在2021年那场水灾中,被迫搬去旅店避难。

“最让我感触的是,我有一位同事,在救灾时不幸罹难。”她语带伤感说,那位同事发心要帮助受灾者,但因为看不清楚水势,不小心跌入了已变成急流的排水沟中,被水冲走。他深感,一个人随意乱丢垃圾,看似微不足道,但最终可能带来别人的伤痛与失去。

“有些问题是我们无法改变的,像是制度或政策层面的东西;但我们可以做的,就是从自己做起。”她说,这也是为什么她选择亲自带孩子参加,让他们亲眼看到并学习不要随手乱丢垃圾的责任。她的孩子在净街时,发现了许多纸巾与烟蒂,她便趁机教导孩子保护环境的重要。

刘永萍(后排右一)带着儿子(后排右二)一起参加,他说:“这是他们未来的家园。”让他亲眼看到并学习不要随手乱丢垃圾的责任。【摄影:戴国源】

◎清净在源头 青年的反思

证严上人常说: “环保不是等有垃圾才来处理,而是从源头就要减量、清净;心灵也是,要从起心动念就保持清净。 ”这句话点出'源头'的重要性——生活中,若能减少制造垃圾,就是环保的第一步;内心若能不生贪嗔痴,就是净化社会的开始。

街道上,几位年轻人有说有笑,脸上洋溢着阳光般的笑容,写满了对生活的热爱。他们是来自世纪大学(SEGi University)的学生。这天,陈仁丰与三位同学相约前来,参与这场结合运动与环保的行动——Plogging,用脚步丈量城市,用双手守护环境。

Plogging这个源自北欧的概念,让他觉得既新鲜又有意义。 “它不只是运动,还能一边为地球做点事。这样的活动可以吸引更多年轻人参与,让环保变得更有趣、更具行动力。”

这是陈仁丰第一次参与捡垃圾行动,使他对城市环境有了全新视角。 “平时驾车经过,街道看起来是干净的,其实有很多垃圾被潜藏在大家都不会注意的角落。一小段路下来,就能捡出四大袋,真的让我很震撼。” 他坦言,这样的体验让他重新认识环保议题的重要性。 “现代人生活节奏太快,很多时候我们对垃圾问题已经习以为常,甚至忽略了它对环境的影响。”

对于当代年轻人对环保的态度,他观察到,大多数人可能只是停留在使用环保商品这一步,却忽略了垃圾制造的源头。 “不能只靠买环保产品,我们更需要反思整体消费与生活方式,例如外卖、一次性包装等等。”

在日常生活中,陈仁丰也身体力行:减碳共车、搭乘公共交通、使用环保袋与水瓶、避免使用一次性塑胶用品,点外卖时注明不需要餐具,与朋友聚餐时也会主动使用公筷。他说:“我们还会提醒朋友,像叫外卖就尽量合单,能自己煮就自己煮,既环保又健康。”

“垃圾减量不能只靠一个人努力。”他强调,这是全体社会的责任。 “我在做减塑的同时,还有很多人在制造垃圾,那整体效果依然有限。地球是大家的,人人都有责任爱护它。”

陈仁丰指出,要让新生代有环保觉醒意识,他希望能用年轻人喜欢的方式,推广更多像Plogging这样有趣又有意义的活动,让环保不再遥远或沉重,而是成为生活中自然的一部分。 “环境与人是密不可分的,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是改变的起点。”

大学生陈仁丰(右二):“要让新生代有环保觉醒意识,就要用年轻人喜欢的方式。像Plogging这样有趣又有意义的活动,让环保不再遥远或沉重,而是成为生活中自然的一部分。” 【摄影:江欣燕】

这场捡跑行动,对慈济志工而言别具意义——这一次,他们不是在灾难后动员投入救援,而是在平安的时刻主动出发,为守护与净化环境而行动。这份从觉醒出发的积极精神,让整场行动更显珍贵。志工们深知,能在风调雨顺时集结千人齐心付出,是一种福气。

这天,无论是携手出动的亲子家庭、长年推动环保的社区耆老,还是初次参与的企业团队,每一双手的弯腰、每一段路的清理,都让人看见——当善意从一点延伸成一线,再扩展成一片,整个国家的样貌也将因此改变。


(资料来源:柳慧晶、李智杰、李丽心、江欣燕)

Pin It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