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xif-facebook-square
  • qxio-social-youtube
  • qxio-ios-telephone
  • qxio-search

每个人 都是地球的行动家

极端热浪、灾难性洪水、大型野火频传,气候变迁让世界逐渐变了样!前一阵子十六岁的瑞典少女桑柏格(Greta Thunberg),从自身做起并采取行动,让世界看见全球暖化的危机,不仅现身9月23日联合国气候峰会(United Nations Climate Action Summit)表达诉求,也传递出重要警讯“在气候危机将人类终结前,我们必须做出更具体的行动。”
地球暖化日趋严重,透过北极熊的呼唤,请参访者认真地倾听它们的心声。【摄影:饶于润】

◎ 人人 都是大地的医生

四十二位慈济人医会医生和医疗志工,平时在慈济马六甲义诊中心付出,特别在2019年10月11日公共假期当天,安排一趟爱极乐环保教育站参访之旅。

一开场,志工杨明富(济择)透过影片和图片带出人类、地球和环境的关系。看着美丽的家园,因为畜牧砍伐,人类经济的发展,以及便利性的生活习惯,逐渐伤害了地球环境,动物、植物深受其害,最终反扑到人类身上,天灾人祸频传,食衣住行直接或间接的污染导致健康隐忧。

即使慈济在马六甲有十二个环保站、七十二个环保点,分布在各社区,其中三个环保站还设有二手惜福区。天天有志工投入做回收和分类,但速度却远不及人人天天在做着伤害地球的事。

“感恩医生,减轻病人的病痛。地球已生病多年,如何救地球呢?人人都是地球的医生,唯有从自身的环保做起,才能拯救地球环境。”

展览区,杨明富以实体显示一个人三餐外食,一天、一个星期和一个月所产生的垃圾量。【摄影:饶于润】

杨明富强调此趟参访,志工带领大家先从认识环保开始,再藉由实际参访环保站的作业,透过实体的回收资源说明,让大家深入了解如何做分类。同时透过科技、互动式和3D效果的展览区,引领大家深入理解塑胶危机,垃圾土埋场的现况,地球暖化对人类和动物的威胁,地水火风不调造成环境崩坏的现象与后果等等。

根据联合国科学小组研究显示,若排碳量持续照目前的速度上升,气温长期升幅,世界在2040年之前就会面临海岸线被淹没、干旱加剧,粮食安全也将受冲击。透过展览区除了加深众人的印象,同时也呼吁现场的大人和小孩,唯有每个人出一点力,才能阻止环境持续恶化,拯救人类生存之地。

◎ 发挥 一呼百应之力量

“X光片可以回收吗?”、“衣服也可以回收!”、“唉呀!我将可回收物丢弃,不可回收的当作回收。”、“面纸也是污染,我以后要带手帕。 ”、“原来铝箔包可以回收。”……

大家你一言我一句相互讨论,同时也提出疑问,志工则边带领大家参观环保站,边详细介绍与说明分类的知识。当大伙看见一袋袋的衣服挤满整个储藏空间,有人惊讶提问“衣服可以回收?”,有人则讶异“被丢弃的衣服竟有如此庞大的数量。”

志工黄金宝(惟群)表示,这只是冰山的一角,年末至新年期间,慈济一个月的衣服总回收量达到二十万至三十万公斤,你以为很多吗?快速时尚潮流让衣服更廉价,几乎一周内可以更换两批新货,快速淘汰旧衣服的趋势,这样的回收量真的不足以对抗被丢弃的量。 “继塑胶危机后,快速时尚将是另一波严重的污染问题。”

范丽玲医师带着两位女儿,八岁的张嘉芯和五岁的张嘉希一同参与,幼小的她们看见那么多衣服被丢弃,以及在惜福区里又看见众多的衣服等着他人结缘回家,张嘉芯率真地说:“我的玩具没有很多,但衣服很多,我不要再买衣服了!”而妹妺则拉着母亲在惜福区里选了一双鞋结缘回家,不用买新鞋让二手鞋再发挥它的功用。

范丽玲医师带着两位女儿,张嘉芯(中)和张嘉希一同参与。过程中,姐妹俩有所启发,在惜福区当场结缘一双鞋回家,延续物命。【摄影:饶于润】

范医师开心地分享,自己直到在人医会医师黄月吉的诊所服务才养成环保回收的习惯,即便已离开诊所,但这个习惯仍持续落实在生活中。这次利用假期带孩子来就是要教育他们,从小培养环保概念。在家,她也会教导孩子将可回收和不可回收资源分类放好,并灌输回收前完成清洗干净的概念。

但她不讳言,有些回收和不可回收资源,她搞错了!今日透过志工的说明,才知道塑胶瓶罐底部有一个号码,需要看号码来做分类,而志工也教导以手按压简单的分辨法,只要发出大而清脆的声响,例如塑胶蛋盒和蛋糕盒等皆不可回收。另外,原来铝箔包装是可以回收,之前认为不可以回收皆直接丢弃。幸好,今天来参与才能即时改正错误的分类行为。

“知道地球暖化情况,自己无法做什么,就从可以做到的环保回收开始着手。现在服务的诊所也有做分类,但大家不积极,还是依个人方便为主。但是环保是每个人该做的,每个人该有醒觉!”

◎ 醒觉 改变思维与行动

黄月吉医师也呼应地表示,从自身做起,再延伸至诊所带动和影响员工和医生,就是希望发挥一人影响百人、千人至无数人的力量。

黄月吉医师邀约诊所员工一同参与,过程中不时与她们互动讨论,加深大家的环保知识。【摄影:饶于润】

同样受黄月吉医师影响而养成环保习惯,现在任职于黄医师的牙医诊所的林利蔚医师,见证黄医师以身作则的带动与影响力。即使现在她调派至分行服务,同样也将环保彻底执行在诊所里。她分享说:“自己坚持在诊所推动环保,只要员工分类错误,我会亲自解释和示范。”反覆无数次地纠正,员工自然会有所警惕,而她也会向员工解释地球只有一个,保护环境的重要和意义。

当杨明富导览时指出,吃一片糕点,只需要花费三十秒,但是丢弃的塑胶包装袋却需要二十至三十年才能分解,而且从石油开采与提炼,到制造成塑胶袋历经一连串的污染。大家都习惯享受方便性,但付出的代价有谁真正看见或感受到呢?

林医师深有感触地表示,一般人的心里都认为环保不关我的事,思维很狭隘。只要自家干净,其他地方不理会,未曾感受到脆弱的地球已生病。她明白,改变一个人,要先改变他的思维,唯有醒觉才能改变思维,才能有所行动。期许自我发挥影响力,带动更多人加入保护环境的行列。

她更提议人人应该都来参观环保站,看见地球是怎样生病,人类的行为如何破坏地球。她坦言,第一次参观环保站与自己想像的不一样,没有异味也没有肮脏的感觉。反而条理分明,分类区和展览区都看得出志工规划的用心,尤其展区的设计十足吸引人,其中立体的北极熊极为逼真,直接突显地球暖化之主题,小孩子也很容易接受。

◎ 危机 失控的塑胶生活

服务于医院的陈悦昂先生,因为工作关系便利用闲暇时间投入义诊中心当志工。每天工作接触到很多的X光片,当听到塑胶严重的污染问题,他马上意识而询问志工“X光片是否可以回收?”

陈悦昂(着蓝衣者)与家人没有做环保回收的习惯,今日参访让他有所觉醒,决定带动家人、同事展开环保行动。【摄影:饶于润】

志工戴秉汶(济汶)回应,目前慈济回收厂商没有这类的回收,请他找一找是否有其他厂商有做此类回收,就可以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如同以前志工不知道保丽龙可以回收,直到近期才找到有厂商做此类回收,因而开始无偿协助回收。

另外,陈悦昂也表示,医院里每天制造许多塑胶袋、打包塑胶餐盒,还有一次性餐具。展览区里显示一个人三餐外食,一天、一个星期和一个月所产生的垃圾量,以前他不曾想过此问题,亲眼看见才惊觉真的很恐怖!庆幸从小母亲教导家人自备餐具打包食物,单纯只是为了避免热食碰触塑胶材质产生毒素,当时妈妈是以健康为出发点,没想到家人无形中养成习惯,至今人人维持自备环保餐具的习惯,他笑着说:“总算对环保有所贡献。”

然而,家人却没有做环保回收和分类,他想想是时候该行动了!他也将回去医院与同事分享塑胶污染问题,让大家正视每天每个人所造成的塑胶垃圾,对环境的伤害。

◎ 环保 知易行难的态度

从室内静态课程的分享,到参访整个环保站的过程,纪适财先生不断地拍照和录影,三位青少年的孩子也不时地相互讨论。他表示,5月听闻志工分享环保站的展览区,一直很心动,想要前来参观。正好在育民学校校友会网路群组中看见校友也是志工的吴金珠邀约,马上安排时间并带动全家一起来。

“我服务于废纸重新再制卫生纸、纸巾等产品的公司,经常需要前往回收纸类的厂商评估回收纸的品质,再依品质估价。今天来环保站才了解第一线人员是如何处理分类。 ”

纪适财(着白衣者)专心聆听志工讲解,预计将运用今日收集的资料作为公司环保教育训练的依据。【摄影:廖志勇】

由于回收纸的颜色会影响再制纸类的颜色,而通常再制的颜色比较没有那么洁白,即使价格便宜民众也知道环保的重要性,但市场接受度仍是较低。他坦言,大众还是喜欢洁白的卫生纸之刻板印象,环保与否已抛诸脑后。

另外每个员工进入公司服务时,除了给予专业训练,也教导环保知识,并且公司在厂内都有设置资源分类桶,但真正落实回收分类的只有约百分之十的员工。懂的人很多,做的人很少,因此他将今日志工的简介和说明,环保站各区资源分类的作业,以及展览区内的资讯,一一拍摄纪录。身为品管和教育训练的他,不仅增加在塑胶、铁类、铝类等回收的知识,预计将运用今日收集的资料,作为加强公司环保教育训练的依据,期望能改变员工的环保态度。

许多人都是第一次踏入环保站,沿途不断地提出疑问,或是拍照、录影,这一切看在协调此活动的志工曾广发(济广)的眼中尽是无限的喜悦。他说:“期许人人将所见所学带回去医院、诊所、公司或是自家分享与实践。一起醒觉,一起为地球尽点心力,携手保护地球环境。”

如果说,每个人制造的污染,而引起温室效应,改变整个地球环境。那么,透过每个人的努力,就可以改善这个世界,保护我们的家园。即便再微小的环境保护行动,都能对这个世界造成大改变!

志工黄金宝向大家说明保丽龙的污染,以及宣传近期慈济开始回收保丽龙之讯息。【摄影:廖志勇】
Pin It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