阔别十五年,由八打灵再也(Petaling Jaya)及白沙羅(Damansara)两个大社区(简称北二)的志工,携手演绎的《浩瀚父母恩》手语舞台音乐剧,于2025年5月17日在Menara KEN TTDI举办的社区浴佛典礼中掀开序幕,呈献其中的个四曲目〈有子过〉、〈终曲〉 、〈跪羊图〉 及《最美的笑容》。
延续2024年9月慈济志工曾在该场地办过一场大型义卖会,慈濟这次再获得Menara KEN业主陈致祥先生大力支持,无偿借出二楼空间,涵盖Grand Ballroom乃至包括了所有桌椅、电视机、舞台、投影机及音控设施、大萤幕、厨房及水电等场地设置,全室内冷气设备完善且舒适,陈先生甚至指示场地管里层员工們给予志工高度的配合及协助,让慈济志工无后顾之忧。
5月17日,是慈济雪隆分会各社区志工举办最后一场浴佛典礼。在这充满礼敬与感恩的五月份里, “共沐佛恩,孝亲报恩,善念共振”的浴佛活动,让志工及会众七百四十多人共同沐浴在佛诞日、母亲节及慈济日的氛围。


除了礼堂里有庄严的浴佛仪式及《浩瀚父母恩》手语舞台音乐剧;场外亦有亲子孝亲浴足、佛陀展、环保教育展、竹筒回娘家及素食招待,由志工们守在不同的站点,殷勤地接引前来的会众。


◎感念亲恩倡孝道
《浩瀚父母恩》手語舞台音樂劇出自《父母恩重难报经》佛经,融合了戏剧、手语及歌唱,原本曲目包括〈跪羊图〉 、 〈序曲〉 、 〈因缘〉 、 〈怀胎〉 、 〈十恩〉 、 〈亲情〉 、 〈子过〉 、 〈报恩〉 、 〈终曲〉及《最美的笑容》 ,总共十幕。
经过编导志工张琛如(懿洸)挑取其中的四个章节,由三十四位不同年龄层演员轮流上阵诠释,虽然仅有缩减版二十四分钟的演绎,却获得满堂掌声。
以舞台剧的方式带出〈子过〉 ,细数为人子女所犯的过错,忤逆父母,不恭不敬、结交恶友误触法网身陷牢狱、或因经商背起行囊、或因婚远嫁离爹娘音信全无不返乡,父母终日倚门日日望,父孤母寡守空堂,起居疾病无人问,儿在遥远温柔乡……唤醒了众人沉睡的记忆。
一幕幕的剧情令在场观众动容,更有者难以抑制心情,频频拭泪。
〈终曲〉最后一句“老莱彩衣戏堂前”带出圆满的结局应该是儿孙满堂,但那空荡荡的孤寂感,配上字幕: “来不及说出口的‘我爱您’是为人子女永远的遗憾! ”戏剧张力到达了顶点,让很多看完音乐剧的观众,直想奔回父母怀抱。


坐轮椅的陈丽霞女士是雪兰莪自力精彩发展协会的会长,她脸上挂着温暖的微笑。提及行孝时,她语气明显变得柔和而深沉。 “很遗憾没办法让父母知道其实我自己可以照顾自己,没有机会驾着车载着父母。人总是等到父母不在了,才开始真正思念他们,才知道父母有多好……”
这一番肺腑之言,陈会长道出心底真切的心声:“尽早把感恩说出口,不要等来不及才追悔莫及。”她从不因身体成为自己的障碍,反而把它转化成生命力量的出口,长年投入公益及接触人群。
“来到慈济活动,就像是一场生命旅程,每一步都有新的感受,每一站都让人思考。”在这个属于感恩与祝福的节日,陈会长真诚地说:“珍惜还在身边的亲人,说一声'感恩',胜过千言万语的遗憾。”
“这里的环境让人很放松,也不会让我觉得不方便。可以慢慢放松、自在地喝杯水感受一下温馨的氛围。”陈会长原是知道慈济做了很多好事,听了现场的志工讲解后,让她多一番了解。 “原来参与慈济有很多方式,可以从简单的一个竹筒开始,每天投入一点钱,听到那个錢幣鏗鏘入筒的声音,就是提醒自己做一点善事。 ”
◎回首往事 戏如真人生
“在异乡游子的睡梦中,看见世上最美的笑容…… ”当《最美的笑容》歌声响起时,舞台中的大萤幕闪过几张慑人的画面:老人脸上爬满皱纹、年轻人抛学士帽,象征欲展翅高飞之意味……时而交错的冲击画面,更让观众有“子长母悴”的辛酸感。
及至终结,舞台嘎然静止,台下观众也跟着屏气凝神;此时,萤幕投射出证严上人的一段开示: “感恩就是要付出。父母给我们这个身体,没有所有权只有使用权;你要把父母给的身体好好利用,造福人间。 ”为全剧作了注解。
会众李德雄眼里泛起泪光说道:“子女离乡工作,留下年迈父母在家。这一幕觉得好像在演过去的自己。当时觉得自己努力工作就是为了赚钱孝顺父母,现在才明白,陪伴父母才是最珍贵的。”说到这里,他的语气中带着一丝懊悔。他坦言过去因离乡在外奔波,陪伴父母的时间實在有限。
李德雄因脊椎神经萎缩导致下肢无力,目前仍靠着轮椅及助行器行动。然而,即使身体受限,他的心却坚定。每周定期至马大医院接受物理治疗,勤奋复健,如今已能扶着拐杖站起来,甚至缓缓行走几步。
对他而言,今天来浴佛及观赏演绎,带给他深深的体悟:“如今父母已经不在了,只能用行善来回报。”
他的心愿是:“希望将来身体恢复得更好,可以像慈济志工一样做善事,把这份孝心转化成助人的力量,也像是替父母累积福报。”他也祈愿天下众生离苦得乐、无灾无难。 ”

◎行孝莫遲疑
“父母可以抚养几个孩子,为什么父母老了,却没有一个孩子可以照顾他们?”四十七岁的谭民华在观看舞台剧时,被一幕幕剧情打动,他全程用手机录下来。
透过〈子过〉的章节诉说父母含辛茹苦养育子女,子女长大了或嫌弃父母或忤逆父母,甚至远离父母……谭民华边观赏边关注台上扮演老父亲的演员,原来,那位老父亲正是他的爸爸谭清吉。
舞台上的爸爸被儿媳抛弃,谭民华庆幸在现实里,他和妻子都与爸爸感情很好,彼此相处融洽。他坦言,父母都是慈济志工,他们都很支持父母做慈济。然而,去年,妈妈遽然往生,令他们在难过之余,更看到爸爸的落寞。

谭民华知道爸爸和自己一样,都不舍妈妈的离去,因此,当爸爸参与《浩瀚父母恩》演绎时,他非但给予支持,也在爸爸邀约下,与妻子一起前来捧场。
观赏完毕,谭民华马上邀请爸爸一起前往孝亲区,他要亲自为爸爸浴足,他笑言:“我从来没替爸爸浴足,今天,一定要帮他浴足,因为,行孝不能等,就如我即使很想帮妈妈浴足也没有机会。”
了然行孝莫迟疑,谭民华在为爸爸浴足时,是小心翼翼地捧起爸爸的脚,用小毛巾轻轻擦拭、抹干净,再为爸爸穿上袜子。浴足过后,他与爸爸紧紧相拥,父子俩脸上都洋溢欢喜的笑容,他更在爸爸耳旁说道:“谢谢您的养育和教诲之恩。”
一个拥抱是爱的传递,更是支持的力量,身为儿子的谭民华期待爸爸继续做自己喜欢的事,他和家人都会是爸爸最有力的后盾。

◎爱与善 积善之家
Menara KEN业主陈致祥先生携太太雷雅荔及两位女儿出席,虔诚信奉佛教的他向来极力护持佛教团体,对于慈济志工常年做布施、做好事,他深感敬佩慈济是个身体力行的团体,利益群生,所以他和太太也很珍惜有这样的机会来护持慈济。
陈先生谦虚地说: “我们做的是那么微小,但是您看这里的每个人出力,奉献了那么多精神及时间,接引那么多会众。今天所传递的是给孩子们一种好的价值观。 ”陈先生坦言这是一场很法喜的活动、会场氛围很祥和,原来,让每个人开心,他心里也会感到欢喜。
一家人坐在观众席观赏舞台演绎时,坐在身边的女儿陈涵艺频频拭泪,他觉得女儿是有受到浩瀚父母恩演绎的熏陶而感动。
原来,陈涵艺被那段孩子长大后对父母不耐烦、漠视父母的剧情而感同身受。 “我们不能等到想孝顺时,但父母已不在了,那时候再多的懊悔也来不及。”
“有一天爸爸会老,我希望能陪在他身边,照顾他、帮助他。 ”对陈涵艺而言,孝顺不只是顺从,而是实实在在地付出,是在父母需要时挺身而出,是在日常生活中点滴的关心。
陈涵艺坦言自己也曾对父母口气不好,回想起来心中满是懊悔。 “我不够了解父母的辛苦,现在明白了,所以就想用行动补回来。”继而,她连同妹妹与父母一起参与浴足。她为父亲洗脚,一开始觉得有些别扭,但随着心慢慢静下来,她开始领悟这份行动背后的深意。 “这样的举动让我觉得,自己总算可以回报一点点爸爸从小对我的照顾与养育之恩。”
谈起对父亲的爱,陈涵艺说道:“我很眼浅,浴足后望着爸爸,我就想哭。”在她眼中,父亲总是在她需要时默默付出,不求回报。当下,她对父母说:“爸爸,我爱你!妈妈,我也爱你。 ”

见到两个女儿的贴心,身为母亲的雷雅荔,与先生一样相信,透过慈善与佛法的薰陶,孩子能从中学会尊重、懂得感恩,这是作为父母最大的愿望。 “如果有人愿意用心教导孩子,那我们也应该尊重及支持。”
在浴足仪式中,雷雅荔親身感受到孝心的流動,尤其是當女儿为她洗脚、擦脚,这份深情触动了她的心。“很温暖,很欣慰。这样的举动不是容易的事,但女儿愿意做,也做得很开心。 ”
“当孩子帮我洗脚时,我心里浮现的,是我的爸爸妈妈……我从来没有为他们亲手做过这样的事。”语气中带着一丝的感怀:“如今想起来,真的很想也为他们做一次这样的仪式。”她深刻体会到:行孝不能等,对年迈的父母,更应把握当下,及时表达爱与感谢。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在。”雷雅荔提到这一句印象深刻的话,这是一种提醒,不要等到来不及才想孝顺。 “我们要珍惜眼前的时间,珍惜和父母相处的每一刻。”
她殷切希望孩子将来能成为孝顺的好孩子、好青年。 “我希望他们学佛,懂得分辨对错,不偏离正道,这就是我们能给孩子最好的祝福。”看到这么多家庭一同为父母洗脚、表达感恩,雷雅荔感到无比欢喜。 “这是一场很有意义的活动,不只是对孩子的教育,也是一场对父母的祝福与疗愈。”

●
行孝与行善,是佛陀的教育。慈济藉由浴佛仪式,让人人一同感念佛陀教育,父母养育之恩,众生成就之恩,汇聚众人善念,上达诸佛听,祈愿社会祥和、天下无灾。
(资料来源:李智杰、陈金香、麦春蓉、陈春早、顏倩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