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xif-facebook-square
  • qxio-social-youtube
  • qxio-ios-telephone
  • qxio-search

只要一口米糊 我就能活下去

“非洲孩童因为贫困而三餐不继,有些小孩至少三、四天没有食物裹腹,只能依靠井水或野菜充饥,仅仅只为了生存下去”。 获得慈济的粮食补助,看着孩子享用着玉米粉糊,他们的眼神仿佛是在告诉萧清顺:“我只要一口米糊就能活下去了……”

 

马来西亚实施两个星期的行动管制令,冀望减低2019冠状病毒的案例,因未臻目标,政府唯有进行第二梯次,同样是十四天的管制令以确保人民的安全。虽然大家禁足于家中,莎亚南慈济志工持续维持彼此的联系与关怀,线上共修依旧进行,让大家精进闻法;诚如证严上人开示,教诲弟子们要精勤四修── 无余修、无间修、长时修、尊重修。

过去几天分享《衲履足迹夏之卷》,上人一直感叹2019年3月初,印度洋热带气旋伊代(Idai)登陆非洲东岸,造成莫三比克、辛巴威、马拉威三个东非国家严重受创殃及的灾民众多,导致原本生活就很穷苦的居民,苦上加苦。上人呼吁慈济志工把握机会帮助贫困的非洲居民,翻转人生。

萧清顺透过ZOOM平台连线为莎亚南志工分享南非做慈济的心路历程。 【照片:萧丽娟提供】

因缘俱足,志工于2020年4月7日邀约了在三月中刚从非洲回国的萧清顺,透过ZOOM平台连线,为大家分享“南非慈济团队跨国粮食发放与考察~尚比亚”之亲身经验。

◎ 为爱铺路 缘起非洲

家在马来西亚柔佛新山,萧清顺的太太陈雪凤(虑瑾)成为慈济志工已经十年。虽然耳濡目染,却无法激励他跟随太太一起积极地参与慈济活动。在非洲经营建造马路事业大约八年,他的足迹遍及非洲十八个国家,由于业务多数在城市,极少涉足乡下,所以,他表示在非洲很少看到苦难人。

本着静静地为人付出,却因一条道路的因缘,成就了萧清顺加入慈济。除了工作,萧清顺在非洲的日子其实非常空闲。某日,偶然间听到慈济史瓦帝尼(Eswatini)志工正在兴建联络处,地点必须经过一段陡斜的山坡路,遇到雨天就遍地泥泞,行驶非常不方便。于是他静悄悄地为联络处铺了一条衔接大道的马路;志工以为政府特别关照慈济而建路,另一边厢,政府却以为是志工自己铺路。直到一年后,大家才恍然大悟,找到默默铺路的萧清顺。他笑笑地说:“从此以后,我就被他们‘捉’去做慈济了。”

第一次参与访视,当他踏入贫民窟,一幕幕贫困悲苦的景象映入眼帘。 “家”是用几片纸皮和几块破布建设,或是一些泥巴和木材结合而成;这样的居住处焉可安身?萧清顺见苦知福,顿觉自己应知足,他感叹地说:“虽然我们因为病毒被禁足在家里,我们可以在舒服的环境,自由自在活动,和非洲乡村人家比较,我们应该感觉非常幸福。”

贫困人三餐不继,获得慈济的粮食补助,享用着玉米粉糊的孩子不再以井水或野菜充饥。 【照片:萧清顺提供】
贫穷人的家是以泥巴和木材结合而成。 【照片:萧清顺提供】

亲眼目睹饥饿儿童、老弱妇孺以及病患者之痛苦,他终于感受到人间极苦,仿如地狱。萧清顺心生不舍、泪盈眼眶,同时,亦深深体悟上人翻转非洲的悲愿。这种感触奠定了他更积极参与慈济访贫的心愿。

◎ 人间苦相 教富济贫

尚比亚(Zambia)连续两年干旱,农作无法收成。贫穷居民三餐不继,有的小孩甚至已经三、四天没有食物裹腹,他们只能仰赖一些非营利团体在当地建设的抽水机,抽出井水或吃一些野菜充饥。获得慈济的粮食补助,看着孩子享用着玉米粉糊,他们的眼神仿佛是在告诉萧清顺:“我只要一口米糊就能活下去了……”

非洲的医疗设施非常匮乏,人民普遍上无法获得良好的医疗待遇,造成小病延误医治,让病情愈加严重,有者甚至丧失性命。萧清顺哽咽地叙诉:“这种因病而贫、因贫而病的循环不断在上演,看了令人好难过。”
 
在穷困的村庄发放,志工随时展现慈济人的行仪,时时秉持感恩、尊重、爱的理念。萧清顺陈述村庄的酋长位高权重,属于富贵之人;然而,志工邀请酋长发放爱心米或玉米粉时,总会事先示范并恳请酋长以“九十度弯腰”及恭敬的心双手捧送物资,并向村民道“感恩”。了解到这是上人的教导,感恩苦难人显现苦相让有能力的人付出,从而见苦知福,酋长们亦乐于配合。 “村民看到这些一直以来都是高高在上的酋长,竟然放下身段,弯腰道感恩,令他们感受到前所未有的被尊重而深深感动。”

贫困的尚比亚村庄,志工只能在大树底下发放物资。 【摄影:周宪斌】
萧清顺示范九十度弯腰和以恭敬的心双手捧送物资,获得酋长们(戴红帽者)的认同而乐于配合。 【摄影:周宪斌】

提到发放,萧清顺带着喜悦,透过图片解说一位获得补助玉米粉的家庭主妇,在昏暗的炉灶前即刻准备晚餐,锅里白白的玉米粉,还有妇女展现欢欣的笑容,露出白白的牙齿,欢喜地表示今晚不缺粮、不必挨饿了!那是人间最美的笑容,感染了志工,亦提振志工精进不懈的动力。

此外,志工们亦会就地取材,因材施教,教导居民自立更生。在某个村落看到一位年轻人栽种地瓜叶,萧清顺和志工们即刻善用丢弃的米袋,带动大家到河边搬运肥沃的泥土,教导村民栽种地瓜叶,这不但可以供应贫困无依的老弱病患,亦能充当贫困者的粮食,补充营养。

◎ 处处道场 启发爱心

乡村生活较为落后,志工远道而来发放物资,每一次的驾驶行程,最少需要十二个小时;坑坑洞洞的马路,时常会给志工们带来惊险的旅途。物资发放现场,贫穷的村民只能提供一个有限的空间;里面没有完善的设备、更遑论音响,作为慈济志工发放场地。遇到更为贫困的村庄,也只能在小亭子,甚至在大树底下发放。萧清顺体验过这种克难的情境,深刻地烙印在心底。他坦然地说:“慈济人无论到哪里,处处皆可说法、办爱洒、接引善心人士,处处皆道场。”。

萧清顺表示,慈济志工潘明水拥有将近二十六年的实际经验,在他的带动之下,翻山越岭,从一个点扩及许多村落;无论到达那个村庄,潘明水熟练地向当地民众宣说慈济,并能很快地邀约他们加入慈济的大爱行列,成为在地志工。潘明水虔诚与用心地传达上人的慈悲三愿 ── 净化人心、祥和社会、天下无灾难,令萧清顺非常敬佩。

发放物资援助贫困者之外,志工亦引导居民招募志工加入大爱行善的行列。志工举办研习会,传扬慈济的精神理念,让贫者了解“布施不是有钱人的专利,而是有心人的参与”。所谓爱人者人恒爱之;苦难人总是在找脱贫的希望,透过志工的引导,让大家了解虽然外在贫困,更应让心灵富有爱心。萧清顺说:“我们注入正信佛法,启发贫困者的悲心,进而将这一分爱与关怀传出去。”

◎ 竹筒岁月 教贫造福

竹筒岁月的宣导,让居民了解点滴汇集亦可成就一股助人的力量,而纷纷领取竹筒,促成竹筒岁月在非洲开枝散叶。萧清顺忆述一对母女听了竹筒岁月分享后,主动上前说要学习上人的精神,付出爱心;他们各自将手中的一克瓦查(Zambian Kwacha),约三毛钱马币投入竹筒。萧清顺感动地说:“这对母女曾经被慈济帮助过,如今体会到省下的零钱可以帮助人,不影响自己的生活,还可以行善布施,成为手心向下的人。”

带动新进的在地志工参与访贫,传达爱与关怀。萧清顺表示同属一个村,住在隔壁的人却犹如陌路。即使邻居住户已病入膏肓,他们亦可不闻不问。志工亲身示范,以身教带领新进志工付出爱与关怀,展现“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情怀。他说:“让志工知道虽然大家来自不同国度、不同宗教与肤色,但爱心是同等的。”

志工们善用丢弃的米袋,到河边搬运肥沃的泥土,教导村民栽种地瓜叶以充当贫困无依、老弱病患者的粮食。 【摄影:周宪斌】
志工举办研习会,传扬慈济的精神理念,让大家了解贫者亦可助人。 【摄影:周宪斌】

萧清顺记述曾经带领本土志工到一位患有爱滋病的老先生家;甫踏入家里,便传来一股非常难闻的尿液与粪便混合的味道,原来老先生已经一年多没有换洗了。志工主动帮忙清理居家,并为老先生清洗身体。被抚慰的贫困者感慨哭泣,而新进志工看得感慨落泪;感念近在呎尺却漠不关心,却让远从天涯而来的陌生人伸出援手救助贫苦。邻居领悟爱的真义、心生不舍、启发爱心而以行动参与付出。

萧清顺自忖:自己何尝不是舍近求远,到非洲才懂得要做慈济,也许这就是所谓的因缘。他坦言在克难的国度付出,语言和交通都是障碍;虽然很艰辛,但是做中学、学中悟,一切都很值得。他表示善款来自十方大德,志工们都会一一评估,善加利用,并且亲自交到有需要的贫困人手中;而受惠者露出的笑容,深深地刻在自己的心版上,亦提升自我的心灵成长。

◎ 拔苦予乐 以身示教

李碧佩(虑浧)强烈地感受到非洲志工传承静思法脉的用心;在救助贫困之时,志工时时将上人的教诲传达给受惠者,让他们感受上人的慈悲。除了补助物资,志工实际地关怀以拔除苦难人心中的苦,令他们的心灵得到安慰。好比《无量义经说法品》中的“苦既拔已,复为说法,令诸众生,受于快乐”。

此外,济贫教富,志工亦引导贫困者学习付出助人,从帮助自己的邻居开始,启发见苦知福的悲悯心,进而投入帮助其他饥饿、病重的老弱妇孺;​​在付出中感悟自己的苦其实可以克服,让自己离苦得乐。

碧佩表示萧清顺的非洲慈济因缘,实为难得;在这难行能行的克难之路做慈济,非常不简单。比起身在马来西亚,非洲物资有限、进入遥远的偏乡救助苦难人,真令人钦佩。 “非洲志工以单纯心做慈济,即使在简陋的地方亦不拘小节,办爱洒接引志工,我们在这个设备完善的国家,应该要好好把握,珍惜付出的因缘。”

李碧佩强烈地感受到非洲志工传承静思法脉的用心;时时将上人的教诲传达给受惠者。 【照片:李碧佩提供】
陈文华赞叹南非志工以乐观付出助人的同时学习佛法,令心灵富足,这种人格升华的精神是我们学习的楷模。 【照片:陈文华提供】

南非对陈文华(惟济)来说,是一个贫富悬殊的国家,大部分的人民属于贫穷之众。相对之下,生活在马来西亚实是太幸福了,应当把握付出助人的机缘。他说:“在非洲访视或关怀需要两、三天的车程,攀山越岭之余还要徒步,没有足够的体力真的不容易。”然而,若有机会,他愿意亲身体验。

听了萧清顺的分享,陈文华表示在非洲做慈济,必须拥有骆驼的耐力与狮子的勇猛心。萧清顺在艰辛的国度助人,遇到难题和逆境皆以上人教诲的方法一步一步去克服,那一颗慈悲助人的虔诚心让他非常敬佩与感动。

心宽念纯、不畏惧艰辛的南非志工,虽然自己处于贫困,依然无私地奉献,帮助比自己更贫穷的人。文华感到震撼的是:“在南非做慈济,涉及的范围宽广,萧清顺和其他志工却未因人力单薄而推卸,反而更加精进不懈。” 志工的乐观,在付出的同时学习佛法,令心灵富足,这种人格升华的精神是我们学习的楷模。

萧清顺曾经对拯救非洲充满疑惑,他觉得非洲一无所有,一切从零开始,要如何翻转?他认为那是不可能的任务。如今,亲睹人间疾苦,见苦知福而启发自己的悲悯心,他誓愿以微薄之力,参与救援非洲工作。然而,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但是一群人才能走得更远,他期许更多的人参与,一起提灯照亮非洲黑暗的角落,让非洲早日亮丽起来。

Pin It
Tags: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