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xif-facebook-square
  • qxio-social-youtube
  • qxio-ios-telephone
  • qxio-search

从不可能到圆满 幕后志工共成就

策划组在幕后积极筹备、全力以赴,把原本看似不可能的挑战化为圆满成果,充分展现美里团队的合和互协。【摄影:林青萤】

《浩瀚父母恩》不仅是一场舞台演绎,更是一场动人心弦的孝亲教育。舞台上,素人演员以手语与真情演绎父母恩重;舞台下,一群默默付出的策划组志工,肩负起协调、总务、动作指导、道具、灯光的重担。他们齐心串起了舞台背后的温暖,点亮了观众心中的孝心火炬。

《浩瀚父母恩》舞台演绎因筹备时间不到三个月,被认为“不太可能做得到”的事;团队抱着使命必达的毅力,克服种种挑战,面对演绎人员不足也没有放弃,努力邀约并安排排练;相信上人所说:“心不难,事就不难! ”

◎把遗憾化为行动 

“我爸爸走的时候,我不在他身边。”协调与动作指导培训志工张旭晶,两行热泪失控地淌下。在父亲最后的时刻未能陪伴左右,这是远嫁东马的她心里一直放不下的遗憾。

二十多年前,她在马六甲分会已参与《浩瀚父母恩》的演出,舞台的震撼一直烙印心底;如今接手美里场的协调,她坦言,这是弥补遗憾的行动。
 
工作与家庭的交曡,她在疲惫中仍坚持不缺席,筹备期恰逢她工作繁忙,家庭、事业、筹办三头并进。“压力当然有,但美里的团队真的很强,我若顾不到,他们都会接上。那种信任让我觉得,累也值得。”

难得的是,她的三名宝贝女儿,也一同加入《跪羊图》手语演绎。排练期间就靠着大姐教二姐,二姐再教小妹;车上、家里、排练场,都是她们的手语课堂。 “有时候我真的很忙,是她们自己互相教,反而让我看见了传承的温馨。” 她也感恩同修谢硕虔的日常分担。一家人同心,让舞台成了最温馨的共修道场。

在长达两个多月的排练期,张旭晶放宽标准,只为了让参与者无压力、能快乐投入。 “这场公演,不是要谁做到最好,而是希望凝聚大家的道心,对外接引、对内团结,也希望能提醒大家'别等来不及'。”

协调与动作指导培训志工张旭晶在一边默默观察演绎人员的动作。她说:“这场公演,不是要谁做到最好,而是希望凝聚大家的道心,对外接引、对内团结。” 【摄影:林青萤】
张旭晶(右一)接手美里《浩瀚父母恩》的协调与动作指导,并和同修、女儿一同演绎〈十恩〉 ,她坦言是为了弥补心中的遗憾。【摄影:黄圣润】

◎点亮孝心的舞台

十多年来,吴奕娟一直在佛教舞台剧幕后耕耘。她坦言,慈济这场《浩瀚父母恩》让她再次感受到艺术的力量。

“在正式练习前,我先阅读了相关经典,感触很深。”这一次的《浩瀚父母恩》,演员大多都是素人,从长者到青年,再到年纪更小的孩子,都发心投入其中。虽然没有专业背景,但他们认真揣摩角色,用心体会段落里的情感,每一次排练都有进步,动人至深。
 
吴奕娟感动地说:“演员们透过自身生活经验,或是身边故事,把真实情感带上舞台,这份认真的态度让我深受启发。”

舞台剧最大的挑战就是,演员多是学生,常因考试、比赛或校务繁忙,难以全员到齐。她只能鼓勵他们在家自我练习,并在有限的时间里强化排练。吴奕娟相信,若未来能吸引更多老、中、青三代共同参与,演出将更臻圆满。

父母早已不在,想要侍奉却已没有机会,因此在观看排练和演出时,常常被触动得落泪。 “父母不在了,但我还有公婆,这是上天赐给我最后的行孝机会。”她感恩公婆一直待她如亲生女儿,所以即使生活繁忙,她依然尽量多陪伴公婆。

行善与孝顺不能等。她深有感触地说:“再好的美食、再美好的时光,如果想要喊一声'妈',却没有人回应,那才是最深的遗憾。”

〈怀胎〉和、〈十恩〉曲目指导老师吴奕娟细心指导演员。她说:“在正式练习前,我先阅读了相关经典,感触很深。” 【摄影:林青萤】

◎行善积福的心愿  

年纪最轻的见习志工邝界豪首次承担大型公演的场地协调。他笑说:“当初接到电话还没搞清楚状况就答应了。”直到深入才发现责任重大。

筹备中最辛苦的是中期执行阶段:统筹经费、舞台设计从方案到成品花了一个多月、反复修改预算与结构、排练时常遇到人选不适合……但每次困住时,只要团队开会讨论,总会找到突破。他因此告诉自己:“大家都这么忙,我有什么理由停下来?”

〈报恩〉,这首公认为最具挑战的手语曲,成了界豪心中的一个缩影。初学时,他怀疑自己是否能撑下去,曲速快、动作密集,稍一分神就会乱了步伐。为了帮助大家熟记地标,他特地制作了一支教学视频,附上歌词与脚步,方便大家随时练习。“白天是正职工作,晚上是排练与筹备。这段时间,几乎没有真正的休息日。”

“让我最感动的一幕,是一位师姊经过无数次练习,终于在民事中心彩排时全程零失误,那一刻,我知道所有努力都值得。”过去怕麻烦别人的他,如今学会鼓勵别人,也立下心愿:用善行积福,为父母添福报。他的座右铭是“ Be Kind” ;善良,不是一个口号,而是一个行动。“加入慈济,对我来说正是一种'对父母尽孝'的方式。 ”

为了帮助大家熟记地标,邝界豪特地制作了一支教学视频,附上歌词与脚步,方便大家随时练习。【摄影:林青萤】

◎看见自己能做的事

四十一岁的陆籽如是这一次《浩瀚父母恩》的协调,也是准备道具的志工。同时投入〈报恩〉演绎的他说自己是“赶鸭子上架”去学手语演绎。

在种子老师钟明燕一招一式细细教导下,他回到家“闭门苦练”。曾有想过要放弃可是一想到:同样是难,大家都来;那我,也可以继续。

2024年,听闻雪隆资深志工分享到佛国付出的法喜,他默默在心里发了个愿:“想跟一班师兄走一趟佛陀的家乡,把自己的一点点力量用在需要的地方。”他有感:“打铁趁热,要融入,就得先承担。”于是,主动接下协调与道具组:需要什么,他去找;舞台少什么,他去补;经验一件件积起来,心也一层层踏实。
 
在他准备设置“监牢”时,忽然想:若坐牢的是我,父母会多担心?舞台道具不再只是铁条,而是“提醒”;提醒孩子,别误入歧途;提醒人人,记得珍惜当下;提醒大家:父母的心,永远站在门外等你回家。
 
与他同行的,还有太太杨慧仪担纲灯光组、八岁的女儿陆萱也登台演绎《跪羊图》。接受英文教育的女儿不明白歌词意思,他一句一句翻译让她了解。一家三口各自在不同位置,合力点亮舞台,也点亮彼此的心。
 
慈济路上,让他最有感触的是:做一件善事,常常会顺手化开另一件难事。善缘,是会互相牵引的。他计划明年回台受证,成为上人的第一代弟子,也想走得更远,去看见世界的苦,也看见自己能做的事。

原本想要放弃演绎的陆籽如(左二) ,望见大家都在迎难而上,终于决定给自己一次机会,坚持完成这项艰巨的任务。【摄影:黎辉荣】
陆籽如与同修杨慧仪的八岁女儿陆萱说:“我喜欢来慈济,因为我可以在这里交到很多好朋友。” 【摄影:古汉武】

◎一家三口同台演孝

“做就对了! ”这句朴实的话语,是见习志工黄耀良在参与《浩瀚父母恩》舞台演绎与总务工作的最大体会。

黄耀良回忆,刚接下“总务”时,他完全不明白工作内容,以为只是搬运物资。实际承担后才发现远比想象中复杂,让他一度感到一头雾水。即便如此,他仍选择继续承接,在摸索中学习,在学习中逐渐成长。
 
除了总务,耀良也走上舞台,参与〈十恩〉与〈报恩〉演绎。他笑说,若是一个人上台或许会紧张,但因为与太太同台,心情自然放松许多。排练过程中,尤其在看到最后一幕“儿子哭喊母亲”的情节时,他也被触动心弦,虽然没有落泪,却深深感受到那份孝心的呼唤。
 
感动的是,耀良的七岁女儿也参与了〈怀胎〉、〈十恩〉的演绎。夫妻同台,女儿亦在身旁,这份一家三口同台演孝的画面,让耀良深深感受到家庭共修孝道的温暖与力量。

生平第一次站上舞台,有一幕是他怀抱婴儿的动作,逼真的动作获赞“不是演戏”。原来,在现实生活中,他对女儿的照顾极多,因此当他抱起舞台上的婴儿时,举手投足间,自然流露父亲的温柔与责任。

“还没当爸爸前,我不懂父母的心情,也曾叛逆、调皮,甚至顶撞过他们。”眼眶泛红的耀良,说话声音不自觉低了下来。长年在美里工作的他,如今更深刻体会到父母渐渐老去的无常。“这场演出让我体会父母的辛苦,只希望他们健康快乐。”舞台的洗礼,让他更加坚定在慈济路上的脚步。 
 

黄耀良与同修参与人生第一次舞台剧演绎,经过慈济舞台的洗礼,也坚定了他们在慈济路上的脚步。【摄影:黎辉荣】

 

《浩瀚父母恩》不仅是一场舞台剧,更是一段生命教育。张旭晶把遗憾化为行动,吴奕娟以艺术弘扬孝道,邝界豪在挑战中成长,陆籽如带着家人同行,黄耀良从迷惘到坚定。他们在幕后默默付出,是《浩瀚父母恩》最深的注脚——行孝不能等,珍惜当下,就是最好的报恩。
 

 

Pin 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