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xif-facebook-square
  • qxio-social-youtube
  • qxio-ios-telephone
  • qxio-search

少年领航 佛学营撒播感恩

莎阿南佛学会举办年度儿童佛学营,慈济志工受邀参与,并带来五个充满启发的闯关游戏。【摄影:陈德铭】

四天连假,当多数人选择外出旅游、享受假期时,一群本着宣扬佛法,怀抱热忱的年轻人相约在莎阿南佛学会,筹办儿童佛学营。这场活动不仅是一趟学习佛法的旅程,亦是撒播善与爱的行动,期许在孩子们心中种下慈悲与智慧的菩提种子。

莎阿南佛学会于2025年9月13日至16日,一连四天举办年度儿童佛学营,迎来约一百一十位年龄介于九至十二岁的儿童参与;而营队的筹委会成员则由逾四十位中学生和学长,在指导老师的陪伴下承担策画和执行的职责。

今年佛学营的主题为《成长的魔法种子》,期许透过静态与动态课程,让学员认识布施的意义和方法,从而学习在生活中对于人、事、物的感恩。

16日,莎阿南十一位慈济志工走进佛学营,以“隐形的翅膀──布施与感恩”为题,设计五个寓教于乐的闯关游戏,每一个关卡都蕴含布施与感恩的意涵。小朋友必须发挥智慧与团队合作精神,成功闯关并获得拼图,最终拼凑出“隐形的翅膀”的隐藏之处。

慈济志工受邀参与一连四天举办的年度儿童佛学营,课后,筹委、学员及志工欢喜合影留念。【摄影:陈德铭】
慈济志工戴锦源(济凡)为学员们讲解体验闯关以及进行游戏的规则。【摄影:陈德铭】

◎向外探索佛法 落实生活中

莎阿南佛学班主任翁莉莉告知,儿童佛学营的特点在于由佛学班的中学生担任筹委、策画及执行;老师们从旁引导,并以“专题式学习(Project-based learning)”的概念,引导青少年在承担的过程中吸取佛法。

让年轻人发挥创意设计佛学营的课程与流程,透过深入的探索与实践,在不同的岗位中亲身体会团队协作,从而培养学佛的兴趣与长远的参与。翁莉莉解说:“我们都是放手让年轻人去做,并以善巧的方式从旁引导、指引方向及提供意见。”

翁莉莉体念身教的重要并期许孩子们“向外”探索与学习,因此,促成了佛学营邀约慈济志工分享“布施与感恩”的环节。她坦言:“整个课程的成效与我们的期待完全契合;从营队一开始便强调'说好话、做好事、存好心'的理念,用行动带领孩子们去落实。"

学习佛法,贵于在生活中的落实。再次提到“布施与感恩”,翁莉莉的脸上露出笑容;她欣喜地说:“温馨的故事还真不少,其中,有一名佛学班的孩子,大学毕业后到新加坡任职护士。为了这次的佛学营,她专程请假飞回来承担辅导员,这个举动让我深深地感动,她真的以行动实践了布施与感恩。”

在佛学班付出逾十三年,翁莉莉坦言自己曾感到疲累且萌生退意。然而,看到年轻人踊跃参与,一批又一批孩子涌现、承担与付出,无形中鼓舞着她持续投入陪伴孩子们。她分析说:“如果能够在孩子们成长的过程中种下一颗菩提种子,在佛法的滋润中善良地成长。”她补充说:“孩子们有时顽皮,让人伤脑筋;但偶尔展现出的才能与解决问题的技巧,让人出乎意料,同时启发我要与时并进,亦促使我成长与改变。”与孩子们一同成长,她珍惜这一分难能可贵的喜悦与感恩。

翁莉莉分享让年轻人发挥创意设计佛学营课程与流程,从而培养学佛的兴趣与长远的参与。【摄影:陈德铭】

◎理念一致 共同培育菩提籽

有机会和其他佛学会结善缘,加上分享主题“布施与感恩”契合慈济的教育理念;社区组长萧丽娟(慈宸)与团队讨论课程的方向,并站在孩子的角度设计课程大纲后,一致决定参与;期许透过“故事分享”及“感恩教育”让更多小朋友认识“布施”的意义和方法,并将“感恩”落实于生活。她解说:“课程采取闯关游戏模式,共设五组关卡,让九至十二岁的小朋友在游戏中体会布施的方法和感恩的方式。”

慈济志工将佛典中的“四重恩”──三宝恩、父母恩、众生恩、国土恩融入其中一关,引导孩子在游戏中学会感恩。闯关游戏结束后,再播放证严上人说故事《七种不花钱的布施》影片以加深学习。最后,每位孩子在小卡片上写下他们想布施与感恩的对象,把所学带回日常。

萧丽娟赞叹莎阿南佛学会每月两次的佛学班课程,平均都有三、四百名学童参与。她说:“从小播下佛法的种子,不仅孩童收益,父母亦会被感化。透过这次的合作,我们也体会到'方便法'的妙用;即是用孩子喜爱的方式传递佛法,让菩提种子在幼小心田萌芽。”

最后,萧丽娟感恩莎阿南佛教会的邀约。“虽然我们与主办单位各持不同道场,但是启发孩子的善根以及让佛法走入生活的理念一致,期许这次的交流得以共同把佛的慈悲智慧撒播到下一代。”

莎阿南社区组长萧丽娟感恩佛学会的邀约,并期许共同把佛的慈悲智慧撒播到下一代。【摄影:陈德铭】

◎小小力量 为他人成长助缘

承担儿童佛学营筹委之一的官华恩,父母都是佛教徒;他自幼就接受佛教教育的薰陶。升上大学后,他持续参与大专佛学社团,培养策画活动和增加佛法的知识。他分享道:“在大专学习佛法的方式较为学术性与思维性,让我得以更加深入体会佛陀的教育。”

从事会计的官华恩善用连假,选择在佛学营陪伴孩子们一起在佛法中成长。他解说佛学营旨在让孩子亲近佛、法、僧三宝、培养自律与团队合作。以“成长的魔法种子”为主题的佛学营,重点在于“感恩”。官华恩说:“现代的孩子生活富足,轻易地将许多事情视为理所当然,我们冀望他们懂得珍惜在背后默默付出的人。”

让孩子实践“感恩”。课程中特别安排孩子向斋堂的香积义工献花、致谢等环节,以表感恩之心,从而明白他们每天的餐食皆由香积义工的辛劳付出所得。 “香积义工早上四点许就起身备餐,从早餐忙到晚餐,真的很辛苦,”

第一次承担儿童佛学营,官华恩看着青少年筹委逐渐进步而深受感动;冀望自己小小的力量,成为他人生命成长的助缘。【摄影:陈德铭】

这次营队特别邀请慈济志工共同带领“布施与感恩”课程,官华恩自谦学习良多。他表示:“虽然筹备过程仅一个月,双方仅两次会议便达成共识,活动细节只需要些许的调整。另外,慈济人在布施与感恩的课题上拥有丰富的经验,透过闯关游戏,孩子们必能获得启发。”

第一次承担儿童佛学营,官华恩毅然婉拒朋友外出的邀约,选择参与服务。他笑着说:“一开始只是责任感,随之发现自己从孩子和中学生筹委身上学到更多,获益匪浅。”

看着青少年筹委从生涩到逐渐能够独当一面带领学员,他深受感动:“我希望自己的小小力量,能成为他们生命成长的助缘。”

官华恩代表赠送结缘品予慈济志工戴锦源。【摄影:陈德铭】

◎不求回报 付出中自我成长

刚考获马来西亚北方大学(Universiti Utara Malaysia)的吴珈萱自高中起便投入佛学营服务,承担辅导员,今已四年。她欢喜地说每一年都有不同的挑战与学习,尤其今年带领的孩子特别活泼、爱玩,她说:“我们第四组里有两位男生比较难带,沟通上花了不少心思。”

吴珈萱累积了经验,在面对考验与挑战时,始终秉持耐心与爱心。遇到孩子情绪失衡时,她尝试安抚、倾听,从而见证了他们的转变。她笑着说:“有一位女生前两天都很安静、不太与他人交流,但今天在'布施与感恩'的闯关环节中,勇于表达意见与心得,看到她融入团队及展现出合作的精神,让我欢喜。”

贴心的吴珈萱每次营队都会为组员准备一份小礼物,期许小小心意,和学员们结一分善缘。她坦言很喜欢小朋友,学员们可爱的笑容与笑声,时时感染着她;而撼动她的心,却是迎来真诚的回馈。她笑着分享:“有人把自己爱吃的蛋糕送给我、有人将自己特制口味的寿司赠送予我;身为辅导员要照顾学员,然而,他们也是会照顾我,那分单纯的心意让我很感动。”

第一次与慈济人合作,吴珈萱感念志工的用心。她陈述在闯关游戏的其中一站,也许她的组员比较多,导致两名组员失去抽球的机会;为了安抚他们,志工不厌其烦地制造机会让他们也抽球。她赞叹地说:“慈济人的行动,真正契合了'布施与感恩'的主题。”

谈起学佛的意义,她形容学佛之路总会遇见前方指引的光,吴珈萱解说:“每当遇到烦恼,心很乱时,我都会透过静坐让心平静。”她体会到“不求回报的服务”是真正的布施,也因此更加肯定持续投入佛学营的价值。

最后,她呼吁年轻人要勇于尝试为社会服务,她说:“小小的行动,可以帮助许多人,每一次的付出都是自我成长,亦是一分无可取代的幸福感。”

吴珈萱(右二)形容学佛之路总会遇见前方指引的光,同时体会到不求回报的服务是真正的布施。【摄影:陈德铭】

◎自我反思 面露笑容说好话

就读哥打哥文宁中华国民型华文小学,六年级的李芯宇已连续三年参加佛学营。她说:“参与佛学营不仅可以学佛,还能交到新朋友、和队友培养合作的精神,从而增进彼此的感情。”

在闯关游戏中,她第一次体验到完整的团队合作。她印象深刻的是:有一关要讨论如何救助车祸中的伤者、孕妇和饥饿的老人时,她和组员全队商量,决定叫两辆救护车,把伤者和孕妇安全送医,然后再提供老者充饥的食物。她表示:“团队的力量比较大,有时候自己一个人无法想到周全的办法,反而会愈帮愈忙,加重他人的伤害。”

闯关游戏的第一个关卡是“爱的999”;学员讨论如何救助车祸中的伤者、孕妇和饥饿的老人。【摄影:陈德铭】
在“口吐莲花”关卡成功获取字卡后,学员们集思广益,一起排列出一句好话。【摄影:陈德铭】

另一个让李芯宇印象深刻的关卡是“口吐莲花”。组员们进行记忆考验,成功辨别相同词句的卡片以换取一句好话的字卡。李芯宇和队友们很快地通关,成功完成任务。对于说好话,她笑着分享自己的领悟:“我发现说好话可以让人心情愉悦,相反的,坏话会让人受伤。”

参与佛学营,李芯宇学会自我反省。她坦言偶尔脾气有些急躁,不笑时会让朋友误以为她在生气。她以同理心反思,倘若她人面露愁容,自己也会显得不自在;带着稚气的她说:“下一次如果真的不开心时,我会直接告诉朋友,然后一起解决问题,而不是摆脸色,造成他人误会。”

谈到感恩,李芯宇毫不犹豫地表示最想感恩父母。“因为父母的支持,我才能来学佛。”她同时感念牺牲假期、设计佛学营的筹委们的辛劳。“我姊姊也是筹委之一,看到她花很多时间准备教案,况且,她下个月还有学校考试。”她补充说:“在闯关游戏过程中,其实我也看到有些筹委趁空档温习功课,真的很用心。”

李芯宇甜美的笑容洋溢着纯真与坚定。她说:“如果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我要用来做更多的好事。”

笑容洋溢着纯真与坚定的李芯宇(合掌者)感恩父母的支持,让她有机会学佛。她亦感恩筹委们牺牲假期筹画佛学营。【摄影:陈德铭】

年轻志工与小朋友一同展开四天儿童佛学营,透过游戏与故事,陪伴孩子体验佛法,让欢笑与学习交织,让善念与爱心萌芽,同时让佛法的智慧化为孩子生命中最温柔的力量。


 

Pin It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