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xif-facebook-square
  • qxio-social-youtube
  • qxio-ios-telephone
  • qxio-search

三轮车夫陷困 等待希望出现

荷兰红屋一带,街道冷清,两辆三轮车在最显眼的地标处,等待着希望。他们是三轮车夫,因新冠疫情重创经济,以游客为主要客源的他们生活陷入窘境。慈济志工开展慈善纾困计划,主动接洽,一一家访,希望给予最适切的援助。
志工刘木兰(左)、罗绣甄(右二)等人除了展开家访,也到著名旅游区去实地了解三轮车夫的情况。【摄影:罗秀莲】

马六甲州素有古城之称,建立于公元1402年,由于拥有良好的地理位置,在马六甲王朝没落后,历经葡萄牙、荷兰、英国和日本统治,留下了独具特色的建筑物,并淬炼出多元文化和多国风情,是热门的旅游景点,2008年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之一。在旅游区随处可见装饰得花俏绚丽的三轮车在街上穿行;游客走累了,可以坐上三轮车,游走老街,一探古城风情。以劳力赚取收入的三轮车夫,成了新兴的旅游领域服务业。

旅游业为重要经济支柱的马六甲州,因新型冠状病毒疫情肆虐而遭受严重冲击,原本人潮聚集、热闹的旅游胜地,变得冷清沉静。尤其原来就非高收入族群、以游客为主要客源、赚取日薪维生的三轮车夫更陷入手停口停的窘境。

午间时分,只见荷兰红屋一带,街道冷清;零星的三轮车在最显眼的地标处,等待希望。【摄影:罗秀莲】

马来西亚自2020年3月18日落实行动管制令(MCO),6月随着疫情趋缓,放宽防控措施,但出入境依然受到严格限制;政府鼓励本地旅游,三轮车夫在这段期间还能赚取一些收入。岂料,10月疫情升温,雪隆区重启有条件行动管制令(CMCO);11月西马多数州属,包括马六甲也重启有条件行动管制令,禁止国民跨州,本地游客止步,没了收入,三轮车夫叫苦连天。

慈济志工从媒体报导获悉三轮车夫的窘境,于11月11日主动联系其中一个三轮车夫协会的代表,向他们了解目前面对的困境;再经代表引荐,12日得以与负责三轮车服务业的马六甲首席部长署旅游促进局、促销部经理林瑞娟约见,作进一步交流。

志工向三轮车夫协会的代表了解目前面对的困境。第一次到访慈济,志工带领他们巡礼,了解慈济志业。【摄影:罗秀娟】
慈济志工与负责三轮车服务业的马六甲首席部长署旅游促进局促销部经理林瑞娟(左三)约见,商讨如何帮助三轮车夫。【摄影:罗秀娟】

林经理表示:“当接到志工的电话,心里很感恩,因近期常接获三轮车夫们的提报,许多业者面临经济困顿,我也不知道该如何进一步协助他们。”她唯一能做的只有募集物资送给有需要的人。正当她感觉有心无力、束手无策之际,听闻志工提出的慈善纾困计划,短期援助因疫情影响生计的家庭,她感觉犹如及时雨,希望可以帮助三轮车夫度过难关。

她分享,马六甲有三百二十九名持执照的三轮车夫,因这一波疫情,大部分已暂时转行,或者打零工糊口,虽没有断粮之虑,但年老、没有一技之长的车夫,或家里遭遇变故者,生活窘迫,急需社会援助。热心的她协助整理出真正赤贫、经济拮据的三轮车夫名单,让志工得以亲自上门做家访和评估,后续给予适切的援助。

◎ 年纪大无法转行

11月19日,志工接收到十四户三轮车夫名单,即分组展开家访,也到著名旅游区去实地了解情况。午间时分,只见荷兰红屋一带冷冷清清;两辆三轮车在最显眼的地标处,等待希望。这两位都是六十多岁的三轮车夫,一位单身、一位为了养家而出来找生计。单身者说:“即使全天等候都可能是零收入,但是呆在家就完全没有希望,出来博一下还可能有希望。”谈话间,陆续有人骑单车过来,原来他们都是三轮车夫,过去曾是互相竞争的生意伙伴;在生活维艰时刻,他们来找老朋友谈天,或打零工赚取微薄收入的人,请零收入的伙伴吃一餐。

刘木兰(慈霈)等志工来到东街纳(Tengkera)一座人民组屋、某间住家前,仿佛似曾相识。直到一妇女走出来,刘木兰才恍然大悟,原来是她爱洒按门铃时,曾经拜访的一户人家,志工这次是来探访她的弟弟郑天财。

她站在楼下一喊,就把在楼上和邻里闲聊的郑天财叫了下来。今年五十六岁的郑天财喜欢自由,他说,以前旅游业兴旺,人人都来做三轮车夫,他也投入这一行,至今三十七年。除了载送游客,他曾经一度用三轮车载学生上学,一回五人,总数三十人左右。生意好的时候,一个月可以有数千令吉收入,但是当时年轻没想太多,口袋藏不住钱。

今年五十六岁的郑天财说,以前旅游业兴旺,人人都来做三轮车夫,他也投入这一行,至今三十七年。【摄影:罗秀莲】

他展示给志工看,初入行用三百令吉买的三轮车,没有任何装饰,后来为了迎合游客喜好而一再装饰,目前是人人喜爱的“小叮当”三轮车。

行管令期间,即使没有游客,他还是常常踩着三轮车到旅游区碰运气,或在路边采芒果、砍一些甘蔗,到三宝井早市贩卖,或拾纸皮等回收物变卖,赚一些钱。行管令曾经一度放宽,还可赚得几十令吉收入,没想到一下子行动又受限了。

单身的他,年纪大了无法另谋出路;但能和姐姐、姐夫一起,他还是有安身之处。

◎ 找些零工赚薄钱

下雨天,五十三岁的三轮车夫莫哈末.弗艾(Mohd Foad bin Abdul Manaf)不在家,在家门口剥着红葱头的妻子招呼志工说,他出门帮忙朋友油漆去了。

“这是近期才刚刚寻着的工作,才开始四天,和以前的工作不同,一切还在学习当中,但是有做就有收入。”妻子说。

先生从事三轮车夫行业有五年左右,因为年纪大,力气比较输人,需要更努力工作,因此他天天早上九点就出门,直到傍晚七点甚至到晚上十点才回,然而收入仅能用作生活开销及供孩子读书,没有积蓄,以致政府一下达行管令,生活不久就陷入困境。

三轮车夫的妻子在门前招呼志工说,没办法踩三轮车,丈夫出门帮忙朋友打零工去了。【摄影:罗秀莲】

他们家四名孩子,三人已进入社会工作;开档卖马来头巾的孩子在家无法工作、学剪发手艺的孩子靠为朋友理发赚些钱;长子原在某工厂工作,却因厂内同事受感染,连带必须在家隔离,如今已过了一个星期,期待赶快回到工作岗位。

四十岁的三苏丁(Shamsudin Bin Hamzah)与太太,两个孩子,以及因家暴离家投靠他的姐姐租屋同住。自政府宣布行管令后,尽管他仍然积极去等生意上门,但旅客大量减少,让他没有稳定收入,如今一家靠太太在家卖零食,以及微薄的公积金度日。 11月14日屠妖节那天,他踩着三轮车出去,终于等到当天唯一的客人,赚得十五令吉收入,也是近期唯一的收入。

三苏丁说,他的阿公也是三轮车夫,自小耳濡目染,坐着阿公的三轮车去上课、买菜……九年前,他决定投入踩三轮车的行业。没收入期间,他到处找工作,四处碰壁,“现在到处不要人,难找工啊!”欠下两个月的屋租,及五个月的摩多车期,他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一家勒紧肚皮过日子。

◎ 省吃俭用还负债

三十九岁的三轮车夫马尼甘(Manikam A/L Sinmiyah),因自小就没呈报出生资料,长大后屡次申请身份证不得要领,因此在找工作的过程中,屡次碰壁。为了生活,他开始踩三轮车,平时也兜售一些饮料和水果帮补家用,至今已工作了十年,跟三苏丁一样,三轮车夫的收入只要勤快,一个月可以赚两千多令吉,一家的生活费用都不是问题。但是马尼甘一家,平时就略有财务规划,此次能比较安稳度过,但依然负债。

马尼甘(左一)及太太洁卡(红衣者)与志工分享近期生活点滴。【摄影:杨秀丽】

马尼甘与太太洁卡(Jega Theeswary A/P Nathamuni)育有三名女儿。大女儿有过动症及学习障碍,尽管已经十六岁了,但智商只有两岁,需要洁卡全天候的照顾。大女儿获得社会福利局一年一千八百令吉的补助,夫妻俩省吃俭用把钱省下来。直至今年疫情来袭,一家人不得不动用十年来的积蓄度过难关。马尼甘也努力找些副业来帮补家用。至今,一家人已经欠下八个月的房贷。

“如果情况再恶化下去,仍然没有办法工作赚钱,我们也会坐吃山空,陷入困境。”洁卡说道。

二十一岁的新进志工郑维丰,全程观察两户家庭对于危机处理不同的应对模式,提醒他“未雨绸缪”的重要性。他说:“要克制自己的欲望,到底自己有多少是想要、必要的?”他以前就有存钱的概念,投入慈济、认识环保,了解更多,自然更懂得自我警惕。

截至21日,志工已家访了十四户人家,23日累积至二十二户,而林瑞娟经理提供所需帮助的三轮车夫名单陆续增加中。

除了单纯因疫情冲击而影响收入,也有家庭是疫情期间、因病而雪上加霜,有者是家庭突遭变故,让情况变得更糟,等待着社会伸出援手。志工尽快做家访、评估,绞尽心思,希望给予最及时的援助。虽然近期政府宣布,22日开始,马六甲有条件行管令提前结束,意味着旅客及人流将逐渐增加,但志工依然持续关心着三轮车夫们。

Pin It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