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xif-facebook-square
  • qxio-social-youtube
  • qxio-ios-telephone
  • qxio-search

上门送祝福 肤慰灾民心

彭亨文达镇于1月4日发生五十年来最严重水灾。 慈济志工隔天马上投入援助工作,除了送热食和协助灾民清扫家园,亦在1月10日重返重灾区造册和送祝福包,给予灾民有力量的帮助。

甫迈入2021年,马来西亚连续多天遭雨神光顾,导致彭亨、吉兰丹、登嘉楼、柔佛、霹雳、雪兰莪等州属爆发水灾,其中以彭亨州灾情最严重。州内多个地区一夕之间变成水乡,文达镇亦无法幸免,超过八个地区惨遭洪水侵袭,部分地区甚至水深达二十五尺,是五十年来最严重水灾。

“我们站在大路旁,看着河水不断上涨,不久水涌进屋子里,不知如何是好,幸好一位马来邻居过来叫我们赶快离开,我带着生病的先生和孩子开车逃到高处去……”

住在十六碑的赵金洁心有余悸地叙述水灾发生时的情形。为了不打扰亲友,金洁一家六口在车上度过两个晚上;九岁的小女儿萧安琪第一次看到水灾,惊慌得哭了,金洁透露:“小女儿一直哭到凌晨五点……”

哪里有灾难,哪里就有慈济志工的身影;1月5日,彭亨劳勿据点负责人和维祯(济维)了解灾区的积水逐渐消退,却断水断电,立即领队去勘灾并送上热食,温暖灾民的胃。

灾后,灾区留下难以收拾的残局。 1月6及7日,志工结合当地民间团队的力量,进入重灾区十五碑文达花园协助灾民清扫家园。维祯说:“我们协助灾民完成大部分的清扫工作,离开前,乡民都很不舍得,一直跟我们挥手。”

家园受损,灾民损失惨重。志工于1月10日重返文达灾区进行造册,以便发放祝福金给灾民。除了劳勿据点的志工,慈济雪隆分会也动员二十八位访视志工前来支援。

◎ 挨家挨户 登门关怀

造册当天,天未亮,雪隆志工驱车前往文达镇,经过两小时车程才抵达集合地点,即文达国民型华文小学。

“从大燕麦开始,传到另一个部门,还有香积面……”一大早,志工在学校礼堂忙碌地准备三百份的祝福包。祝福包内有大燕麦、香积饭、香积面、慈济月刊、竹筒扑满、劝素卡等,还有满满的爱与祝福。

协调志工魏碧君(慈琅)不忘提醒大家:“照顾好自己,跟灾民互动时保持安全距离,净手液和口罩记得要随身带。”

一切准备就绪,八十五位志工,分成二十七组,分别前往椰园、文达花园、莲花花园、文达新村、文达园丘、文达大街、甘榜马来由等灾区进行造册及送关怀。

赵金洁了解水灾情况,她指着墙上的水痕说:“水淹到十一尺高,水退后满屋子泥浆,幸好女儿的老板从吉隆坡带着团队来帮忙清扫,真的很感谢那么多好心人。”【摄影:陈思妤】
赵金洁一家的生计由二十岁的大女一人扛起,慈济的祝福金或许是他们家的及时雨。 【摄影:陈思妤】

车子转进十六碑,街道旁堆满损坏的家具、床褥、枕头等,不禁心头一震,原来洪水的威力比想像中更大。挨家挨户登门关怀时,现场一片狼藉,家家户户的门前无不堆积了沾满泥浆的家具,一家大小都忙着清扫家园,相信灾民的身心皆疲惫不堪。

来到赵金洁的家,同样一片凌乱,小女儿萧安琪正在埋头清洗心爱的小包包,她告诉志工:“没有想到一下子会浸水,我的书本都被浸坏了,妈妈把它丢去屋子外面的垃圾堆里了。”

志工向金洁了解水灾情况,她指着墙上的水痕说:“水淹到十一尺高,水退后满屋子泥浆,幸好女儿的老板从吉隆坡带着团队来帮忙清扫,真的很感谢那么多好心人。”

“我们是佛教慈济基金会,这是我们慈济的一点点心意……” 志工及时送上关怀和祝福包,让金洁倍感温馨。

三年前,金洁的丈夫骑摩托载二女儿放学时,不幸发生车祸,导致丈夫行动不便,而二女儿则右腿严重受伤,如今由二十岁的大女儿扛起一家人的生计。谈起这段往事,金洁的眼泪在眼眶中打转,心中依然难过。慈济的祝福金或许是他们家的及时雨。

“水淹过屋顶,这里仿佛一片大海!”诺伊斯诺燕蒂(Nor Isnoyanti Binti Mohd Talir)形容水灾发生时的情景。在紧急关头,除了一台电视机和简单的衣物,他们什么都带不走。一家八口当中,除了年老的父母送到亲戚家暂住,其他人皆撤离到临时疏散中心。虽然遭遇不幸,但诺伊斯诺燕蒂仍然乐观面对,她说:“事情已发生,只好接受,家人平安最重要。”

透过志工的讲解,阿菲斯(右)了解竹筒岁月的意义,他说:“我们可以每天把点滴的钱投进扑满,将来可以帮助更需要的人……”【摄影:陈思妤】

阿菲斯(Mohd Afis Bin Mohd Ariffin)在布城工作,趁着周末回乡协助父母清扫家园。住家处在低洼地,往年虽发生水灾,但水位最高到三尺,不影响家园。对于家中所有东西毁于一旦,包括重要文件、衣服、包包等,感到很无奈。

阿菲斯的父亲在五年前中风,虽已恢复行动能力,但语言和理解力有差。他感恩邻居协助父母撤离到临时疏散中心,他说:“虽然损失严重,有点难过,但是看到大家守望相助,觉得很安慰。”

透过志工的讲解,阿菲斯了解竹筒岁月的意义,他说:“我们可以每天把点滴的钱投进扑满,将来可以帮助更需要的人……”

◎ 洪水威力 冲走记忆

椰园,毗邻着彭亨河,不见椰树,却见许多斑驳错落的老屋。这些屋子的外观布满岁月的痕迹,还有浓厚华人新村的气息。往椰园内走,依河而建、一连七间的房屋都被大水冲毁坍塌,吕仲光的房子便是其中一间。

“1971年,我七岁时,屋子刚建好,就发生了水灾;没想到五十年后,我又遇上,而且比那一年更严重,连桥都淹到看不到了,我损失了三间房间和一间厕所。”

连绵的大雨,不断上升的水位,让仲光和孩子彻夜未眠,守在家里。 “下午时水位还只是一点一点上升,到了傍晚六点就开始涨得很快了,非常吓人!将近半夜时,我的屋子已经差不多被淹没了。”生性豁达的仲光已开始着手修复房子,让生活尽快重回轨道。

在椰园依河而建的板屋,均遭重创。一连七间房屋后方的厨房和厕所,都被大水冲毁坍塌,几乎成了废墟。 【摄影:张晓婷】
吕仲光分享:“1971年,我七岁时,屋子刚建好,就发生了水灾;没想到五十年后,我又遇上,而且比那一年更严重,连桥都淹到看不到了,我损失了三间房间和一间厕所。”【摄影:苏裕发】

空荡的屋子前,留下被大水洗劫过的痕迹。屋外,少年韦家宝拿着一把小刷子,蘸上煤油不停的涂抹一部缝纫机。当别户人家正忙着清扫家园时,唯独这户人家却把心思放在这机器上。

面对志工的好奇心,韦家宝抬起头,说了一句:“这是姑姑唯一留给爸爸的东西,婆婆留下的东西都被冲走了。”历经洪水肆虐的屋子,不仅冲走了财物,连回忆也一并给带走。

◎ 志工到访 心踏实了

文达园丘(Benta Estate)约有十户人家受灾。灾后,泥泞小路不好走,志工们小心翼翼地开车驶入拉马詹德兰(Ramachandran A/L Sami Channu)的住处。

六十九岁的拉马詹德兰靠割胶赚取微薄收入。住在这里三十三年,不曾看过如此严重的水灾。他与妻儿逃离到亲戚家,来不及带走任何东西。 【摄影:陈晓燕】

六十九岁的拉马詹德兰靠割胶赚取微薄收入。住在这里三十三年,不曾看过如此严重的水灾。他与妻儿逃离到亲戚家,来不及带走任何东西。

“我的两个孩子看到书本与文具布满泥浆,哭了起来。” 脸带忧愁的拉马詹德兰回想起水退后返回家的情景,泪水不由自主落下,悲泣无言。

体力有限的他坦言,无从下手处理这灾后的重建,期望有人来援助,看到慈济人的到来,他的心踏实多了。

一棵棵树木的倒塌声和来势汹汹的洪水声不断在莫佳娜(Moganah A/P Muniam)脑海里盘旋,她说:“水来得很快,让人很担心,心想怎么办?要不要离开?看到水位到了红毛丹树,我们才赶快离开。”

 “失去的身外物可以重建或再买回来,无需太伤感,最重要是人人能够平安。”莫佳娜不得不接受这突如其来的天灾。

◎ 在地志工 关怀到家

当地居民在志工呼吁下,套上慈济志工背心,投入救援工作,发挥人助己助的大力量。

“眼见雨下不停,水位不断升高,心想,五十年前的大水灾会不会历史重演呢?”

熊秀兰是文达园丘里少数的华裔。水灾发生当晚,忆起儿时难忘的经历,建议家人赶紧搬走贵重物品,哪知河水高涨到屋内,家人才紧急动身搬东西,最后只能保住部分家具。

“自家种的三百多棵酸柑树,原本即将丰收,可是现在全部没了!”无情的水让以农作为生的她损失惨重。

即便受灾,秀兰和丈夫陈德强在志工的邀约下,灾后次日马上投入志工行列。德强说:“我的家里还有舅母和她的两个孩子在照顾,我和太太就先放下家事,出来帮忙。”

即便受灾,陈德强(右)在志工的邀约下,灾后次日马上投入志工行列。德强当带路人,随造册志工到椰园付出。 【摄影:苏裕发】
来自劳勿的符雯妮和妈妈苏雪莉经营网上生意,为了灾民放下工作,连续四次参打扫、造册等活动。 【摄影:陈思妤】

德强当带路人,随造册志工到椰园付出,而秀兰则陪伴志工回到自己熟悉的社区做关怀,亲切地与印裔灾民互动,她笑着告诉志工:“我住在这里很久了,和他们都是认识的。”

来自劳勿的符雯妮和妈妈苏雪莉经营网上生意,为了灾民放下工作,连续四次参打扫、造册等活动。雯妮分享:“我觉得这样的付出很有意义。第一次看到那么严重的水灾,灾民很无奈,整间家的东西都不能用,需要整理和买新的,觉得有点心痛。”

十九岁的雯妮因此很感恩自家的房子没有受到影响,也感受自己的幸福,她说:“我要好好珍惜和惜福。因为现在地球暖化,才会有很多灾难,所以要多做环保。”

在新冠状病毒病疫情严峻的当下,依然有一群志工不忍众生受苦难,发挥大无畏的精神为他们付出,见证人间处处有温情。

 

Pin It
Tags: ,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