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xif-facebook-square
  • qxio-social-youtube
  • qxio-ios-telephone
  • qxio-search

小小扑满 大大力量

小小扑满汇聚太子园居民的点滴爱心,发挥成助人的大大力量。 【摄影:王钧盈】

受人恩惠,不忘于心。 “竹筒回娘家”体现了小小的扑满发挥助人的大力量;而善与爱的种子在受助人心中逐渐萌芽,期许爱的涟漪扩散,愿每个人都献出爱心,让这个世界充满爱与温情。

2021年12月的一场世纪大水灾,把莎亚南太子园(Sri Muda Shah Alam)居民一生的辛劳化为乌有,而慈济志工奔走陋巷,穿梭在太子园社区,从热食与物资供应、关怀、打扫、造册到祝福金发放等,“慈济”的名字和“蓝天白云”的身影逐渐进驻居民的心坎里。
 
为了持续关怀居民,慈济社区志工于2022年4月17日举办一场“竹筒回娘家”活动,邀约居民将1月15日祝福金发放日所结缘的竹筒扑满带来慈济太子园环保站,冀望将大家的善心汇聚起来,捐助遭受战乱影响的乌克兰难民,体验小钱行大善的力量。
 
早上八点,志工陆续抵达环保站。虽然天气闷热,大地未有一丝微风,勤奋的志工还是忙里忙外地布置场地,个个汗流浃背。充满创意的志工就地取材,采摘环保站周边的野花和植物来点缀“竹筒回娘家”区块,并把原本不起眼的容器装点得雍容大度。
 
志工向会众讲解环保以及资源分类、惜福爱物和珍惜物资的理念。 【摄影:陈德铭】
居民不只带了满满一个竹筒,还将溢满的零钱装在塑料袋,带来环保站参与竹筒回娘家。 【摄影:王钧盈】
◎ 受助于人 感恩回报
 
活动主旨在于接引居民行善之外,宣导环保之重要更是刻不容缓,毕竟水灾的形成和环保课题是息息相关的。居民报到后,由三组志工分别进行环保解说, “瓶、瓶、罐、罐、纸、电、一、三、五、七”之环保十口诀以及物资分类、惜福爱物和珍惜物资的理念。过后劝善、劝素以及赠送有缘卡和内含五谷粉及茶包的“福慧袋”。志工也借此机会邀约居民到环保站来付出。
 
虽然活动定在早上九点半开始,但是一些居民却在八点多就抵达,让志工感受到他们那颗真诚想帮助人的心。
 
加尼申(Ganesen A/L Vengadacham)在八点多带着一个装满零钱的塑料罐子前来环保站。大水灾后,他接受过慈济各方面的援助,其中包括协助打扫灾后一片狼藉的家园和经济上的补助,令他感激不尽。竹筒扑满是他儿子巴拉迪(Pratheep Raj A/L Ganesen)领回家,并且鼓励一家人每日投钱币和发善念。就这样,短短的几个月时间,竹筒扑满就满了。他们把钱倒在一个较大的塑料罐子里继续投钱。加尼申感慨地说:“目前很多人都断粮,迫切需要帮助。曾经身为灾民的我与家人得到慈济的援助而得以纾困,况且这些善款来自很多善心人的点滴爱心,我很欣慰可以伸出援手,造福别人,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
 
他透露自己曾经把资源送来环保站,以后亦会继续。他感动于每个人捐出微不足道的小钱竟然可以汇集成一笔可观的数目去助人。去年的那场大水灾,他亲眼见证慈济救济灾民,让他们一家人都非常乐意每天投竹筒、发善念。他也表示很开心收到有缘卡,并会把它供奉在家中的神台上。
 
甫踏进环保站,叶耀明就不停地流泪,那是感激和感动的泪水。叶耀明诉说:”当自己饥饿时,有人及时献出一分爱心,确实令人感动万分。这不一定是金钱上的帮助,就算是帮忙打扫家园也是一种爱的行动!”
 
疫情肆虐导致他失去工作长达两年,所幸两名女儿帮补家计,生活才得以维持。然而,屋漏偏逢连夜雨,一场大水灾让他的家庭苦上加苦。叶耀明哽咽道:“当时的水位只差三个梯级就到二楼了。楼下所有的家当都泡坏了,损失惨重!“他含泪表示感激慈济犹如及时雨般援助,令他们一家人摆脱困苦,心中非常感激。
 
虽然遭受重大损失,他依然投竹筒助人。叶耀明哭诉:“我只是尽一分心意去帮助那些比我更苦的人,他们也确实需要被帮助。”在自己身陷困境的当儿尚能有这分善心,令旁观者动容。
 
临别时,他向志工承诺会抽空来环保站帮忙分类资源。
 
没有领取竹筒扑满的居民,将自己精心裁剪的扑满带来环保站捐助。 【摄影:王钧盈】
虽然遭遇大水灾而损失惨重,叶耀明依然投竹筒,一心想要帮助那些比自己更苦的人。 【摄影:王钧盈】
◎ 汇集小钱 捐助爱心
 
来自缅甸的单亲妈妈爱莎(Aisha bt Nabi Hussin)已在马来西亚定居多年。育有四名孩子的爱莎是个全职家庭主妇。丈夫去世后,家庭生计完全落在大女儿一人身上,其余三个孩子仍在求学,需要母亲的照顾。经历大水灾后,对于这个原本贫困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所幸得到慈济及时的帮助,令她满心感恩。
 
她和大女儿塔思米娜(Thasmina bt Abdul Gafar)一起带着竹筒前来环保站把爱心投入功德海,母女都很开心可以尽一点心意帮助别人。经过志工一番讲解后,母女俩对于环保有了深一层的认识,特别是知道资源变卖后能帮助有需要的人,她们更是乐意以后勤把资源送过来。母女二人首次收到有缘卡,经由志工讲解有缘卡是证严上人给予的一分祝福,她们觉得很欢喜。志工贴心地送上一份特别的礼物──塑料积木给家中有小朋友的家庭,爱莎兴奋地接过礼物,表示她那五岁的小孙子一定会开心不已。
 
从遥远的印尼泗水(Surabaya)移居马来西亚三十二年的阿姆柔兹(Mohd Amrozi bin Muslikan)表示水灾发生时生活好苦,心理上的忧郁及经济上的损失,无不让他受尽煎熬。当时目睹住家前面一间屋子因不堪大水的冲击而沉入土中时,他无所适从,内心焦急万分,但又万般无奈。灾后,望着满目疮痍的家园惶然不知所措,亦不知从何下手清理家园。当自己和邻居们都望着家园发愁时,一群穿着蓝天白云的慈济人出现,井然有序地协助清理居民的家园,过后还发放祝福金,让他和乡亲们深受感动及感恩。
 
慈济在他们最无助的时候出现,给予他们最及时的援助与肤慰。发放祝福金时获赠竹筒扑满,得知援助金皆由很多善心人士的小钱汇集而成,阿姆柔兹和乡亲们因而启发回馈的善念。他谦虚地说自己捐出的钱不多,但皆出自一分诚意。曾经接受别人恩惠的他,也盼望能够帮助别人以慰己心。职业是罗里司机的他几乎每天都需要工作,暂时无法分身前来环保站帮忙分类资源,但是他承诺会把环保资源送来环保站。
 
临行前,阿姆柔兹告知有点失望,因为环保站没有播放他所钟爱的歌曲── 〈一家人〉 。志工允诺以后再办活动时会为他播放此歌,他才满意地笑了。由此可见,这首〈一家人〉的歌曲涵义已经深植许多居民的内心深处,而慈济人已成为他们的家人了。
 
爱莎(右)和女儿塔思米娜一起拎着竹筒到环保站将爱心投入功德海,尽一分心意帮助他人。 【摄影:王钧盈】
阿姆柔兹的家园经水灾肆虐导致满目疮痍,志工的协助清理与发放祝福金让他深受感动。 【摄影:王钧盈】
◎ 赠有缘卡 感恩祝福
 
育有三名孩子的曾文娱在2021年刚圆满培训,今年将回台接受证严上人的授证。加入慈济长达十五年之久,至今才圆满受证,原因是她有一名现年二十三岁的过动儿长年需要她的陪伴;从起居生活、载送上下学等,她都不曾假手于人。如今,孩子长大了,这位慈母总算可以去追逐自己的梦想。难掩兴奋之情的她喜悦地说:“我非常感恩今年可以回台受证,以实现一直梦寐以求的心愿。”她也补充这一切也归功于姊姊曾文燕(慈云)一直给予的鼓励与陪伴。
 
曾文娱今天的岗位是协助派发有缘卡和福慧袋。她表示,在发放这些物品时,感受到居民眼里充满感恩。毕竟在困苦的当儿,还有慈善团体对他们嘘寒问暖,关心他们的生活,这些举动在在地让居民们感受到人间有温情。
 
曾文娱有所感触地说:“过去志工播下爱的种子开始萌芽了,居民可以体悟到慈济的善行。纵使自己也面对困难,然而竹筒回捐让居民了解小小的钱也可以行善助人。 ”
 
曾文娱接着分享,非佛教徒接受有缘卡时一样满心喜悦,口里不停地说谢谢、感恩等,或许他们真正感受到有缘卡是一种祝福。 “纵然不幸遭遇大水灾,但相较于身处战祸不绝国度里的难民,他们依然是幸运的。水灾的不幸已经过去了,而身处战火国度难民的苦似乎看不到尽头。”
 
协助赠送有缘卡给居民,曾文娱感触于慈济志工所播下爱的种子开始萌芽了。 【摄影:陈德铭】
协助赠送有缘卡给居民,曾文娱感触于慈济志工所播下爱的种子开始萌芽了。 【摄影:陈德铭】
◎ 竹筒溢满 等回娘家
 
协调林华英师兄【摄影:王钧盈】
原本活动协调是谢亚忠(济晸) ,但因为是新型冠状病毒的密切接触者而被迫居家隔离,临时由林华英(惟勖)补位。他感恩志工们的高度配合和团队之间合作无间的默契,圆满这一场活动。
 
林华英说水灾之后,慈济和太子园三千多名乡亲结下好缘,希望借着这次的活动与居民们继续互动和保温,让慈济这个团体深深烙印在他们的心版上。此外,冀望藉由此因缘接引一些居民来环保站付出,并让太子园社区人人懂得资源回收爱地球。
 
他语带欣慰地表示,当志工拨电邀约居民出席时,许多居民告知竹筒早已满了,却不知如何交给慈济。原来爱的种子早已萌芽,他期许把爱传递下去,让爱的涟漪扩及各社区乃至全世界有需要的人。
 
林华英解释:“其实每个人都有爱心,只是需要把爱心唤醒。大家都知道'人之初,性本善' ,而小钱确实可以行大善;不管是一块钱或五毛钱,每一天累积起来就可以帮助很多人。所以,行善是点滴汇集而成的爱心。”
 
 
忙碌了一个上午,志工收拾场地,让环保站恢复原貌。八十三名居民带"竹筒回娘家",让环保站收获了许多爱心和感人的美善故事。期许爱的善行扩散,就好像绵绵细雨,滋润久旱的大地;愿每个人都献出爱心,让这个世界充满爱与温情。
 
Pin It
Tags: ,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