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xif-facebook-square
  • qxio-social-youtube
  • qxio-ios-telephone
  • qxio-search

偏乡校鞋发放 为学童献上“足福”

佛陀故乡印度执行团队邱建义(前排右)送上的不仅是一双校鞋,也是给学生的一份“足福”。【摄影:留琼玉】

在印度偏乡,校鞋对家境贫苦的学童可说遥不可及。慈济基金会佛陀故乡印度执行团队,了解到这些孩子们的需求,及时送上“足福”,让他们安心就学。

2025年8月2日上午八时,佛陀故乡印度执行团队邱建义(济澍)与本土以工代赈同仁,以及海外志工共二十人,前往菩提迦耶伊塔拉村(Itara Cherki)的卡米朱利学校(Cami Julis School)进行校鞋发放。

卡米朱利学校由一所瑞士非盈利机构资助设立,创校已有二十五年,约七百位学生,提供幼儿园、一年级至十年级课程,为当地唯一的教育资源。发放的因缘,乃因本土培训志工阿密特(Amit Singh)的提报。他表示,大多数学生住在农村,家境非常贫困,平时只能穿拖鞋上学,既无法维持仪表整洁,也难以保护脚部,导致不能经常到校上课。

经过本土以工代赈教育组同仁与校方沟通后,同意于8月2日进行发放。当天,校方董事部也安排车子接送志工往返。出发之际,突然下起雨来。沿途泥泞处处,路况欠佳,志工依然抱持欢喜心赴会。为的就是赶快把一双双的校鞋,送到偏乡学童手上,让他们欢欢喜喜上学去。

抵达卡米朱利学校后,红白相间的砖墙被几棵合抱的大树环绕,加上周遭花卉盛放,景致怡人。在学生夹道鼓掌声中,学校董事部秘书拉杰士(Rajesh)代表学校迎接志工邱建义与海外志工的到来,并安排学生送上花环以示欢迎。

每一双校鞋,均来自日存五毛钱的善念而来,汇聚成大爱传递予有需要者。【摄影:留琼玉】

◎感谢致赠校鞋 确保上课率提升

拉杰士致词时表示,早在两年前,他就在慈济基金会于摩诃菩提寺举办的浴佛活动接触到志工,从中了解到他们在菩提伽耶所做的活动,包括帮助许多穷人和病人,也有为妇女办缝纫班,改善了许多贫困者的生活。

“感谢你们今天来送鞋子给学生,因为这里大多数来自农村的学生,家里连一双校鞋也买不起,只能够穿拖鞋上学,对脚的保护程度有限,也因为这样而影响上课的出席率。”拉杰士露出笑容。“今天他们收到了鞋子,就能每天上学了,我衷心感谢慈济基金会。”

接着,一群菩提伽耶慈济会所职训班学生呈献一出《竹筒岁月》短剧,带出每天存下五毛钱,积少成多,就可以拿去救人的故事,传达“小钱行大善”的讯息。席地而坐的学子们,睁着乌黑漆亮的双眸目不转睛的观看,时而吃吃而笑,时而发呆走神,纯真的童颜,融化了在场许多志工的心。

邱建义在发放前致词。首先,他要求同学们此刻向老师表达感谢之情,因为他们平日传授知识,今天也耐心地指导每个人排队和整队,希望大家要懂得感恩。经过本土以工代赈的志工罗兹(Rozi Parween )翻译成印地语后,掌声顿时响了起来。

邱建义也语带真挚的分享。刚来到印度时,很多人告诉志工,这里的校长和老师完全值得信任,因为他们到偏乡教学,等于选择走上一条很不容易的路。所以,他也要向师长说声感恩。“相信从刚才的《竹筒岁月》短剧,大家都了解慈济最初是从五毛钱起步,如今已在全球一百三十六个国家和地区展开救援工作,而这一切都是因为“大爱”。

他续说:“希望同学们今天回到家后,把《竹筒岁月》的故事,跟爸爸妈妈、兄弟姊妹、邻居、朋友分享,让这个大爱的理念慢慢地影响许多人。”

邱建义一指摆放着的鞋子。“今天送给同学们的鞋子,就是来自这一份大爱。除了你们,慈济也帮助世界上许多其他需要帮助的人,这就是慈济志工与慈济人的精神—— “大爱”。

拉杰士邀约其它董事成员,包含校长蔓珠(Manju Devi 右二)一起响应“竹筒岁月”。【摄影:罗兹】

◎零钱投入竹筒 穷人也可以帮助人

由于天不作美,发放刚开始进行不久,大雨就倾盆而下,学生被要求先返回教室。邱建义指示流程必需加快。志工也随机应变,在教室走廊继续发放鞋子,各班级老师也协助引领学生依序领取,圆满校鞋的发放。

六年级的詹旦(Chandan Kumar)拿到鞋子时非常雀跃。“今天,慈济基金会的代表来到我们学校发放鞋子,我很开心。因为,我过去都是穿拖鞋来上课,路上有碎石沙泥,脚会弄脏,也会痛。现在有了这双鞋子,就没有这个问题了。我会每天穿着这双鞋来学校,好好学习。刚才,有哥哥姐姐表演了一个关于用竹筒存钱的短剧。我才知道,原来穷人也可以帮助他人,不一定只是有钱人才能做到。所以,今天我看到如何把零钱投入竹筒,我也会试着把钱存起来,请老师帮我们拿去帮助别人。”詹旦的小脸蛋,掠过一抹稚气却很认真的笑容。

七年级的苏密(Sumit Kumar)分享,他家住较远的农村,学校有提供如笔记本、笔和体育器材的物品。他之前一直只能穿拖鞋来学校,要走很长的一段路,也不好走,脚非常不舒服。“今天慈济基金会到学校送校鞋给我们, 我真的很高兴,一定会穿着它来上学,我要谢谢慈济。”他朗声道来。

由于慈济会所库存的校鞋,其尺寸仅适合中学与小学生,因而今天只发放五百五十三双,无法同步发放予幼儿园学生。拉杰士表示会与学校董事部商讨,或许会改为购买袜子给他们。

一双校鞋,不仅为学生的仪容整洁加分,也保护双脚,更重要的,莫过于确保提升上课出席率,让孩子因而受益,有朝一日,翻转人生。

海外志工、本土志工与学校董事部成员、师长圆满五百五十三双校鞋的发放,欢喜留影。【摄影:留琼玉】

 

 

Pin It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