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xif-facebook-square
  • qxio-social-youtube
  • qxio-ios-telephone
  • qxio-search

三节祈福 与佛相遇与善同行

两千五百多年前,佛陀于菩提迦耶觉悟成道,自此宣说佛法,祈愿众生离苦得乐,走上慈悲智慧的菩萨道。如今,慈济人秉持佛陀精神,依教奉行,并于5月在全球各地举办浴佛典礼,感念佛恩、亲恩与众生恩,期盼人人在生活中与佛相遇,启发心中的善念与慈悲行动。
2025年5月11日,慈济马六甲分会于三节合一(佛诞节、母亲节、全球慈济日)之际,举行庄严隆重的浴佛典礼,逾二千人参与浴佛。【摄影:王淙鋕】

2025年5月11日,慈济马六甲分会于三节合一(佛诞节、母亲节、全球慈济日)之际,举行庄严隆重的浴佛典礼。典礼结合“佛陀足迹特展”,带领大众循着八大圣地——诞生、成道、转法轮、涅槃,深入认识佛陀一生。现场更设有互动问答,民众可透过手机扫描二维码参与,从趣味中深化对佛法的了解。

今年亦逢慈济环保志业三十五周年,特别设置环保摄影展,每一幅照片皆蕴含当下时空背景下的故事,呈现从早年默默回收,到走出来宣导环保观念,并推动素食减碳、物命延续的人间行动,让人看见佛法与生活结合的真实面貌,也是守护地球延续佛心的坚持。

今年亦逢慈济环保志业三十五周年,特别设置环保摄影展,每一幅照片皆蕴含当下时空背景,让人看见佛法与生活结合的真实貌。【摄影:李经志】

◎ 佛法入世 以善启心

在三十一位来自各道场的法师引领下,现场唱诵〈炉香赞〉、〈赞佛偈〉、〈浴佛偈〉,以香汤净身、花香供佛。马来西亚佛教总会甲州分会副主席、马六甲大觉学舍住持智一法师分享,十多年前在台湾曾多次参与慈济在中正纪念堂举办的浴佛大典,当时穿着证严上人所赠袈裟,手持菩提叶,至今仍珍藏。

智一法师开示,佛教需要各宗派与众人共同护持,透过浴佛洗涤内心五毒(贪、瞋、痴、慢、疑),提升戒定慧,才是浴佛真正的意义。他也欣喜见证新世代持续弘法利生,佛教精神得以代代相传。

三十一位法师带领大众浴佛,智一法师(右一)喜见新世代持续弘法利生,佛教精神得以代代相传。【摄影:周世清】

多年参与慈济浴佛的王于泙与简枫玲,今年首次参加由法师引领的典礼,感受更深。王于泙表示,唱诵〈诚心祈三愿〉时,感受到佛陀的慈悲与智慧,心境格外平静,外界的纷争和吵闹化为祥和之气,感觉世界是很美好、很有希望。每年浴佛反省己身,逐渐学会放下执着。

王于泙的孩子曾就读慈济大爱幼儿园,如今已是中学生,因为孩子缘故接触慈济,参与活动让她见证自己的改变,也体会到“佛法生活化,菩萨人间化”实践之美。简枫玲则认为,真正的浴佛是洗涤己心,行佛道于生活中。

浴佛后,两人在“佛陀足迹特展”驻足良久,认真与导览志工互动,并透过手机扫描二维码专心作答佛陀相关问题,两人也不时讨论。王于泙开心地说:“感恩枫玲陪伴,两人从讨论中深入了解佛陀一生,挑战作答也加深学习的效果。全部答对还拿到奖励呢!”

“佛陀足迹特展”带领大众循着八大圣地——诞生、成道、转法轮、涅槃,深入认识佛陀一生。【摄影:李经志】
浴佛后,王于泙(左一)与简枫玲(中)在“佛陀足迹特展”驻足良久,认真与导览志工互动,并透过手机扫描二维码,参与问答游戏。【摄影:周世清】

◎ 温馨节日 善念相续

许文法警长首次与母亲、妻子、孩子及其女友一同参加三节合一浴佛活动,感受到家庭的团圆与佛法的清净能量。这是许文法担任交通警长三十多年来,从怡保调回马六甲服务后的第一次参与,也是难得的三代齐聚一堂。

2006年,许文法警长接触佛法后,他学会以平静的心面对每天的忙碌与挑战。太太方慧萍则分享:“我以前是个完美主义者,凡事执着、脾气不好,常常钻牛角尖。自从和先生接触佛法后,我的思想与心境有了极大的转变。现在的我,不再强求,也不再斤斤计较得失。其实,有时候你以为的'得到',往往是失去更多。因为先生调回家乡工作的因缘,我也把握机会能多陪陪父母与家人,真正体会到'珍惜当下'的意义。”今日方慧萍感受到浴佛仪式的庄严,以及众人那分虔诚的心。

母亲林春梅脸上一直带着微笑开心地说:“今年的母亲节特别快乐,第一次有一家人陪着参与浴佛仪式,整个过程我都很欢喜。”大家一起度过特别的母亲节。

长年在外州工作的许文法警长首次与家人参与浴佛,感受到家庭的团圆与佛法的清净能量。【摄影:郭巧云】
许文法警长一家三代同堂齐聚浴佛,度过一个特别的母亲节。【摄影:周世清】

蒙福青年培育学院(Montfort Youth Centre)师生一早六点多便前来参与浴佛。带队的陈老师笑着说:“我带这一群年轻学生来参与浴佛活动,主要是希望他们能更深入了解自己的信仰。同时,我也希望他们能藉由这样的场合与不同年龄层的民众互动,从中提升社交能力、自信心,以及自尊心。”他坦言自己曾是该校学生,如今回到母校服务,是感恩其导师彼得神父的教诲。“这也是报师恩的一种实践吧!”

◎ 教育启发 校园播善

佛陀足迹特展的另一边,设有善念、善行、善食区。“一善念”区志工教导民众制作天灯,天灯上挂着证严上人日常生活的智慧法语,一句句静思语好话让人人发一念善心。“一善食”区陈列素食香料的资料,也准备一罐罐的实物样本,推广健康的蔬食饮食观。“一善行”区则透过海报看板呈现慈济慈善、医疗、教育、人文等志业,志工在不同领域行善的身影。

亚罗牙也(SJK (Tamil) Alor Gajah)小学四十名师生与家长首次参与浴佛,深刻体验慈济以佛法落实人间关怀的行动力。志工长期提供学校低收入户二年级至六年级课后辅导与素食午餐,老师塔米拉拉西(Tamilarasi Kasinathan)分享:“慈济志工到校温暖陪伴,与孩子们击掌加油,轻声细语地说话,关心学生和互动交流等。学生逐渐被这分善能量影响,穿着服仪更整齐,愿意主动清洗自己的碗碟与餐具,甚至影响其他班级的学生一起做,也更愿意敞开心扉与人互动。我们与慈济志工互动后有这么多改变。志工明明可以选择在家,但是却来到学校帮助我们,所以我们只想向慈济表达感谢。”

志工为亚罗牙也小学师生导览,解说环保摄影展区内照片的故事与意义,孩子们全神贯注聆听。图右一为塔米拉拉西老师。【摄影:郑美淇】

塔米拉拉西老师也鼓励学生用买垃圾食品的零钱投入慈济爱心扑满(慈济竹筒),帮助有需要的人,孩子们很喜欢布施的感觉,即使竹筒里只有马币二十仙,他们也想将竹筒交给志工捐献爱心。浴佛后,志工带队导览,解说环保展区内照片的故事与意义,孩子们也张大眼睛全神贯注聆听。当志工询问学生们以后要不要乱丢垃圾时,学生们异口同声地回答“不要!”,现场气氛温馨又可爱。塔米拉拉西老师表示,学校每天有很多宝特瓶被丢弃,她希望能带动参与课辅的学生在校园做环保,并将环保物交给慈济,共同保护环境。

活动中,来自马尼帕尔医学院(Manipal)的四位青年——张满恩、林博泽、吴嘉薇和卢晓蔓,协助馒头义卖,护持乌鲁地南慈济静思堂建设。他们更主动向民众解说义卖缘起,一天内义卖近一百八十包馒头,成果斐然。

四人自今年1月参与岁末祝福与慈济结缘后,便持续投入慈济食物银行与友善大地教育农场志工行列。虽来自不同宗教、背景,却因慈济而齐心行善。张满恩表示,自己喜欢与人互动,在慈济中学习良多,也相信善的力量能跨越信仰。

人人本具有的佛性是赤子之心,这群思想一致、心地善良的热血青年彼此陪伴、相互鼓励,在行善的道路上欢喜付出,步步向前,为世界增添更多善与爱。

马尼帕尔医学院的卢晓蔓、张满恩、吴嘉蔚(左至右),协助义卖馒头,护持乌鲁地南慈济静思堂建设。【摄影:陈联喜】

◎ 慈悲实践 佛法真谛

志工朱美华(慈御)多年来默默付出,是浴佛台布置与花艺的幕后功臣。今年,她依旧率团队用心完成庄严场景。她说,“I am a free thinker。从小是在以拜拜为主的家庭长大,又是受英文教育的背景,过去对佛法一知半解,直到参与慈济访贫,才真正体悟原来佛法的核心不仅是念经礼佛,而是要实践在生活中。” 

以前的她,不懂得什么叫付出。曾以为生活只需照顾好家庭即可,但在一次又一次的访贫中,看见那些虽然处在困境、病痛缠身却依然坚强生活的家庭,她的心被震撼了;去老人院关怀和到儿童残障院送爱的过程中,也让她学会感恩自己的孩子很健康,一家人都很幸福。她原以为是去帮助人,结果是苦难人让她感受到什么是知足与付出。

朱美华眼神温柔地说道:“正是透过参与慈济,我的人生才真正开始改变。如果没有走进慈济,我可能一辈子都活在自己的框架里。是证严上人的法语、是慈济人的身教,让我看见真正的美,不只是花艺的优雅,更是心中那一分愿意为他人付出的善心与善行。”

志工朱美华多年来默默付出,投入浴佛台布置与花艺。每年三节合一的日子,提醒她报佛恩、亲恩、众生恩,把三恩实现在行动中。【摄影:周世清】

她回首过往,感恩这么多年,从一个无宗教信仰者,到学会将上人“感恩、尊重、爱”的教诲,应用在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上。她深深明白,父母给了她健康的身体,她更应该用这个身体去利益众生,学习以付出无所求的志工精神走入人群。

她动情表示:“父母给我生命,上人给我慧命。每年三节合一的日子,提醒我要报佛恩、报亲恩、报众生恩,把这三恩实现在行动中。”

每一场诚心的浴佛,都是一分清净的祈愿;每一个善念与善行,都是为世界播下的希望种子。慈济马六甲三节合一浴佛典礼,融合佛法、慈善与环保教育,让信仰不仅存在于心,更实践于行。期盼人人在生活中与佛相遇,开启自性光明,共同为地球、为世界注入更多善与爱。

Pin 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