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xif-facebook-square
  • qxio-social-youtube
  • qxio-ios-telephone
  • qxio-search

清修士邀有志一同者 一起来顾家

(左起)陈思育、刘静澄、黄思浩期许透过说明会,接引更多有志一同者加入清修士团队,共同承担志业、一起来顾家。【摄影:李秀君】

 “我们需要:有清净的心、无私的大爱,全心投入清修士的有志一同者,共同承担志业,一起来顾家! ”这是刘家芸(静澄)清修士(注1 )与跨海招生团队成员,发出的殷切呼唤。

2025年8月30日,时任慈济花莲本会宗教处副主任的刘家芸联同叶桂兰(静恒)、陈荣光(思育)、黄晟佑(思浩)、陈祖淞(思担)与梁贵胜(思谕)等同侪,在吉隆坡慈济静思堂进行两场以“听见上人的呼唤•师徒之间”为题的“新马清修士招生说明会”,借以召募有志一同者承担慈济志业,一起来顾家!

第一场是由来自台湾的刘静澄、黄思浩,还有新加坡的陈思育作分享。当中,“年资”最长的刘静澄表示,首次在新马的招生活动乃在2012年,相隔整整十二年,此番再度选择前来,是因为看到这里依然有很多非常认真投入,做得很欢喜的志业体同仁。

刘静澄先阐释清修士的含义。“清”:清净之意,无带男女之情欲及家庭的羁绊,身心清净;“修”:精进内修及外行,以清净出家心加强内心品德,并行于外;“士”:身心奉献众生的宗教师。 ”她重申,志业延续,一直是上人的心愿,所以这一趟来招生,就是要邀约有心的同仁,愿意跟清修士团队一起走这条修行的路。

“期许透过我和团队的分享,让大家更了解,然后加入这个大家庭! ”曾是慈青的刘静澄说,她在志业体上班时不是第一次听到上人说起清修士,但当时却没有好因缘作出承诺。而在2006年3月,当听到上人表示已年迈,是时候思考未来,栽培人才承担志业,以让法脉与宗门得以永续传承时,重重敲在她的心版上。

那段期间,历经父亲遽世,既令刘静澄体悟无常,也觉察个人的渺小。 “这让我联想到,身为志业体同仁可以发挥的力量其实不大,唯有透过大的团队,才可以结合更强的力量,为众生做更多事!于是,我下定决心加入清修士这个服务众生的平台。”

大家抱着欲更深一层了解清修士而踊跃出席说明会,期待从中更为了解其功能及角色。【摄影:李秀君】

◎需具才德兼备 以传承慈济法脉

刘静澄分享上人对清修士的要求。除了清净、无私的心,也要才德兼具。“才”指的是拥有专业能力,以护持志业前行;而“德”则是清净、修行的心。”总的来说,清修士透过在家形象的自由度,得以入群处众,也就是“以出家的精神,做入世的志业。更重要的,除了在慈济志业体发挥良能,也肩负传承慈济法脉的责任。 “希望今天接收到清修士讯息的,若目前还没有因缘,先放在心里,让它发芽滋长,是我们此行想要达到的目标!”

原籍新加坡的陈荣光(思育)在美国求学时认识慈济,学成回国后也活跃于新加坡慈济分会,自认只爱默默付出的他有意往修行的路走,因而做出单身的决定。没想到,在2012年跟时任慈济新加坡分会执行长刘济雨出席在台湾花莲的多国董事会,刘济雨在温馨座谈时告诉证严法师,“上人,荣光想要修行。”因缘就此展开。

“上人转过头来问我,那你要不要当清修士? ”回想当年,陈思育笑了起来。“不晓得什么原因,我直接回答说好啊,接着脑袋一片空白。我私下问当时在场的伙伴静恩,上人刚才说什么喔?我还没修完博士哪!她说,上人说等你呀! ”不久,他就在同年跟着刘济雨展开首轮的新马清修士招生说明会。

修完博士后,陈思育回到静思精舍,先是负起记录证严法师接见国内外慈济志工、全台行脚、岁末祝福等活动的岗位,之后也曾到慈济大学授课。“随师行让我亲闻,对于来请示慈济事的弟子,上人都会以说故事的方式来唤起大家的初心,选择以更圆融的方式去处理,也就是设下一个又一个的化城让弟子去跨越,增长慧命。 ”

提及在静思精舍的生活,陈思育笑说,因为生活均按照规律性的作息,钥匙、钱包、手表都用不着了。直到有一天,一位精舍师父交给他保管一大串各有关单位的钥匙,他却感受不出重甸甸,而是轻安自在。“因为,之前拿的都是小我,成为清修士之后以精舍为家,提起的是天下众生的钥匙。”

随行招生说明会的慈济花莲本会副慈善执行长刘济雨(左一)也在会上做补充及呼吁。【摄影:李秀君】

◎欲守住慈济宗门 务必用法脉修心

1999年,人在美国的黄思浩参与募款给台湾921大地震灾民,从中了解慈济所做的点滴善行,决定要为家乡做一点事。“ 1999年认识慈济,到2019年回台湾全心投入慈济,直到受证清修士,前后二十年。我看见上人铺了一条菩萨道在每个人的面前,看我们愿不愿意走。路上也有很多道门,选择开那一道门,就走上那一条路。

慈济的宗门就是走入人群、行善造福,一定要顾好自己的心,用法脉来修心。这还不够,而且还要让更多人知道,修他们的心,这就是清修士扮演的角色之一。”黄思浩也补充,刘静澄这位如姐姐般的伙伴,不管是培训或规则,对他们要求都很严谨。“所以,有她带着清修士团队往前冲,大家都很放心。”他调皮的加上一句,“虽然我们有时候也会为了工作拌拌嘴,但感情还是很好。 ”

以精舍为家的清修士,也视彼此如家人般亲厚。“清修士受证仪式那天,之前被精舍师父一再叮咛,不可在某个环节站起来,我却犯规了,而且还带动身旁的伙伴。”黄思浩很感动的道来,“他们很了解我的个性,不舍我一个人犯错,因为很多眼睛在看着,所以就陪着我,站在我身旁。我把它跟爸爸妈妈分享,请他们放心,在这里有很多善知识。 ”


上人经常赞叹雪隆的弟子信根重,告诉弟子要做什么,都是全力以赴、使命必达。此趟新马清修士招生说明会,期许可接引更多年轻、具专业能力、有世界观,愿意回来帮上人做事的人。”黄思浩正色道来,“大家团结一致,扛起慈济的法脉与宗门。”

◎期许透过分享 履行师徒之约

来自关丹的志工巫瑛婷(懿凯)知道有清修士这个服务众生的平台,也动过想要投入的念头,但感觉没准备好,或者是否适合,特来了解。“期许透过今天的分享,再次为自己充电,倾听内心的声音,到底是否该往这条路走,因为当中有很多挑战。譬如亲人的认同、担心还强大的凡夫心遇事会禁不住考验,所以希望自己一定要准备好,才能够挑得起传承慈济法脉的担子。

巫瑛婷坦言,自己还是慈青时,对于投入慈济还是反反复复。“直到有一次回台参加慈青营,看到上人打着点滴出来开示,我很感动,才发愿坚守在慈济,既然已发心,就一定要走下去。”当被问及给自己多少时间考虑当清修士时,巫瑛婷轻声说,“不会很久,预计在十年内。这是我跟上人的约定,一定要一步一步,做好准备才去落实。”

斯里白沙罗志工钟树雄听完分享后,才理解清修士是一道把慈济宗门跟大众连接的桥梁。“他们的生活作息跟出家众相同,以在家居士的模式入人群,传达上人要我们做的事,从中更了解上人要我们走的路。

钟树雄很赞叹陈思育清修士以博士的身份,却走了一条跟常人不同的路,将小爱化为大爱,它值得我们思考,如何做到像他那般转换身份后,同样守好初心,坚定的行走在菩萨道。

巫瑛婷(中)表示要先做好准备,预计在十年内履行对上人的承诺,那就是选择当清修士。【摄影:庄贵贺】
志工钟树雄(左)了解清修士是一道连接慈济宗门跟大众的桥梁,以在家居士入群度众,传递慈济法脉。【照片:钟树雄提供】

◎人才养成需时间 冀年轻一代投入

“我们全都是来自马来西亚的清修士!”一扬起,热烈的掌声顿时响彻全场。叶静恒、陈思担与梁思谕如回到自己的家那般怡然自在的出场,准备主持第二场的说明会。三位当中,除了陈思担之外,叶静恒和梁思谕曾分别当过慈济马六甲和雪隆分会的同仁。

叶静恒坦言,她在2001年大学毕业后到马六甲分会上班,当时清修士不多,很多资讯也很欠缺。当她听了首轮的新马清修士招生说明会,就抱着被“面试”的念头回到慈济花莲本会,以确认自己是否具足有关的“条件”。“我们十多位都是在面对许多未知数的情况下过去的,但大家的心都很笃定。”说话轻柔淡定的叶静恒含笑道来。

“上人跟我们说,修行,是很辛苦的。然后又说,要耐操、耐劳、耐烦、耐磨、耐怨,你们做好选择了吗?”抚今追昔,叶静恒依然流露坚定的眼神。“早在成为同仁时,我就立定慈济是人生终身的方向。知道清修士招生,感觉因缘具足,得以走出自己的小范围,回到精舍跟上人修行,更全身心的去承担。”

叶静恒也说,每个年龄层的清修士都很重要,因为要传承、代代相传。然而,人才的养成需要时间,所以,这一趟招生,希望可接引更多年轻人一起投入与学习。”她补充,“当年我们向上人发愿,她要求我们先回家,安排好一切就过去,我们深深相信上人,走上这条以天下为家,以众生为亲的路。”并以“师父没有选择弟子的权利”期勉在座者及时发心立愿。

“我是主动向上人发愿要当清修士,他们五个都不是!” 陈思担的直白,引来满堂笑声。旋即,他恳切的形容,成为清修士是一个“遇见更好的自己”的开始。出身优渥家庭,哥哥们都有很好的前途,父亲的事业也等着他毕业后接棒,可是… …“我不想走他们的路,工作、结婚生子,然后面对很多磨合;想当老板,又发现不容易。”

所以,陈思担一直寻找人生的目的是什么?为什么那么苦?生物科技系毕业后的工作很忙、很累,度假回来却很空虚,最震撼的是在旅途上偶遇,比他更爱玩的外籍友人为情轻生;又看到一位环保志工搁下老板身份,在环保站快乐的付出。这令陈思担强烈的萌起强烈的念头:人生,一定要有方向!

2011年,陈思担主动走到静思精舍,定下自己的方向。接下去,一连串的国际赈灾:尼泊尔、塞尔维亚、莫三鼻克等,都有他付出的身影。“那年我告诉上人,要协助她挑菜篮,上人说不够,要挑米箩。结果2019年清修士受证,上人给我的法号是思担。”笑声再次响起。他不忘叮咛,若要选择当清修士,一定要让父母放心,相信它对儿女而言,是对生命产生更高价值的另一选择。

◎愿接受磨练 火焰化红莲

最后上场的梁思谕曾认为,自己只不过是证严法师成千上万的其中一位座下弟子,料想这位皈依师父不会对自己留下深刻印象。但2014年在尼泊尔发生的地震,他被派驻当地协助救灾事务,尽心尽力的用心付出,已结下被邀约加入清修士的因缘。

隔年,慈济雪隆分会举办慈悲三昧水忏经藏演绎,梁思谕随演绎团队回台分享。“那一天,上人拍拍我的肩膀,我还以为是长辈对晚辈的关怀,不以为意,接着,当听得上人跟身旁的人说,他就是我跟你们提的那位清修士,我愣住了,但也不敢否认。”梁思谕更没料到,就此牵起跟证严法师深厚的师徒情谊。

“上人当时有说,回到马来西亚把事情处理完,就过来本会服务。但那时因我母亲动手术,就耽搁了。”直到同年年尾,梁思谕到花莲出席慈青营队,又听到证严法师说同样的话。“可能我有点钝,上人说了两次才稍微明白,她希望我留下当清修士,但我决定用一点时间去适应,不要仓促做出承诺。”

稍后,当需要注册一位驻尼泊尔赈灾的志工时,证严法师也推荐梁思谕。这时已在精舍度过一段时日的梁思谕才感受,因缘已然具足。在精舍师父的见证下,他向证严法师正式发愿成为清修士。“说这些,是告诉大家,当因缘悄然而至时,一定要把握。修行的确不容易,但只要下定决心跳入火炉,愿意接受磨练,火焰,也会化成红莲。”

(右起)同样来自马来西亚的梁思谕、叶静恒、陈思担希望听到更多年轻人表达“上人!我准备好了!”回到精舍当清修士。【摄影:李秀君】

◎先做好准备 朝路径迈进

父母亲都是慈济志工,从亲子班、慈少、慈青,可说在慈济大家庭生长的谢依善说,“我在慈济找到天天去付出的乐趣,也想过,未来我还可以做什么?自从去年到佛陀故乡菩提伽耶付出,看到苦难的人那么多,让我生起了想要去帮助更多人的念头。”

去年9月随佛陀故乡团队回台时,谢依善向上人发愿要成为清修士,但要完成学业,安顿一切才作安排。“今年6月我再过去体验精舍的生活时,却感觉自己其实还不够贴近精舍的生活,也无法全盘吸收上人说的法,所以决定回去后要更精进。除了在社区付出,更重要的是修炼好自己的心,一步一步,努力往成为清修士的路径迈进。”

谢依善(左)要更精进,尤其是修炼好自己的心,努力往未来成为清修士的路径迈进。【摄影:庄贵贺】

慈济雪隆分会总务同仁温梓轩,在一次回台参加营队时,晨起在静思精舍闻法,找到久违,甚至已失落的心灵的平静。再亲睹清修士们庄严的身型,让他产生成为一份子的念头。“在这里,长年累月有机会接收上人的谆谆教诲,还有沉浸在佛法的熏陶中,让我也想发心立愿。”

温梓轩表示,在雪隆分会付出,做的仅仅是社区的事,而在静思精舍,做的却是天下事。但他也要兑现对慈济雪隆分会执行长简慈露的叮嘱,先做好目前手上的工作,做好交接才作有关的安排。

温梓轩希望长年累月接收上人的谆谆教诲,还有佛法的熏陶,并有机会做天下事而发心立愿当清修士。【摄影:庄贵贺】

海外志工在发心立愿时高喊的“我愿意!”也就是准备好了的意思。黄思浩期许此次招生,有更多年轻人也表达“上人!我准备好了!”踊跃加入清修士团队。

注1:是证严上人为有志奉献身心的在家居士所设立的制度。他们以精舍为家,以出家精神恪守僧众的规矩;以在家形象走入人群入群度众,并在慈济志业发挥良能,将慈济法脉正确传递给大众。
 

 

Pin 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