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xif-facebook-square
  • qxio-social-youtube
  • qxio-ios-telephone
  • qxio-search

守护您的健康 关怀在延续

慈济的难民义诊不再局限于慈济义诊中心及士拉央侨民华小。为守护弱势族群的健康,慈济人医会连同社区志工抱持“难民无法前来,我们走进去”的心态,于2019年开始,将难民流动义诊扩展到各社区,让就近的难民有机会看诊。

2019年8月3日,当难民流动义诊来到加影亲善花园民众会堂(Community Hall Taman Mesra),来自加影市区、双溪龙、锡米山、蕉赖皇冠城一带的难民喜获信息,纷纷扶老携幼到来看诊。

志工为了广传义诊信息,在义诊前夕特地到双溪龙镇缅甸难民教育中心(Ciimnuai Learning Center)及三间位于加影的难民宗教学校宣导和派发传单。由于考量到住处较偏远的地方没有交通,难民来看诊可能会遇到困难,志工贴心安排巴士接送,同时还请难民们口口相传,期待可以嘉惠更多病患。除了安排载送,志工也贴心地准备了饼干和面包,送给尚未用早餐的病患们充饥。此外,在看诊结束后,志工也分发一包包马来风味的斋饭,让大家在看诊后带回家享用。

对难民来说,这是非一般的义诊,现场嗅不到药水味道,也听不见呻吟声。原本空荡荡的会堂前方,志工用塑胶支架间隔出七个空间,再把印有“慈济人医会”字眼和慈济标志的白布幔穿过支架,顿时成了一间间医生看诊的“诊间”。当天为难民提供看诊服务的有牙科、西医和物理治疗。

双溪龙缅甸难民教育中心的学生及家长都感受到当天的义诊是非一般的义诊,来看病除了有饭吃、还有玩具拿。 【摄影:翁书霖】

在会堂后方,志工也在配药区摆放一排排行行的椅子,让病患可以舒服地坐着等待拿药。会堂外面正门口,设有卫教区块,另一隅则是登记处。大人们静静坐着聆听卫教的知识,而年幼的孩子则拿着志工送的玩具在嬉戏;还有一群学生许是难忍饥饿,大家从志工手中接过一包饭,就马上打开来,坐在草地上吃起来……

◎ 学生坐巴士来看诊

“今天来到这里,觉得很特别,因为,我从来没遇过有团体用巴士免费载送我们来看医生,看完后还有饭吃,孩子也有玩具拿。感觉这群学生不像来看病,而是来游玩似的。”

五十五岁的南连化(Nang Lian Khual)是缅甸钦族,来此已经十年,2012年担任双溪龙镇缅甸难民教育中心的校长,这次因志工到该校宣导和派发传单,他便将传单派给校内的七十位学生,结果,七十个学生全部要来看诊,其中也包括十多位家长。

看见学生们玩得如此开心,南连化不由声声感激志工的用心和爱心,化解了学生们看医生的恐惧。对南连化而言,陪伴学生、家长前来,他本身也有收获。尤其在卫教处,学习到患有肺痨病者要注意环境清洁、饮食要清淡等知识。他不禁深有感触地说:“我们族群内的肺痨患者,大多不懂要怎样照顾自己,现在我知道了,我会和族群分享要多吃水果蔬菜,也要注意个人的卫生,环境的整洁也很重要。”

来自双溪龙缅甸难民教育中心的校长南连化(右)是第一次带学生来免费看病,他本身也收获良多。 【摄影:翁书霖】

首次带学生来看免费医生的南连化坦言,他自己也是第一次看免费医生,他怀疑自己的健康出现了问题。在一年半前,他发现小便频繁,而且偶尔还会大解失禁。虽然,他曾想过去看医生,因担心医药费会很贵,只能选择强忍着,尽量避免失禁。

直到最近,南连化感觉频尿的次数增加,大解不受控制的情况也变严重,还出现容易疲倦和晕眩的情况。医生劝告他尽早到吉隆坡慈济义诊中心验血做检查,以便及早找出病因,才有办法医治。

志工也劝他及早去检查,因为有健康的身体才能长长久久地照顾学生、教导学生。他听了,频说,难得慈济能免费帮他验血和做全身检查。他松一口气说:“我这两天安排好教育中心的工作,就会去慈济的义诊中心检查,真谢谢有免费看病的机会。”

◎ 再见熟悉的身影

随同南连化一起到来的学生玛丽(Ciin Nop Cing)今年十二岁,她陪伴祖母在侯症区坐着,患牙疼的她不担心也不害怕,反而欢喜地看着来来往往的蓝天白云身影。对她而言,这是她熟悉的身影,也是久违的身影。

“我因为牙疼要看医生,我祖母下腹痛,腰骨也痛,膝盖也痛,所以也要来看医生。”

口操简单却流利英语的玛丽有张圆圆的甜美脸庞,头上戴着花环式的发箍,模样十分讨喜;面对志工的关怀,她毫不胆怯地表明自己是缅甸钦族,有一个很好听的洋名。她还告诉志工,她和家人来大马已经六年了,祖母则是去年才过来,所以,只会家乡话的祖母听不懂志工的问候,而她就充当小小翻译员。

志工见玛丽来看医生,一点都不紧张,反而笑眯眯的,志工不由赞叹她是个勇敢的孩子。她却稚气地说:“以前,我们一家住在吉隆坡市区,有什么不舒服,妈妈或姊姊就会带我去慈济义诊中心看医生,慈济的医生对人好好,我很喜欢。 ”

玛丽说起那时候,她和妈妈或姊姊,会在旧巴生路坐巴士到半山芭,很方便;一年前,全家搬来雪兰莪加影的双溪龙镇,因为距离很远,加上自己也没有什么病痛,所以就没再去慈济的义诊中心了。

最近,玛丽的牙齿隐隐作痛,有时甚至会剧痛,原本,她想央求妈妈或姊姊带她去吉隆坡慈济义诊中心看医生,正巧志工来到她就读的缅甸难民教育中心宣导义诊活动。于是,她便带着祖母一起过来。

经牙医检查后,发现玛丽有蛀牙,需服用消炎药,若再还有牙龈疼痛或肿胀的状况,就需即刻到义诊中心拔牙。志工引领玛丽到卫教处聆听保护牙齿的方法,她听得入神,明白早晚要刷牙,方法要正确才能保护牙齿。聆听过后,志工还送她牙刷牙膏,叮咛她天天早晚勤刷牙。

由于玛丽的祖母无法和医生沟通,玛丽遂当起小翻译员,一五一十地将医生的话告诉祖母;原来,祖母被医生检查出有痔疮,导致大解时会一直流血,医生担心痔疮会越来越严重,便写信推荐她尽快到吉隆坡慈济义诊中心检查,万一需要到医院动手术的话,慈济也会给予各方面的协助。

玛丽安慰祖母,慈济的医生一定可以治好她的病;玛丽也和志工保证,等会回家后,她要叫妈妈尽快带祖母去医治,她相信,祖母获得治疗就不会再喊疼痛了。

慈济加影难民流动义诊,难民小孩玛丽(右)因为牙痛,接受慈济人医会医生的检查。 【摄影:翁书霖】
玛丽的祖母(中)因为只会讲缅甸家乡话,无法和医生(右)沟通,玛丽(左)以简单却流利的英语充当祖母的翻译员。 【摄影:翁书霖】

◎ 不担心没钱看医生

用摩托车载三个孩子来看诊的巴基斯坦难民阿沙林(Afsarin)是穆斯林,他来马已有二十多年了,之前曾经营二手衣买卖,生活勉强过得去,但后来渐渐没有生意,他只好当割草工友,有时一星期才工作三、四天,一个月收入仅四、五百元,要付房租要吃饭,生活过得很艰苦。

“我和孩子们生病了,都没钱去看医生,有时孩子病得严重,只好向朋友借钱带孩子去看诊;我常常腰痛背痛,膝盖也痛,加上又伤风咳嗽,很辛苦,可是没钱看医生。”

四十七岁的阿沙林诉说痛到无法忍受时,便去买成药吃,但疗效不大。乐观的他接到孩子从难民宗教学校拿回来的慈济义诊传单,赶紧带孩子前来看诊,因三个孩子也感染了伤风咳嗽。

巴基斯坦难民阿沙林(右)带着三个孩子(右二、三、四)来看诊,获知慈济有义诊中心可以长期让难民免费看诊,他喜出望外地说不再担心生病没钱看医生了。 【摄影:翁书霖】

看完医生,拿了四瓶的咳嗽药水和几包伤风药丸,他笑逐颜开地说,若是去普通诊所看诊,要拿这么多药,必定要花一、二百元,那是他负担不起的。在这里,不但免费,医生也很亲切,还写了一封介绍信给他,让他到吉隆坡慈济义诊中心看诊。义诊中心有中、西医和物理治疗,也许可以缓和他膝盖的痛楚。

他拿着医生的信,喜出望外,频说有慈济义诊中心长期免费为难民看病,他以后再也不担心生病了没钱去看医生。他笑言,今天真的是收获满满,他要赶紧把孩子载回家,再载妻子过来看诊。

◎ 生病睡一觉就会好

当十四岁的朱巴(Muhammad Jubair Bin Salim)带着四个弟妹走进现场,即刻引起志工的注意,因对方一直咳嗽而且神情疲惫,询问下,才了解到发烧四天的他带着弟妹,徒步走了三十五分钟才来到义诊现场。

朱巴在等待看医生的当儿,志工主动关怀他家里的情况,懂得用马来语表达的他诉说自己是缅甸罗兴亚族,爸爸是割草工友,妈妈在家照顾弟妹,原来,他共有七个弟妹,最小的双胞胎妹妹才三岁。

朱巴七年前与妈妈、弟妹从缅甸过来,当时爸爸已经在大马工作多年。当妈妈陆续生下弟妹,爸爸所赚的钱已不够一家温饱,因此,当家里有人生病时,都没钱去看医生,他有点无奈地说:“每次生病,爸爸都说没事,睡一觉就会好,有时真的很难受,妈妈就买成药给我们吃。”

朱巴和弟妹们看了医生,拿了药,还有一大袋玩具和五包饭,正打算走路回家时,志工袁翠媚(虑彦)见天空飘着细雨,不忍孩子淋雨回家,她遂请志工驾车载孩子回去,她也顺便去探访朱巴的妈妈。

朱巴(右)将志工送的玩具给没去看诊的妹妹(中),对方抱着玩具开心地笑了,左为朱巴的妈妈。 【摄影:翁书霖】

抵达朱巴家的路口时,志工的车辆无法驶入通往住家的泥路,只得下车步行进去。随同朱巴抵达家里,但见客厅只有一张桌子和一张旧沙发。朱巴的妈妈挺着八个月大的肚子从房间出来,看见志工,显得有点慌张,原来她以为志工是执法人员。

翠媚连忙向她表明自己是慈济志工,她才放心,看见孩子们拿着药物和饭回来,不由马上打开几包饭,盛在碟子里,年幼的孩子连忙上前,大家轮流吃几口,很快就将一碟饭吃完了。

翠媚看在眼里也感到心酸,细问之下才知道屋租和水电每月都要马币七百左右,朱巴的爸爸收入只有一千令吉,一家人只好省着吃。朱巴也坦言,已经欠了五百多令吉的电费没能力缴付。

尽管生活艰难,但朱巴说,饿肚子不算什么,生病也不算什么,他牢记爸爸说的,读书才重要,有知识将来才能摆脱不幸的命运;虽然目前他并没有什么理想,只是一心想把书读好,因此每天走三十分钟的路程到难民宗教学校读书,他不怨、也不懈怠,反而努力上进,每次考试都拿到第二、三名。

临走时,孩子们拿着玩具站在门口向志工挥手道别,翠媚决定再来拜访这个家庭,希望能给予更实际的帮助。

◎ 下次还要来服务

“如果这群难民没机会接触义诊,也许永远不知道自己患了什么病。”医生丽莎菲夏(Liza Binti Ahmad Fisal)是第一次随同志工来到加影为难民看诊。当天虽然从早上看诊至下午三点才完毕,连午饭也没时间吃,但她不觉得饿,反而笑吟吟地看待坐在她面前的每个病人。

丽莎菲夏很欣慰来看诊的难民都没什么严重病症,许是最近受烟霾影响,来看诊的难民多是发烧、咳嗽。但在义诊过程中,和难民互动时,她听到难民的心声,深感不舍。

“有一位钦族妇女,朋友告知她患有糖尿病,便卖传统草药给她,她吃了一段时间,感觉心跳加速,但朋友劝她继续吃草药。我检查了她的血压和血糖,并没有糖尿病的症状,所以劝她最好到吉隆坡慈济义诊中心做更详细的检查,不要再吃草药了。”

丽莎菲夏感叹难民很少有机会做身体检查,难免会受到误导而乱吃药。她劝导妇女若身体不适,应立即求医;看见对方如释重负地点头,她也开心地给予祝福。

医生丽莎菲夏(左)很欣慰难民都愿与她分享,她期待能再参与难民义诊,为难民送上关怀。 【摄影:翁书霖】

丽莎菲夏也难忘有一个十四岁的女孩,因上学一个月后,在朋友怂恿下不再上学,整天躲在家里闷闷不乐,结果导致头晕,全身无力。

经仔细检查后,丽莎菲夏发现女孩的健康毫无问题,只是无所事事导致胡思乱想,她遂劝导女孩要去读书,在学校有老师教导、有同学陪伴玩乐,远比在家荒废时间来得有意义。女孩听了,似乎认同医生所言,点头说愿意回校读书。

一个个的故事让丽莎菲夏感叹不已,虽然她不是慈济人医会的志工,但她许下承诺,下次慈济若有举办难民义诊,她愿意来服务。因为,她渴望能为这群弱势族群付出自己的一份关怀。

此次的难民义诊在毛毛细雨中结束,共嘉惠了二百八十九位病患。在志工和医护人员的心里,这只是义诊的开始,大家期待有更多机会为这群难民伸出援手,传递爱与关怀……

Pin It

延伸阅读

  • 你走不出来 我们走进去

    2019年11月3日,慈济在文良港社区举办了一场难民义诊,为附近的难民提供中西医的医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