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踏入马六甲慈济绿智教育农场(简称:绿智农场),长豆、茄子、空心菜、丝瓜、南瓜、洛神花、酪梨、木瓜、香蕉、香茅……沿途在导览志工的带领下,大人和小朋友听着简介,认识各式蔬菜、果树和香料,并了解友善农耕的种植方式与深远意义。
途中遇到许多蚂蚁、蜜蜂、蝌蚪和昆虫,孩子们开心探索新鲜事物,导览员和大人们也趁机教育孩子“这是小型生态池,里面蝌蚪长大会变成青蛙。”、“这就是芒果树,你看它的叶子。”、“奶油南瓜是盘藤植物,南瓜垂挂在瓜棚上。”、“丝瓜花雌雄异株,需要蜜蜂、蝴蝶或人工授粉。”、“喝的饮料,就是这洛神花煮成的。”……
2025年8月17日,绿智农场迎来第一组正式参访团──修德善堂儿童经文班。五岁至十三岁的小朋友,连同家长与老师共三十八人,一同走进农场,透过实际操作与互动体验,感受土地的生命力,学习环保知识与永续生活理念。
◎ 农场教育融入生活
活动开始,导览志工们首先分享农场的故事,让大家了解其理念──打造共生的绿色农场,推动永续环保生活,并透过推广无毒作物,培养人人成为土地的守护者之宗旨。农场不仅是一片耕作的土地,更是一个教育平台,期待人人能将今日所学落实于生活中,爱护自然生态,共同守护地球。
接着,亲子们走入农场生态探索,认识生态池、雨水回收系统、各式蔬果香草,以及垃圾转化再利用的有机堆肥方式,实地观察大自然的奥妙。孩子们并亲手收割空心菜,体验农务劳动,感受收成的喜悦,也在炎热天气下体会农耕的辛劳。一些孩子们直呼“好热!”却也笑得特别灿烂。


在户外挥汗后,亲子们进入教室内,动手体验彩绘花盆与栽种多肉植物,化身为小园丁,感受生命的萌芽,也增进家庭成员和同侪之间的合作交流。大家各自发挥创意,设计属于自我的特色花盆,再挑选喜爱的多肉植物植入花盆。看著作品,人人脸上洋溢满足的笑容。
此时,志工进一步教导大家利用厨余亲手制作一瓶属于自己的酵素,并分享其原理、制作步骤与生活应用,让大人小孩明白日常环保可以从简单的清洁用品替代开始,就能守护环境与健康。
修德善堂儿童经文班的蔡金施女士,是此次参访的主要联系人。她分享,从媒体得知绿智农场的消息,便主动联系,希望能让亲子共同接触大自然,体验农耕、认识生态,进而提升环保意识,促进亲子和同侪间的互动,而不是各自沉浸在手机萤幕里。
她进一步说道:“真实接触泥土与植物,而不只是认识冰箱或餐桌上的食材、食物。虽然今天一些区域才轮种新的作物,光秃秃的一片土,听说两、三个月才会收成,也让孩子了解农耕的时序,明白农场不是天天都有农作物。感恩慈济用心设计活动,结合室内静态教学与户外动态活动,非常符合活泼好动孩子们的需求。”

◎ 从体验中学习经验
此次活动中,许多家庭留下难忘体验。蔡荎荣与郑枚精夫妻带着九岁与六岁的孩子参加,沿路不仅与志工互动,还用心引导孩子观察大自然。
九岁的蔡荟萍兴奋分享,她观察到含羞草会合拢叶片,意外发现小蘑菇,初次认识榴梿树,以及看见美丽的洛神花。“原来洛神花长得很漂亮,以前只喝过茶,不曾知道它的生长。还有榴梿baby树很小,没有榴梿味的!”妈妈郑枚精听闻笑着解释:“榴梿树还未长大,长大结出榴梿果实才会有味道。”
蔡荟萍也从种植多肉植物中,学会照顾的方法:“只要浇一点点水,浇在土里,避免碰触叶子。”身旁六岁的妹妹蔡荟丰也开心附和:“植物要有水、有太阳,还要有空气,才会长得好。我们以前也是有去参观过稻田,自己用手这样把稻穗打下来。”


妈妈郑枚精坦言,孩子或许未必记得所有细节,但会记得和家人一起体验的感觉。今天当孩子把亲手彩绘的花盆带回家时,学习和记忆也能延续。她感恩透过这样的活动,让孩子看见食材的原貌,也明白农作得来不易。
爸爸蔡荎荣则说,自己对农耕很有兴趣,曾尝试鱼菜共生与堆肥,但今日学到不同的堆肥方式,是很有系统性的方法。“我做过农耕,知道这过程不简单,尤其友善农耕更费时费力,需要时间与团队力量去研究与实践。”
◎ 大自然处处藏惊喜
十二岁的李佳萱与同侪开心地在农场里探索,初次尝试自己收割蔬菜,感受到丰收的喜悦;也初次看见黄澄澄漂亮的木鳖果,仔细聆听志工的介绍,兴奋地主动向志工拿取种子准备回家试种。她分享:“今天我学到种植和堆肥的方法,要用心地照顾,它们才能长得茁壮。我很感兴趣,以后也要有一个自己的小菜园。”
在彩绘花盆种植多肉植物时,她与姑姑李淑君更是细心,不疾不徐一笔一划地涂上色彩,非常专注也很珍惜保护所种下的多肉植物。当看见独一无二属于自己的盆栽时,两人喜悦之情溢于言表。李佳萱表示,她会好好照顾它,而李淑君则对环保酵素充满惊喜,从清洁、种植到个人护理都能派上用场,直呼“太神奇!”

另一边,六岁的林梓欣与父母亲弟弟也拿着画笔开心地彩绘花盆。大人小孩各自设计着自己的手绘,完成时脸上尽是掩不住的笑意。林梓欣灵机一动表示,想到可以利用玩具药瓶滴水浇灌多肉植物,避免碰触叶子。
此外,除了她最喜爱的彩绘种植,刚刚走访户外农场,虽然天气炎热,但过程仍有许多好玩之处,例如看见许多植物和昆虫。爸爸林泓辉分享,自己小时候生活在农村,对植物十分熟悉,但现今的孩子若没有这类活动,往往难以辨认水果与蔬菜的原貌。所以探索农场过程中,看见什么都会指引孩子,让他们多认识大自然,看见最原始的植物生长型态。
妈妈颜慧蒂则表示,现代的孩子在家都是看电视,很多植物和动物只是从荧幕上认识。今天可以让孩子亲身接触大自然,非常难得!“而且竟然看见酪梨树,这是外国的植物,本地比较少见,以及堆肥、酵素等,都是未曾接触过的知识,大人小孩都增广见闻,也看见厨余废物利用的功能。”


修德善堂儿童经文班郑岫樱老师在活动结尾分享,此次活动志工们用心安排,让流程顺利而充实。她强调,这不仅是一场农场体验,更是一堂以“爱地球”为核心的生活教育。从植物观察、种植实作,到堆肥与资源再利用,处处蕴含环保与惜福的价值。家长与孩子们都收获良多,更明白爱护环境其实并不困难,只要从日常生活的一点一滴开始,就能为地球带来正向改变。她将带动更多学生来参访学习!
●
这不仅是亲子共学的体验旅程,更在孩子们心中种下环保与爱地球的种子。当这些孩子带着喜悦回家,把一盆小小的多肉植物照顾好,把一瓶手作酵素运用起来,把亲身体验的点滴转化为日常行动,爱地球的力量便会在生活中持续蔓延。期待这分绿色力量随着孩子们的成长而茁壮,让更多人一同守护大地、守护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