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xif-facebook-square
  • qxio-social-youtube
  • qxio-ios-telephone
  • qxio-search

走出户外 浴佛典礼递善念

盏盏“心灯”围绕着庄严的佛像,呈现一片祥和且充满道气的点灯祈福区。【摄影:陈德铭】

慈济人跟随证严上人为社会服务,在社区邻里间传递善与爱。为了让更多民众发心行善,慈济志工走出户外,举办淨化人心的活动,期许能让世间“多一个好人就少一个坏人”。

每年五月的第二个星期日,全球慈济人庆祝佛诞日、母亲节及慈济日,三节合一。有别以往,莎亚南慈济志工在2025年5月4日的典礼,很庆幸获得善心人士的护持,得以在位于哥打哥文宁的社区礼堂举办。

这也是慈济雪隆分会第一场的社区浴佛,同一天亦有另一场社区浴佛位于旧巴生路的社区礼堂进行。五月,将陆续迎来多场慈济社区浴佛活动。

相较于社区共修处的小小空间,礼堂提供宽敞场地;志工善用巧思,设置竹筒岁月区、点灯祈福区、许愿区、志工活动身影展及蔬食生活展等,让前来的会众了解慈济在社区付出的故事以及曾经走过的足迹。此外,浴佛典礼之后,志工亦在礼堂内的两个不同场地举办孝亲浴足和由人医会成员何国煌(本觉)医生主讲的健康讲座“让生命绽放~医病之间”。

浴佛典礼由四十位慈济受证志工以庄严整齐的步伐,随着《炉香赞》佛曲缓缓步入浴佛台前,以灯烛、香汤、香花供佛,展现道气满盈的礼敬诸佛仪式。

四十位献供志工以庄严整齐的步伐,随着《炉香赞》佛曲缓步而行,虔诚礼敬诸佛。【摄影:陈德铭】】
宽敞的空间可容纳更多会众一起来浴佛,在“礼佛足、接法香”中,每个人心中各有所愿。【摄影:陈德铭】

◎突破空间 志工合和共成就

作为社区组长之一的萧丽娟(慈宸)欢喜感恩社区团队齐心合力,成就一场殊胜的浴佛典礼。“看到大家精心地策划,把整个活动的项目都聚集于礼堂内,我相信会众一定会被大家的诚意感到摄心,满怀欢喜而归。”
 
得以在如此宽敞的场地办社区浴佛,萧丽娟回顾去年在共修处,从早上至夜晚,因碍于空间限制而分开举办三场浴佛,却只能邀约一百二十多名会众参与。为弘扬佛法,让更多会众接触佛教,团队认为要走出共修处,觅更大空间;经辗转寻觅,获得志工许雅玲(虑谆)的协助,顺遂地成就这次社区浴佛典礼。萧丽娟感激地说:“非常感恩来自多方的鼎力护持,让更多人可以参与浴佛盛典,接触佛法。”

看到团队的努力以及志工们挥洒汗水,从筹备至浴佛庆典,人人发挥潜能,在各自的岗位付出,萧丽娟有感而言:“我看到志工的凝聚所展现出的一股强大力量,让活动办得很顺畅。” 

虽然浴佛典礼的出席人数比预期的目标少了些许,参与的会众和志工人数逾四百五十人,远远超越去年近三倍。萧丽娟肯定志工们的努力并欢喜告知:“上人教诲我们有愿就有力,期许未来更多社区民众能够遇到佛法、认识慈济,同时记得每年的佛诞日都来参加慈济的三节合一活动,一起来感念佛恩、父母恩和众生恩。”

浴佛典礼结束之前,萧丽娟代表赠送“平安米”与会众结缘,祝福人人平安喜乐。【摄影:陈德铭】

◎反思贪婪 推动社会善行动

第一次出席慈济三节合一典礼,州议员普雷卡斯先生(YB Tuan Preakas A/L Sampunathan)表示兴奋且感动。他形容自己踏入礼堂时,内心感到十分平静。他说:“内心的平静对我们很重要,同时直接影响世界的祥和;慈济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慈善组织之一,你们为世界的和谐做出最好的贡献,我对此感到非常高兴。”

普雷卡斯先生解说,正向思维,多考虑他人的利益,并在别人最需要的时候给予关注与支持,是促进和平与祥和的要旨。“作为一个人,我认为这是我们来到这个世界的目的。”

透过萤幕上的英文字幕,普雷卡斯先生从上人的开示中了解到世间产生诸多问题,其中最重要的因素就是人类的贪婪。他有所体悟地说:“贪婪带来争端以及人们的内心争斗,引发人与人之间的矛盾,我认为正确的克服方式就是自我反省,引导他人正向思维,进而影响国家,甚至为整个世界带来正确思想与和睦。”他补充道:“实际上,我们给予的愈多,我们获得的满足感就愈大。”

他鼓励所有非营利团体多多举办利益民众的活动,并表示这将会为社会带来更多和谐,因为,在这片土地上,总会有人与我们携手并肩、相互扶持。“这并非一定是经济援助,心灵与精神的支持将增加我们面对生活的信心与勇气。慈济志工脸上的笑容,时刻让遇到困难的人感到安慰是最好的楷模。”

在浴佛中礼敬诸佛,普雷卡斯先生展现肃穆与恭敬的一面,他说:“我真心祈求世界拥有最美好的一切。”

普雷斯卡先生听上人开示后,体悟到贪婪带来争端,引发人与人之间的矛盾;正确的克服方式是自我反省,引导正向思维。【摄影:陈德铭】

◎了解慈济 启发与民团合作

一开始接触慈济,莎亚南市议员林书臣参加的是资源回收和沿街捡拾垃圾活动,因此,他对慈济的印象只局限于环保而已。他笑说:“原以为慈济只是热心推动环保和资源分类的团体,今天听了慈济的介绍才恍然大悟,方知慈济救灾助人、医病育人,甚至推广人文精神,方向是如此的宽广。”这不仅仅了解,更启发他思考如何在公部门与民间慈善之间,建立密切合作的桥梁。

参与浴佛典礼,林书臣祈愿世间远离灾难,同时,他亦感受到以浴佛为主轴,融合孝亲、感恩和祈福活动,除了具有教育寓意,亦提升社区民众的参与感及凝聚力,他语重心长地说:“活动所传递的讯息非常正面,无论是帮助弱势群体或行善积德,还有孝顺父母,都值得鼓励与推广。”

林书臣引述上人的教悔:“世间苦难人走不出来,我们就要主动走进去帮助他。”他表示市议会愿意支持提升社会祥和的活动,并诚挚呼吁年轻人加入善的行列。他说:“行善助人,可以让自己更了解社会上的真正需求,同时善用时间在正向、善良且含教育意义的活动,才不至浪费时间。”

林书臣感受到以浴佛为主轴,融合孝亲、感恩和祈福活动,具有教育寓意,能提升社区民众的凝聚力,值得鼓励与推广。【摄影:何维美】

◎改变印象 感恩理念深植心

社会贤达陈显毅应邀出席此次浴佛活动。他坦言,对浴佛的印象中是用勺子舀水淋在佛像上,象徵为佛陀“冲凉”。他腼腆地笑说:“在浴佛典礼上,我还好奇问身边的人:‘那个帮佛陀冲凉的仪式呢?’”

慈济浴佛典礼让他改变对民间浴佛的刻板印象。他说:“在这里我很明显地感受到感恩之情怀。当我在礼佛足的那一刻,心中浮现的就是感恩。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价值观。我们要感恩现在所拥有的一切。因为都是前人努力奉献的成果,所以我们需要时时感恩。”

陈显毅也感恩慈济举办这么有意义的活动,他说:“如此一来,可以让更多人有机会接触到这么好的活动。”

陈显毅在浴佛活动中感受到感恩情怀,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价值观。他表示对于前人努力奉献的成果,应时时感恩。【摄影:陈德铭】

◎“家”中浴佛 法音洗涤涌泪光

首次参与慈济举办的社区浴佛典礼,许雅玲听到志工团队有意租借社区礼堂为浴佛场地,她第一时间感觉有点愕然与担心,随即就很愉悦和期待。她肯定地说:“在社区礼堂办浴佛典礼,即是把一件很法喜的事情带回家一样。”

她冀望透过这一场浴佛盛典,能够带来更多的正能量,形成一股善的清流,传递予孩子们,进而到家庭、邻里,甚至撒播至整个社会,以期达至上人淨化人心、祥和社会的悲愿。她说道:“第一次的开始,也是好的开始,希望将来愈来愈多的人加入善的行列。”

身为浴佛筹委之一,在忙碌于筹备工作当中,许雅玲无暇细想过程中所面对的考验,只能一一去克服。然而,亦是献供香花成员之一的她缓步走向浴佛台之际,听着《开经偈》“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时,内心升起一股震撼的感动,不自觉地流下眼泪。“这种感觉很奇妙,在法音中洗涤自己的心灵。之后,诚心浴佛,希望淨化整个社会,并带来一片祥和。”

最后,她把浴佛所获的欢喜心与众分享:“祝福身边的每一个人,冀望天下无灾难。”

许雅玲(前)坦言,她期许浴佛典礼这一股清流得以传递到整个社会,达至淨化人心、祥和社会的慈悲大愿。【摄影:陈德铭】

◎灾后重生 走出阴霾付出爱

现年七十七岁的慈济志工范秀珍退休之后,回到位于莎亚南太子园家独自生活,然而,不巧碰上新冠疫情;更不幸遇到2021年雪隆大水灾,淹没至她家楼下,造成严重损失。

当时,被困在家中两天,范秀珍看不到外面的世界,心里非常恐慌,她形容:“家人无法进来帮忙,电源与水源皆中断,我活在一个黑暗的世界里面。”

那一段日子,由于恐惧,范秀珍一直想搬离太子园,碍于屋子无法脱售的无奈,只好暂时留下来。她天天到邻近的餐馆用餐,一天突然发现餐馆对面草场上有一间“独立式”小屋;店里的朋友告知是“慈济环保站”。

在好奇心的驱使之下,范秀珍走过去探个究竟。直率的她表示起初很抗拒,觉得捡垃圾既肮髒又辛苦,后来因为生活过得很无聊,便想着去打发时间;看见志工们笑容满面,认真分类的模样,心里忽然涌上一股暖意。结果,自己亦成为这个环保站的家庭成员之一。随后,范秀珍参与其他静态课程,还跟随访视团队探访贫户。

在浴佛典礼中观赏影片,看到当年自己家园发生水灾的画面,不堪回首,范秀珍眼眶泛泪。走到浴佛台前,手沾香汤,把玉簪花捧在手心里,范秀珍嗅到花香,感觉内心十分平静,她吸一口气说:“人心淨化,社会安定,集合大众的力量,我觉得做慈济很有意义,我很喜欢,也很感动自己有生之年,仍有机会付出一些微薄的力量,为大众服务。”

范秀珍欢喜感念自己在有生之年,仍有机会加入慈济,为大众服务。【摄影:颜伟明】

浴佛洗涤人们内心的无明垢秽,让人心安定。慈济志工走进社区、走入人群,传递正念和撒播爱与感恩的种子,期许在社区土地上萌芽茁壮。愿一分分的善念,汇聚成社会安定的力量,人人因接触慈济而心生欢喜,并齐步同行于善的道路。

 

 

Pin It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