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张永基而言,农历七月曾是阴森森、诸事不宜的月份。参加吉祥月祈福会后,令她卸下心中的恐惧;陆婉楹一句句诵读《地藏菩萨本愿经》,将失去至亲的悲恸转为深深的祝福。
2025年8月22日至24日,志工在吉隆坡慈济静思堂、各社区共修处举办“七月吉祥月祈福会”。志工与会众齐聚一堂,恭诵《地藏菩萨本愿经》(简称《地藏经》)为先人祈福,也为众生求平安。
为营造祥和庄严氛围,安邦共修处的志工在“佛陀洒净图”前,供奉六尊琉璃佛像,配上淡雅花卉、鲜果及灯烛。简单却典雅的布置令参与的志工及会众,在琉璃佛像散发的柔和灯光里,能安住身心,专注于诵经声中。


三天的活动,除了恭诵《地藏经》上、中、下卷外,志工也安排“行善行孝”的见证分享、《不烧金纸》话剧演出、人医会医生分享健康课题。
每天安插不同的环节,让与会者惊喜又期待。尤其是23日,由志工演出的《不烧金纸》话剧,情节简单,讲述吝啬的白守财、大肆砍伐树木的木材李,两人死后,堕入地狱接受阎罗王审判。由于台词接地气,加上扮演阎罗王、牛头、马面的志工,动作诙谐,令大家捧腹大笑之余,也深有体会。


◎七月不拜拜 害怕厄运到
“白守财,你在阳间赚很多钱,却吝啬成性,不做善事。逢年过节又烧很多金纸,危害环境,污染空气,罚你堕入恶鬼道受刑罚;木材李,你大量砍伐森林里的树木,造成土石流,公路坍塌、桥也断裂,做很多坏事,罚你也去恶鬼道。”
现年六十九岁、身材娇小的志工张永基(明腾),戴上自制有流苏的“官帽”,化身阎罗王站在舞台前,手持生死簿,面对“牛头”、“马面”拘来的“鬼魂”,一一宣判罪刑。
对她而言,要在这场话剧里扮演阎罗王实属挑战;不够威猛高大的身形、频频忘词的毛病让她屡屡卡住,唯有在宣读判词时,才能以严厉的语气展示角色的威严。
短短十多分钟的《不烧金纸》话剧尽管不够完美,但她却深感欣慰,因在整个演出过程,她完全不感觉有丝毫忌讳,更没有任何不安和惶恐。
“我自小就很怕农历七月的到来,听长辈说,七月阴间鬼门关大开,鬼魂会在阳间飘荡,所以要拜拜、要烧金纸。后来,结婚了,我的先生也在七月烧金纸祭拜,年年越烧越多,他认为金纸烧得多,好兄弟(鬼魂)就会庇佑他遇到贵人。 ”
当时,她认为这是传统习俗,若不拜拜,会招来不幸,所以没感到不妥,只是看到门外烧金纸留下成堆的灰烬,就觉得阴森森,会赶快带着孩子回屋里,锁好门,哪里也不敢去。
她不讳言,民间对地狱和阎罗王的传说,令她畏惧。她对流传的忌讳深信不疑,一到七月,不敢出远门,晚上不敢出街、不敢在户外晾衣服、也不敢去医院探望病人等。
七月成了最难熬的月份,她天天提心吊胆,深怕做了不适宜的事情会招惹到鬼魂或冲撞到阎罗王,就会带来厄运。


◎做善事造福 心安过日子
2013年,张永基接触到志工,成为慈济会员。两年后,觉得在慈济里可以做好事,毅然成为志工。
在“七月吉祥月”礼拜《地藏经》时,她聆听上人开示和志工分享,逐渐了解七月不是鬼节,而是欢喜、吉祥、孝亲月。
她明白丈夫烧金纸是在污染环境,无形中也在造业。曾劝丈夫少烧金纸,但丈夫不听,她也无奈。加上本身对中元节还存有一丝恐惧,所以也没多劝阻。
2018年,她的丈夫突然双脚无法行走,送到医院却查不出病因。住院期间,不幸脑部受到细菌感染,没多久就撒手人寰。丈夫弥留期间,她听从志工建议,在对方耳边播放一首首《法譬如水》 (注)的曲目,希望能让丈夫起忏悔心,放下万缘,轻安离去。
“我不知道他有没有听进去,但我自己天天陪着听,越来越明白因缘果报,历历分明。”她毅然以佛教仪式送丈夫最后一程。往后的祭拜都不烧金纸,以诵经及供奉鲜果回向给丈夫。
同时,本身已茹素多年的她,在为丈夫办理后事时,祈愿两名儿女能茹素一个月,并将功德回向给丈夫,儿女们做到了。后来,大女儿结婚,她也发愿,希望女儿办素食婚宴。结果,这份心愿也实现了,她也将办素宴的功德回向给丈夫。
《地藏经》经文让她体悟到要自造福田、才能自得福缘。尽管丈夫已往生多年,她依旧以各种方式为对方累积功德。
除了为往生的丈夫造福,她本身也身体力行,积极投入做慈济,参与访视、环保,人文推广等。每次有活动也会主动报名承担工作人员。
在做访视中,她看见受苦家庭得到帮助、有病痛者获得治疗、没钱读书的难民孩子也能免费上学,就深感欣慰。助人的喜悦也令她在中元节的夜晚,能无所畏惧地走出家门,去做家访、送物资给需要的人。
“其实,诵读《地藏经》多年,对地狱和鬼魂之说已不害怕。此次,通过扮演阎罗王角色,更加明白地狱是恶行者死后受罚之处,而阎罗王则是赏罚分明的神祗。只要自己诸善奉行,诸恶莫做,就能安心自在走菩萨道。 ”张永基神情坦然地笑了。
◎法亲协助安排 抚慰彷徨心灵
陆婉楹原本在音控室承担工作人员,当礼拜《地藏经》开始时,她走到前排椅子端坐,双手合十,跟随众人,虔诚诵读。
这是她第二次参与吉祥月的诵经。她忆述,去年一月,因为丈夫郑成惠(本昱)突然在家晕倒,紧急送院,医生打了几支强心针也抢救不了。当时,医生坦言,即使继续救治,也会变成植物人。最终,她忍痛同意拔管,这是她一生中最残酷的决定。
“虽然难过,但我不能倒下,我还有两个孩子。后来农历七月,志工邀我参加礼拜地藏经,回向给成惠,我就带着两个孩子一起来诵经。 ”
她坦言,当时的心情是伤感的。然而,随着诵读一句句经文,难过的心渐渐平静,尤其置身在志工群里,更感心安。她很感恩,在最难熬的时刻是慈济法亲陪伴她度过。
原来,郑成惠是活跃的志工,也是慈济国际学校的同仁。他往生后,慈济国际学校为他办追思会。同时,志工也全程陪伴陆婉楹到警察局、殡仪馆,处理身后事;令她感动的是,当时不仅有两、三百位志工为郑成惠助念,当外坡亲戚到来,志工也借出公寓让亲友住宿。
所有的事情都在志工协助下,处理得妥妥当当。当下,她感受到被抚慰的温暖,也增添面对未来的勇气。
因此,去年在恭诵《地藏经》时,她在经文里,了然因缘果报来自生前的所作所为。她坚信,郑成惠不会堕入恶鬼道受苦刑,一定如他梦里所说,已经再来人间。
今年,她在恭诵《地藏经》回向给先人,也期许自己要把握因缘,赶快身体力行来做慈济,不能像之前那样只是心动而没有行动。


◎心愿化为行动 念正福气就旺
原来,十三年前,当郑成惠陪伴女儿上慈济幼儿园,后来,又上亲子班并成为志工后,就投入在做访视。当时他忙工作和做慈济,陪伴妻儿的时间并不多,但陆婉楹并没有怨言。
“知道他在做助人的事,我们也很支持他。”她不讳言,即便2020年至2022年间,新冠肺炎爆发,在疫情严峻时,全国到处封锁,郑成惠依然不畏病毒,做好防疫准备,便随同志工去发放补助金、物资。同时,得知难民的生活陷入水深火热中,更在社区承担起发放物资现金的协调,哪里有需要就往哪里去发放。
郑成惠穿上慈济制服、匆匆出门、迟迟夜归的身影,至今仍然萦绕在陆婉楹的脑海里:“看见他做慈济做得很开心,我也想要投入;然而,两个孩子还小,我总想等孩子再大一点,我才来付出也不迟。”
她没料到无常悄然而至,她醒觉人生在世很短暂,需要把握分秒,去做想做的事情,不要等到明天才行动。因为,明天和无常谁先到,谁也不知道。
今年已完成见习课程,明年上培训课的她期许自己,多做好事、多说好话、多想好意,她相信,一切会越来越好。诚如她常对儿女们说:“农历七月不可怕,只要我们心正气正福就来,不起歪念,有正能量,福气就旺,福气旺就不怕妖魔鬼怪入侵。 ”


●
三天的诵经圆满结束,人人一念虔诚,在心型祈愿卡上,写下祈求“人心净化、社会祥和、世界无灾难”、“天地平安,众生平安!”的心愿,并将祝福卡放进供奉在佛像前的玻璃瓶里,希望每个善念和祝福都能上达诸佛听。
<注> :2011年,慈济度过四十五周年,以上人讲述的《慈悲三昧水忏》为内容,编写出《法譬如水》舞台剧,呈现一场场因缘果报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