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xif-facebook-square
  • qxio-social-youtube
  • qxio-ios-telephone
  • qxio-search

正信转念 吉祥共修

2025年8月22日至24日,一连三晚的吉祥月祈福晚会,于静思堂庄严启动,藉由虔诚诵经与祈福祝祷,广邀大众共植福田,共修善念。【摄影:颜彦绅】

 农历七月,在民间素有“鬼月”之说,然而在慈济,七月是“吉祥月”,是转迷为觉、转迷信为正信的月分。 2025年8月22日至24日,一连三晚的吉祥月祈福晚会,于静思堂庄严启动,藉由虔诚诵经与祈福祝祷,广邀大众共植福田,共修善念。

今年吉祥月更显殊胜,适逢润六月刚过、紧接着迎来农历七月初一。如此“润月连七月”的殊胜因缘,往往需数年方有一次,仿佛天地时节亦为孝道铺路,为众生开启心门。

随着庄严的梵呗响起,六位慈诚与六位委员缓步上台,恭敬献上灯烛、香汤与鲜花。十二人代表圆满,象征十二因缘法门,提醒世人观照生命流转,念念不离正道。

三天晚会,共有一千四百六十人次前来共襄善举,诵经、静心聆听,人人法喜充满,在法水中洗涤心念,在灯烛中点燃希望,让爱与善在吉祥月中绽放光芒。

三天晚会,共有一千四百六十人次前来共襄善举,诵经、静心聆听。【摄影:萧润兰】
十二位慈诚委员一步一脚印,缓缓行至坛前,恭敬献供,庄严殊胜。【摄影:颜彦绅】

◎以正信智慧 照亮人生

正如吉祥月协调高莹莹(懿泠)所分享,今年吉祥月除了延续过往“尽孝报恩、回向先人”的精神,团队希望透过活动传达正信佛教的核心价值,引导大众茹素护生、孝亲感恩、环保爱地球、破除迷信、惜福造福,以慈悲行动转动社会风气,以智慧光明照见人生方向。

虽然慈济长年以来持续行善、深入社区,然而随着人口老化与家庭结构的变迁,越来越多家庭面临临时性的照护压力与经济负担,特别是在辅具需求方面。慈济也顺应时代需求,积极透过援助与关怀,协助家庭度过困境,发挥“在地即时”的社会支撑力量。

活动中,团队设计了以“分享”为起点的互动,邀请每位会众思考:是否可以从今天开始做一件好事?除了鼓励大家每日投竹筒,日日行善,更希望善念能逐步转化为实际行动,让人们从“发一个好愿”开始,进而付出实践。为了让每一份心愿都能看见回响,

团队特别设计了一棵“心愿树”,也可称为“吉祥树”,作为象征与载体。这棵树,不仅承载着众人对家人、社会、地球的祝福,也象征人人心中那份良善与希望。透过写下一个愿望、投入一个善念、一个行动,这棵心愿树汇聚起会众的正向力量,串联起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进而让善的循环得以延续。

高莹莹分享,今年吉祥月,除了承传“尽孝报恩、回向先人”精神,也推广茹素护生、孝亲感恩、环保爱地球、破除迷信、惜福造福。【摄影:谢爱芬】
今年吉祥月特别设计了一棵“心愿树” ,作为象征与载体。这棵树,不仅承载着众人对家人、社会、地球的祝福,也象征人人心中那份良善与希望。【摄影:颜锦源】

◎在吉祥月中 一家人的共修起步

其中一位亲身实践这份“心愿行动”的是蔡雪君(虑渟)。在诵经声中,她与三位孩子一同播下报恩孝亲的善种。

对她而言,这不仅是每年一次的行仪,更是一场全家的心灵共修。“往年我都会带孩子们一起参与吉祥月,就是希望他们能从小了解,这是一个孝亲报恩的月份,而不是被迷信称为的'鬼节'。”她坦言,孩子们以前对农历七月总是有些畏惧,但她希望透过慈济的方式,给予孩子正确的认识,让他们知道,这是一个温馨且充满祝福的月份。

在分享中,她提到一段特别的佛缘,她的儿子郑伊翔,自小便对佛法有特别的亲近。”他还在我肚子里时,我就带着他去受证委员。那时我想着,一旦孩子出生,就很难再抽身,所以想把握机会。”也正是那段旅程,让这个还未出世的孩子,随母亲见过证严上人两次。

如今的伊翔,是三个孩子中最会主动拿起经书的一位。“虽然他还不会全部的字,但有拼音,他就跟着念。他跟我说,因为念经会很吉祥。”母子之间这份法缘的延续,让她感到特别欣慰。

除了带领孩子参与诵经,蔡雪君也在生活中身体力行传递正信观念。她回忆过去自己家庭的习俗:“以前我的父母也会烧金纸,但自从参加慈济后,我就不再这么做了。我希望把这份改变传承给孩子,让他们知道,诵经、做功德来回向,才是真正的孝顺方式。”除了孩子的参与,蔡雪君也分享了她先生近年的转变:“以前他只是支持,现在也开始点头参与见习课程,甚至会主动告诉我有活动可以参加,还说是去为苦难人送餐。”这份从默默支持到主动投入的转变,让她看见家庭向心力的升温与福慧的累积。

蔡雪君与儿子郑伊翔并肩而坐,共修孝亲之道,愿力深远。【摄影:邓亦绚】

◎姐弟诵经报恩 点亮孝心之路

在吉祥月这个充满孝亲意义的时节,不只是她一个家庭,还有许多来自不同背景的人们,也同样以虔诚之心回应这份对亲人的思念与祝愿。萧汶佳与弟弟萧延升带着对往生母亲的思念与祝福,诚心参与《地藏经》诵读。他们的心愿简单却深切--祈求母亲早日往生极乐,远离一切苦难。

萧汶佳回忆,母亲在五十多岁时罹患失智症,病程长达六年左右。照顾的责任大多由父亲承担,母亲往生后,姐弟在整理遗物时,将尚未使用的生活用品送往慈济环保站,也因此成就他出席静思堂的吉祥月《地藏经》法会。

“我们知道,《地藏经》是孝经,里头光目女救母的故事让我们深信,只要诚心诵经,就能为母亲累积功德,帮助她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萧汶佳说。萧延升在分享中提到,他在诵读《地藏经》时,心中充满对父母的感恩与祝福。他深信地藏王菩萨“地狱不空,誓不成佛”的大愿,并坚定表示:“只要诚心诵经,就一定能利益往生者,帮助他们离苦得乐。”母亲往生后的四十九天期间,姐弟俩齐心茹素、持斋诵经,将善行转为对母亲的祝福。即使思念在心,他们也彼此提醒:“不要让执念成为母亲的牵挂,唯有心安、善行,才能真正报恩。 ”

萧汶佳(右二)与弟弟萧延升(右一)诚心诵读《地藏经》,以深挚愿力祈愿母亲离苦得乐,早登极乐。【摄影:饶瑞泙】
萧延升一手持手机对照经文,一边专注诵读《地藏经》 ,字字句句都是对妈妈的祝福。【摄影:饶瑞泙】

◎端坐持诵  从身正到心正

彭启龙特别感受到《地藏经》中许多白话经句容易理解,让人能真正入心。

“念佛与供佛时,要身心端正。坐姿端正,心也会随之端正。”

说起过去对往生亲人的祭拜方式,彭师兄语重心长地说:“生不带来,死不带走,只有业与福报随行。”他相信虽不知父母前世造作,但透过虔诚的诵经回向,依然能帮助他们脱离苦难。

谈及饮食习惯,他分享:“自己自2014年起开始茹素,至今已届十年。那时因家人经历一次突如其来的打击,他与家人达成共识,从那一刻开始茹素,以此功德回向给亲人。这份愿力一直坚持至今。昨天在法会上听到曾舜祥博士(Dr Susianto Tseng)分享:“没有需求,就没有供应;没有供应,就没有宰杀。”这更坚定了我的理念:素食不仅利益众生,也守护整个生态系统。

他也提到自己曾因亲人而接触马来西亚安宁疗护中心( Hospis ) ,至今仍每月持续捐款。此次在吉祥月法会中,听闻慈济推动辅具中心的分享后,更加触动他的心,当下就抄下相关地址与资料,准备实际投入。

彭启龙(蓝衣)听到曾舜祥博士妙语如珠的分享时,开怀大笑,法喜满满,笑中更添坚定。【摄影:颜锦源】

◎用心不分语言 愿力无限

刚刚完成见习课程的翁浩状,在吉祥月活动中连续三天前来参与法会。尽管只学过几年华语,面对繁体字与经文中的深奥字眼时仍是一大挑战,但他始终坚持不懈,用行动证明:语言不是障碍,诚心才是力量。

“这三天,我已经能够跟着念上一些经文了,其实去年三天我也有来。”他语气带着坚定与欣慰,分享自己点滴累积的进步与体会。

当他看到上人在影片中讲述:《目犍连救母》的故事时,心中顿然开解。“我才真正体会到,七月在慈济叫'吉祥月' ,不是外面说的是;'鬼月' 。慈济把这个月份转化成一个温馨、报恩、孝亲的时刻,让人心里安定和温暖。”因此,尽管尚未完全掌握经文内容,他仍用心持诵,视为一次次的心灵沉淀与功德回向。他说,这些功德都回向给自己的父母、祖先以及冤亲债主,让善意化为祝福,超越语言与形式。

在吉祥月的第二天主题“茹素护生”中,翁浩状也分享了自己早在加入慈济前便已茹素的因缘:“三年前,我的生意跌到谷底,欠了很多债。那时遇到一位贵人,后来才知道他是慈济人,他建议我尝试茹素,说吃素比花钱放生更有意义。”

受到启发后,他立下茹素愿力,将行善功德回向,也视之为一种修行。这份转念的实践,竟也让生活渐渐走出低谷,步入正轨。“现在连有碰过肉的汤,我都喝不下去了。更高兴的是,父母也受到影响,慢慢尝试一起吃素了。”

在第三天的主题“五毛钱行大愿”中,翁浩状分享了自己的募心经验。为了完成见习课程,他积极劝募,成功募得二十六户家庭。“我告诉他们,只要每天五毛钱,就可以帮助到很多人。我还拿出我去柬埔寨义诊、民都鲁造册的照片和影片给他们看,他们看了都觉得加入慈济很有意义,也很乐意出一份力。”这样踏实而朴实的说法,打动了身边的人,也让他在培训中更坚定信念:爱的力量,来自一点一滴的累积。

翁浩状(左二)吃素、诵经、募心,点点滴滴,修的是一颗愿力不退的心。【摄影:邓亦绚】

◎从被动到思考理解孝道

二十岁的颜均轩来自马六甲,今年首次参与慈济吉祥月活动。带着好奇,首次亲身体验慈济的活动,也开启了对生命与信仰的新视野。他坦言,过去与大多数人一样,对农历七月存有迷思与恐惧,但透过《地藏经》法会的接引,他渐渐理解吉祥月真正的意涵。“其实这些'鬼' ,可能是你最亲的人、生前最熟悉的朋友。生前不怕,为什么死后要怕?或许他们只是想来看看你、想念你而已。”他感受到慈济所传递的正信佛法,让他学会以善念面对亡者,并透过诵经为亲人回向功德,作为一种真诚的报恩方式。

在主题活动中,从“五毛钱行大愿”到“茹素护生”,都触动了他内心的思考与回忆。他提到童年时阿姨是慈济志工,会带竹筒到家中分送,全家人日常随手投入零钱,点滴行善。他相信:“哪怕只是五毛钱、五分钱,都能积沙成塔,有钱出钱,没钱出力。”此外,对于吃素与环保的连结,他也有了新的理解。“吃肉要耗费大量资源,吃素则能保护地球、减少杀生,还可以回向亲人脱离苦难。”他深深感恩慈济给予这样一个机会,让非志工的大众也能理解慈济理念,愿未来能有更多人参与、共同传递慈悲与善行的力量。

颜均轩用善念回应思念,重新认识了孝道与生命的意义。【摄影:颜锦源】


三天的吉祥月祈福法会圆满落幕,留在心中的,却是分分真诚的祈愿与润物细无声的启发。从孩子稚嫩的诵经声,到青年重新认识“鬼月”的眼光;从初发心的茹素行愿者,到默默坚持十年修行的菩萨,每一位参与者的故事,都是善与爱的实证。

慈济用正信导引众人,把七月从恐惧与迷信中转化为报恩与智慧的月份,让人人心中那盏善念之灯重新被点燃。愿我们不只是在吉祥月诵经行善,更在日常中延续这份善行与正念。让手心向下成为生活的习惯,让爱与关怀在社会中绵延不绝,灯灯相续,照亮彼此的人生路。

众人于心愿树前默祈所愿,愿所愿皆能圆满成就,化为光明与祝福。【摄影:颜锦源】

 

Pin It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