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声响起,慈济马六甲分会亲子成长班(简称亲子班)的孩子们舞动双手,以手语与戏剧传递对地球的祝福;另一边,慈济青少年成长班(简称慈少班)的孩子们则以歌声、相声、音乐、诗歌朗诵与武术才艺,自信展现一年的学习成果,为年度课程画下圆满句点。
2025年11月9日,迎来本年度亲子班与慈少班的最后一堂课。课程融入永续教育理念,透过游戏、体验与互动,引导家庭从减塑、惜食、蔬食、省水、责任消费等日常行动中,学习如何爱地球、爱人、也爱自己,实践联合国十七项永续发展目标(SDGs)。
在这场圆缘课程中,孩子们将一整年的学习融入创意演出,不仅展现成果,更传递家庭“共学、共行、共愿”的温馨时刻,为年度的永续行动划下美丽句点。
◎ 永续教育 学中做、做中学
舞台上,亲子班小朋友用童真的语气提醒观众“节水、减塑、爱地球”,一幕幕温馨场景博得满堂掌声。
“我最喜欢来亲子班,因为这里有很多朋友,也能学到很多东西!”
小学三年级的汪德仁,参加亲子班已迈入第三年,说起上课的心情,语气里充满兴奋,从未缺席过任何一堂课。今年课程带入“SDGs永续发展目标”,他坦言,初次听闻SDGs觉得很难,但志工用游戏引导后,渐渐明白其中的意义。“我们有玩寻宝游戏,还有蛇棋的游戏,让我印象最深。一边玩、一边学,这样比较容易记得!”他开心地分享。自己学会了不乱丢垃圾、珍惜资源、帮助他人,甚至还提醒同学“要有爱心、要保护动物”。
除了环保概念,亲子班也注重品格与生活教育。汪德仁笑说:“师姑(志工称谓)教我们要诚实,不可以抄功课,考试也要自己做;还要衣服穿整齐、钮扣要扣好,这是礼貌。”孩子也用单纯的语言,展现出从课堂中学到的生活态度与价值观。
他还学会了“合作”与“分享”;“有一次朋友没带食物,我就分给他吃。”这些小举动,正是亲子班希望孩子从心出发、关怀他人的最好见证。
今天,他与同学一同上台表演〈一个干净的地球〉手语,他坚定地说:“明年我还会参加,再学新东西,还有朋友一起玩。”
◎ 让善发芽 从生活中灌溉爱
“妈妈,我明年还要再来上课!”
每月一次的亲子班课程,成了六岁陈萃淞最期待的日子。每次都兴奋地准备好要跟妈妈一起上课、唱歌、学新知。
妈妈李桂凤是慈济志工,也是教育工作者,经营幼儿园多年,对孩子的成长与启发格外重视。她笑言,承担亲子班课务多年,自己是工作人员,虽是陪伴孩子来上课,但其实更像是“孩子陪妈妈”,母子俩一起学习、一起成长。
对六岁的孩子来说,SDGs永续发展目标似乎有点难,但李桂凤发现,只要用生活化的方式引导,孩子都能懂。“他现在会主动讲环保,看到别人欺负小动物会制止,也知道不能浪费水。这些观念并非短时间形成,而是从家中长期实践环保、爱护生命的自然延伸。”
当课堂上讲到惜福、助人,带领孩子制作属于自己的爱心扑满,李桂凤不定时会给孩子零钱。陈萃淞总会毫不犹豫地投入爱心扑满而非自己的另一存钱筒,他说:“这个要帮助没有钱、买不到东西、不能读书的人。”他纯真的话语,让妈妈动容。
今天孩子们也带回各自的爱心捐献。李桂凤说:“孩子不一定要背出SDGs十七项目标,只要能从生活中感受与实践,这些价值就会自然生根。”如今,孩子还会把课堂中学到的歌与故事带回家教妹妹,让爱的种子在家中延续。
她相信,真正的永续,不只是地球环保的延续,更是爱与善的传递。
◎ 成长足迹 亲子共学的温度
今年,有一群小六的孩子即将从亲子班毕业。志工特别准备了亲手绘制的“自画像磁铁”,作为毕业纪念。
“这是第一次收到自己的画像,好温馨!”张筠崎开心地说。她本来因芭蕾课想请假,爸爸坚持要她出席最后一堂课。她说:“原本很期待升上慈少班,但今天反而有点舍不得。”
另一位,与张筠崎同组而结识成为好友的林嘉澺也将毕业了。从一年级就加入亲子班,如今是最资深的“大姐姐”。她腼腆地笑着说:“我还想继续留下来!”回顾六年的学习,她最大的改变是从害羞变得勇于表达。
“以前上台会紧张,现在可以在同组里分享、跟别人沟通,也比较活泼了。”透过每次分组合作、手语表演、烹饪体验与游戏挑战等,不知不觉培养出与人互动、合作的能力,也能协助年幼的学员完成任务。
林嘉澺的爸爸林维亮看见孩子的成长满是欣慰地说:“孩子受英文教育,中文不太流利,透过讨论、分享与大家互动,从中学习,逐渐更明白道理,看见孩子的成长。”
尤其今年课程融入SDGs的概念,林维亮指出,若太复杂,孩子难以理解与实践。但课程设计以“简单化”、“生活化”为主轴,从日常行动中落实永续观念,孩子更容易理解与连结。同时也让孩子从日常生活中体会“SDGs就在身边”,帮助孩子开拓视野,了解自己也能与联合国永续发展目标接轨。期盼孩子升上慈少班后,能接触到更多不同的学习与成长机会。
对这群六年级的孩子而言,亲子班不仅是学习佛法、生活礼仪与生命教育,更是他们童年成长的温暖记忆。家长们也纷纷表示,透过亲子班不仅学会环保知识,更重新找回家庭共学的温度。
◎ 亲子同行 陪伴是最长的爱
把握最后一堂课,志工也安排倾听家长心声,期待携手让课程能更贴近亲子们所需,志工与大家一起成长,让课程愈办愈好。
“很多事情,一个人做会觉得很困难,但一群人一起做,就变得容易了。”这是家长林协锋在一次亲子班活动中最深的感受。那天,志工带着亲子们参与社区慈善服务,虽然只是帮忙清扫、整理贫户家里环境的微小行动,却深刻体会“小小善行,也能改善他人生活。”
他分享道:“证严上人创办慈济的时候,只是一个竹筒(爱心扑满),让大家每天投一点点零钱。这个让我想到——一心一念能改变世界。只要有一分心,就能让世界变好,提醒大家在日常中培养善念与行动的力量。亲子班课程安排得很好!”
另一位家长王志刚与女儿王馨父女档,今年全勤出席。他笑着说:“与其说我陪孩子来上课,不如说她陪我一起成长。孩子渐渐长大,以后上中学可能就不会再愿意跟我出来了,所以我要珍惜现在能和孩子相处的时光。”
他并补充表示,其实他蛮喜欢亲子班的活动,尤其是出去访贫、社区做环保等体验。且当他获悉慈济成立有机农场,他便经常周末带着孩子一起去付出。“孩子喜欢课程中有活动的部分,期待课程安排更多体验活动。”
志工姚晓玲(慈昱)也回应说:“这正是我们希望达到的亲子互动空间。平时大家都忙,周日短短三个小时,却是父母与孩子相聚、成长的珍贵时刻。”
另一位家长也回馈表示,很多父母参加亲子班,是希望能固定抽出时间陪孩子。坚持每个月一次,哪怕只有一天,都是难得的亲子时光,这番话引起许多共鸣。姚晓玲总结道:“我们志工都不是专业教育者,只是一群愿意用心陪伴孩子的爸爸妈妈。亲子班是一个共学的平台,让家长与孩子一起成长,也让更多家庭走进善与爱的循环。”
最后,志工带领大家回顾一年的SDGs学习主题,邀请每个家庭回家讨论,并写下“永续愿望卡”。每一张卡片,都是对地球最温柔的承诺。
●
课程在欢笑与不舍中结束,全体师生与志工合影留念。这场以“SDGs永续发展目标”为主题的圆缘活动,不仅是学期的句点,更是一段启发的延续。
从课堂到家庭、从学习到行动,慈济亲子教育让“永续”不再遥远,而是落实在每一次选择与行动中。
“改变世界,从一个家庭开始。”这正是慈济亲子教育最温暖的愿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