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xif-facebook-square
  • qxio-social-youtube
  • qxio-ios-telephone
  • qxio-search

携手同行菩萨道 幸福的起点

慈济是道场,二百九十四名学员报名参加以“幸福的起点”为题的新进志工课程,学习做人间菩萨。 【摄影:林振胜】

 慈济是道场,要学习做人间菩萨,就要练习菩萨的形象与言行,了解慈济的法门。 2025年6月22日,二百九十四名学员报名参加以“幸福的起点”为题的新进志工课程,有心学做慈济人。

菩萨道是走出来的,不是说出来的。慈济近一甲子的志业脚步,在分秒间不断推进,秒秒累积出:慈善、医疗、教育、人文四大志业。所谓“培训”,就是培养正知正见的信念,训练守之不动的道心。由已受证的委员陪伴学员深入学习与自省,确认不是一时的感动,而是生生世世智慧的选择。

2025年6月22日,二百九十四名学员报名参加以“幸福的起点”为题的新进志工课程,学做慈济人。

◎人生就是一出戏

“人生本来就是一出戏……”哼着歌儿、缓缓入场的志工张梅玲(慈帆),生长在重男轻女的家庭,十岁打散工赚零用钱。缺爱的她,在学校也因老师误解,被掴了一巴掌,愤而拿起椅子掷向老师,从此被冠上“问题学生”标签。

曾经和妈妈起争执而离家出走,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直到健康出现问题,才不得不回家。婚后,为了养家糊口,当年三十岁的她,一天打三份工,心里的委屈无法宣泄,导致脾气也不好,造成家庭的纷扰。直到遇到慈济,参与访视,看见别人比她更不幸,蓦然明白自己是幸福的,至少家人和孩子都健康。

因为投入慈济和接触上人的法,受到熏陶,渐渐转念,坏脾气也变得温和,她赢回失去已久的家庭和乐,并善用父母给予的身体去行善,愈做愈幸福。

萤幕上,事隔二十年,再度播放居銮陈成瑞的个案故事依旧撼动人心。生前的他多次的反反复复,志工与他展开数年的拉锯战,直至2005年9月21日撒手人寰,全程的陪伴考验慈济人的慈悲与耐力。

志工张梅玲(慈帆)哼着歌儿、缓缓入场,细说“人生本来就是一出戏……”的慨叹。【摄影:林振胜】
投入慈济、接触上人的法,受到熏陶,渐渐转念,坏脾气变得温和,志工张梅玲赢回失去已久的亲情,善用父母给予的身体行善,愈做愈幸福。【摄影:林振胜】

博特拉大学(Universiti Putra Malaysia)医学与健康科学学院病毒学教授徐慧仪(慈泓)博士、也是慈济志工的她分享“幸福的Secret Recipe”,将她们一家人如何透过志工服务、携手行善,在助人的过程中收获生命的智慧与心灵的富足。

她认为幸福的密码就是将小爱化为大爱,让生命的每一刻因为付出而充满意义,运转出幸福的人生。

博特拉大学(Universiti Putra Malaysia)医学与健康科学学院病毒学教授徐慧仪(慈泓)博士、也是慈济志工的她分享“幸福的Secret Recipe”,将她们一家人如何透过志工服务,在助人的过程中收获生命的智慧与心灵的富足。【摄影:凌秀慧】

◎用生命感动生命

轮椅上的黄观进(惟谛)再次诉说自己的无常遭遇。故事从2020年的某一天说起,黄观进不慎从高处跌下,失去行动能力,生活不能自理,深感沮丧。幸好家人们给予鼓励,让他慢慢走出人生的低谷。

正当他和太太携手准备重开餐馆时,太太却因心脏病骤然离世,他万念俱灰。身为慈济志工的大姊邀他做慈济,开始他不晓得自己能做什么,好像什么也做不了。

一次,他透过视讯向上人分享自身故事。上人慈示:“你不要放弃,要用你的生命感动生命。”当下,受英文教育的他还没听懂话里的意思。直到有一天,他和志工去做家访,跟照顾户分享自身故事,对方感慨地说:“听了你的分享,我觉得我的问题不是问题了。”当下,他突然领悟到上人话里的含义,明白自己虽然残缺,但也能以自身的故事影响别人、启发别人。

本着“如果让多一个人知道慈济这么好的团体,就是帮助了一个人。”的信念,黄观进广邀认识的人来上新进志工课程。【摄影:林振胜】

黄观进至今仍记得初次踏入吉隆坡慈济静思堂时,一位年长志工协助他推轮椅的情景,让他倍感温馨。 “这是用钱也换不到的爱。我在这里找到最多的是单纯的大爱和关心。”他认为慈济人真诚的对待,大家都能感受到那分关怀,进而愿意加入慈济一起行善造福。

本着“如果让多一个人知道慈济这么好的团体,就是帮助了一个人。”的信念,黄观进努力邀约认识的人来上新进志工课程;他形容自己就像撒网捕鱼,把讯息传出去,尽自己的力量去邀约。他诚恳地对人说:“慈济是做好事的地方,希望你能拨出一点时间来听一听,可能会改变你的一生和现在的想法。如果有什么烦恼,可能从中可以找到答案……”就在他手指“轻轻一点”的分享下,成功接引了十八人前来上课。

再次踏入吉隆坡慈济静思堂,黄观进(惟谛)倍感温馨。他认为慈济人真诚的对待,大家都能感受到那分关怀,进而愿意加入慈济一起行善造福。 【摄影:林振胜】

《慈悲》杂志特约记者黎慧真,曾经采访过黄观进。她应黄观进的邀约参与了这次的新进志工课程。她说:“今天的课程很棒,黄观进的分享越来越自然,故事也更丰富了!我特别感动的一句话是'用生命感动生命'。是上人让黄观进从如此大的灾难中挺过来,还能够走出来分享生命的故事,这是很大的改变。”

她表示,参与慈济活动总能得到不少启发,因此只要有因缘,便会前来付出。

《慈悲》杂志特约记者黎慧真说:“今天的课程很棒,我特别感动的一句话是'用生命感动生命'。是上人让黄观进从大灾难中挺过来,还能够走出来分享生命的故事,这是很大的改变。”【摄影:林振胜】

杨茜茜在四月份参与朝山活动后,很想多了解慈济,于是主动打电话到静思堂表达要当志工的意愿,促成了这次参加新进志工课程的因缘。

听着黄观进分享生命故事,想要多了解慈济的杨茜茜感动不已地说:“真的意想不到,Marcus师兄从能够走路到无法走路,然后再重新开始生活,这个故事很激励人心。”

带着女儿一起来上课的她,特别希望女儿能加入慈济志工的行列,她说:“我觉得年轻人如果多参加行善的活动,会更有方向感。除了读书上课,还可以学习如何去帮助别人、做好事,这是在学校里无法学到的。”她认为,很多人其实有行善的心,只是不知道从何开始,而慈济正是一个很好的平台,提供很好的环境,让大家有机会实践善行。

杨茜茜感动不已地说:“真的意想不到,Marcus师兄从能够走路到无法走路,然后再重新开始生活,这个故事很激励人心。”【摄影:林振胜】

◎年青生命在绽放

慈济四大志业的介绍,慈青同学陈詝儿深深感受到,不论世界哪个角落,只要有需要,就会出现慈济人的身影。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她由衷地感动,并提到:“希望有一天,我也能做到用生命影响生命。”

分享者毫无保留地讲述他们的亲身经历,让她倍感温暖,感恩他们愿意抽出宝贵的时间,陪伴大家一同学习、成长。

在面对学业与参与慈济志工之间的平衡,陈詝儿坦言:“只要时间许可,我都会尽力参与。”在参与慈济的过程中,她的内心与观念也悄悄起了变化,渐渐领悟了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之道,也学会如何将爱传给最亲近的家人。徐慧仪博士的:“化小爱为大爱。”这句话,也深深烙印在她心版上。

另一位慈青同学刘佩淇说:“透过大家的分享,我们能做的是不去执着你想要的东西,而是要珍惜我们现在拥有的。队辅妈妈说,福报是要存的,当你福报存得够多的时候,你就会有扭转生命的机会。被扭转的人生就会是一个重生的机会。”透过慈善个案和家访,她感慨良多:“看到别人的生活、别人的苦难,从中醒悟其实自己是很幸福的,所以要学会不去埋怨、不计较,因为这世界上还有人比你更苦,但依旧努力地生活在这个地球上。”

在参与慈济的过程中,慈青同学陈詝儿(右)领悟了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之道,也学会如何将爱传出去;而身旁的刘佩淇(左)则感慨良多:“看别人的苦难,从中醒悟其实自己是很幸福的,所以要学会不埋怨、不计较……”【摄影:林振胜】

菩萨道无法靠单独一个人走,要有群体、群众,很多人认同这个方向,愿意做有益人间、利益众生的事,才能把这条道路踏实地走出来。

 

 

Pin It

延伸阅读